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3页

阿维菌素的生物活力测定及其安全性评价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阿维菌素的生物活力测定及其安全性评价(吴琼梅,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350002)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号称是无公害生物农药[1]。它对危害棉花、果树、大田作物、蔬菜、中药材、园林、花草、茶树等的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害虫都有效[2],是斑潜蝇、小菜蛾、棉铃虫、红蜘蛛、菜青虫、锈螨、木虱、线虫、甜菜夜蛾等难以防治或对其他常规农药有抗性的害虫的特效药剂。廖联安等[3]对阿维菌素的生物活性作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到相关结果。他们采用的生物活性实验是:阿维菌素对棉蚜杀虫活性的初筛试验:棉蚜采自北京东北旺肖家河菜地的白瓜叶上.取干净新鲜的瓜叶一小片,用小号毛笔将大小、体色一致的蚜虫挑选30头于其上,将叶片连试虫一起浸入药液中2s后取出,再放入50mL的塑料杯中,杯口用纱布套紧以防蚜虫逃逸.将试虫放入(27±1)℃,相对湿度85%的恢复室中,16h后检查结果.死亡标准以小号毛笔轻触动虫体,试虫不动且无任何反应者视为死亡,以死虫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为死亡率.同时以清水为对照。并且研究了阿维菌素对红蜘蛛杀螨活力的初筛试验:截形叶螨采自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相对敏感种群.经室内饲养纯化后使用.试螨饲养在光照培养箱中,光照14h/d,温度(27±1)℃,相对湿度60%~75%.饲料为新鲜的蚕豆苗.将双面胶带剪成2cm左右的长度,贴在载玻片的一端,用小号毛笔将3~4d的雌成螨背部粘在胶带上,注意螨足和触须及口器不能被粘着,每载玻片粘两行,每行10~15头.将其放入直径10cm的培养皿中,4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挑除死亡个体或者活力明显低下及受伤的个体.将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后,将试螨在药液中浸泡5s,取出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去试螨周围多余的药液避免损伤螨体.将试螨放入(27±1)℃,相对湿度85%的恢复室中,24h后检查结果.以小号毛笔轻触动螨体,试螨的触须,满足和口器无任何反应(不动)者视为死亡,以死螨数占总螨数的百分数为死亡率.同时以清水为对照.实验结果:一定浓度下阿维菌素对棉蚜的杀虫活性与红蜘蛛的杀螨活性均较强,可以作为阿维菌素商品药剂。徐燕等[4]研究了阿维菌素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采用的试验设计为:试验设在重庆三峡农科所试验基地内,供试小麦品种为蜀万831,设1.8%阿维菌素EC2、5ga.i./hm2,对照药剂40%氧乐果375ga.i./hm2和清水空白对照四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12m2,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喷雾,用药液250kg/hm2,每处理小区定6窝在施药前及施药后2、5、14天调查虫口数,检查虫口死亡情况,并对药后14天的防效进行LSR检验。试验结果:1.8%阿维菌素防治麦蚜效果显著,持效期长,优于氧乐果。阿维菌素有效用药量仅为氧乐果的1/75,因此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阿维菌素防治麦蚜的适宜用药量为5ga.i./hm2。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农药的环境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往往选择生物农药,认为生物农药都是无害的,因而使用过程中往往忽略其对环境的安全性。蜜蜂作为一种传粉昆虫,对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提供大量蜂蜜、蜂蜡、蜂胶等产品,但农药可以在许多方面影响蜜蜂:可能在直接喷洒时,接触蜜蜂使之死亡;可能污染花粉,使蜜蜂取食时致死;更严重的是蜜蜂可能将农药带回蜂巢致使整窝蜜蜂死亡。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有益生物,农药对蜜蜂毒性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药的环境安全性。我国在农药管理上规定,农药在登记之前,要明确其对蜂、鸟、鱼、蚕等有益生物的毒性。王成菊等[5]研究了阿维菌素对蜜蜂的安全性。采用的试验方法为: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采用摄入法和接触法测定每种药剂的摄入毒性和接触毒性。摄入法:用50%的白糖水将阿维菌素药剂配制成5个浓度系列,设空白对照。每只试验蜂笼移入20 ̄30只成年工蜂,取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药剂3mL置于10mL的小烧杯内,并以适量脱脂棉浸渍形成饱和吸水状态棉球,杯口朝下倒放在蜂笼上隔网饲喂蜜蜂,每个浓度重复3次;在25℃±2℃和65% ̄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培养,24h后记录中毒死亡情况,利用几率值法计算LC50值和相关系数。接触法:用去离子水将阿维菌素药剂配制成5个浓度系列,并设溶剂与空白对照。先用乙醚将蜜蜂麻醉(对照死亡率不得大于10%),再用微量点滴器(体积为1.0053μL)将药剂点滴于蜜蜂的前胸背板处,然后用棉球蘸50%糖水隔网饲喂。试验在25℃±2℃和65% ̄75%的相对湿度及微光条件下进行,24h后记录中毒死亡情况,利用几率值法计算LD50值和相关系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阿维菌素单剂对蜜蜂触杀和摄入毒性都属于高毒。混配药剂不同,阿维菌素混剂对蜜蜂毒性可能增加,如与哒螨灵、丁硫克百威、吡虫啉混配后的摄入毒性提高,与哒螨灵混配后的接触毒性提高;也可能降低,如与炔螨特混配后接触毒性明显降低。与阿维菌素混用的药剂自身对混剂毒性有影响。哒螨灵、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对蜜蜂都是高毒,阿维菌素与这些药剂的混剂对蜜蜂的摄入毒性都高于阿维菌素单剂;炔螨特对蜜蜂低毒,与阿维菌素混用后毒性低于阿维菌素单剂。另外,混剂的毒性与剂型也有关,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对蜜蜂高毒,但5%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泡滕片剂摄入和接触毒性都低于阿维菌素单剂,这可能与泡滕片剂是一种低毒化剂型有关。阿维菌素单剂和混剂登记品种如此之多,我们随机选择的几种混剂都是常用的杀虫、杀螨剂,它们对蜜蜂都属于高毒或剧毒。由此可见,含阿维菌素药剂对蜜蜂毒性不容忽视,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在蜜蜂活动高峰期或花期使用,可能的话要在药剂中加入蜜蜂趋避剂。至于阿维菌素及其混配制剂对蜜蜂的田间毒性如何,尚有待验证。郑明奇等[6]研究了阿维菌素农药对蜜蜂的安全性。采用的试验方法为: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采用摄入法和接触法测定每种药剂的急性摄入毒性和接触毒性。摄入法:用50%的白糖水将阿维菌素 药剂配制成6个浓度系列,设空自对照。每只试验蜂笼移入30只成年工蜂,取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药剂3ml置于10ml的小烧杯内,并以适量脱脂棉浸渍形成饱和吸水状态棉球,杯口朝下倒放在蜂笼上隔网饲喂蜜蜂,每个浓度重复3次;在(25士2)℃和65%-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培养,24h记录中毒死亡情况。接触法:用去离子水将阿维菌素药剂配制成6个浓度系列,设空自对照。先用乙醚将蜜蜂麻醉(对照死亡率小得大于10%),然后用微量点滴仪将药剂点滴于蜜蜂的前胸背板处,然后用棉球蘸50%糖水隔网饲喂。试验在(25士2)℃和65%-75%的相对湿度及微光条件下进行,24h记录中毒死亡情况。实验结果:由各药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和摄入毒性可知,所测定的9种含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的单剂或混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对于甲氨基阿维菌素,改变剂型能明显降低其对蜜蜂的毒性。囚此,在使用这些含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的单剂或混剂时,应尽可能避免在养蜂附近使用或是避开植物开花期使用,以免蜜蜂采集带药的花蜜或花粉中毒死亡。[1]张敏恒.新型高效广谱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J].农药,1998,37(3):36-37[2]童建华,庄占兴.阿维菌素的生产与应用现状[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9,2(03):36-37[3]廖联安,李正名,方红云,等。5-阿维菌素B1a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9):1709-1714[4]徐燕,李忠幸,张世平。阿维菌素防治小麦蚜虫试验。农药,2000,39(6):38[5]王成菊,邱立红,郑明奇,等。阿维菌素及其混配制剂对蜜蜂的安全性评价。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1):229-231[6]郑明奇,邱立红,王成菊,等。8种含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的农药对蜜蜂安全性评价。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98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