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50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10全国1)33.(12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9:6: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小题,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9:6:1可以推测出,扁盘形应为A_B_,长形应为aabb,两种圆形为A_bb和aaB_。第(3)小题中,F2扁盘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4/9AaBb和2/9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1/9A_B_;2/9(1/2A_B_:1/2A_bb);4/9(1/4A_B_:1/4Aabb:1/4aaBb:1/4aabb);2/9(1/2A_B_:1/2aaB_)。【答案】(1)2基因的自由组合(2)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3)4/94/9扁盘:圆:长=1:2:1(10重庆卷)30.(16分)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I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3:1;II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I组,II组。②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性状(填“能”或“不能”)出现一定分离比。(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①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多利羊的体细胞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填“>”、“”、“<”、“”、或“=”)。②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解析:(1)①杂交试验中,I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而这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因子代只有白面(隐性性状),所以亲本就面色这对基因来说就必是aa和aa,而子代有长角和短角且为数量比为3:1,所以亲本就角这对基因来说就是Bb和Bb,因而I组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ⅹaaBb;II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即只有短角(隐性性状),所以亲本就角这对基因型来说为bb和bb,子代有黑面和白面且数量比为1:1,所以亲本就面色这对基因型来说为Aa和aa,因而II组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ⅹaabb。②由题意得出遗传图解:
P:纯种黑面长角羊ⅹ非纯种黑面长角羊AABBA——B——↓F1:----------------相互交配↓F2:白面长角羊aaB——由上用逆推法可知,因子二代有aa基因型,所以子一代个体必有a基因,子一代有a基因可推知亲代必有a基因,所以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黑面基因型为Aa;又因子二代能出现白面长角羊,有可能出现短角羊(bb),并且长角羊可能为Bb,所以子一代有可能有b基因,从而推知亲本也可能有b基因,故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长角基因型可为Bb,另外子二代也可能只出现白面长角羊,并且为纯种(aaBB),所以推知子一代无b基因,从而推知亲本也无b基因,故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长角基因型可能为BB,由上可知,非纯种黑面长角羊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ⅹAaBB、AABBⅹAaBb。(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就是后代不能出现一定的分离比,注意但要出现性状分离。(3)①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Y和XX;克隆羊多利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来自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所以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含的X染色体复制后若着丝点还没有分裂,则只有一条X染色体,若在减数第二次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则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答案为“”、“”。②多利的染色体是来自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而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是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的,即多利的体细胞分裂次数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多,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短。分析:此题考查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以及解遗传题用的逆推法的运用,还考查学生对克隆知识的了解和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此题涉及的知识非常多点,并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才能完成,但难度不太大,属偏难题。(10浙江卷)30.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请回答:(1)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组成,若要确定抗螟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水稻的某一染色体上,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_______。(2)选用上述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从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表现型 抗螟非糯性 抗螟糯性 不抗螟非糯性 不抗螟糯性个体数 142 48 50 1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所选F1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亲本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种。(3)现欲试种这种抗螟水稻,需检验其是否为纯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检验过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并作简要说明。(4)上表中的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抗稻瘟病为显性性状),请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面的知识,需要掌握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性状和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该题从染色体的组成开始,借助转基因的相关知识,然后就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性、(9:3:3:1),但是特别需要弄清出在这个题目中有三个相对性状抗螟虫和不抗螟虫、非糯性和糯性、抗稻瘟病和不抗稻瘟病,审题仔细了第(4)小题就不会做错。(3)
把改抗螟水稻和不抗螟水稻进行杂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若没有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抗螟虫基因能够抑制稻瘟病的病原体的表达抗螟虫基因表达产生的毒蛋白也能杀死稻瘟病的病原体(10福建卷)27.(15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甲乔化蟠桃×矮化园桃410042乙乔化蟠桃×乔化园桃3013014(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答案:(1)乙乔化(2)DdHhddhh(3)41:1:1:1(4)蟠桃(Hh)自交或蟠桃和蟠桃杂交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2:1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3:1解析:本题主要以蟠桃生物育种为题材考查遗传规律。通过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园桃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园桃,说明矮化为隐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我们可以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乔化与矮化交配后,后代出现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1:1,所以亲本一定测交类型即乔化基因型Dd与矮化基因型dd,同理可推出另外一对为蟠桃基因型Hh与园桃基因型hh,所以乔化蟠桃基因型是DdHh、矮化园桃基因型是ddhh。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知甲组乔化蟠桃DdHh与矮化园桃ddhh测交,结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四种表现型,而且比例为1:1:1: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0新课标)32.(13分)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实验2:红×白甲,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实验3:白甲×白乙,F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实验4:白乙×紫,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2)或(3)9紫:3红:4白【解析纯合品种有四种,因此这是两对相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应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熟练掌握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写出该遗传图解并计算。【评析】;这是今年来遗传规律的考题中,比较简单的一类的,但是再次考察了遗传图解,让老师们更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遗传图解书写规范的培养了。(10北京卷)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 C.7/16 D.9/16答案B【考点直击】本题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知识。此考点一直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要点透析】根据题意,黑色有白斑小鼠的基因型为B_ss,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B_ss的概率为3/16(2010山东高考理综)26.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____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____和____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____。(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____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和____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_____。(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I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如果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如果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答案】
(2)根据F1中刚毛性状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的某一表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F1雌雄果蝇表现型相同。根据提干信息可以判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eXDXd、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1/2×1/4=1/8。(3)(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F1,再用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后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所占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结果预测。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该隐性基因用f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比例为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在1:1~2:1之间。(10安徽卷)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是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9∶6∶1看出,F1必为双杂合子。所以本题是考查基因间的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代表现型有3种,比值为9∶6∶1。所以两圆形的亲本基因型为选项C。
(10江苏卷)20.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基因决定雌株。G对g。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是两性植株.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g和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柑.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从题意可知,Gg、G均为雄性,不能杂交,A项错误;两性为g可产生两种配子,B项错误;两性植株g可自交可产生雌株,C项错误;若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则纯合子比例会比杂合子高,D项正确。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0全国卷Ⅱ)33.(11分)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条带1代表**基因。个体2~5-5的基因型分别为**、**、**、和**。(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其原因是。由遗传图谱分析结合题意可知:1、2、5的表现型可得基因型分别为Aa、Aa、aa。(10天津卷)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A.B.C.D.答案A思路分析:据题,TS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TSTS或TSTL,TL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为TSTS。由于该夫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丈夫TSTL,妻子TSTS,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只能是女儿为长食指,生女儿概率为1/2,女儿的基因型为TSTL的概率为1/2,整体考虑,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1/4
误区:本题中,TS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长食指的基因型为TLTL,TL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长食指的基因型为TLTL或TSTL,男性和女性长食指的基因型不同,这是一个陷阱,是考生应该注意的一个雷区。(10海南卷)15.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2B.1/4C.1/6D.1/8【答案】D(10四川卷)31.(18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1)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②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____。II:[答案]:1、(1)控制CO2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2)耐受型(雌)X敏感型(雄)2、(1)X3(2)nXNXNXNXn(3)N1/11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一题:该实验为验证控制CO2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要证明是细否细胞质遗传可进行正交和反交。第二题: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由此可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雌蝇2种,雄蝇1种。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亲本基因型为XNXn,XNY,F1代雌蝇基因型为XNXNXNXn,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亲本基因型为XNXnXnY。F1代雌蝇基因型为XNXnXnXn,比例1:1,雄蝇基因型为XnY,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1/11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10广东卷)28、(16分)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请回答:(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类型(色盲等位基因以以B和b表示)。(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②他们的孩子中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答案】:(1)见右图(2)母亲减数第二次(3)不会1/4(4)2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遗传系谱应该包括代数、个体及个体关系和图例三部分。该男孩的基因型应该为XbXbY,,其父亲基因型为XBY,其母亲基因型为XBXb,可见该男孩的来年各个X染色体均来自母亲,且是其母亲的生殖细胞在简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分开形成的。如果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就无法通过配子影响到他们的后代;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概率为1/2Xb×1/2Y=1/4XbY。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要测24条染色体的碱基续列。(10江苏卷)29.(7分)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显性遗传(3)1/12961/360【解析】本题以系谱图为载体,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和概率计算(1)甲病具有“无中生有”特点,且女患者的父亲不患病,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乙病具有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不患病的特点,因此不可能伴X显性遗传病(3)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则II8有病,I3、I4基因型均为Aa,则II5基因型概率为2/3Aa和1/3AA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故其基因型为AA,因此III2基因为AA的概率为2/3.*1/2=1/3,为Aa概率为2/3,同理III1基因概率2/3Aa或1/3AA,因此其子代患病概率为1/3*1/3*1/4=1/36,正常概率为1/36,因此双胞胎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6*1/36=1/296②因乙病具有代代相传且患者全为男性,因此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Y传,因III2患病,则双胞胎男孩患病,故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36*1=1/36。子代女孩不一定会患乙病,故IV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规律总结】遗传病遗传方式判定方法:1遗传方式判定顺序: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是否患者全为男性)→确定是否为母系遗传(是否为母系遗传)→确定是显、隐性→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2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1)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为伴X隐性遗传。(2)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伴X显性遗传。 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如果系谱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从可能性大小上判断:(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是显性遗传病。(2)若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病率相当,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3)若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几率相关很大,则该病极有可能是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10福建卷)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甘氨酸:GGG赖氨酸:AAAAAG谷氨酰胺:CAGCAA谷氨酸:GAAGAG丝氨酸:AGC丙氨酸:GCA天冬氨酸:AAU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转录、翻译等基础知识,及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第一步先根据基因结构和氨基酸种类先确定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即mRNA上建基排列顺序(…GGGAAGCAG…)。由于1169位赖氨敬(AAG)交为谷氨酸(GAAGAG),结合题干意思即①②③④四处只有一处发生突变可确定谷氨酸密码子是(GAG)从而推出是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所以选B项。(10新课标)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序列C.细胞的含量D.细胞的含量【答案】B【解析】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么就应该检测DNA的碱基序列是否发生了增添、缺失或者是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评析】这道题就是考了一下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试题的难度很低,学生比较容易做出答案,其实简单点考虑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测定DNA序列。(10天津卷)7Ⅱ.(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原因是。答案(26分)Ⅱ(12分)基因突变97%不再使用杀虫剂;低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思路分析:II(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RR基因型频率为95%,R基因的频率为R/(R+r)=(4+2×95)/200=97%(3)19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遗传育种(10安徽卷)31.(24分)I.(15分)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I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I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涉及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II.(9分)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请回答:(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答案】Ⅰ⑴显性隐性表现型为棕色、低酚⑵AaBBaaBb⑶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Ⅱ⑴茎尖、根尖不含病毒⑵有机物植物激素外植体消毒不彻底⑶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Ⅰ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是棕色、高酚,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亲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白色、高酚因此低酚是隐性。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Ⅱ培育无病毒植株苗,应选择不含病毒部分培养,而植物体新生部位不含病毒,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成分应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另外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诱导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说明消毒不彻底,不同植物激素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发育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高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10四川卷)31.(18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种,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2)某些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将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让图C所示类型的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I:[答案]:(1)100%75%(2)BA15/16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1小题:T植株含一个HVA基因,可以考虑为Aa,A代表HAV基因,自交,种皮是其体细胞,基因型全为Aa,胚为F1幼体,含A基因的比例为3/4。第2小题:A图考虑为AA,而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a,则A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100%,B图可考虑为Aa(因两个HAV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则B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50%,C图可考虑为AaBb(A,B任一都抗旱),此时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abb,则C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15/16(仅aabb不抗旱)。(10江苏卷)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蛛,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卷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答案】B【解析】本题以突变实例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应用等。因不知该突变体的基因型,故不能判断其变异为隐性还是显性突变引起,A项错误。若一杆双穗为隐性突变,则该植株为隐性纯合体,则自交后权威一杆双穗;若为显性突变,则该个体为杂合体,其自交后代一杆双穗纯合体比例为1/4,B项正确。基因突变为分子水平变异,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育,D项错误。(10江苏卷)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B.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人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操作,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