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9 KB
  • 5页

关于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索研究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关于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索研究【摘要】当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选择软基处理方法应考虑的因素,然后对几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同行业工作人员参考。【关键词】道路施工;问题;方法前言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设计速度的提高,对线形指标的选用也随之提高,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公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区的情况。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或是进行路基施工,都要求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其他不利的影响,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这一工程问题已引起市政道路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一、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十分迅猛,通车里程已近2第5页共5页 关于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索研究【摘要】当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选择软基处理方法应考虑的因素,然后对几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同行业工作人员参考。【关键词】道路施工;问题;方法前言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设计速度的提高,对线形指标的选用也随之提高,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公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区的情况。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或是进行路基施工,都要求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其他不利的影响,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这一工程问题已引起市政道路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一、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十分迅猛,通车里程已近2第5页共5页 万千米。在已经建成使用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受修建时社会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建设思想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从长远和经济的角度分析,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将是我国目前公路建设所面临的非常重要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面临着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在高等级道路的建设中,部分路段的实测沉降值已达到或大于设计值,但末达到设计的预压时间,涵洞和其他分部工程施工的开始时间是按设计预压时间还是按沉降值来确定?从工程实践可知,由于软土土层的不均匀性、试验数据的误差、计算理论的不完善及设计中人为因素的干扰,计算沉降值与实际沉降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必须根据预测沉降值的准确性来确定预压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测沉降过程曲线推算最终沉降量,校正设计误差,并以此作为确定涵洞反开槽、施工排水防护工程及路面施工等开始时间的依据。推算软土地基路基最终沉降量时,必须加强对实测数据的统计整理,根据国内外的施工实践经验,在观测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双曲线法的相关系数普遍较大,表明双曲线方程比较符合软土地基沉降曲线的变化规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各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同时,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各个道路工程路基条件差别很大,具体道路工程对路基的要求也不同,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工作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对每一个道路工程的分析,应从路基条件、处理要求、施工工艺、工程费用以及材料、机具来源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路基处理方法。总的来说,在确定路基处理方法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几种路基处理方法进行技术、经济以及施工进度等比较,通过比较分析采用一种路基处理方法或由两种以上的路基处理方法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另外,在确定路基处理方法时,还要注意节约能源,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因路基处理对地面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以及振动噪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等。二、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与沉降变形。软土地基对道路还有一种影响,即其含水量较大不能达到较好的压实要求和其它技术标准。软土地基上的新旧路基结合部拼接时,还应对结合部下的软土地基进行重点处理。可以采用超载预压、加密加长粉喷桩、旋喷桩、路堤桩(混凝土管桩)和隔离墙(定喷桩)等方法,通过间距和打设深度的分级过渡处理,沿路基横向形成渐变段,能较理想地解决新旧路堤沉降差问题,大量的试验资料表明,水泥加固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一般7d可以达到标准强度的30%~50%,30d可以达到标准强度的60%~75%,90d大约为180d强度的80%,而180d后强度的增长仍然末终止。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测,水泥土的硬化反应也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此时检测无法解决施工工期紧张的问题。根据日本的经验,水泥加固土的强度龄期最少7d,最好28d,据此可以预测水泥加固土的长期强度,根据工程实践可知,从长期看强度略有增加的趋势,但将28d时的强度看作长期强度就可以了;虽然28d第5页共5页 时的强度偏于保守,但仍然被国内外许多工程所采用。同时也应注意到:沿海地区的高含水量软土地基中的粉喷桩早期强度往往较低,必须加强粉喷桩的施工质量控制,粉喷桩的施工最好采用全桩复搅,务必避免只对桩体上部复搅,对于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设计要求粉喷桩的单桩承载力不小于一个标准数值,这种不考虑路段的填土高度、软土地基的土层情况和粉喷桩的长短等影响因素,统一采用一个标准是不妥的,粉喷桩作为一种应用历史不长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无论从其加固机理还是设计计算方法,目前均处于半理论的阶段,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针对软土路基实际情况,有选择性进行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因此,在软土地基路堤施工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已发生事故的原因,然后根据软土地基特性、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路堤填筑高度和加载计划等综合确定填土速率的控制标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沉降和位移的监测,至少每天观测一次,严格控制每次加载的厚度及停置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放宽对软土地基路堤沉降和位移的控制标准,也只有在加强施工监控的情况下放宽对软土地基路堤沉降位移的控制标准才有实际意义。三、结语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工程的基础。软土路基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棘手的问题,处治不当,就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无法保证路基的质量。当前,虽然对软土路基的处治的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利弊,很难说哪一种方法就是绝对成功的,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实际的态度,认真分析工程的客第5页共5页 观实际情况,从而较好的处理好软土路基存在的问题,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得到较好的保证。近年来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人们对软土的种类及其性质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根据市政道路地基软土的不同特征、分布情况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可采用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对公路的危害,引起我国公路部门各级组织的重视,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经过多年努力,已摸索了不少对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交通部颁布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使我国公路软基无论在设计方面或施工方面,出现了有章可循的局面。本文也在此谈了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同行业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参考文献:[1]折学森.软土地基沉降计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苏建林.公路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4]黄兴安,等.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陈祥义,等.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6]罗观云.公路常用软基处理设计[J].山西建筑,2008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