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4页

国铁电气化施工工艺标准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铁电气化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编制说明1.为了使信号工程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施工技术管理,确保工程全面创优,特制定本标准。2.本标准参阅《铁路施工技术手册〈信号〉》、《铁路信号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10401.1--2003)、《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6--99)及呼局电务段具体要求的有关内容和条款。3.本标准涉及不到之处,有待于施工过程中另行补充。总体工程情况24 本工程为改建铁路包惠线电气化工程,本标段工程范围为西小召(不含)—桃司兔(不含),里程范围为K150+000—K322+000,沿线的车站包括五原,四分滩,巴彦高勒,杭锦旗,头道桥(不含站内)及景阳林.蓿亥.补隆淖三个自闭中继站。(一)室外工程一.电缆线路1.1一般规定1.1.1工程开工后应进行电缆单盘测试;电缆敷设后及接续配线前,进行施工测试,接续配线前的测试数据,作为电缆隐蔽工程测试记录。施工中要注意电缆型号。1.1.2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20℃时,信号电缆导电线芯的直流电阻,每千米不大于23.5Ω。2.信号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或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500MΩ。3.综合扭绞电缆线间绝缘电阻、任一芯线对地绝缘电阻,使用高阻兆欧表测试,每千米不得小于3000MΩ。用兆欧表测试,可按下列公式计算:Rx=0.001*L*Rm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Rm--仪表测量值(MΩ);Rx--换算到每千米长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Ω)。电缆如经曝晒后测得所有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1.2电缆线路敷设1.2.1电缆径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相关两设备间距离较短;2通过股道及障碍物较少;3施工及维修方便;4避开线路和其它建筑物的改、扩建处;24 5避免在道岔的岔尖、辙叉心和钢轨接头处穿越股道;6避免通过酸、碱、盐性等有化学腐蚀性物质地带,各种管道径路复杂地带,土壤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带,以及坚石、池沼、污水坑等处;7土质路基不宜敷设电缆;困难情况下,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护。1.2.2电缆可敷设在任何水平差的沟、槽、管等内。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1.2.3平行于轨道敷设的直埋电缆至最近钢轨轨底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线路外侧,不得小于2m;如路基宽度不够时,在保证轨底边缘与电缆间斜面距离不小于2m的情况下,可减至不小于1.7m;2在线路间,不得小于1.6m;若线路间距为4.5m,此项距离可减至不小于1.5m。1.2.4直埋电缆与公路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距公路边沿、排水沟边沿不少于1m处。1.2.5电缆沟底应平坦,沟内无石块和杂物。直埋电缆的埋深序号敷设地段埋深(m)1区间1.2站内0.72石质0.53水田1.44穿越公路(距路面基底)1.25穿越沟.渠1.26市区人行道1.01.2.6电缆每端储备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室外电缆每端储备量不得小于2m,20m以下电缆不得小于1m。2室外电缆进入室内的储备两不得小于5m3电缆过桥在桥的两端的储备量为2m4电缆底下接续时,接续点每端电缆的储备量不得小于1m24 1.2.7站内干线电缆沟采用复合槽防护。电缆设电缆槽防护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埋深为槽顶面距地面400mm。槽内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1.2.7电缆沟内敷设电缆应排列整齐,互不交叉。1.2.8下列地点应埋设电缆标:1电缆转向或分支处;2干线每隔100m设1个;3电缆地下接头处。其标桩应有“接续标”字样,并注明埋深、电缆编号;4电缆穿越障碍物而需标明电缆实际径路的适当地点。1.2.9有关工务在路基内埋设电缆的规定:1电缆不得埋设在路堤或路堑边坡及路肩上侧沟和道床下(过渡短线路除外),并不得损坏原有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2电缆沿路堑埋放时,应在堑顶天沟2米外;如无天沟,应在堑顶边5米以外;  3沿路堤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1米以外;5电缆敷设后,必须及时将电缆沟埋满、夯实,整平恢复路基完好状态,并设置明显标志。6各种箱盒的突出边缘距离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m。1.2.10区间电缆按照包头方向为A端,兰州方向为B端的原则敷设。站内电缆B端朝向信号楼。 1.3电缆防护1.3.1直埋电缆应采用软土防护。当通过铁路、公路、桥梁、管道、水沟、路肩、坚石、土质不良等地区或由于条件限制,必须减少电缆敷设深度的地方,以及与其它电缆或管道交叉时,应采取不同的防护方式。1.3.2电缆经过下列地点时,应采用钢管或电缆槽防护:1靠近取土坑时;2接近地下建筑物时;24 3接近或交叉其它电缆时;4穿越地下排水沟时;5穿越有植物的耕地和居民点时;6通过路肩以及站内信号楼至出发信号机之间的区段时;7必须减少电缆敷设深度时;1.3.3电缆穿越轨道、公路、道口时,采用钢管防护。防护钢管内径应为电缆外径1.5倍以上;使用前必须用钢锉将管口打磨光滑,消除毛刺、利刃;防护管两端应超出轨枕头或伸出公路边沿500mm以上。1.3.4电缆通过涵洞时,尽量在涵洞顶部挖深度不得小于500mm的沟后用钢管防护。如果在下部通过,要用钢管防护。1.3.5电缆通过既有桥梁敷设时,应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管。槽进行防护,安装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敷设在桥上时不宜有接头,桥两端应有适当的备用量。1.3.6电缆穿过水沟、水渠时,应用钢管或水泥槽防护。1.3.7电缆穿越钢管后,要用沥青浸棉纱进行管口封堵.1.4电缆接续1.4.1电缆接续应A端与B端相接,相同的芯组内颜色相同的芯线相接。1.4.2信号电缆地下接续,一般规定要求:1电缆穿越铁路、公路、及道口时,在距铁路钢轨、公路和道口边缘2m内的地方不得进行地下接续;2电缆地下接续地点距热力、煤气、燃料管道不应小于2m,当小于2m时,应有防护措施;3电缆地下接续时,电缆的备用量长度为2m;4电缆的地下接头应水平放置,接头两端各300mm内不得弯曲;并应设电缆槽防护,其长度不应小于1m;5电缆接续中严禁虚接;24 6电缆地下接续材料的质量、型号、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7电缆地下接续前后,都应进行芯线导通和芯线对地、芯线间绝缘电阻值的测试。1.4.3如果信号电缆采用地下热缩接续,则执行如下标准:1电缆芯线接头宜采用大接头方式,扭绞部位应加焊;2电缆芯线长度宜为10~15mm,相邻芯线的接头与接头之间宜错开10~15mm,接续后的芯线长度应相等,并保持在170mm或210mm;3套于电缆芯线接头上的热缩套管,应热缩均匀,管口密封良好,铜芯严禁外露;4屏蔽连接线、铝衬套必须压接牢固;钢带上的连通导线必须焊接良好;5电缆内、外护套接续的热缩套管应热缩均匀,无气鼓、端口溢胶,密封良好。1.4.4信号电缆采用地下接续盒型接续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压接接式接续端子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铝护套及钢带屏蔽连接时连接部位应去除氧化层,使屏蔽网和铝护套或连杆与钢带牢靠连接。3屏蔽连接线在电缆的钢带或铝护套上应焊接牢固,光滑,其焊接面积应大于100mm2。4电缆芯线开剥绝缘层长度为6~8mm。1.4.5电缆接续完毕必须及时埋设接续标,接续标桩上应有“电缆接头”字样,并标明埋深及电缆编号。1.5各种箱、盒的安装站内,区间为复合材料箱盒。1.5.1变压器箱安装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用变压器箱、扼流箱突出边缘距钢轨外沿为1300mm24 (考虑大机养护)。变压器箱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平,相临的轨道电路变压器箱及扼流箱顶面平。两相邻扼流箱距离用中心连接板长度确定,相邻的变压器箱和扼流箱或相邻的变压器箱及变压器箱最近基础外侧距离为200mm。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端的变压器箱,箱盖向所属轨道侧打开。轨道电路变压器箱及扼流箱至钢轨的等阻线用1600mm及3600mm等阻线连接,每对1600mm及3600mm等阻线分别用两个水泥枕固定,钢轨外侧及中间各1个。等阻线过轨处要进行绝缘处理。扼流箱的保护管过短会造成电缆外露,要用钢管进行加长处理。高柱信号机的变压器箱安装在信号显示侧,变压器箱基础螺丝中心距离机柱边缘为470mm,基础随信号机高度装设。1.5.2方向盒安装方向盒两基础中心应与钢轨平行,打开盒盖,基础中心连线与胶室隔墙重叠的基础应对在信号楼侧。方向盒与信号、轨道电路、转辙设备在一起时,其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平。如果方向盒距离信号设计或线路较远时,方向盒基础顶面距离地面为150--250mm,如果地面低,则培土保证。方向盒与其他箱盒安装在一起时,其基础顶面应与其他箱盒基础顶面平。1.5.3终端电缆盒安装终端电缆盒用于轨道电路时,其引线口应背向轨道侧;用于道岔时,其电线引入口应与其转辙机引入引线孔向对,道岔盒中心距离道岔基本轨内沿为1900--2000mm;用于信号机时基础高度要随信号机基础高度设置。1.5.4箱盒端子编号方向盒:面对信号楼或所属车站,以“1”点钟位置为1号端子,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编号。变压器箱:靠箱边为奇数,靠设备侧为偶数,站在面向箱子引线孔侧自右向左依次编号,用于轨道电路时,最末一块及第一块端子不装,同样不编号。24 终端盒:从基础开始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注意:引入电缆时尽量避免在所上端子柱旁的电缆引线孔引入,以做到配线时线把走线均匀、并加长备用量。1.5.6信号电缆终端头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引入箱盒时,应分清主、付管电缆,一般从所属车站信号楼方向来的电缆应引入主管,分向其它设备的电缆引入付管;2室外电缆两端储备量应盘成环状置于箱盒边,其埋深应与沟底平;储备量不得小于2m,20m以下电缆储备量不得小于1m;3电缆引入箱盒前要按设计图纸焊接地线,如果电缆为铝护套电缆,则钢带及铝护套要分别焊接地线,地线引线的规格为7×0.52铜塑线。地线焊接时不能烫伤电缆芯线。电缆做头时,拨开外护套,钢带及铝护套留够足够的焊接地线的长度,地线焊接后在用外皮把焊点包住,然后用铁丝在焊点上方绑扎外皮,剪短做成“耳朵”,固定时压在箱、盒底与法兰盘之间,防止电缆向下坠落,这样可以起到防止箱盒底与钢带及铝护套接触,满足荷日铁路预留电气化的要求;箱、盒底与法兰盘应加装绝缘垫片。4剥切电缆时,不得损伤芯线及绝缘;5电缆引入箱、盒时,内护套的预留长度适当(XB箱为90mm;HZ-6为110mm,HF盒付管为50mm,HF-4主管为70mm,HF-7主管为80mm),同一变压器箱、HZ-6内的电缆内护套应保持一致,同一方向盒付管内的电缆内护套应保持一致;6电缆引入箱、盒后,应挂好电缆去向标识;7灌胶前应将箱、盒内部清扫干净,将所有空位底孔用挡板和绝缘垫片堵严;用棉纱将防护管与电缆间的空隙堵严,防止灌胶时胶液沿防护管流入大地;灌胶深度以箱、盒胶室的三分之二为宜,但必须覆盖固定保护管的螺栓;24 灌胶后应确保胶面光亮、整洁、无麻面、无皱裂、无塌陷现象;变压器箱、HZ-24备用引线孔同时用胶封严,整个箱盒的胶室的胶面保持同一高度;每个信号点的箱、盒的胶面保持同一高度;方向盒备用引线孔的胶室不用灌胶,除主胶室外,其它灌胶的胶室胶面应保持同一高度。1.5.7信号电缆编号应符合下列规律:综合扭绞电缆编号为:1A端四芯组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对应关系为:红、绿、白、蓝、白、蓝、白、蓝、白、蓝分别对应Ⅰ(1)、Ⅱ(2)、Ⅲ(3)、Ⅳ(4)、Ⅴ(5)、Ⅵ(6)、Ⅶ(7)、Ⅷ(8)、Ⅸ(9)、Ⅹ(10)组,每组的红、白、蓝、绿芯线为1、2、3、4号。2对绞组的红白、绿白、蓝绿、蓝白芯线分别为D-1、2、3、4、5、6、7、8号;3单芯组的红、绿、白、蓝、白、蓝、白、蓝分别为1、2、3、4、5、6、7、8号。注意:施工时参照综合扭绞低电容信号电缆芯线编号图。1.5.8箱、盒编号应符合下列要求:1方向盒:面对信号楼或所属车站,以“1”点钟位置为1号端子,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编号。(复合材料的方向盒除外2变压器箱:靠箱边为奇数,靠设备侧为偶数,站在面向箱子引线孔侧自右向左依次编号;当变压器箱端子未用满时,第一块二柱端子位置应空出,摘掉;从第二块二柱端子开始编号;注:复合材料的方向盒。变压器箱以内部编号为准24 1.5.9信号电缆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配线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标注的电缆芯线号与箱、盒端子号一一对应,不得擅自乱配;2所有电缆配线时,应先进行编号,编号规则:先编使用电缆芯线,后编备用电缆芯线;使用电缆按照电缆在箱、盒内使用端子的顺序编号,备用电缆按照电缆内部的编号顺序进行编号;编号使用的绑线必须保留,并便于查找出电缆编号情况。方向盒内电缆编号在电缆穿过绝缘板后进行,变压器箱内电缆编号在主箱体的胶室内进行。3箱、盒配线具体走线方式:①方向盒:主、付管电缆穿过绝缘板时,应在胶室内多留60mm,以便于日常维修;主管电缆编完号后,将电缆芯线排列整齐、均匀;使用芯线各自绕制3圈线圈,线圈内径为0.8cm,同时线圈要紧密,“对号入座”,上端子,备用芯线在盒中心盘成弹簧状整齐放置;付管电缆编完号后,将备用芯线分出(全部盘成弹簧状竖置在本电缆周围),使用芯线平着端子座面,顺着盒边,顺序绑扎,对准端子抽出所用芯线,做3圈线圈上端子;注意:固定端子时主、付管芯线应成一直线;主、付管使用电缆的线圈应分别保持在同一圆周上;主、付管电缆线圈至端子的距离应对称、一致;主管电缆分线后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②变压器箱:电缆编号后,将备用芯线抽出,使用芯线在高出胶室边沿30mm的水平位置从左向右绑扎至离箱壁30mm24 处,再折回从右至左绑扎走线;芯线按图纸对准所上端子出线,线把绑扎应整齐、间隔均匀、出线顺直、美观、干净;使用芯线在出线位置绕制3圈线圈后,用尖锥钳将芯线拉直,水平留一定长度再竖直留一定长度后水平上端子;竖直芯线应保持在同一竖直面,水平芯线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端子板两侧的水平芯线长度应保持一致、对称整齐;端子板两侧的水平芯线具体长度:从垫片边至芯线拐角外缘的距离为23mm为宜;备用芯线盘成弹簧状放置在本电缆周围。注意:轨道变压器箱内的地线电缆不绑入线把;所有箱、盒的备用芯线长度必须达到端子最远端。4芯线线环按顺时针绕环,线环根部裸露的铜线长度以固定后露出垫片1mm为宜,不得太长或存在压线皮现象;5端子上线前必须将底母拧紧,端子连线时两线环间应垫铜垫,配线端子必须做到一线一铜垫,固定时使用双母,双母应分别拧紧;禁止使用铁母、铁垫。6电缆芯线严禁有接头、钳伤、绝缘破损现象;折角时要有一定弧度,严禁弯死弯。电缆配线工艺标准最后统一。二.地面固定信号机2.1一般规定2.1.1信号机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设置。2.1.2信号机应设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2.1.3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应与信号机在同一坐标处安装,当不能设在同一坐标时,出站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可以安在信号显示前方1米或6.5米范围内,进站及调车的钢轨绝缘安在信号显示前方或后方各1米的范围内。2.1.4信号机的安装限界要满足下表要求(单位:mm)。高柱信号机安装限界表使用名称型式水泥信号机柱信号机构最下灯位中心至轨面所属线路中心至长度埋深机柱中心机构中心1高柱进站(电化区段)四显示带引导850017003500290024 2高柱出站四显示100002000470029003高柱出站四显示带进路指示器100002000470029004高柱调车两显示85001700530029005高柱进站(非电化区段)四显示带引导11000200050002630矮型信号机安装限界表使用名称型式基础顶面距离轨面基础中心至所属线路中心机构中心至所属线路中心说明1矮型出站五显示200--30021992029信号机的突出边缘距离线路中心不能小于18752矮型出站带进路指示器五显示带进路指示器50-10021992029保证机构的最顶面距离所属线路轨面高度差不能大于1100;信号机的突出边缘距离线路中心不能小于1875。3矮型调车二显示200--30020292029各高柱信号机构安装位置见下图电气化区段的高柱信号机距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能大于3.1m,以避免信号显示被接触网杆塔挡住。高柱信号机必须进行接地保护,采用10mm园钢将梯子、各机构连接,然后焊接到贯通地线或按设计连接到扼流箱的中心连接板。高柱信号机构遮光板的外沿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的距离不能小于2米,与回流线的距离不能小于700mm,不能达到要求时特殊处理(如把遮光板距掉一块)。24 信号机各部部件应齐全,不得有破损、裂纹现象;紧固件应平衡上紧;开口销双臂对称,劈开角度应为60~90℃;固定机构的支架应固定在梯子一侧。位于桥上的信号机要采用铝合金机构。2.1.6信号机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多股铜芯尼龙防寒绝缘软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1.5平方mm;一般采用7×0.52mm铜塑线。区间通过信号机采用电务段提供的橡塑电缆进行机构到箱盒的配线.信号机变压器箱内配线颜色于灯光颜色一致.信号机构内要引出两跟电话线.2绝缘软线不得有破损、老化现象;3绝缘软线不得有中间接头;4绝缘软线在箱盒、机构内部,应绑扎整齐,走线把采用加筋方式;箱盒预配线走线方式参照样板;5绝缘软线两端芯线采用绕制线环作头;6绝缘软线在机柱与电线引入管进出口应用绝缘胶布裹以棉纱进行防护。2.1.7混凝土信号机柱顶端及电线引入管入口,应用水泥、沙浆封严,防止漏水。2.1.8信号机构门、变压器箱盖应严密,密封良好。2.1.9信号机的安装限界:(mm)1直线线路高柱色灯信号机建筑接近限界附表1:注:最下方灯位中心距轨面的实际安装尺寸见第2.1.4条.2曲线上建筑接近限界加宽数值,应符合附表2:(m)2.1.10新设尚未开始使用及应撤除尚未撤除的信号机,均应装设信号机无效标,或将色灯机构向所属线路外侧扭转90°,关严机构门,并应熄灭灯光。信号机无效标为白色的十字交叉板,板长1200mm、宽800mm,安装在色灯信号机机构上。2.2立机柱24 2.2.1高柱信号机应采用环行预应力混凝土信号机柱,机柱梢径为150mm。机柱卡盘采用混凝土预制件,配U形螺栓与机柱连接,卡盘应埋设于地下850mm处。机柱坑底应增设混凝土底盘,防止机柱沉陷。2.2.2混凝土信号机柱的使用质量标准应满足下列规定:注:1H采用3000mm,适用于高柱信号机。2H采用1100mm,适用于矮型信号机。1横向裂缝宽度小于0.2mm,长度小于1/2周长;2裂缝条数不超过5条,间距在200mm以上,3纵向裂缝不超过1条,宽度在0.2mm以内,长度小于1000mm,混凝土面无剥落现象;4机柱的弯曲度不大于L/200(L为机柱长度)。注:各项裂缝宽度,均以机柱按两规定支点平放的实测数字为准。2.2.3信号机柱安装,必须符合建筑限界要求,并保证埋设深度。埋深不足部分,应填土夯实或按设计要求防护。2.2.4挖信号机坑前,应先核对信号机坐标、位置、限界尺寸。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挖坑。2.2.5在竖立信号机柱前,应再次检查机柱质量,检查机柱有无损伤及超过规定裂缝现象,确认符合规定时方可使用。2.2.6机柱立起后应检查机柱上电线引入孔方向,旋转机柱予以调整;在机柱拨正并垂直地面后,向信号机坑回填土;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并按规定安装卡盘。2.2.7设在路基面较窄、坡度较陡地点的信号机,应采用片石、水泥沙浆砌围,砌围边缘距信号机柱边缘不得小于800mm,并向下砌成斜坡形,其高度与路肩相同,或用方形混凝土柱作围桩,方形混凝土柱埋深不得小于全长的1/2。2.3色灯信号机2.3.1高柱信号机采用铝合金机构。矮型采用铸铁机构。24 同一机柱同方向安装的各个机构,各灯位中心应在一垂直线上,固定机构的托架应水平安装在梯子侧。2.3.2信号机构的色玻璃及透镜必须符合规定标准,不得有影响显示的斑点和裂纹,并应清洁、明亮。2.3.3信号机构的灯座应调整灵活,光源应调整在透镜的焦点上。灯泡应采用有主、付灯丝的信号专用灯泡,正常点灯时,应接通主灯丝。2.3.4对信号机构至机柱间的电线把应进行防护,防止雨水侵入。2.3.5所有高柱信号机的机构要安装在在所属线路内侧。2.3.6调车信号机、出发复示信号机点灯单元采用BX1-34型,其他采用智能化点灯单元。注;高柱。矮柱信号机进路表示器安装位置,应以列车允许显示(绿灯)灯位中心为轴线,分清左右方向。信号机点灯单元型号待定。三.轨道电路3.1一般规定3.1.1轨道电路区段的各种绝缘装置,应保证绝缘良好,配件齐全、完整无损,螺母应拧紧。3.1.2钢轨引接线、钢轨接续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塞钉式轨道电路的塞钉孔形成后应及时安装。塞钉头不得打弯、打堆;打入钢轨后,头部露出钢轨腰部立面不得大于1至4mm。2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的轨道电路,焊接前应将钢轨焊接部位的锈层打磨掉,露出光亮面。焊接式钢轨接续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钢轨接续线采用F25×200铁质接续线;24 ②焊接线焊接处不得影响钢轨正常使用;③每个焊接接头与钢轨的实际焊接面积应不大于200平方mm;3.1.3在区间区段长度确定后,在轨道电路的调整应满足下列要求:1当发送端的发送设备输出电压、道碴电阻为最小值,钢轨阻抗为最大值时,在轨道电路空闲的情况下,接收端的接收设备应可靠工作;2当发送端的发送设备输出电压为最大值、道碴电阻为无穷大、钢轨阻抗为最小值时,用0.06Ω分路电阻或按设计规定值在轨道电路区段内任何一处(不含死区段)分路,均应使接收端的接收设备可靠地停止工作。3当发送端的发送设备的输出电压、道碴电阻为最小值,钢轨阻抗为最大值时机车进入轨道电路区段入口端最小信号电流,至出口端最大信号电流,应保证机车信号可靠工作。3.1.4当轨道电路区段有车占用时,应保证分路电流不大于送电端限流装置的额定电流值。3.2发送、接收设备3.2.1电源盒、发送盒、接收盒、衰耗隔离盒等设备应安装在区间移频柜内,区间防雷电缆盒、防雷单元应安装在区间防雷柜内,轨道网络盒应安装在区间轨道变压器箱内。设备安装位置及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应固定牢固,排列合理、整齐。3.2.2轨道变压器箱内设备配线,应采用1.5平方mm多股铜芯尼龙绝缘软线;一般采用7×0.52mm铜塑线。配线走线把应加筋绑扎,理顺芯线、绑扎整齐,出线位置准确、备用长度适当。24 设备配线采用绕制线环,均应固定在端子上;上线前应将端子板底母拧紧,每个线环两侧确保垫两个铜垫片,最后用双母分别拧紧、固定。至每侧箱壁的两根连接配线都必须来自设备端子,禁止将两箱壁端子短接。具体走线方式参照样板。3.3钢轨绝缘3.3.1设于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应与信号机坐标相同。当不可能设在同一坐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3.3.2进站信号机处、出站口处的钢轨绝缘,应设于现有设备的绝缘位置,对于整套绝缘设备可以利旧的就利旧,部分损伤的部件进行更换。3.4钢轨引接线3.4.1钢轨引接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轨引接线塞钉孔距夹板边缘,应为100mm左右;2安装后的钢轨引接线,应涂机械油;塞钉与塞钉孔缘应涂漆封闭;3变压器箱、电缆盒与钢轨间,应设小混凝土枕,将钢轨引接线的余量固定在小混凝土枕上,小混凝土枕应埋设牢固。3.4.2钢轨引接线与变压器箱、电缆盒连接时,应将螺母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绝缘片、绝缘管应完整无破损现象,保证绝缘良好。3.5钢轨接续线3.5.1钢轨接续采用一塞一冷挤压方式;3.5.2塞钉式钢轨接续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轨接续线应安装在钢轨外侧,塞钉孔距夹板边缘两端应均匀;接续线应与夹板密贴,高度不超过轨头底部;2钢轨接续线安装后,塞钉与塞钉孔应涂漆封闭。3.5.3焊接式钢轨接续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4 ①接续线头的焊接平面距离钢轨鱼尾板间距离不小于3mm,接续线头上端端头距钢轨顶面距离为11mm,焊接头的中心距轨端的距离为25~30mm,接续线两焊接头的中心间距离为70~150mm,与夹板固定螺母竖向中心线的间距不得小于10mm;②焊接接头外观应光滑饱满,焊接牢固,焊位正确,导线无损伤,无漏焊、假焊;焊料需充满接头,不得有缺凹和高出钢轨踏面现象;③焊接线焊后须涂防绣漆。3.6防雷、接地3.6.1信号设备应按设计规定加装防雷及接地装置;3.6.2室内房建工程已按设计做了地线,信号室内所有设备的各种地线统一连接到房建的地线上。沿干线电缆沟(包括站内及区间)敷设平方铜线作为区间及站内所有室外设备的共用地线,室外所有设备的地线要连接到该平方铜线上。所有的地线组合架、电源屏、防雷柜等设备,应用两根7*0.52mm多股铜芯塑料软线环接后,接至即有设备公用安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小于10Ω);移频设备应用两根7*0.52mm多股铜芯塑料软线环接后,接至移频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防雷元件的防雷端子,应用两根7*0.52mm多股铜芯塑料软线环接后,接至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小于10Ω)。3.6.3信号设备的防雷接地装置,不得与电力、通信的接地装置合用;防雷、安全及电缆屏蔽接地装置的引接线严禁合用;其接地体不宜合用,分设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当埋在土中的引接线达不到规定时应进行绝缘防护;接地体引接线不得通过箱、盒、架等作为连接导体;3.6.4信号设备的防雷元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雷元件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规定;24 2防雷元件与被防护的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宜短;3防雷元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便于检测,其它设备不得借用防雷设备的端子。3.7设备涂漆及名称书写3.7.1信号设备除磨擦面、滑动面、螺扣部分、表面镀层部分、手握部分及混凝土制品外应全部涂漆,涂漆颜色应与即有设备颜色一致;特别指出:进站色灯信号机前第一架通过信号机机柱涂漆颜色为宽200mm、45°的黑白相间的三条斜线,四显示自动闭塞区间进站前方第二架通过信号机涂1条黑色斜线,斜线底端距钢轨顶面2M。3.7.2设备应先除锈,涂防绣漆,再涂规定颜色的调和漆;调和漆应涂两遍,第一遍干燥后,再涂第二遍;3.7.3信号设备涂漆应厚薄均匀、完整,颜色一致,不得脱皮、反锈、鼓泡;室外电缆盒、变压器箱等外面涂灰色防腐漆,里面涂苹果绿漆,所有信号机构涂黑色防腐漆。3.7.4信号设备的名称代号应与竣工图相符,不应使用未经批准的符号、代号及编号;3.7.5信号设备的名称、代号、编号应用直体字;设备白色的为黑字,设备黑色或灰色的为白字;电缆盒、变压器箱等应用小号字(30mm×20mm);3.7.6设备名称书写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盒、变压器箱,应在箱盒盖面上;2组合应在框架正面的左侧。3.7.7下列设备可不书写名称符合:1区间通过信号机处的电缆盒(只有一个时);2电源屏、防雷柜、移频柜。3.8设备培土24 3.8.1室外信号设备的混凝土基础埋深不足时,应培土夯实,并有一定的斜边坡;3.8.2各种机柱的变压器箱,培土不得高于变压器箱与电缆保护管接口;3.8.3信号设备培土图应符合下列要求:1变压器箱:基础面以下150mm;距基础边缘前面600mm,后、侧面400mm;2高柱信号机:基础面以下150mm;距基础或机柱边缘500mm;3方向电缆盒:基础面以下150mm;距盒中心500mm;4终端电缆盒:基础面以下150mm;距盒中心400mm。(二)室内工程一.室内设备1.1一般规定1.1.1室内设备安装前,应作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设备应完好、无损坏,零、部件齐全、配套。1.1.2对设备进行电气特性检查测试,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1.1.3设备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室内分线盘至控制台间的配线,采用配线电缆;组合架侧面、移频柜零层、防雷柜零层、室内分线盘之间的端子配线,应按照设计规定采用相关截面积的多股铜芯塑料绝缘软线或屏蔽软线;2.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3.布放线条时,应留有适当的作头备用量;4.电缆引出端应有标明去向的铭牌;剖切电缆时,不得损伤芯线外层绝缘;5.室外区间电缆引入室内时,在走线柜和走线槽内应排列整齐、美观,绑扎固定牢固;室外区间电缆直接接至区间防雷柜零层端子;24 6.室内分线盘至控制台的电缆配线,按照原设备配线形式进行,保证原设备配线的美观、整齐、统一性;7.引向各零层端子的配线线条,应按照端子分束绑扎,对应端子出线;电缆做环,多股软线(7×0.52、23×0.15)采用绕制线环;去零层端子的多股电源线头应绕制线环端子;8.组合侧面走线竖向采用安装塑料线槽方式,线槽安装应牢固,并与原组合架线槽安装一致,内部线条应粗绑理顺;横向采用绑把方式,线把绑扎均匀,出线位置得当,线把末端应作绑扎成折角,避免焊线后线头发散。9.走线槽内的线条布放注意事项:普通软线、屏蔽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接收、发送用的屏蔽线也应分开布放在走线槽的两侧。1.1.4焊接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焊接时严禁使用带有腐蚀性的焊剂,可使用酒精松香水作焊剂;2焊接必须牢固,焊点应光滑,无毛刺、假焊、虚焊现象;3配线线头应套有塑料软管保护,套管长度应均匀一致、并写明所上端子号。1.2控制台1.2.1控制台施工前检查使用中的控制台与当前施工设计是否一致,明确施工内容:施工端子板、端子必须不得影响即有设备的使用;1.2.2在不影响即有设备使用的前提下,控制台施工应提前完成并做好模拟试验,确保施工的正确性。1.3组合架、防雷柜、移频柜1.3.1组合架、防雷柜、移频柜等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1.3.2组合架、防雷柜、移频柜安装前应检查紧固件完整,配线正确,鉴别销位置正确;安装位置和排列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1.3.3组合架、防雷柜、移频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设备与底座间、组合架与组合架间应用螺栓固定,设备上部用走线架(槽)连接固定;24 2各种设备安装应做到横平竖直、端正稳固,与原设备保持一致,同类设备高低在同一平面上;原有走线架(槽)比现有设备高时,应焊接支架支撑固定;3设备与走线架(槽)连接后,走线架(槽)应平直、固定,走线架(槽)上应开设出相应尺寸的穿线孔;4走线架(槽)与组合架涂漆颜色应与原有设备协调一致。1.3.4组合及继电器安装后,应书写名称,字迹端正、清楚;1.3.5组合侧面走线槽固定时,应加装支架与原走线槽高度保持一致;1.3.5移频柜、电源屏零层配线的引入通过竖向走线柜从移频柜、电源屏底部引入。1.4电缆引入1.4.1引入信号楼的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引入后储备量应排列整齐,盘放在电缆坑内或走线柜内;2电缆引入电缆柜转弯时,应均匀圆滑、整齐美观,不得有硬弯或背扣现象;3电缆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分段固定,并与原电缆固定一致;严禁将电缆外护套及钢带剥除后固定;4电缆终端应有标明去向的铭牌。1.5电源屏1.5.1电源屏安装前应作下列检查:1电气元件,机械零、部件齐全完整,无损坏现象。印刷电路板接触良好,紧固件无松动;2手动或自动调压和切换装置性能良好,动作正常;3报警设置在工作范围内动作正常;4电表无卡阻、碰针现象;5各电气元件连接良好,配线无断线、短路现象,焊线无脱落、虚焊现象;6开关接触或断开动作良好,接触压力合适。24 1.5.2电源屏通电试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指示灯表示正确;2报警系统动作正常;3调压装置作用良好,动作灵活;4两路电源转换时间不大于0.15s;5开关、熔丝应接触良好;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触头无过热现象;6接入负载,检查各部件的温升,应符合设备说明书。1.5.3电源屏的安装位置、顺序、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安装应与即有电源屏整齐、一致,端正、平稳、牢固;电源屏底部应增设底座,以便外部电源配线经竖式走线槽从底部引入;1.6电源配线1.6.1电源配线的规格、截面积、敷设线路,应符合设计规定;1.6.2配线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1.6.3配线的布线应平直整齐、稳固,严禁扭绞交叉;1.6.4电源配线绑扎线扣应整齐,间隔均匀,松紧适度;1.6.5地槽、走线槽、电源屏底座内布放电源线应平直、并拢、整齐,清洁、盖板严密;1.6.6电源端子配线应正确,配线两端的标志齐全,屏内端子做环前应套装一个写明去向和本端子号的套管;1.6.7电源屏内部线槽槽径满足配线走线时,应将配线线条放入线槽;线槽不能满足时,应将配线绑扎成线把,单独走线。二.设备调试总体原则:先导通、后调试;先局部、后联调。2.1室内调试2.1.1室内设备的导通测试:设备配线测试、电源环线导通、与即有设备联系电路配线的导通,确保配线正确,明确试验涉及内容、开通试验范围和施工量;24 2.1.2根据各轨道区段、各信号点具体情况制作、联接模拟试验电路;按照本制式系统调试规程逐个区段、逐个信号点进行单独调试,确保信息在传输通道的不同阶段都达到技术指标要求;2.1.3在每个区段、每个信号点调试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后,按照信息传输的方向,顺序接通各区段使其工作(每接通一个区段必须注意观察其它设备的运行状态);模拟各区段、各信号点的不同工作、故障状态,观察、记录其它区段、信号点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接收、发送情况,信号机显示情况);2.1.4导通、核实结合电路配线及控制台配线,并进行模拟和实际试验。2.2室外调试2.2.1室外设备配线的导通、校核、绝缘测试;2.2.2信息传输的室外通道单送电试验,确保通道畅通、信息传输衰耗处于正常变动范围;2.2.3各信号点进行点灯试验;确保各种灯光显示正确、显示距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灯光转换正常;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