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3页

八年级上生物概念梳理要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初中生物概念梳理(八年级上)陆景玉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1、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2、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一)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2、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运动方式有:水中以游泳为主,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是飞行。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而滑翔是一种省力方式。(二)1、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在神经系统和其它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运动的作用。2、(1)骨是一种器官。长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组成,骨质包括:位于骨干外周部,骨组织致密的骨密质和位于骨干骺端,骨组织呈蜂窝状的骨松质。(2)、骨膜内的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医生给骨折病人动手术时需要重点保护骨膜。,因为骨膜上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3)、骨髓具有造血功能,人终生保持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人在幼年时骨髓腔内的骨髓是红骨髓,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转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失血过多时,可恢复造血功能。儿童少年造血功能更强就是因为骨髓腔内的骨髓是红骨髓。要治愈白血病人应移植骨髓。(4)、长骨这种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运动。(5)、骨的生长:;骨的长长——骺端软骨层细胞,(成年后它骨化成骨,人也就不再长高了);骨的长粗——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三)骨的成分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骨坚硬的特性和骨中无机物中的钙盐有关,骨韧性的特性和骨中有机物中的骨胶蛋白有关。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成年人的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适于运动。少年儿童有机物大于1/3,无机物小于2/3,这样的骨柔韧而有弹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老年人的骨硬而脆,易骨折,原因是有机物小于1/3,无机物大于2/3。(四)、关节属于活动的连接。它一般由: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构成。关节面又包括凸的关节头和凹的关节窝。关节具有灵活性是因为关节腔内有滑液(关节囊分泌的)和关节面上覆着关节软骨,关节具有牢固性是因为关节囊把相邻骨联系起来,,还有关节囊周围韧带起加固作用。关节炎是因关节腔内有积液或积脓,类风湿关节炎往往是关节囊分泌功能异常。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五)骨胳肌是一种器官。它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多位于骨胳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多位于骨胳肌的中央。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六)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接构成骨骼。(七)运动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胳肌收缩为动力 。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是:骨髓肌收缩时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通常骨骼肌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八)1、人体做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2、当手提重物时,手很快就酸痛,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二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它们都处于舒张状态4、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多块骨骼肌协作共同完成的第16章动物的行为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1、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一)、1、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可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行为,是指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内部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3、后天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本能行为基础上建立的.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在所有的行为活动中后天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也越大。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二)、动物的行为从功能上分:1、取食行为、2、攻击行为,概念:同种生物为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相互攻击。特点: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往往以一方屈服而结束。3、防御行为:概念:弱小的动物为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4、领域行为5、繁殖行为(包括求偶、筑巢、产卵、育雏等。)。6、节律行为;受体内生物钟的控制7、社群行为(三)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2、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是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3、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一)1、植物是生物圈的生产者,动物是生物圈的消费者。消费者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所以各种生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叫做生态平衡。植物和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二)1、我国特产珍稀保护动物:大熊猫、扭角羚、白鳍豚、金丝猴、白唇鹿(哺乳类)、大鲵(两栖类)、褐马鸡、黑颈鹤(鸟类)、中华鲟(鱼类)、扬子鳄(爬行类)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动物灭绝数度逐年加快,新疆虎和野马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长江中特有的白鳍豚已成为我国最稀少的濒危动物之一。2、、动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它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把动物移入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保护属于易地保护。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1、微生物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类群。2、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一)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称微生物;它们分布极广。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微生物的主要类型有细菌、真菌、病毒2、微生物的特点: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类型多、代谢代谢强度高、其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能偶迅速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靠分解动植物遗体或粪便里的有机物获取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属于腐生.(腐生性微生物是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和体表,并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取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是寄生(寄生性微生物是消费者)。蓝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菌能制造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属于自养(是生产者)。4、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运动)、荚膜(保护)。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自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繁殖速度极快。5、真菌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和蘑菇。真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大多为腐生。能进行孢子生殖。6、酵母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7、霉菌由大量菌丝组成,霉菌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和寄生。生殖方式是孢生殖。8、蘑菇是由菌丝组成的。蘑菇的营养方式是腐生,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的内核组成。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病毒的营养方式全部是寄生(二)1、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对人有害。2、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腐生性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分解有机物的结果。食品保存的方法有:冷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等。冷藏法是因为冰箱温度低,不利于腐生性微生物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