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11页

长乐市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长乐市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论文导读::长乐市概况。园林植物的生长势相对较弱。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可分为两大类。调查分析。并探索研究其防治技术。论文关键词:长乐市,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调查分析,防治技术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调节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气体,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改善环境质量、吸滞粉尘,杀菌,衰减噪声等,是平衡城市生态,美化城市、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园林植物和自然界的森林比起来相对单一的种类,较高的栽培密度,“温室效应”和许多非乡土树种的跨区域调运和栽培常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同时,由于较为复杂的立地条件、空气污染及剧烈的人为活动干扰,园林植物的生长势相对较弱生物论文,抗病虫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类有害生物(病、虫、草等)的侵害。根据1986年普查资料,我国园林植物的病害共有5500多种,虫害共有8260多种[1],威胁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别是刺吸式有害生物在园林植物中更是危害严重。本文以长乐市园林绿化植物上的刺吸类有害生物为调查对象,并探索研究其防治技术。  1长乐市概况  长乐市位于闽江口南岸,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长乐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夏长无酷暑,冬短少霜雪,多年平均气温为19.3℃ ,多年降雨量均在1200~1550mm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2.2mm。在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长乐市绿化遵循“大地园林化”、“城乡一体复合生态系统”的战略思想,将城市、郊区、市域内的山川、河流、江海、湿地、田园和森林等通过各种形式融合起来,形成具有优良环境的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截至2008年长乐市城区绿地率为34%,绿地总面积601.1ha,其中公园绿地194.5ha,人均11.5m2。长乐市在园林绿化中常见的主要植物种类有榕树、盆架木、羊蹄甲、芒果、香樟、桂花、银杏、白兰、台湾相思、松类、柳树、棕榈类、杜鹃、女贞、月季、红叶石楠、龟甲冬青等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2调查分析  2.1调查方法  自2007-2009年通过踏查及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整个长乐市区的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了园林绿化公司的园林苗圃、市区内比较大型的公园、街道绿化带、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等园林植物的刺吸式害虫种类和为害情况,通过现场鉴定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以确定,统计分析长乐市园林刺吸式有害生物种类的发生、危害情况。  2.2 调查结果  园林植物刺吸类有害生物可分为两大类,一个类群是昆虫纲中同翅目、缨翅目、半翅目的一些昆虫,如蚧虫、蚜虫、木虱、粉虱、蓟马、叶蝉等;另一个类群是蜘蛛纲中蜱螨目、叶螨总科的各种红蜘蛛,这类害虫多因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被害状不明显生物论文,但又往往繁殖力强,很容易就扩散蔓延开来[2-3]。通过调查发现,长乐市园林植物的刺吸类有害生物能危害绝大多数的园林树木和花卉,除少数蚜虫、螨类等形成虫瘿在植物组织中危害外,多聚集为害树木或花卉的嫩梢、枝、叶、果等部位,成虫或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营养,引起卷叶、虫瘿,或是叶片上出现灰色、黄色小斑点,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经统计分析,共发现刺吸类有害生物14个科25种,对长乐市的常见园林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详见表1),由于调查的时间和范围的限制,再加实验室的欠缺,有些种类可能不够完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表1、长乐市园林刺吸式害虫种类及主要寄主  3 防治技术  为有效地控制刺吸类有害生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在防治技术方面主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一是虫害发生时以生物农药(主要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来取代用量大、毒性较高、污染环境的老式农药和老剂型;二是加强对园林绿化树种的养护和管理,通过施肥、修剪、刷白等经营措施提高园林植物对虫害的抗性等;三是园林绿化时尽量选用和搭配虫害发生种类少、抗性强的植物种类和品种,从外地引种时应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或减少虫害的发生;四是保护和用好天敌。  3.1 化学防治  由于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单,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等优点,目前化学防治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还是非常的广泛,但是由于防治药剂具有污染环境、剧毒、产生药害等缺点(如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剧毒有机磷农药),以及防治技术和施药方法单一(只能用简单的喷雾、喷洒的施药方法),因此很难做到安全使用农药[4]。为了有效控制长乐市刺吸类有害生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同时减少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应筛选以下几种化学防治方法:1、根施颗粒剂。这种方法可结合春夏施肥的同时进行生物论文,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防治1龄若虫用15%乐斯颗粒课剂埋根[5])、蚜虫等刺吸类有害生物,并且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2、树干注药法。这种方法适宜在4月至8月份施药,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这种方法不但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药物利用率非常高;二是效果明显并持久;三是药物的选择范围广。3、树干涂胶法和涂茎法。对于一些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如螨类害虫,使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该产品粘着力强、药效长、无毒、无污染、成本低,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防治蚜虫可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久效磷乳油20倍及50倍稀释液,将浸过药液的棉球包在枝条上,72h后蚜虫死亡率达100%。冬季可用机油乳剂涂抹有蚧虫的枝条上,几天后可自行脱落死亡。4、超低容量喷雾法。使用喷雾法要遵循对症下药、适时用药、适量配药、合理混用、注意安全等原则。在防治刺吸类害虫的园林作业过程中试验了几种高效低毒的农药或生物农药,与喷清水区作对照,72h后进行观察,防治效果有:防治蚜虫类刺吸式园林害虫用速扑杀40%乳油(800~1200倍)[6]、2.8%蚧宝乳油(800~1200倍)等高效低毒农药死亡率均可接近100%;防治蚧虫类刺吸式园林害虫用啶虫咪与吡虫啉1:1混剂死亡率可达70%以上[7-8];防治蝉类刺吸式害虫用敌杀死25%乳油(1000~2000倍)死亡率可达95%[9];防治螨类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时可用1.8%阿维菌素(1500~2500倍)和克螨净57%乳油(1500~2500倍)这2种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死亡率也可达到85%以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园林害虫是指利用简单的工具以及光、温度、热、电、放射等来防治植物害虫,在园林植物中通常采用合理疏枝,保持通风、透光,并结合修枝剪去有虫枝、叶,并把剪下的枝叶进行烧毁处理,在防治刺吸式害虫时比较经常采用的物理防治技术有:1)冬季木虱在有虫芽苞内越冬,结合修剪剪去病虫枝,减少明年虫口密度和虫口基数,降低来年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2)榕树蓟马早春主要在杂草上存活,冬春清除杂草,是解决蓟马初侵虫源的有效措施;3)介壳虫比较容易在盆栽花木中滋长,采用蜡油进行抹杀生物论文,冬季或早春结合修剪,剪去部分有虫枝,集中烧毁,发减少越冬虫口基数;4)蚜虫类的刺吸式害虫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卵,也可使用色板诱杀,如在花卉栽培地可放置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还可采用银白锡纸反光,拒栖迁飞的蚜虫;5)叶螨越冬的虫口基数直接关系到翌年的虫口密度,在越冬期就要进行防治,以杜绝虫源,对木本植物可以进行刮除粗皮、翘皮,树干束草诱集越冬雌螨,来春收集烧毁。冬季灌水,消毁残株落叶,以便消灭越冬虫口。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304年左右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和公元 877年唐代刘恂著《岭表录异》都记载了利用一种蚊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19世纪以来,生物防治在世界许多国家有了迅速发展。它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部分,而且能直接消灭大量害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会杀伤天敌,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对一些害虫有长期抑制作用,是科学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防治刺吸类害虫时通常利用几种天敌昆虫控制害虫。1)蚧虫的天敌多种多样,种类十分丰富,据报道,引进天敌防治蚧虫成功率最高,在引进64种天敌中有50种获得成功生物论文,成功率为78%,长乐在防治松突圆蚧时引进花角蚜小蜂,取得的防治效果就非常明显。2)蚜虫的天敌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蚜小蜂等,在每年的5~6月份天敌数量多的季节,尽量不喷化学农药,并适当栽培一定数量的开花植物有利于天敌活动。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在园林中种植蜜源植物,保护和繁殖益鸟,鸟类可以啄食体型大、活动性较强的蚧虫,还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都可以捕食害虫。  4 结论  防治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应“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及时认真开展害虫种类的调查监测,加强检疫,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方法,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不成灾。参考文献:[1]郭祥.试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J].林业勘察设计,2005(1)..[2]夏宝池,中国园林植物保护[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徐明慧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4]任艳艳.如何科学使用农药[J].河北农业科技,2007(2)..[5]蒋杰贤,严巍主编,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于丽萍.介壳虫、蚜虫的防治[J].湖南林业,2007(7)..[7]孙淑真,朱岩.吡虫啉防治多种刺吸式害虫效果好[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15(3)..[8]胡艳红,黄振裕,崔林开,陈顺立,刘新.松突圆蚧林间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3).[9]伍炳超,符少碧.芒果扁喙叶蝉虫口消长情况汇及防治试验[J]. 热带农业科学,199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