• 103.50 KB
  • 6页

设计技术标准及统一措施(讨论稿)2011121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集团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技术标准及统一措施3.0版目录一、设计范围二、一般规定及设计深度要求三、材料要求四、住宅通风采暖空调五、商业通风采暖空调六、设备房七、地下车库通风以及防排烟系统八、冷热源选择九、冷却塔及风冷室外机十、设计配合一、设计范围完成(√)未完(О)备注1主体建筑的采暖、通风、防排烟、空调等设计;配套建筑如会所、物业管理、商铺商场、设备用房等的采暖、通风、防排烟、空调设计;地下室及人防地下室的战时和平时通风、空气调节设计。2配合其他专业提出或改善本专业的设计要求。二、一般规定及设计深度要求1当采暖使用市政热源时,设计前应了解相关的市政配套条件如引入管位置、热媒温度等,采暖方案应满足当地相关部门的要求。2应遵循当地标准进行设计,如本措施和当地标准有冲突时,以当地标准为准。3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整体设计应以经济性、节省能源、变于安装为准则。设计院应对空调冷热源、水系统、风系统、及考虑应用到项目中的新技术或新设备等进行经济技术方案比较。4普通住宅、小商铺、学校等按分体式空调设计(预留),公共大厅(酒店式公寓除外)不设空调,大厅应设计自然通风。采暖系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要求设置,采暖优先采用当地市政热源。5别墅宜按分体式空调及家用中央空调两种方式同时设计(预留),并预留两种方案的室外主机位置。采暖系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要求设置,采暖优先采用当地市政热源。6 会所空调采用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系统应根据商业运营要求以及不同功能区域灵活配置。采暖系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要求设置,采暖优先采用当地市政热源。7地下室的排风口设置位置、住户及小商铺的室外空调机的安装位置、集中中央空调室内外主机位置、冷却塔设置位置等均应考虑散热和噪声,不得影响其他住户、商铺、小区内行人的正常生活。8水系统定压应尽量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定压,避免采用投资和能耗较高的定压罐形式定压。9图纸和报告等设计成果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各阶段设计的深度要求和项目设计任务书要求。10图纸的一般要求(1)设计说明应内容完整、合理、清晰,与图纸一致。(2)系统图中各主要参数描述准确和详尽,与平面图纸一致。(3)平面图中设备及管线布置完整、合理,定位尺寸和安装标高表达清楚。(4)图纸表达清晰准确,出图比例适中。(5)图例列表中应把与本项目无关的图例删除,不应使用通用图例。(6)设计施工说明中应列出本项目有关最新的国家标准图集目录。(7)符合国家设计深度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专业内管线密集区域或和其他专业管线交叉较多的地方应出综合剖面图纸。11设备材料表中设备除名称、规格外,还应标明设备各项技术参数,水系统中的设备还应注明压力范围及用于哪个系统。设备编号规则应为:“设备代号”-“设备位置”-“设备序号”。三、材料要求1空调、通风、防排烟系统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管材技术性能要求需满足国家规范要求。2空调送风管、回风管、处理新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橡塑闭泡保温材料。3空调冷热水水管管材按以下原则选择:管径小于DN65,采用焊接钢管、丝扣连接。管径大于等于DN65,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4冷凝水管管材采用U-PVC塑料管。5采暖用水平干管(非埋地)和管井内立管管材优先采用焊接钢管。当地供暖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的根据当地要求实施。6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和散热器采暖系统入户管管材采用PP-R热水管,敷设于地面垫层内。7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管材采用PE-RT管,管材的使用条件级别为4级, 管材系列S值应经过计算确定并在图纸中表示。8设置于管井和地下车库内的采暖管道,保温材料宜采用离心玻璃棉或岩棉。保温材料技术性能和厚度应满足节能规范要求。9需要保温的空调风管和冷冻水管,其保温材料厚度应根据冷介质的温度、环境温度和当地潮湿系数计算得出,不应简单的根据厂家推荐数值确定。四、住宅通风采暖空调1住宅空调室外机需有明确的摆放位置,位置大小需满足摆放普通品牌空调室外机的要求。如室外机位置有百叶遮挡,则百叶的实际面积不小于90%,叶片和水平面夹角不大于10度。不应将空调室外机设置在闭口天井内,或宽度小于4m且进深大于6m的凹槽内。暖通专业应负责审核建筑专业预留的空调室外机机位和冷媒管留洞,以确保建筑设计能满足空调设备要求。2住宅卫生间排气扇设计应预留洞于墙上或窗上,寒冷地区有特殊要求的除外。3住宅空调冷凝水有组织单独排放,由建筑专业定位,暖通专业需与建筑专业核对冷凝水管平面位置。4平面设计要求(1)采用分体式壁挂空调,出风口不宜直接对向床头;室外空调机位应设置在隐蔽位置,避免影响建筑立面;与建筑专业核对空调室外机位是否满足通风散热要求,是否方便安装。(2)空调冷媒管穿外墙预留UPVC-DN75套管,管中心距地2350mm(如果受梁限制,需酌情处理),向外倾斜10度,并尽量减少内外墙面暴露较长段空调管,平面图中应详细标明留洞定位。(按层高2900mm作为基础计算)(3)30平米以上的客厅同时设考虑柜机及挂机空调,预留套管DN75,柜机管中心距地300mm,挂机管中心距地2350mm。(受梁限制可酌情处理)(4)地板采暖保温绝热层和管线敷设层厚度应在7~10厘米之间。(5)住宅采暖工程应设有温度调节措施,是否安装温度自动控制设备,应根据楼盘定位或当地地方要求确定。5住宅项目应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排烟,采取自然排烟的楼梯间、合用前室等部位的实际开窗通风面积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应在暖通和建筑平面图上注明。五、商业通风采暖空调1 食堂、拟做餐饮的商场、商铺等应设计专用的烟道,烟道依附于塔楼,在住宅屋顶高空排放,多个商铺可共用排油烟竖井;脱离塔楼的商铺,其烟道可直接安装在商业屋顶进行排放;当多个商铺共用水平烟道时,水平烟道宜控制高度不大于400mm,水平烟道宜设在商业的不上人屋顶,长度不宜超过15m。2餐饮厨房排油烟系统应根据当地要求设置除油烟装置,避免烟气对周边住户产生不利影响。厨房排风应单独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应为排风量的80%,其他部分由临近区域多余新风补充。3公共卫生间应设计机械排风系统。4零散的商铺空调按普通分体空调设计(预留),室外机需有明确的摆放位置,位置大小需满足普通品牌空调室外机的摆放要求,且商业空调室外机位应注意避让广告灯箱。六、设备房1制冷机房不宜设置在住宅或人员密集区域的正下方。制冷机及水泵应设与专用的基础上,并采用减震垫片或弹簧减震器等措施减少震动。2制冷机房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制冷机初次安装路线和将来的维修更换通道。设备宜通过吊装孔直接装入机房,如通过车道运输进入,则需考虑车库的高度是否足够未来更换设备时使用。3布置制冷机房、锅炉房、热力站、空调机房等房间应考虑设备检修维护时所需要的空间。机房内各项设备维修所需空间尽可能共享,以减少占地面积。4机房内同一系统中同型号水泵数量达到3台或以上的可视为互为备用,不另设备用泵。5变压器室及变配电房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且不和防排烟共用一个系统,以便夏天能够自由通风降温,降低运行费用。变压器室及变配电房通风量应按室内散热量计算确定,送风系统应在进风处设置初效过滤器。6风机进出口处均应设置软接,多台风机合用管井的应在风机进风段设置止回阀,避免使用价格较贵的电动调节阀。七、地下车库通风以及防排烟系统1地下车库通风及排烟宜采用自然排风及排烟设计。当规范要求必须采用机械排风及排烟时,也应尽量利用车道等途径实现自然补风。2地下车库风管不宜在车道上方平行于车道设计;风管高度不得大于400mm。平面图需标注风管管底标高,其它要求参见地下室综合管网设计注意事项。3人防战时风管应尽量与平时风管合用,战时风机房的位置不能影响平时车库的使用,不占用车位。4通往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有条件时应尽量在首层地面开窗,采用自然排烟。 5值班室、安保控制室、消防控制中心等空调按分体空调设计,室外机的设置不应影响建筑立面效果。6景观设备机房、垃圾房、电梯机房等应设计机械通风系统。7首层(架空层)的正压加压送风机,不宜设置在入户大堂通道两侧,并应采取吊装的方式,不能落地安装。8设计在塔楼屋顶的风机,应在平面图上注明风机防雨、隔振等技术措施。八、冷热源选择1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负荷必须通过逐时计算得出。其中制冷机组装机容量应在逐时计算负荷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类型、面积大小等因素乘以一个小于一的同时使用系数后得出。2空调冷热源一般不考虑备用。3采暖系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要求设置,采暖优先采用当地市政热源。4有恒温要求的室内游泳池的热源,不允许采用电加热器直接加热作为初次加热或平常运行时的主要热源,应采用热泵或太阳能加热。九、冷却塔及风冷室外机1冷却塔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1)气流应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冷却塔四周的空间应满足规范要求。(2)冷却塔不应布置在热源、废气和烟气排放口附近,不宜布置在高大建筑物中间的狭长地带上。(3)考虑噪声、视线、飘水对建筑物的影响。(4)冷却塔或风冷室外机摆放应远离住户。冷却塔应距住宅外墙25米以外。如果达不到此距离,必须采取更高级别的降噪措施,确实减少对住户的影响。2冷却塔应设置在专用的基础上,不得直接设置在楼板或屋面上,冷却塔与基础之间采用减震器连接。3冷却塔减少噪音措施:(1)选择超低噪声、冷效高的冷却塔。(2)冷却塔应距住宅外墙25米以外。(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在建筑上采取隔声吸音措施,如在冷却塔四周设置建筑围护屏障。(4)根据具体情况,出风口设置消音及导流装置,风向导向住宅的侧向或反向。4如出于美观、消音等方面需要用百叶等遮挡冷却塔或风冷室外机时,则应复核百叶有效通风面积和额外产生的风阻是否满足设备要求,同时百叶的设计也需防止气流产生短路。 十、设计配合1为了保证图纸质量,一些必要的中间资料须报甲方审核。2安装专业所提供的条件,如管道留洞图(DN75以上)须作为中间成果报甲方审核。3阶段性成果或出图前应报甲方审核;中间成果如空调的室内室外机位;冷凝水排水管位;地下室、首层、标准层、顶层等平面布置;主要机房布置;空调自控方案;水、风系统图等在报甲方审核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设计。4在设计过程中计算工作完成后应向甲方提交以下计算成果:冷热负荷计算书、水泵水力计算书、主要空调设备选型计算书。空调施工图正式出图前和出图后向甲方提交两次相应图纸电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