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5 KB
  • 6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  (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摘要:文章主要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材料控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要求等方面,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高寒地区的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6.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05—0094—01   随着全国公路事业的发展,从1986年起林区城镇在重要街道,开始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几年来,我们修建了几条水泥混凝土路面,笔者负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放样工作。近年来,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的先后实行,不断对施工技术和管理进行总结改进,取得了些成效。下面主要对基层强度与稳定性,混凝土强度,混凝土面板切缝等采取的技术措施作如下探讨。 1基层的强度和稳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弹性无限地基上的弹性板理论,基层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水稳性,以确保强度均匀,使基层不产生塑性变形和不均匀沉陷。起初我们对基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原砂石路面仅作调拱整平或加铺小于15cm的补强层,就在其上铺筑水泥混凝土面板。通过实践发现板面断裂和边角损坏,而且多数发生在新老路基强度不等或排水不良处。为此我们加强了基层工作,要求在铺筑水泥混凝土面板之前用标准汽车测定基层强度,计算其回弹弯沉值不得大于2mm。在交通量较小的情况下,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会增加较多的基层造价,所以笔者认为水泥混凝土的基层强度可以适当降低,但必须强调基层的水稳性和均匀性要好,防止塑变下沉现象的出现。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1采用半刚性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基层和土基的强度不足及雨水沿板的边角侵入,使基层产生塑性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板断裂破坏,因此采用水稳性良好的半刚性基层,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对基层与垫层的要求,我们采用水泥稳定基层,半刚性基层,其效果良好。 1.2基层强度要均匀   改建公路拓宽路基,新老路的基层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才不至于出现不均匀沉降。对半幅通车的路段,由于通车使基层损坏的部位,必须用与基层相同的材料修补压实,不得用不同质量的材料。 1.3基层完工后,必须按规定测定强度   当基层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并规定测定距混凝土面板的边缘不得小于1.0m。 1.4当基层强度很高,而土基强度很低时   往往在测基层当量,回弹模量时,不能反映出来。因此,对基层与土基的回弹模量比,要参照柔性路面设计,对软弱土基也要有一定的强度要求。我们对软弱土要求在基层以下60cm内,采用较好的砂石混凝土填筑,在土基达到40~50兆帕的回弹模量后,才能在其上铺筑基层。2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抗滑性能好,能适应重交通量通过。混凝土面板的抗折强度,耐磨性能和平整度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关健,对混凝土面板的强度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混凝土强度按抗压强度作配合比设计,按抗折强度作施工质量检验。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JTGF80/1-XX》执行。   对如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混凝土骨料必须符合连续级配要求,砾石要掺入一定数量有棱角的碎石,以利于提高抗折强度,水泥标号除要求不低于425号外,还要求稳定性好,干缩性小,使混凝土不易缩裂和耐磨性强。②混凝土粗骨料及细骨料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含泥量不超过3%。③采用半干硬性混凝土,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振捣,严防漏振。④对混凝土掺用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早期强度,防止低温开裂和缩短养护时间,使其提早开放交通。⑤重视初期养护工作,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防止切缝前水泥路面的局部干裂。 3混凝土面板的接缝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纵、横向接缝较多,接缝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平整度和伸缩功能,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在接缝施工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该设胀缝的不设胀缝,胀缝的宽度不一致,传力位置不准确,缩缝切割深度不足,接缝的填料性能不佳及填料不及时等均须改进。 3.1胀缝设置间距   应按设计规定,在与桥涵等构造物相接处,路面纵横坡变换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板厚改变断面处,均应设置胀缝,长胀缝、只能在上述位置以外的路段设置,根据长胀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地观察,其水平伸胀位移仅在板两端1.40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间路段基本不动,处于“静止”状态,从应力计算分析,路面板由于伸胀受阻产生的压应力,远小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容许压应力,这完   全说明采用长胀缝从理论分析和实践都是可行的。 3.2胀缝传力杆和纵缝拉杆的设置   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位置都要准确,传力杆的活动端要能自由活动,使混凝土板膨胀时,不会产生顶坏或拉坏现象,当纵缝拉杆予埋后,浇筑邻板混凝土时,拉杆上的杂质或铁锈要刷净,使拉杆与邻板混凝土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拉杆的作用。 3.3缩缝应采用切缝法施工   通过实践,缩缝的切割时间,碎石混凝土的强度在6~9MPa时,砾石混凝土在9~12MPa时最为适宜。关于切缝的深度,笔者认为切缝的深度为板厚的1/3~1/4为好。 3.4纵缝的设置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纵向缩缝的间距可按路面宽度和每个行车道宽度而定,其最大间距不得大于4.5m,当路面宽度为7m和9m时,可从中央一分为二。 3.5缝隙应及时灌注填缝料   填缝的作用,除了防止缝隙进入砂石,以影响混凝土的伸缩功能外,更重要的是防止雨水沿缝渗入基层,使基层和土基软化,引起混凝土面板断裂。因此必须及时灌注填缝料,同时应填注性能良好的填缝料,即适合寒冷和酷热的材料。 4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   在高寒地区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在设计上包括结构组合设计,板厚和平面尺寸设计,接缝构造设计,基层设计,均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进行,板厚为18~22cm,混凝土强度为6.0~8.0MPa,在施工上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搅拌、运输、浇筑、接缝施工,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   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检验,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基建主管部门与施工部门联合质检,指派专职质检人员,跟班施工,严格控制各道工序,做好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记录,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对混凝土的强度,面板厚度、平整度、纵横顺直度,均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几年来笔者参与设计,负责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有90%被评为优良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