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1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前言为充分发挥桉树的速生丰产特性,提高桉树速生丰产林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GB/T1.1-2000要求,制定公司竹子短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作为公司组织种植、验收、监理、抚育、生产、仲裁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标准》、当地山地气候条件和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本企业标准。12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桉树速生丰产林主要栽培技术、造林设计、检查验收及丰产指标。本标准适用于临沧市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2-1995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LY/T1078-1992速生丰产林检验方法3丰产林指标3.1培育目标培育短轮伐期的纸浆材、纤维材等。3.2丰产林规模一个丰产林基地或一个基层造林单位造林面积不少于500亩,其中每片丰产林的面积,集体与个人造林面积不少于1亩(道路需通顺),国有与其它企业造林不少于500亩。3.3轮伐期根据培育目标一个轮伐期一般为4-8年。3.4保存率当年造林成活率95%(含95%和当年补苗)以上;第二年保存率90%(含90%)以上;第三年保存率85%(含85%)以上。3.5造林的适宜区域与地段3.5.1区域划分将桉树种植划分为三个区域单元;Ⅰ中心栽培区、Ⅱ一般栽培区、Ⅲ边缘栽培区,宜在Ⅰ和Ⅱ区域发展桉树纸浆原料林基地,不宜在Ⅲ栽培区建设桉树纸浆原料林基地。3.5.1适宜区环境指标根据桉树特性,结合规划区域,将临沧市桉树适宜区环境指标列表如下:12
表1临沧桉树适宜区环境指标表适宜区海拔(m)地貌土壤平均气温(℃)绝对低温(℃)绝对高温(℃)平均降雨量(mm)积温日均温≥包括范围土壤厚度(cm)肥力适宜区800-1700山地、坡地、坡地70-100以上中等以上20℃-1℃40℃1000-24008200-9200临沧市3.5.2栽培区划分根据临沧本地气候条件,将桉树的适生区域划分为2个栽培区,见表2。表2桉树速生丰产林栽培区划表Ⅰ类(中心栽培区)Ⅱ类(一般栽培区)耿马县的耿马镇、贺派乡、孟定镇、勐简乡、孟撒镇,沧源县的勐省镇、单甲乡、糯良乡,双江县的勐勐镇、沙河乡、班丙乡。耿马县的四排山乡、忙洪乡、勐永镇、大兴乡,双江县的勐库镇、大文乡。3.6立地选择缓坡地带,土层厚度在80cm以上,石砾少,坡度在15º以下,尽量选择可机耕地;在高丘山地,土壤肥沃,土层厚度在70cm以上,坡度在25º以下。了解造林地耕作历史与前作,避免在前作发生过大面积青枯病等病害的土地上栽植桉树。4品种、品系选择4.1基本原则4.1.1适地适种、速生优良原则a)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适无性系原则。b)12
选择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纤维素含量高、得浆率高的品种、品系造林。a)选择抗风、抗病虫害、抗干旱等优良品种、品系造林,避免风害、病虫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危害。4.1.2大面积造林选用多品种、多品系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多品种、多品系造林。一般每块单一无性系小区的面积以100-300亩为宜。4.2适用品种与混交造林在本市适用的品种与品系有:(具体待定)等。为减少病虫害和土壤恶化,应适当安排其他树种营造块状或条状混交林。5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种苗繁育技术规程参见《桉树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6造林6.1林道设计根据肥料、苗木和将来采伐木材运输的需要,在环山脚或山腰开设小班道。6.1.1挖推路面、平整路面林道实土路面宽3m,转弯处宽于4m,急转弯处宽5m以上。路面要平整,外侧路面比内侧斜高15cm。坡度要求6%,局部地区可在9%一下。6.1.2挖推会车坪根据地形修建会车坪,每隔400m推建一个会车坪,会车坪长12m以上,宽要达到8m以上。6.1.3林道边坡普通泥土,边坡比为1:0.3;一般岩石,边坡比1:0.2;坚石,边坡比为直立或接近直立。6.1.4管涵根据实际地情况埋放,离路面高度在50cm以上。6.1.5修建挡土墙根据实际需要修建。6.2整地6.2.1造林地清理12
6.2.1.1对杂灌木、杂草较多的荒山、荒地、迹地,整地前要进行清山除杂,最好用除草剂杀死其萌芽能力,以免影响新造幼林的生长。6.2.1.2林地清理分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三种。可依据造林地天然植物状况、采伐剩余物数量和散布情况、造林方式及经济条件等不同,选择其中一种实施。6.2.2.3地上物清理后留存的高度低于20cm。6.2.1.4坡地和坡地低山的山顶、山脊,要保留一部分天然植被。6.2.1.5保留沟谷两岸20m范围内的天然植被。6.2.1.6坡度100以上的坡地,坡长每隔40m或60m沿等高线保留3m左右的天然植被带。6.2.2整地时间在临沧,造林时间选择在4-8月,在前一年的秋初冬末整地最佳,其他时间也可以整地,但要在雨季结束前完成。6.2.3整地方式6.2.3.1机械整地a)机械全垦适用条件:坡度8º以下的林地。作业规格:垦深30-50cm。作业要求:坡度5º以下的林地,直接下犁作来回平行犁松。50-80的林地,应从坡面最高处开始,沿等高线直接下犁作水平带状来回犁松。每次下犁与收犁的距离不应大于1m,如大于1m时,须与原犁向垂直再犁一行,以达全面松土的目的。农田、水库、沟渠上方的林地,应保留宽约15-50m的缓冲带,配合人工挖穴,以保持水土。机械全垦作业时,应考虑暴雨情况,避免水土流失。b)机械带垦适用条件:坡度小于150的林地。作业规格:沿等高线作业,带宽150cm,垦深30-50cm。严禁在坡地顺坡带垦作业。c)机械挖大穴适用条件:坡度小于150,地形地貌较复杂,母岩较硬或留存树头直径大于20cm的林地。挖穴规格:60×60×50㎝,底部边长误差小于10cm。d)机耕后人工挖小穴适用于机械全垦、机械带垦、机械挖大穴后,以人工挖掘小穴作为栽植穴的整地方式。一般规格为40×40×30cm,底部30×30cm。6.2.3.2人工整地12
利用人力进行整地,分为人工挖大穴、人工带垦、人工挖小穴三种整地方式。a)人工挖穴适用条件:广泛适用于山地、坡地及平缓坦地区,特别是山地、水蚀、风蚀严重地带。定标:挖穴前以绳索及竹竿等沿等高线按株行距规格定标,定标应选用石灰等作明显标志物。挖穴规格:人工挖大穴50×50×40cm,底部40×40cm;人工挖小穴40×40×30cm,底部30×30cm。挖出的表土置于穴上方,心土置于下方或两旁。b)人工带垦适用条件:山地、坡地及平缓地带等杂草占优势的林地。作业要求:山地、坡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人工带垦。垦带规格:带宽60-150cm,深度20-30cm;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不能过长;每隔一定距离应沿等高线保留0.5-1.0m天然植被。将带上土壤掘松整平。带与带的中心水平距离依设计的株行距确定。挖穴规格:人工带垦后的挖穴规格为40×40×30cm,底部30×30cm。6.3造林密度一般以宽行窄株为原则,行间应东西走向,以发挥边缘效应。在迎风区,行间宜与风害方向垂直。可选择株行距3×1.5m、2×2m等多种株行距。6.4回土施肥6.4.1回土6.4.1.1第一次回表土将植带上方或穴周表土铲下回至植穴中,土块须敲碎,土粒直径不大于2cm,捡净石块及草根,回土至穴深的二分之一。6.4.1.2第二次回表土施肥后,再将穴周表土回至满穴,要求同第一次回表土。根据地形的差别,其回土后植穴形状有以下区分:a)平缓地。回土应至面包型,可防雨后塌陷。b)沟谷地。回至面包型,可防雨水冲刷及积水。c)低丘、台地。应回成凹型,可保蓄水分。d)坡地。回土后穴面应呈水平状,以保蓄水分及防止冲刷。6.4.2施肥第一次回表土后,每穴施放优质桉树复合肥400g,并充分与回填的表土搅拌均匀。6.5栽植12
6.5.1栽植时间在临沧地区,悬在在4-8月,雨水来临即可。整地、施肥完工后,选择雨后土壤湿润深度达30cm时进行栽植。6.5.2定植方法6.5.2.1应将苗木逐株送至穴旁轻放,不得远距离抛掷,以防折断及营养管(袋)脱落。6.5.2.2在栽植前,应将苗木穴植管(或袋)除掉,并保持根团完整,以植苗器(管苗可用木棍套圆尖锥铁器作为植苗器)、小锄等工具挖开栽植穴。6.5.2.3每穴栽植一株,同时剔除不合格苗,苗木要垂直栽植于穴中,不要曲根,再培土踏实固定,凹陷处应再覆土。6.5.2.4栽植深度应高于苗木根茎处原土痕2-3cm,干旱地、沙地采用凹形回土并稍深栽,雨水冲刷严重地段应深栽。6.4.2.5育苗穴植管(或袋)不易降解,留在林地污染土壤,应集中回收。6.5.3补植栽植后30天内进行1至2次查苗补植。对虫害、旱死等缺苗要补植,补植时应选用与栽植同期之苗,保证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超过一个月不应再补植,以免形成被压木。7抚育管护7.1抚育7.1.1除草松土7.1.1.1除草方法a)人工除草。将林地上杂草灌木(包括植株旁)割除后,将其平放幼树的周围,但不得堆积或压倒幼树,如杂草灌木过多可堆置行间。草灌留存高度不得超过20cm,不可有漏割现象。b)化学除草。根据不同树种和草灌种类,可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除草。7.1.1.2松土方法人工松土是以植株为中心,半径50cm内将土壤锄松。第一次抚育在原穴范围内松土深度5-10cm,扩穴部分松土深度10-15cm;第二、三次松土时,可加深至15-20cm。7.1.2抚育方式根据整地方式,分别采用穴状、带状、全面等抚育方式。7.1.2.1穴状抚育12
以植株为中心,半径50㎝内逐次扩穴,半径20㎝处培土高至5cm。7.1.2.2带状抚育在穴状抚育的基础上,再加适当宽度的砍草除灌作业,带内草灌留存高度20cm以下。7.1.2.3全面抚育在穴状抚育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砍草除灌作业,草灌留存高度20cm以下。原则上幼林阶段全面抚育不超过两次。树高2m以上的小班不进行全面抚育。7.1.2.4抚育次数及时机抚育次数。视各地区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每年1-2次,连续3年。抚育时机。第一次抚育须在林地内杂草灌木有荫蔽苗木的态势时进行,以后抚育时机应视林地植被对幼林生长影响状况而定。7.1.3施追肥7.1.3.1Ⅰ类栽培区造林后第二、三年各追施一次优质桉树复合肥,每次追肥量200-250克/株;Ⅱ类栽培区造林后每9个月施肥一次,至第三年或第四年止,每次追肥量250-300克/株。7.1.3.2施追肥应配合除草同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应于植株上坡方向25cm处挖一小穴或长30cm、宽15cm、深15cm的施肥沟,将肥料均匀置于穴内或沟内,随后覆土至平地面。第二次于株间按垂直方向挖施肥沟追肥,第三次视林地情况于行间或株间追肥。7.1.3.3有条件的可追施有机肥、菌肥或其它液体肥。7.2管护7.2.1病虫害防治7.2.1.1防治原则a)本着“早发现、早防治”的原则,加强出圃苗木检疫,控制或杜绝病苗、带虫苗进入林地。b)发病初期应注意观察,及时清除病株及销毁病树枝、病树叶、病树根、病树干。c)尽量减少苗木和林木的机械、生理损伤,降低病害入侵的可能。7.2.1.2主要病害a)桉树焦枯病。发病初期用600-800倍克菌丹、代森锌、多菌灵等喷洒防治,或用100-150倍的硫酸铜溶液淋洒,或用70%的敌克松进行淋施。b)桉树干基溃疡病。感病植株树干基病部用利刀割平,促使伤疤愈合,涂刷10%等量波尔多液或氧氯化铜50倍液或伤口防腐剂。c)12
桉树青枯病。发现感染青枯病的病株,立即连根拔除,株穴土壤撒石灰消毒,销毁病株。d)桉树黄萎病。及时砍伐病株,将砍下的树木或病残体及时销毁。有条件的地方,可用200倍福尔马林淋施树根,进行土壤消毒。e)桉树根腐病。发现病株,立即拔掉,并带出林地集中烧毁。在病害发生的地方和周围撒石灰消毒,防治蔓延。或用1:1000倍的托布津或苯骈咪唑淋洗。7.2.1.3桉树虫害a)白裙赭夜蛾。用20%速灭丁乳油稀释5000-10000倍液,或2.5%敌杀乳油稀释5000-10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稀释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b)桉小卷蛾。用90%敌百虫晶体稀释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灭幼脲3号喷雾防治。c)袋蛾类。喷施90%敌百虫晶体稀释1000-2000倍液,或2.5%敌杀虫乳油稀释3000-5000倍液。d)金龟子类。用40%乐果乳油稀释1000倍喷雾。e)蛴螬类。用75%辛硫乳油、90%敌百虫晶体稀释1000-2000倍液灌注根际。f)大蟋蟀。用50kg米糠炒香摊冷,加90%敌百虫晶体1kg用水稀释拌米糠配置成毒饵,放在有松土的洞口。g)白蚁。诱杀。用蔗渣、食糖等埋入土中,引诱白蚁集中后用农药毒杀。药物驱杀。将苗木浸入含有绿僵菌的药液中浸泡片刻后造林。内吸毒杀。在幼树周围的土壤中施放呋喃丹。呋喃丹可单独放,也可与其他基肥一起施放。7.2.2林地防护在易发生林火地段及与主风方向垂直的宽谷,主要的山脊线要设计防火线或防火林带,并尽可能利用天然屏障。同时还需配备护林员,设置瞭望台。加强牲畜看管,防止毁坏林木。8采伐与更新8.1采伐采伐以小班为单位皆伐。伐根高度:斧伐7-10cm,电锯、油锯5-7cm。8.2更新更新可分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对林相整齐、生长优良的林分或无性系植苗造林的优良林分,有效树桩130个/亩以上的小班,采伐后可用萌芽更新,否则用植苗更新。8.2.1植苗更新重新挖树桩、整地、植苗造林。无性系植苗更新时,同一小班应更换无性系苗木。12
8.2.2萌芽更新a)更新季节。更新季节可选择在冬春和夏季。b)采伐方法。留萌芽更新的小班,伐桩高度以离地面5cm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护树桩不烂裂。c)萌芽更新只限于第二代,第二代后萌芽条不能再用。d)萌芽林管理松土:采伐后一个月内松土一次。适宜机耕作业的地方,可机垦行间松土,松土宽度为行距60%,深度20cm以上。不宜机耕作业的地方,人工在树桩周围松土。定株:皆伐更新后3-6个月(春夏秋更新后3个月,冬季更新后6个月),萌芽条高达1.5-2.0m,开始定株,去弱留强。每树桩保留目的萌条3-4株;经过1-1.5年培育后进行第二次定株,选留伐桩东南部位生长快、最粗壮的1-2株;第三次在3-4年生时进行定株间伐,保留株数140-180株/亩。施基肥:定株后一个月内在树桩间开穴施基肥,穴规格为40×20×20cm,每株施氮磷钾混合肥100-150g,混合有机肥施下。以后的施肥和抚育管理措施同植苗更新造林一样,并可结合定株进行。9造林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应先进行总体规划,再进行年度施工设计。造林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林业发展规划。9.1设计单位造林规划设计由林业调查规划单位组织进行。施工设计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单位或人员承担。作企业造林可自行施工设计。9.2施工设计原则9.2.1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造林的指导思想,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科学造林的原则。9.2.2以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通过现地调查实测,复核立地条件类型,将造林规划设计的各项技术措施进一步具体化。9.2.3连片造林在55hm2以上时,应考虑设置5%以上的混交林或防护林。9.3外业调查9.3.1以GPS或1:10000地形图逐个小班测出或勾绘小班面积。12
9.3.2根据地形地貌和立地条件划分造林小班,小班面积一般以20hm2为宜。9.3.3调查记录小班因子,实地确定需要建设的林道、防火线、管护棚、带状或块状混交林及不同品系配置、环保措施等,并绘于小班图上。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应在施工设计中予以说明,并划定保护范围。9.4内业设计编写施工设计说明书,绘制施工设计图及各项施工设计表。施工设计相关资料应整理成册,并送当地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备案。10.4.1施工设计说明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与依据、范围与布局、造林技术设计、种苗设计、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工作量与投资预算、效益评价、管理措施等。9.4.2施工设计图包括以地形图为底图的造林小班设计图(1/5000或1/10000)和位置图(1/25000或1/150000)、造林模式示意图、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图等。9.4.3施工设计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造林施工设计一览表及汇总表、分树种种苗需求量表、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年度施工设计表、投资预算表等。10检查验收10.1检查验收方式10.1.1验收造林全过程,并按各个作业阶段分别进行验收,按年度进行全面验收。10.1.2每一作业工序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验收。10.1.3检查验收后由验收单位填写验收单,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会签。验收不合格的要书面通知限期返工。10.2检查验收内容10.2.1施工设计文件是否齐全。10.2.2造林面积用GPS测量或用施工设计图逐块核实。10.2.3施工作业质量包括:种苗、整地挖穴、回土施肥、栽植、造林成活率、造林面积等验收核实。10.2.4环保要求包括:依施工设计的整地方式,保留适当原生植被,野生动物、珍稀野生植物保护,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置等措施的落实情况。10.2.5幼林阶段包括:抚育、追肥、管护、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测定等。10.2.6成林阶段包括:保存面积、株数保存率、林木生长量和蓄积量测定等。12
10.3检查验收标准及时间验收标准及验收时间按相关规定执行。11营林经营档案11.1建立小班基本档案以小班为单位建立基本档案。11.2建立小班造林档案11.2.1小班测量记录其内容包括:测量单号、测量日期、测量类型、承包单号、工序名称、测量面积、测量员等。11.2.2小班用苗记录其内容包括:领苗单号、领苗日期、小班编号、造林年度、苗木品系、领苗数量、经办人等。11.2.3小班用肥记录其内容包括:领肥单号、领肥日期、小班编号、造林年度、肥料名称、领肥数量、经办人等。11.3建立小班管理档案11.4建立生长监测样地根据造林树种和立地条件,建立生长监测样地,定期记载经营管理活动和林木生长等情况。11.5档案管理技术档案要专人管理,如实按时填写。要由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11.6建立信息系统将技术档案输入电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家电网公司总部配网标准化物资固化技术规范书-低压开关柜
- 幕墙门窗行业国家标准、技术规范
-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
- 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技术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106-201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 屋顶绿化种植施工技术规范
- 氟化工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 《消毒技术规范》—臭氧
- 网络入侵检测产品技术规范书及机理探究
- 重庆市建设领域信息化技术规范调查表及有关详情
-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11-201x及相关剖析
- 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xxxxx-2015及相关剖析
-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zxxxx-xxxx及相关剖析
- 采购内容及技术规范及对策探究
- 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及相关概要
- 2012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技术规范
-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