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规模分级标准建设项目类别计量单位大型中型小型备注水库枢纽工程库容(亿米3)≥11~0.1<0.1库容或装机装机(MW)≥300300~50<50水力发电工程装机(MW)≥250250~25≤25河道治理工程堤防等级1级2、3级4、5级引调水工程流量(米3/秒)≥55~0.5<0.5灌溉排涝工程面积(万亩)≥3030~3<3防洪工程城市人口(万人)≥5050~20<20工矿企业货币指标(亿元)≥5050~0.5<0.5货币指标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两者均满足要求保护农田面积(万亩)≥100100~30<30围垦工程面积(万亩)≥55~0.5<0.5拦河水闸过闸流量(米3/秒)≥10001000~100<100灌溉/排水泵站装机流量(米3/秒)≥5050~10<10装机流量或装机功率指单站指标装机功率(MW)≥1010~1<1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治理面积(公顷)>50005000~1500<1500治沟工程库容(万米3)>100100~50<50水库等级划分大、中、小型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库容大小来划分的。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河流等级划分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级是按照保护面积大小来划分的。大型河流保护面积大于30万亩;中型河流保护面积在1—30万亩之间;小型河流保护面积小于1万亩。有众多支流汇入的是上游水量稳定且较高的是中游水量有所减少或转如地势低平地区的是下游上中游分界线一般是最后一条大支流的汇入地点中下游分界线一般是地势低平地区的边缘堤防工程等级依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堤防工程分为5级,详见表2。表2堤防工程的级别堤防分类堤防按其所在位置及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按所在位置,堤防可分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库堤及渠(沟)堤等五种,详见表1。
按建筑材料,堤防可分为土堤、砂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四种。(1)土堤:由粘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区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沟渠沿岸及水库周边。(2)砂堤:由沙土或砂砾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区、丘陵区江河沿岸,水库周边、海岸。(3)石堤:由块石或条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难的江河沿岸及城区河段沿岸。(4)混凝土堤: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筑成,主要用于城区河段沿岸。拦河闸等级划分拦河闸等级是按照过闸流量大小划分的。大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秒;中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立方米/秒而小于或等于1000立方米/秒;小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或等于10立方米/秒而小于100立方米/秒;流域河流等级一个流域内的水系汇入主流的各级水流。如湘、资、沅、澧四水即为长江的支流。通常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支流叫二级支流,以此类推。如汉江是长江的第一级支流,丹江是长江的第二级支流。这种表示法的缺点是会把一些大小不同的河流纳入同一级支流,还有一种是分级法,从源头最小支流开始,称为一级河流,以后把二条一级河流汇合后的河段称为二级河流,以此类推到更高级别的河流,这种分级法确定的各级河流有相近的客观特征。直接或间接流入干流的河流。在较大的水系中,支流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直接流入干流的称一级支流,直接流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以此类推。支流级别与河道级别支流级别是在同一个水系中,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称为一级支流,直接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为二级支流,依此类推河道等级将在水系网中位于顶端,上游无进一步分支的河道称为一级河道,两条一级河道汇合后的河道称为二级河道,依此类推。所以一段支流的支流级别越高,其河道级别越低。每一级河道与更高一级河道数量之比称为级序分叉比或河系分叉比。一般来说,此比例大的情况相对于河流狭长、水流平稳。
渠道等级划分干渠:从灌溉水源取水或从总干渠分水,向支渠供水的渠道。支渠:从干渠取水,担负配水任务的二级或三级渠道。斗渠:灌溉系统中,由支渠引水到毛渠或灌区的渠道。从支渠取水,担负配水任务的三级或四级渠道。农渠:从斗渠取水并分配到田间的最末一级固定渠道。毛渠:从农渠取水并向畦、沟供水的田间临时渠道;渠道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渡槽:渠道跨越其他水道、洼地、道路和铁路等修建的桥式交叉建筑物。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渡槽主要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简介编辑主要由水源(见灌溉水源)、水源工程、灌溉渠系、田间工程、排水沟道、泄水闸(或站)(见渠系建筑物)、容泄区等部分组成(见图)。各部分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组成统一的整体,并同相应的灌溉排水技术与农业措施结合,协同作用,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水源工程按照不同的灌溉水源,如河川径流、地面径流、地下水和城市污水等修建的取水工程。在丘陵山区,为了汇集地面径流,可修建水库和塘堰蓄水(见蓄水灌溉工程);水源水位高于农田地面时,可修筑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见引水灌溉工程);水源水位低于农田地面时,可修建泵站(扬水站)进行提水灌溉;为抽取地下水,可钻井提水灌溉(见井灌);在干旱地区,为引取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可修筑坎儿井等。 灌溉渠系根据灌区地形条件、渠道设计流量和灌溉面积的大小,灌溉渠系一般分为干、支、斗、农、毛5级渠道。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还可设总干渠、分干渠、分支渠、分斗渠等多级渠道。较小的灌区也可少于5级渠道。干渠主要起输水作用,即将由渠首取得的水量输送到各灌溉区域,也称输水渠道;支、斗级渠道将干渠输送来的水量分配给各需水单位,主要起配水作用,也称配水渠道;农(毛)渠是末级固定渠道。各级灌溉渠道的防渗与合理配套,对节约水量,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十分重要。渠系建筑物的作用是保证渠道安全穿越障碍,调控水位和水量,主要包括节制闸、分水闸、泄水闸、渡槽、跌水、陡坡、倒虹吸、桥梁、涵洞、量水建筑物等,渠系建筑物由于数量多、分布广,一般采用装配式、定型化的轻型结构,以节省材料,便于施工。 田间工程
一般指农(毛)渠及其控制范围内的临时田间灌排渠道、地下暗管系统、放水建筑物、田间道路、林带及土地平整工作等。根据不同的灌水方法,可筑成畦田、灌水沟、格田等形式,并有临时毛渠、输水垄沟等与它相通,把水送到田间土壤。为了节省土地并方便机械耕作,临时毛渠和输水垄沟等可用地下渠道或移动式管道代替。 排水沟道一般应同灌溉渠系配套,也可分为干、支、斗、农、毛等5级,或总干沟、分干沟、分支沟等。主要作用是排除因降雨过多而形成的地面径流,或排除农田积水和表层土壤的多余水分,以降低地下水位,排除含盐地下水及灌区退水。对于主要排水沟道要防止坍塌、清淤除草、确保畅通。 容泄区作用是承纳和宣泄排水系统的来水。一般指河流或湖泊。滨海地区也可以海洋作为容泄区,中国西北地区从内陆河引水的灌区,其容泄区常是低洼荒地。容泄区要有足够的输水能力和容量,平时应保持较低的水位,以便于自流排水。在地形、水位等条件不能自流排水时,则建立泵站进行抽排。特点编辑 规划布置原则灌溉排水系统规划布置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在灌区农业区划与农田水利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以适应农业灌溉用水和其他部门用水的需要;②充分利用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③尽可能少占农田,并便于输水、配水及管理;④在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论证,要求工程量小,投资少,而效益大;⑤灌溉系统与排水系统相配套[1] ,并尽可能做到渠灌和井灌相结合,尽可能实现自流灌溉及自流排水;⑥有利于水源养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灌溉面积的大小,由灌溉排水系统组成的灌区可分为大、中、小型3类。30万亩以上的灌区为大型灌区,1万~30万亩之间的灌区为中型灌区,万亩以下的为小型灌区。据1986年统计,中国灌溉面积为7亿余亩。 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水资源日趋紧张。因此在规划、修建灌溉系统时,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水源,节省能源;在工程上,要求各级渠道的渗漏损失水量最小,凡有条件的地区多采用衬砌渠道;同时,要求用排水手段排除田间和土壤中多余水分,控制地下水位埋深,实现灌溉、排水系统配套,提高灌溉排水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