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9 MB
- 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iceandsnowlandscapebuildingsGB51202-201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7年7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3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20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3.2,4.3.5、4.3.8、5.1.3、5.5.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JGJ247-2011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10月25日3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冰雪材料计算指标;4冰雪景观建筑设计;5冰雪景观建筑施工;6配电、照明施工;7工程质量验收;8维护管理。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117号,邮政编码:150010)本标准主编单位: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哈尔滨五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市建设监理协会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市勘察设计协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马迭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市赛格印象文化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4
公哈黑郝刘车杨陶刘张齐赵蒲吴岳王施李司尔龙柏行宏春瑞利一伟文晓公家鑫滨江刚哲滨伟晖强宁霖霞征松强山相泽众建[泰筑申一王孙曹赵孙张郝吕马宿田朱太子马企职宝一丽÷景升泽守觅恩立卫业业印←生忠铠元颖健佳丰哲明臣中诗就…管技|理术唐王魏彭吴刘苏申王武陈孙杨项郭有学榕东逢俊玉义同志旭桂世克限院滨寿平清丹阳坤凯军国东敏昌威广公司陈程玉马夏杨高姜武董王何吕本本标标准准主主要要起审草查人人口贝口贝记文新千福志晨子振良岩{于伟明双扬平钢明君东滨5
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冰雪材料计算指标…................…...............….......….53.1冰材料........………….........…………………………….53.2雪材料........………………………..........………………64冰雪景观建筑设计.......................….........................114.1一般规定……………….................………………….1142景区规划设计…………........………………………·……114.3建筑设计……………........…………………………….124.4冰砌体结构设计………………........…………·…………154.5雪体结构设计…………........…………………………….234.6冰雪景观照明设计........………................……………294.7智能化设计……………………........…………………….365冰雪景观建筑施工…................................................375.1-般规定……………….................………………….375.2施丁测量……………………........………………·……375.3采冰与制雪………..........................………………….385.4冰景观建筑基础施工……..............……………·………395.5冰砌体施工………........…...............………………….405.6冰砌体内钢结构施工…….................………·…………425.7水浇冰景施工………………………………………………425.8冰雕制作………........………...............…………….425.9冰灯制作…………………........……………………….436
5.10雪景观建筑施工........……………………….........….445.11雪雕制作…..............…………………….........…·…446配电、照明施工…........…..................…...................466.1电力电缆施工…………………........…………………….466.2照明施工.................………….........…………·……47工程质量验收…….......…......................…................517.1一般规定…........…………….........……….........….517.2冰砌体主控项目工程质量验收…........………….........….527.3冰砌体→般项日工程质量验收........……………………….537.4雪体工程主控项目质量验收…………........……………….557.5雪体工程二般项目质量验收……………………........…….567.6配电照明工程质量验收.................…………………….578维护管理………………………………………………………四8.1监视。..........................………….........…………….598.2维护........……………………………·…..............….598.3拆除……………….................………….........…….60附录A冰砌体承载力影响系数....................................62附录B雪体承载力影响系数..........................…..........63附录C工程质量验收记录……................................….64附录D冰雪景观建筑分部分项工程划分……...............…71本标准用词说明…........….........……........................….73引用标准名录…································….........…..........74附:条文说明……........…..................…··················….757
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s…........…….........……………·……22.1T巳rms………………………………………………………222Symbols……………………………………………………33IceandSnowMaterialCalculationIndicators……………53.1IceMaterials………………………………………………53.2SnowMaterials………………………………………………64DesignofIceandSnowLandscapeBuildings…........….114.1GeneralReqmrements………………………………………114.2ScenicAreaPlanningandDesign……………………………114.3ArchitecturalDesign………………………………………124.4StructuralDesignofIce沁1asonry……………………………154.5StructuralDesignofSnowC::mslruct1on……………………234.6IlluminationDesignofSnowandIceLandscape……………294.7IntelligentizationDesign……………………………………365ConstructionofIceandSnowLandscapeBuildings……375.1GeneralReqmrements………………………………………375.2ConstructionSurvey………………………………………375.3Ice-collectingandSnow-making……………………………385.4FoundationConstructionofIceBuilding……………………395.5ConstructionofIceMasonry………………··…………….405.6Constructio日ofSteelStructureinIceMasonry………………425.7ConstructionofWateredIcescape……………………………425.8IceSculptureMaking………………………………………425.9IceLantern肌1akmg………………………………………438
5.10SnowscapeBmldingConstruction…………………………445.11S口owSculptureMaking……………………………………446ConstructionofPowerDistributionandIllumination……466.1ConstructionofPowerDistributionCable……………………466.2IlluminationConstruction…………………………………487AcceptanceCheck…………………........….........…….517.1GeneralReqmrements………………………………………517.2AcceptanceCheckofDominantItemsofIceMasonry………527.3AcceptanceCheckofGeneralItemsofIceMasonry…………537.4AcceptanceCheckofDominantItemsofSnowMasonry……557.5AcceptanceCheckofGeneralItemsofSnowMasonry………567.6AcceptanceCheckofPowerDistributionandIllumination……578MaintenanceandManagement………………….........…598.1Monitoring…………………………………………………598.2Mamtairnng………………………………………………598.3Dismantling…··………………………………………….60AppendixAInflue口ceCoefficientsofBearingCapacityofIce肌1asonry………………………….........62AppendixBInfluenceCoefficientsofBearingCapacityofSnowMasonry………………..................63AppendixCRecordofEngineeringQualityAcceptance…........………………................64AppendixDDivisionWorksofIceandSnowLandscapesBuildings………………….........7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73ListoftheQuotedStandards…………........……………….74Addition:ExplanationsofProvisions…………………………759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冰雪景观建筑iceandsnowlandscapebuildings以冰、雪为主要材料建造的具有冰雪艺术特色,供人们观赏或活动的冰雪建筑、冰雕、雪雕、冰灯等冰雪景观及冰雪游乐活动设施。2.1.2天然冰naturalice自然界中的江水、河水、湖水等水体在自然环境下冻结成的冰体。2.1.3人造冰manmadeice在人工制冷条件下冻结成的冰体。2.1.4毛冰roughice未加工成使用规格的冰块。2.1.5采冰icecollecting采用机具,将天然冰按照一定规格分割并取得毛冰的过程。2.1.6冰砌体icemasonry将冰块按规格进行组砌,用水冻结,用于冰景观建筑的墙、柱等构件。2.1.7水浇冰景wateredicescape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将水喷洒在一定形状的骨架上,冻结成的冰景。2.1.8冰花iceflowers在装满清水的模具内按照设计要求放置植物、鱼虫、艺术品等景物,冻结成的实体透明冰景。2.1.9冰雕icesculpture以冰为材料雕塑成的作品。2
2.1.10冰灯icelanterns在人工制冷条件下,向模具内注水,冻结成的中空冰体,经过艺术创意、雕琢,置人光源形成的具有艺术效果的冰景。2.1.11天然雪naturalsnow天然降雪或自然界常年积雪。2.1.12人造雪man-madesnow在低温条件下,采用专用设备用水制成的细小冰晶体,或者采用专业设备将冰粉碎为细小冰颗粒。2.1.13雪雕snowsculpture以雪为材料雕塑成的作品。2.1.14雪坯roughsnowmasonry具有→定规格和强度的,以雪为材料经穷实而成的几何形体。2.1.15冰雪景观建筑高度heightoficeorsnowsculpturebuildings室外地面到冰雪景观建筑中冰砌体或雪体顶部的高度。口-2.2符Hd2.2.1材料性能f冰砌体或雪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一冰砌体或雪体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1m冰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v冰砌体或雪体抗剪强度设计值;Jw←一-雪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2.2.2作用和作用效应M截面弯矩设计值;N轴心压力设计值;NL→一←局部受压面积上的轴向力设计值;N,轴心拉力设计值;v截面剪力设计值。3
2.2.3几何参数A→一构件截面面积;AL一一局部受压面积;H-构件高度;Ho墙、柱的计算高度;h墙厚或矩形柱的短边边长;s横墙间距;W一一构件截面抵抗矩。2.2.4计算系数伊承载力影响系数;卢墙、柱高厚比;f国墙、柱允许高厚比。4
3冰雪材料计算指标3.1冰材料3.1.1冰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极限值应按表3.1.1的规定取值。表3.1.I冰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极限值CMPa)冰块温度分级(℃)强度类型•5一10•1520二2530抗压强度2.7903.0903.5104.0504.7105.490抗拉强度0.108。1090.1110.1140.1190.125抗剪强度0.360。.4500.5500.6400.7400.8303.1.2冰砌体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按表3.1.2的规定取值。表3.1.2冰砌体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标准值CMPa)冰砌体温度分级CC)强度类型51015202530抗压强度0.8540.9461.0751.2401.4421.681抗拉强度0.0470.0470.0470.0480.0490.050抗剪强度0.0780.0880.0970.1050.1120.1193.1.3冰砌体的抗压、轴心抗拉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1.3的规定取值。5
表3.1.3;;J<砌体的抗压、轴心抗拉和抗剪强度设计值CMPa)冰砌体温度分级(℃)强度类型破坏特征51015202530整齐状抗压强度0.4750.5260.5970.6890.8010.934砌体截面沿冰体及轴心抗拉强度0.0260.0260.0260.0270.0270.028沿齿缝截面沿通缝及抗剪强度0.0430.0490.0540.0580.0620.066沿齿缝截面注:1表中整齐状砌体,指冰块经过加工后,用水冻结成的冰砌体;2冰块间水的冻结强度,取向温度冰砌体的强度设计值;3双肢空心冰墙的墙肢砌体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1.3中数值的90%取值。3.1.4冰摩擦系数、线膨胀系数、平均密度和导热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冰摩擦系数(μ)应取0.1;2冰线膨胀系数(α)应取52.7×106/K;3冰平均密度(ρ)应取920kg/旷;4冰导热系数0.)应取2.30W/Cm·K)。3.2雪材料3.2.1雪体的密度值应按表3.2.1的规定取值。表3.2.1雪体密度值成型压力雪型松散状态0.05MPa0.lOMPa0.15MPa人造雪455kg/m3510kg/m3530kg/m3550kg/m3天然雪190kg/m3350kg/m1390kg/m1410kg/m3注:在其他压力下成型的雪体的密度值可依据表中数值采用内插法求得。6
3.2.2雪体抗压强度极限值、抗压强度标准值和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2的规定取值。表3.2.2雪体抗压强度极限值、抗压强度标准值和抗压强度设计值(MPa)温度分级密度抗压强度雪型(kg/m1)取值类别10℃二15°C20℃25℃30℃极限值0.3690.4050.4410.4870.534510标准值0.1990.2180.2380.2630.288设计值0.1050.1150.1250.1380.151极限值0.5350.5780.6210.7290.838人造雪530标准值0.2890.3120.3350.3930.452设计值0.1520.1640.1760.2070.238极限值0.701。7510.8010.9711.142550标准值0.3780.405。.4320.5240.616设计值0.1990.2130.2270.2760.324极限值0.1890.2360.2840.3040.324350标准值0.1020.1280.1530.16"!0.175设计值0.0540.0670.0810.0860.092极限值0.3490.4020.4560.5180.640天然雪390标准值。1880.2170.246。.2950.315设计值0.0990.1140.1290.1560.182极限值0.4290.4850.5420.6700.798410标准值0.2310.2620.2920.3610.430设计值。.1220.138。1540.1900.2267
3.2.3雪体抗折强度极限值、抗折强度标准值和抗折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3的规定取值。表3.2.3雪体抗折强度极限值、抗折强度标准值和抗折强度设计值CMPa)温度分级密度抗折强度雪型Ckg/m3)取值类别一10°(15°(-Z0°C25°C30℃极限{盲0.1500.2480.3460.3860.426510标准值0.0760.1250.1750.1960.216设计值0.0400.0660.092。1030.114极限值0.288。.4360.5840.6320.680人造雪530标准值0.1460.2210.2960.3200.345设计值0.0770.1160.1560.169。181极限值0.426。.6240.8220.8780.934550标准值0.2160.3160.4160.4450.473设计值0.1130.1660.2190.2340.219极限值0.1470.1520.157。1600.162350标准值0.0740.0770.0800.0810.082设计值0.0390.0410.0420.0430.043极限值0.2230.2350.2460.2550.263天然雪390标准值0.1130.1190.1250.1290.133设计值0.0590.0630.0660.0680.070极限值0.3890.4040.4180.4220.425410标准值0.1970.2040.2120.2130.215设计值0.1040.1080.1110.1120.1138
3.2.4雪体抗劈拉强度极限值、抗劈拉强度标准值和抗劈拉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4的规定取值。表3.2.4雪体抗劈拉强度极限值、抗劈拉强度标准值和抗劈拉强度设计值CMPa)温度分级密度抗劈拉强雪型Ckg/m3l度取值类别10℃15℃•20°C25°(30。C极限值0.0930.1060.1130.1200.121510标准值0.0470.0540.0570.0610.061设计值0.0250.0280.0300.0320.032极限值0.1460.1600.1700.1820.185人造雪530标准值0.0740.0810.0860.0920.094设计值0.0390.0430.0450.0490.049极限值0.1940.2050.2160.2280.231550标准值0.0980.1040.1090.1150.117设计值0.0520.0550.0580.0610.062极限值o.0660.0710.0760.0790.081350标准值0.0330.0360.0380.0400.041设计值0.0170.0190.0200.0210.022极限值0.1020.108。1110.1150.118天然雪390标准值0.0520.054。.0560.0580.060设计值0.0270.0290.0300.0310.031极限值0.1490.1620.170o.1770.183410标准值0.075。.0820.0860.0900.093设计值0.0400.0,130.0450.0470.0499
3.2.5雪体抗剪强度极限值、抗剪强度标准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5的规定取值。表3.2.5雪体抗剪强度极限值、抗剪强度标准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CMPa)密度抗剪强度温度分级雪型Ckg/m3)取值类别-10℃15℃20℃-25℃30℃极限值0.2680.3360.4040.4720.540510标准值0.1310.165。1980.2310.265设计值0.0660.0830.0990.1160.133极限值0.3620.4390.5150.5870.659人造雪530标准值0.1770.2150.5250.2880.323设计值0.089。1080.126。.1440.162极限值0.5150.5730.6300.6880.745550标准值0.2520.2810.3090.3370.365设计值。1620.1410.1550.1690.183极限值0.0680.0700.0720.0810.089350标准值0.0330.0310.0350.0400.045设计值0.0170.0170.0180.0200.023极限值0.145。.1640.1830.1900.196天然雪390标准值0.0730.0820.0900.0930.096设计值0.0370.0410.0450.0470.048极限值0.1790.1900.2000.2110.221410标准值0.0880.0930.098。.1030.108设计值0.0440.0470.0490.0520.05410
4冰雪景观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1.1冰雪景观建筑设计应遵循安全、环保、艺术、经济的原则。4.1.2冰雪景观建筑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总体设计以及道路、电力、给水、排水、通信等配套设施专项设计;2建筑类、艺术类冰雪景观设计;3冰砌体结构设计,雪体结构设计;4冰雪景观照明设计;5冰雪活动类项目设计;6为景区服务的管理、商业、环卫、医疗救护诊所、标识等配套设施设计;7单项景观照明、配电、音响方案设计。4.1.3制作彩色冰、彩色雪使用的染料,应环保,元污染。4.1.4给水应满足制冰、制雪、施工、生活、消防等用水量的要求。4.1.5冰雪景观建筑设计应满足寒冷条件下材料采用、设备维护、施工作业和游人活动的要求。4.2景区规划设计4.2.1景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景区选址应综合考虑气候、地质、地貌、电力、通信、交通、冰源、制雪、水源等因素,宜选择在空气清新,无风沙烟尘污染,交通便利的地区,且应避开居住区;2景区应满足展示功能要求,并应具备设置大型停车场地,11
保证人流集中、疏散安全的条件;3便于施工,并符合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4.2.2景区总体规划应确定重点项目的策划方案或总体设计思路。4.2.3景区总体规划应确定功能分区、交通体系、游览路线、配套工程和各种标识。景区占地规模按游人高峰期平均每人不得少于10m2确定,并应进行用冰量、用雪量、用电量及投资估算。景区总体规划设计成果应包括景区位置图、现状图、总体规划图、总体效果图、功能分区示意图、对外交通组织规划图、园区内部道路交通规划图、人员疏散组织,采冰场位置及运输路线,制冰、雪用水源位置,总体灯光照明、灯光色彩分析图和技术经济指标。4.2.4景区建设详细规划应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各功能景区的主题、内容,并应提出单项冰、雪景观的创意、位置、体量、功能、技术设计要求。详细规划设计成果应包括分区规划图、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分区效果图、竖向设计图、景区视觉分析图、景区游览路线图、景区活动项目示意图、景区服务设施和标识示意图、景区照明分布图、背景音乐分布图、电力分配图和规划说明书。4.2.5交通规划应根据游览高峰期人流、车流,综合考虑动、静态交通组织,提出引导人流走向、疏散方案,车辆分类停放、交通组织渠化方案和突发事件人、车疏散应急预案,并应确定道路宽度、停车场面积和交通指示标志。4.2.6景区应设置应急指示标志,规划紧急疏散通道、防火通道,制定应急预案和抢险措施。4.2.7景区建设应规划并预留电动汽车所需的充电设施。4.3建筑设计4.3.1建筑类冰雪景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满足结构安全和功能的要求;12
2方案设计应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冰雪毛坯砌筑图、照明效果以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重要景观建筑可根据需要制作立体模型;3施工图设计应包括平面位置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照明配电施工图,以及其他专项、专业设计和说明,材料、设备统计表和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4大体积冰景观建筑砌体内部可设计为空心,也可采用毛冰、碎冰填充、分层浇水冻结的方式制作,外侧冰墙冰砌块组砌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并应在施工图中注明。4.3.2建筑高度大于lOm并允许人员进入活动,以及上部有外加荷载的冰雪景观建筑,应进行结构设计。4.3.3冰楼梯应做防滑处理,踏步宽度不应小于350mm,且高度不应大于150mm;踏步台阶应外高里低且相对高差不应超过lOmm,踏步和平台冰砌围栏高度不应小于1200mm、厚度不应小子250mm,并应设置防滑警示标志。4.3.4冰砌体建筑高度不宜超过30m,雪体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0m;长度超过30m的冰砌体建筑,每30m宜设宽度不小于20mm伸缩缝。4.3.5在冰雪景观建筑中可以与人员直接接触的砌体结构,当其垂直高度大于Sm时,应作收分或阶梯式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有抗倾覆和抗滑移措施;2冰砌体厚度不得小于800mm,并应分层砌筑,缝隙粘结率不得低于80%;3雪体厚度不得小于900mm,并应按设计密度值要求分层穷实;4上部最高处砌体或悬挑部分与基底的垂直投影缩固的距离应大于600mm。4.3.6艺术类冰雪景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题鲜明、立意明晰,形体易于表达;13
2体面关系夸张,表现于法强烈,整体形象突出,体面关系和肌理关系应协调合理;3冰雪景观形体高低错落,远观效果应舒展大方,近瞻观赏应雕琢精美、线条流畅;4作品重心应与形心重合,当重心偏移时应采取与作品艺术效果相协调的稳定性技术措施。4.3.7冰雕、彩色冰屏等景观主雕刻面宜选择背光、侧光方位,宜避免正对迎风面。雪景观建筑高度超过15m时,正立面或背立面宜避免正午阳光直接照射,无法避免时宜采取遮挡措施;大型雪景观建筑,在迎光面可喷洒环保胶质防晒液。4.3.8冰雪活动类项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冰雪攀爬活动项目高度超过Sm时,应采取安全攀登防护措施,并应提供或安装经安全测试合格的攀登辅助工具,顶部应设安全维护设施、疏散平台和通道。2冰雪滑梯的滑道应平坦、流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I)直线滑道宽度不应小于SOOnnn,曲线滑道宽度不应小于刷刷n;滑道护栏高度不应低于SOOnnn,厚度不应小于250nnn;2)转弯处滑道护栏应进行加富和加固处理,曲线部分护栏高度不应小于800mm,并应在转弯坡度变化区域,设警示标志,在坡道终端应设缓冲道,缓冲道长度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终点处应设防护设施;3)滑道长度超过30m的滑梯类活动,应采用下滑工具;采用下滑工具的滑道平均坡度不应大于100,不采用下滑工具的滑道平均坡度不应大于25。.4)下滑工具应使用耐用的轻质材料制作,并应经安全测试合格。3利用冰雪自行车、雪地摩托车、冰雪碰碰车等进行特殊游乐活动的工具,应采用安全合格产品,且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4.3.9景区服务配套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4
1冰雪景观建筑景区出入口、主要道路和服务设施应有无障碍设施;交通流量大,易出现人员拥挤、滑倒情况的平台、道路、台阶坡道应设置防滑地毯、栏杆、扶手等防滑和安全防护设施;2商业、餐饮、卫生间、休息、活动等服务性用房,配电室、雪机房等设备用房,客服中心、售票、管理中心等管理用房应根据功能、景观等要求合理布局;房屋设施应具有保温功能,造型和材质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用下滑器具的冰雪活动项目,宜设置游人和器具牵引装置;3商业用房服务半径可取lOOm~150m,公厕服务半径可取50m~lOOm。4.4冰砌体结构设计4.4.1冰砌体结构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使用状态的要求。4.4.2冰砌体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下列公式中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几Cl.2Sc;k+1.4YLS01k+γL~Yo;2日Iz除S>HIS~H装配式有擦体系S<20轻型楼、屋盖冰建筑为」1.OHO.4S十0.2H0.6S刚性方案瓦材屋面的木屋SZHIZH二:oS>HISZHZH二三S>HS三三日装配式有擦体系S5300冷雪雕及冰峰、活动场所2照明光源颜色应符合冰雪景观建筑创意主题的要求。3冰雪景观建筑照明灯光直接眩光限制质量等级统一眩光值CUGR)应符合表4.6.32的规定。表4.6.3-2冰雪景观建筑照明灯光直接眩光限制质量等级(UGR)UGR的数值对应眩光程度描述视觉要求和场所示例<13没有眩光13~16开始有感觉冰雕作品17~19引起注意冰雕作品20~22引起轻度不适雪雕作品23~25不舒服雪雕、景区照明26~28很不舒服4冰雪景观照明场所统一眩光值CUGR)大于25时应采取下列避免眩光的措施:1)景观照明灯具不应安装在大型冰雪景观建筑照明的干扰区内,且不应对视觉产生镜面反射;30
2)小体量冰雪景观建筑及艺术类冰雕景观照明,可沿视线方向进行配光或采取间接照明方式,且宜选用发光面积大、亮度低、光扩散性能好的灯具。4.6.4冰雪景观建筑照度水平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觉工作照度范围宜按表4.6.4选用。表4.6.4视觉工作照度范围值视觉工作性质照度范围Clx)区域或活动类型适用场所示例简单视觉工作30~75简单识别物表征活动、娱乐场所景观内置灯光、冰雕及冰景观建100~200商业等工作场所筑内冰雕小品、小规模200~500景观外投光照明一般视觉工作雪周在大型冰雪景观建标志性景观、舞台500~750筑、景观展示区域、表演等较重要景区重要视觉场所2冰雪景观建筑景观性照明照度可采用下列分级(lx):20、50、100、200、300、500、750。3表演区域表演性照明应按照演出要求安装专业照明系统。4景区道路应安装功能性照明设备,宜选用单色调光源,照度宜为20lx~50lx,可利用灯箱、广告灯、地埋灯间接照明。5景区光环境设计应合理配置灯光的明暗对比、色彩变化,合理调控光源的点、线、面搭配;当采用激光等有特殊表现功能的灯光时,宜设置程序控制;中心景区和主要景观的照度应高于其他景区。6灯光设计应编制照度分布图、景区和大型景观灯光颜色效果图以及灯光变幻程序设计、动态演示方案。4.6.5冰雪景观建筑照明光源与灯具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景观区域光源、灯具的选择和配置,应视觉效果良好,布局合理,照度适宜,亮度明晰,色彩突出,变换得当。31
2照明光源应根据景区环境、光效、显色性、耐用性等确定。3冰景内置光源宜选用节能、环保、防水性能好、发热量低(LED灯等)的光源。4广告区、信息发布区、导游图、大屏幕可选用LED光源。5景区引导标识可采用电致发光板作为辅助照明。6景观照明灯具应选用发热量低、节能、安全、耐用、在寒冷条件下能正常使用的高效光源及高效灯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冰景内置灯具、轮廓灯等与冰景接触的灯具应选用亮度高,冷光源灯具;2)冰景内无法拆除的灯具应选用经济、低污染型灯具;3)室外采用的灯具应防水、防潮并易于更换。7不易检修维护的投光灯、泛光灯、高空标志灯应选择光源寿命长的灯具。8景区、广场功能性照明宜选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具。4.6.6冰雪景观建筑照明应采取节能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光源。2直管型荧光灯应选用寒冷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节能型电子镇流器。当选用电感镇流器时,能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7896的规定。3应选择合理的照明控制方式,符合照明设计要求变化的频率:1)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多点控制方式;2)公共场所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或时钟控制方式;3)可设置不同时间段减光控制方案;4)高效能灯具启动后,可适当降低电压04应根据景区照明功能需要,采用定时开关、红外感应控制器和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节能管理措施。32
5广场、道路及庭院照明可采用太阳能照明灯具及风能照明灯具。4.6.7冰雪景观建筑的照明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合理确定负荷等级和供电方案。2冰雪景区重要照明负荷供电设施宜采用双电源、双回路,分级供电。3兰相照明线路各相负荷宜保持平衡,最大相负荷电流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电流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4重要场所,应在负荷末极配电箱采用自动切换电源的供电方式,负荷较大时,可采用由两个专用回路各带50%照明灯具的配电方式。5在分支回路中,不得采用三相低压断路器对三个单相分支回路进行控制和保护。6照明系统中的每一个单相分支回路电流不宜超过16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50个;冰建筑内组合灯具每一个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120个。7当采用气体放电灯时,照明线路中性导体应与相导体规格相同。8采用电感镇流器气体放电光源时,可将同一灯具或不同灯具的相邻灯管(光源)分接在不同相序的线路上。9总体供电方案应按照景区规划和单体冰雪景观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进行用电负荷计算,确定供电方案,完成配电系统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固定供电时,配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应为固定设施,供电线路应采取直埋方式;线路穿过道路和有重型车辆通过的地方,应采取保护措施;2)采用临时供电时,配电线路宜采用金属线槽明敷设或暗敷设。10景区应设置值班照明。33
11采用的电气设备及断路器(含微型断路器)应能在环境温度-30℃以下正常工作。12室外分支线路应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13配电线路应安装短路、过负荷和过欠电压保护器。14室外配电柜、箱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304.6.8冰景观建筑灯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类冰景观光源应根据创意确定,灯光应富于变化,大型冰景观建筑灯光宜采用程控设计;艺术类冰景观可选用外投光,并应根据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力选用灯光颜色、照度、布光方式和灯具类型。2光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冰体内的渲染效果灯光色差不宜过小,灯光颜色宜选用白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等作基调;2)冰景观建筑内置照明宜选用直管荧光灯和可塑LED灯;3)冰景观建筑轮廓灯宜选用可塑LED灯、光导纤维灯、频闪灯、雷光管等;4)大型冰景观建筑外投光应采用瀑光均匀、照度较高的泛光灯或投光灯等光源;5)冰雕作品和大型冰景观建筑局部效果照明,可采用暖色调的卤素灯、拍灯或射灯等紧凑型节能灯。3冰景观建筑内置光源宜选用T8管和T5细管径普通卤粉直管荧光灯,或三基色直管荧光灯、紧凑型节能灯、LED灯。4建筑高度大于3m且宽度和厚度均大于l.5m的冰景观建筑、浮雕类冰景观宜以内置灯光为主,局部可采用高光或互补色光进行点缀;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光源进行程序控制,实现光源色彩变换、明暗变化、流动闪烁。内置灯光应根据冰的透光度,确定光源与外层冰的厚度,与冰外表面的距离不应大于350mm且不应小于150mm。5艺术类冰景观灯光布设,宜采用外投光,灯具与景观的34
距离不应小于1.5m,灯具宜隐蔽摆放,并应与景观呈一定角度。主光源和辅助光源应在类型、颜色、照度、距离满足表现效果的需要。灯具应安装在灯具架上,且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5m。6局部造型效果灯可选用卤素灯等为光源,射灯作为点缀。7冰廊、灌木丛等面积较大的景观,效果光可选用满天星造型。8冰景观内置LED新型光源宜符合下列规定:1)考虑光源的方向性,在冰砌体内布光宜均匀;2)选用的灯型、配件规格、型号宜统→,可相互通用;3)置于冰砌体内的光滑、及配件不宜采用散热较高的器材;4)可重复使用的灯具、电器材料等应采取回收措施。4.6.9雪景观灯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雪雕景观照明可选用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铀灯,灯具距雪景距离不应小于2.Om;2灯具应安装在灯具架上,且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5m;3应根据设计主题选择灯光颜色和照度;主光、侧光和背景光的照度应满足功能要求;4大型雪景观灯光布置应主次分明,直接照射雪景泛光灯功率不宜大于400W;5宜选用体积较小的泛光灯,灯具和支架宜漆成白色。4.6.10冰雪景区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景区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T或TNS系统。2当采用TT系统时,每个配电箱处应设接地极;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规定:RA×Ia<50(4.6.10)式中:RA←→←接地极和外露可导电部分保护导体电阻之和([1);Ia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CA)。3当采用过电流保护器时,反时限特性过电流保护器的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CIa)应保证5s内切断电流;采用瞬时动作特性过电流保护器的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Cia)应为保证瞬时动作35
的最小电流;当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时,应为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4当采用TNS系统时,保护导体CPE)超过50m时,应作重复接地;当线路超长时,末端配电箱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界可导电部分应作局部等电位连接或辅助等电位连接。4.6.11配电线路的接地方式,等电位连接以及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规定。4.7智能化设计4.7.1园区应设置广播系统和背景音效系统。4.7.2园区内单独表演区域音效系统和灯光音乐秀等,不应对其他区域形成干扰。4.7.3园区宜采用无线讲解系统和使用无线移动终端向游客提供电子地图、景点解说、旅游线路查询、交通路况信息、景点导航、商业导航、定位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事项。4.7.4园区应设置监控系统对景区进行不间断监控,并应在重要区域建立自动报警系统。36
5冰雪景观建筑施工5.1一般规定5.1.1冰雪景观建筑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5.1.2施工单位应编制冰雪景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制定施工方案。对施工支撑结构应进行承载力和稳定验算,确定高处作业、施工测量、机具选用、型钢埋设、构件安装、冰雪切割和运输等技术措施。5.1.3对于高度超过30m冰建筑和高度超过20m雪体建筑,施工期内应进行沉降和变形观测。5.1.4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材料和设备,应进行进场检验。5.1.5冰雪景观建筑主体施工完成后,应对冰景表面净面、雪体表面磨光,达到冰砌体透明,雪体表面光洁。5.2施工测量5.2.1冰雪景观建筑施工应按规划要求对场地进行总体放线,对单体景观进行定位,并经检查合格后,做好建筑控制点桩位保护。5.2.2冰雪景观建筑施工应按照冰雪景观建筑线桩或控制点测定外廓线,并应经闭合校测合格后,确定细部轴线及有关边界线,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2的规定。表5.2.2测量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细部轴线士lOrnrn37
续表5.2.2项目允许偏差层局十15mm标高总高±30mmH王二15+20mm总高垂直度(m)H>l5H/750与50mm的较小值L(B)<30斗20mm外廓线边长(mlLCB>>30土30mmL(B)三三30+30mm对角线(m)LCBl>30土40mmL(B)<30十20"轴线角度仍LCBl>30±30"5.3采冰与制雪5.3.1天然冰采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冰采制的环境温度宜在一10℃以下。2当天然冰冻结厚度不小于200mr口,且当冰材料满足下列条件时,方可进行采冰作业:1)强度达到设计要求;2)透光性良好,无明显气泡、泥沙、杂物及明显裂缝和断层。3毛冰在自然条件下,应搁置12h以上,方可使用。4毛冰宜选用下列尺寸规格:长度为lOOOmm、宽度为700mm且冰厚度大于200mm或长度为1300mm、宽度为1200mm且冰厚度不应小于300mm。冰雕宜采用整块毛冰,尺寸规格宜采用长度为2000mm、宽度为1200mm且冰厚度不应小于400mm。砌筑用冰块尺寸规格宜采用长度为600m日1、宽度为300mm且冰厚度不应小于200mmo38
5.3.2毛冰应采用齿锯分割,并应加工成设计要求规格的冰砌块。5.3.3人造冰冻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环境温度应在一10℃以下;2当制作透明人造冰时,应采取使冰体透明的技术措施;3当制作彩色冰时,所用彩色染料应易溶于水、无污染、悬浮性好、透光性强,符合环保要求,且彩色冰的色相饱和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人造冰的尺寸规格可采用600mmX300mm×200mmo5.3.4人造雪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环境温度宜在10℃以下;2当大规模制雪时,水源应充足,水质应达到制雪机的用水标准;3室内人工制雪,宜选用雾化程度高、喷嘴较细的制雪机制雪,也可选用大型刨冰机用冰块粉碎加工制作。5.3.S大型雪坯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雪堆积方式时,应采用模板按设计要求制成几何体后,填充堆雪、并分层压实;2当采用雪块垒砌方式时,应采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规格雪块垒砌组合成大型雪坯,垒砌接缝应规整严密,雪坯几何尺寸应规整。5.4冰景观建筑基础施工s.4.1地基表面应清理平整,经浇水冻实后,方可进行上部砌体施工。5.4.2当地基表面坡度小于1%且高差小于lOOmm时,可采用分层浇水冻实找平;地基表面坡度大于1%或相对高差大于lOOmm时,宜采用冰砌块找平。5.4.3冰景观建筑承重墙、柱严禁坐落在碎冰、积雪和松散土层上。39
5.4.4冰景观建筑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实冰砌筑应采用砌筑冰块分层组砌的施工方法,冰块应规格统一、上下皮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为冰块长度的1/2且不应小于200mm,不得采用周边型冰围砌,中间用冰块、碎冰填芯的方法砌筑。2每皮冰块砌筑高度应水平一致,冰砌体水平缝、垂直缝宽度不应大于2mm,且应注水冻实,冰缝冻结面积率不应小于80%。3内部设计为填充碎冰或为空心的冰景观建筑应设实体冰砌体基座,冰基座高度不应小于冰建筑高度的1/10,且不应小于lm。5.5;水砌体施工5.5.1冰景观建筑外部应选用透明度高、无杂质、无裂纹的冰砌块。5.5.2冰砌块间的冻结用水应选用洁净的天然水或自来水。5.5.3冰景观建筑施工,应采用分层组砌方式。5.5.4施工时,灌注用水的温度宜为0℃,并应采用专用注水工具灌注冰缝,注水冻结率不应小于80%。5.5.5冰景观建筑施工期间,应对冰砌体进行温度监测。当冰体温度高于设计温度或砌筑水不能冻结时,应停止施工,并应采用遮光、防凤材料遮挡等措施保护冰景。5.5.6冰砌块尺寸应根据冰砌体(墙)设计厚度和冰料尺寸确定,各砌筑面应平整且每皮冰块高度的允许误差为土5rnm,冰块长度和宽度的允许误差为士lOmm。5.5.7冰砌体墙的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冰砌体组砌冰块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错缝、搭砌长度应为1/2冰砌块长度,且不应小于120mm;2每皮冰块砌筑高度应一致,表面用刀锯划出注水线;冰砌体的水平缝及垂直缝不应大于2mm,且应横平竖直,砌体表40
5.6冰砌体内钢结构施工5.6.1对配有竖向钢筋和箍筋的冰建筑,坚向钢筋与冰块间的缝隙应采用冰沫拌水分层塞填冻实,水平箍筋应在冰砌体上凿出水平冰槽放置并注水冻实,不得高出冰面或放置在冰缝内。5.6.2型钢过梁、型钢骨架与冰砌块的缝隙,应采用注水或冰沫拌水塞填。5.6.3预埋件与冰砌体应注水冻实,不得有缝隙。5.7水浇冰景施工5.7.1水浇冰景应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扎制骨架,然后进行喷水浇洒施工。骨架可一次制成,也可在喷水浇洒过程中扎制骨架。5.7.2水浇冰景施工可采用机械喷洒,也可采用人工喷洒方式,将水分次喷洒在预设的骨架上,逐渐加厚冰层,冻制成冰挂、冰乳石、冰山、冰洞等景观。5.7.3水浇冰景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在20。C以下,分层多次喷水完成。5.7.4水浇冰景应采用自来水或无杂质的地下水,喷洒时应控制流量、强度和雾化度。5.8冰雕制作5.8.1除特殊要求外,制作冰雕用的冰块应无杂质、气泡、裂纹。5.8.2大型冰雕作品应根据设计要求,用冰块组砌成几何整体后再进行雕刻。5.8.3小型冰雕作品可采用整块冰块,也可采用冰砌块组砌成冰坯后,进行雕刻,或采用冰砌块雕刻成型后,组合成冰雕。但冰砌体的纹理、砌缝应符合作品的要求。5.8.4用冰砌块组砌冰坯时,冰砌块宜斜面冻结,增大粘结面积,提高结构强度。冰缝间隙不应大于2mm,注水冻结面积率42
不应小于80%,表面光滑。5.8.5大型冰雕可先制作兰维样稿,也可直接在冰坯上放大样。5.8.6冰雕作品雕刻可采用圆雕、浮雕、透雕、凹影雕等多种艺术表现于法。5.8.7冰雕作品应体现冰的透明、光线折射的材质特点,写意和写实相结合,注重刀法,纹理清晰,力度适当,突出楼空技巧和整体艺术表现力。5.8.8冰雕雕刻可根据主题采用具象和抽象的手法。具象于法应精细、深刻、栩栩如生;抽象手法应利用几何形体,表现主题与形体特质。5.9冰士T击。f乍5.9.1冰灯制作时,可根据功能制成吊挂式、落地式等形式多祥、体量精致小巧的冰灯,且冰体上应留有足够的通风散热口。5.9.2冰灯可按下列步骤制作:1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2将清水或彩色水注入模具并进行冷冻,冰坯壁厚宜为20mm~40mm;3在冰坯适当位置打出孔洞,倒出冰坯内未冻结的水;4在冰坯表面绘制或雕刻图案;5在冰体内部安装照明灯具;6安装辅助构件。5.9.3冰花可采用下列方法制作:1将清水注入模具或容器内,在低温下冻结成内空的冰坯,在冰体内、夕|、采用描绘、雕刻、镶嵌等方式,将设计的山水、温舟、花卉、树木、古灯、古建筑、人物等写意形式置于冰体上,形成的浮雕冰景;2将清水注入模具或容器内,放入鱼虫、植物、花卉等造型或标本,冻结后形成的冰景;3将清水注入模具或容器内,在冻制过程中掺入不同密度、43
不同洛解性、不同扩散性的彩色洛液,制作成特殊效果冰景。5.9.4冰花宜采用外部照明,光源可选用投光灯或其他彩色灯光。5.9.5冰花的下部宜设高度不低于1.Om,用冰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展览平台。5.10雪景观建筑施工5.10.1雪景观建筑用雪可采用天然雪或人造雪;大型雪景观用雪应适当提高人工制雪含水率,小型雪景观可适当降低含水率。5.10.2雪景观建筑雪坯模板应搭建牢固,并应根据填雪进度分层安装;填充用雪应干净,不应有较大雪块和杂质;雪坯应压制均匀、密实,密度值应符合本标准表3.2.1的规定。5.10.3雪景观建筑可采用雕刻和塑造的方式,大型雪雕塑表面相邻面的高度差不宜小于lOOmmo5.10.4雪景观上镶嵌其他材质装饰物应牢固,并应考虑承重和风化因素;较大型的镶嵌物宜设置独立基础,或采取加固措施。5.10.5雪雕作品完成后,应给出预留量,以便进行维护。5.10.6以雪为材料的活动类建筑,应满足结构要求、保证安全和方便维护。5.11雪雕制作5.11.1雪雕应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相应的雪坯模具,雪体应进行弃实,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5.11.2艺术类雕刻比赛用雪体毛坯尺寸应根据比赛时间、气候条件、主题要求、展出效果合理确定,除特殊要求外宜采用长×宽×高为3000mmX3000mmX5000mm。5.11.3雪雕正立面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全部背光,朝向宜选择光照角度较好的侧光,突出雪雕立体感。5.11.4雪雕制作应由上而下,逐级完成,不宜反复调整。5.11.5雪雕作品宜使用基座,基座应敦实且对主题景观形成44
衬托。5.11.6雪雕作品应表现夸张,突出造型,强调轮廓,雕塑形式上粗矿豪放,纵、横线条和棱角应精细明了。5.11.7雪雕制作应充分考虑维修、养护和风化作用对雪雕作品的影响。5.11.8供夜间观赏的雪雕景观性照明灯具宜使用冷光源,灯具安放位置合理,且不应影响雪雕作品的观赏效果。5.11.9雪雕采用景观性照明灯具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配置主光灯、侧光灯、背景灯、轮廓灯,选用切合主题的灯光颜色,根据效果控制灯光变化频率。5.11.10雪雕应根据风化程度定期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45
6配电、照明施工6.1电力电缆施工6.1.1冰雪景观建筑电缆应采用在←25°C及以下能够正常工作且绝缘等级符合要求的铝合金电缆。6.1.21压压电力电缆芯数和导线截面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C且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导体时,应采用四芯电缆。2当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S且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应采用五芯电缆。3当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T时,应采用四芯电缆。4当lkV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三相四线制系统的电缆中性导体截面面积应满足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持续工作状态的要求;对有谐波电流影响的回路,应考虑谐波电流的影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性导体截面面积不得小于相导体截面面积;2)其他负荷回路,中性导体截面面积不得小于相导体截面面积的1/205当采用单芯电缆作接地CPE)线时,中性导体、保护导体的截面面积应符合表6.1.2的规定;保护接地中性导体哉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芯线,不应小于10mm2;2)铝芯线,不应小于16mm2。6保护导体的截面面积应满足回路保护电器可靠动作要求,且应符合表6.1.2的规定。46
表6.1.2满足热稳定要求的保护导体允许最小截面(m时)电缆相芯线截面(5)保护导体允许最小截面S王三16s16<5王三35165>35S/27当交流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组成时,应采用相同材质、相同截面的导体。6.1.3电缆进场时供方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产品安全认证标志、产品检测检验报告和其他有效证明文件。6.1.4电缆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和绝缘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保护层不得破损;2电缆绝缘层不得有损伤,电缆应无压扁、扭曲,铠装应不松卷,耐寒电缆(电线)外护层应有明显标识和制造厂标;3应进行绝缘测试并填写现场测试报告单。6.1.5电缆运送应符合下列规定:1成盘电缆运送时不得平放,卸车时应采用电缆盘吊卸,不得直接抛装;2非成盘电缆应按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卷成圆盘,在四个点位处捆紧后搬运,不得在地面上拖拉;截断后存放的电缆芯线应在接头处加铅封,应采取绝缘和防潮措施。6.1.6安装前,电缆应在温度10℃及以上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4h,并应安排好电缆放线顺序。6.1.7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敷设前应查看电缆外表面有无损伤。2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得交叉,位置固定;在电缆埋设线位应设置标志牌,标志牌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电缆的始、终端头,转弯、分支接头等处应设置标志牌;47
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志牌上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当设计无标号时,应写明型号、规格及起吃地点。3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的始、终端头应留有备用长度。直埋电缆应留取总长度的l.5%~2%作为余度,并应呈波浪形敷设。4电缆通过冰景,或在地下埋设时,应加装保护管或保护罩;易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应采用金属钢管保护,伸出冰建筑物保护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5设有变电所或箱式变电站的供电回路至各功能分区的配电箱的线路,可采用耐低温铠装电力电缆,也可采用无铠装电力电缆加装钢管,并应采用直埋方式安装。6当在景区、广场、道路配电线路不能暗敷设时,应在地面上安装镀辞钢管加以保护,并应用冰雪碎沫加水冻实覆盖,且不得突出地面。6.2照明施工6.2.1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冰景观内的照明灯具设置应与冰体砌筑施工同步进行。每个用电单元应根据工程进度进行通电检测。冰雪景观用电设施应采取绝缘措施,不应漏电06.2.2冰雪景观基础下配线应穿管保护。灯具配线宜采用耐低温绝缘等级为o.45/0.75kV铜芯橡皮线或铜芯氯丁橡皮线。6.2.3冰景观内部设置效果灯时,应留有散热口。6.2.4冰景观内置灯具应便于安装、维护和拆除。6.2.5冰景观内照明宜采用一体化灯具,两灯之间的连接宜采用模块插口或软连接,电源电线连接处应作防潮密封处理。6.2.6冰景观内采用带散热孔耐低温电子镇流器时,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6.2.7冰景观内置电感型镇流器宜集中摆放,在镇流器底部应采取隔热绝缘措施。48
6.2.8公共场所采用点光源照明方式时,宜采用紧凑型节能荧光灯或LED灯具。6.2.9冰体内宜选用LED灯具照明,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空间。6.2.10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500m3冰景观建筑内部留有检修通道时,在底部或上部宜根据需要预留换灯检修口。6.2.11采用投光灯或泛光灯做景观照明时,宜选用一体化灯具,并应安放在支架上;支架上的灯具应能上下自由转动,并应能调整投射角。6.2.12冰景观建筑外轮廓采用可塑LED灯时,明敷设固定间距不大于l.5m。6.2.13气体放电光源无功功率过大时,景区供电配电箱内应进行分散无功功率补偿。6.2.14冰雪景区照明控制,宜采用就地控制或集中在值班室、变电所统→联合控制方式。6.2.15景区闭园后应保留值班和功能性照明。6.2.16照明配电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接地导体CPE)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且不得串联连接;金属构架、灯具的构件和金属软管应接地,且有标识。2采用多相供电的同→冰雪景观建筑内的电线绝缘层颜色应一致。保护导体CPE线)应选用绿/黄双色线;零线应选用淡蓝色;相导体选用: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不应采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冰雪景观内照明回路应与配电箱(盘)回路标识相一一致,在配电箱(盘)内和断路器底部标明控制负荷名称。3人行通道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灯具、支架上安装的灯具等,应采取防意外触电的保护措施。6.2.17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箱(盘)内应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应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栓两侧下压的导线截面积应相同,49
同一端子导线上连接不得多于2根,防松垫圄等零件应齐全。2箱(盘)内的开关动作应灵敏可靠,且电源连接端严禁使用插头和插座活动连接。带有剩余电流动作漏电保护装置,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ls03照明箱(盘)内,应分别设置零线CN)和中性导体C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导体应经汇流排配出,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气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板做电气连接。4机械上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可连接的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同一台机械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的要求。严禁通过工作电源、连接,且严禁断路。5动力和照明线路严禁连接在同一负荷线上。6.2.18安装、调试、检验计量器具、电气设备计量仪表和相关电气保护仪表、设施,应检测合格,并应在有效期内使用。50
7工程质量验收7.1一般规定7.1.1冰雪景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检验。凡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2各施工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并记录。3对于监理单位提出检查要求的重要工序,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1.2当专业验收规范对工程中的验收项目未作出相应规定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制定专项验收要求。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专项验收要求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论证。7.1.3冰雪景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2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3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4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6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保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51
7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7.1.4冰雪景观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采用。7.1.5主控项日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抽样时,合格点率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且不得存在严重缺陷。7.2j水砌体主控项目工程质量验收7.2.1冰砌块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冰砌块强度试验报告。7.2.2砌筑冻结用水应选用洁净的天然水或自来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3冰砌体结构收分或阶梯式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4冰砌墙体伸缩缝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第4.4.15条第5款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5过梁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第4.4.17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2.6冰缝注水冻结面积不应小于80%。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2.7外部冰砌块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5.5.1条和第5.5.6条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8外冰墙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抽10%,每个墙面不应少于2处。检验方法:用尺检查。7.2.9斜搓留置应符合本标准第5.5.7条第3款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52
7.2.10冰砌体水平缝和垂直缝宽度不应大于2mmo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11碎冰填充应符合本标准第5.5.9条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12冰植施工应符合本标准第5.5.10条和第5.5.11条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13冰砌体内配置钢筋施工时,竖向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0d,且不小于1200mm;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80d,且不小于1500mm。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2.14冰砌体组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5.5.7条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2.15型钢过梁支承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300mm。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2.16钢筋、型钢与冰块缝隙应符合本标准第5.6节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2.17水平钢筋位置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3冰砌体一般项目工程质量验收7.3.1一般项目质量验收外形尺寸偏差、检验方法和抽样数量应符合表7.3.1的规定。表7.3.1冰砌体工程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允许偏差序号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数量(mm)1层高士15用水平仪和尺不应少于4处2总高士30检查53
续表7.3.1允许偏差序号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数量(mm)检查全部自然墙用Zm靠尺和3表面平整度5面,每个墙面不应模形塞尺检查少于2处每检验批抽,1门窗洞口高宽士5用尺检查50%,且不应少于5处以底层窗口为每检验:flt抽5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准,用经纬仪或50%,且不应少于吊线检查5处检查全部外墙面,拉lOm线和尺6水平缝平直度7每个墙面不应少于检查2处吊线和尺检查,检查全部外墙面.7垂直缝游丁走缝20以每层第一皮每个墙面不应少于为准2处外高里低.每检验批抽8踏步用拉线、尺不超过1030%,每处取3点,检查9拦板高度、厚度士10且不应少于5处外墙、柱查阳角,H<15士20且不少于4处;内垂直度用经纬仪、吊10墙每20m长查一(m)线和尺检查H/750且处,且不应少于日>15三三504处外廓线(轴线)LCB)<30±20用经纬仪、吊全部外墙和内承11长度L、线和l尺检查或其重墙宽度B他测量仪器检查LCβ)>30土30(m)54
7.4雪体工程主控项目质量验收7.4.1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雪体强度试验报告。7.4.2雪体工程墙体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元要求时,对高度不大于6m的墙体,厚度不应小于800mm;对高度大于6m且小于lOm的墙体,厚度不应小于lOOOmm。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抽10%,每个墙面不应少于2处。检验方法:用尺检查。7.4.3雪’柱截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抽10%,每个墙面不应少于2处。检验方法:用尺检查。7.4.4平拱洞口型钢过梁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表4.5.15-1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4.5型钢过梁上部砌体错缝长度应为雪块长度的1/20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4.6型钢过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400mm。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抽10%,每个墙面不应少于2处。检验方法:用尺检查。7.4.7圆拱形雪植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元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表4.5.15-2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验收记录。7.4.8型钢挑梁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第4.5.16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4.9雪填充质量、雪密度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10.2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4.10雪景观镶嵌物施工应符合本标准第5.10.4条的规定。55
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4.11雪活动类设施的施工应符合本标准第4.3.9条和第5.10.6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验收记录。7.5雪体工程一般项目质量验收7.5.1雪体工程夕|、形尺寸偏差i检验方法和抽样数量应符合表7.5.1的规定。表7.5.1雪体工程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允许偏差序号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数量(mm)1层高土15用水平仪和尺不应少于4处2总高士30检查用2m靠尺检查全部自然墙面.3表面平整度5和模形塞尺每个墙面不应少于检查2处每检验批抽50%"4门窗洞口高宽士5用尺检查且不应少于5处以底层窗口每检验批抽50%.υ「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为准,用经纬且不应少于5处仪或吊线检查检查总量的30%"用拉线、尺6拦板高度、厚度土10每处取3点,且不应检查少于5处H王二15土20外墙、柱查阳角,垂直度用经纬仪、且不少于4处,内墙7H/750且(m)H>l5吊线和尺检查每20m长查一处,且三二50不应少于4处外廓线用经纬仪、(轴线)L(B)ζ30土20吊线和尺检查全部外墙和内承8长度L、或其他测量仪重墙宽度BLCBl>30士30器检查(m)56
7.6配电照明工程质量验收7.6.1配电照明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电照明工程的验收应由建设单位会同监理、设计、施工(含分包单位)、成套设备供应厂家等,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进行;2配电照明工程中,应符合本标准电力电缆施工、照明工程施工、防雷和接地的规定,并应按本标准附录C填写验收记录;3配电照明工程中对室外电气、变配电室、供电干线、电气动力、备用和不间断电源等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验收,应结合冰雪景区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专业的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分项工程涉及的相关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执行,并按本标准附录C填写验收记录;4配电照明工程分项验收时应全数进行验收和核准。7.6.2冰雪景观建筑配电照明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时,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资料。对新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等进场时,尚应提供安装、采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资料。7.6.3配电照明工程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动力和照明的漏电保护装置,应进行模拟动作试验,并作好试验记录。2冰雪景区内大型建筑照明系统满负荷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24h;冰景内照明系统满负荷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12h,且应无故障。3满负荷试运行的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每间隔2h记录1次运行情况。4灯具、断路器、启动器、控制器、频闪器及灯光控制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耐低温运行试验,反复启动不得低于10次,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大于24h0气体放电灯启动试验每次启57
停应间隔不少于15min,反复启动不低于5次,上述运行试验不得出现过热、漏电、闪烁、功率降低和超过启动时间或启动不正常等现象。5电压阵正常运行情况下,照明和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端电压的偏差允许值(以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应为士5%,并应随时进行监测记录。58
8维护管理8.1监测8.1.1景区使用期间应对冰雪景观建筑砌体进行温度监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景区中每个功能分区应至少选择1个具代表性的冰雪景观单体建筑作为监测对象;2应选择建筑高度大于12m的冰景观建筑,或建筑高度大于9m的雪景观建筑作为监测点;3朝阳面和结构重要部位应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温度变化实际情况;4监测时段可选择08:00、14:00和20:00,当监测点温度接近设计温度时,应增加检测次数,并及时对数据和变形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8.1.2冰雪景观建筑应进行沉降和变形监测。8.1.3应根据对冰雪景观建筑砌体温度监测和变形监测结果,进行维护和拆除。当冰雪景观建筑受气温、日光、风力影响,局部出现裂缝、松脱、风化,影响观赏效果时,应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8.2维护8.2.1景区使用期间,应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冰雪景观建筑进行专项巡回检查,并符合下列规定:1专项检查内容应包括冰雪砌体结构安全状况和用电设备安全运行状态,用电检查及用电设备维修时,必须将上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断电;2冰雪砌体结构安全状况检查,在景区运行初期应以变形59
监测为重点,在景区运行后期应以砌体温度监测为重点,对监测点的主要结构部位砌体温度和变形进行监控;3用电设备安全检查应以各类仪表运行状况和记录为重点;4巡回检查内容应包括冰雪景观建筑观感质量、防滑设施、安全防护措施,供配电线路、变配电室内各种设备及配电箱、盘各类灯具运行状况;5项目运行前和停止运行后各检查一次,出现环境温度异常变化时应增加检查频次;6发现问题后,应根据相关数据和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制定维护方案,并及时进行维修08.2.2景区使用期间冰雪景观建筑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维护:1表面被积雪、灰尘等污染;2内置灯具造成冰体融化产生孔洞;3雪景观建筑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影响观赏效果;4风化严重,局部融化变形,冰体表面出现裂缝,冰块粘结缝出现融蚀、风蚀,局部松动、塌陷γ5冰砌体、雪体与结构构件产生缝隙;6基础变形;7其他影响观感质量的局部缺损等现象;8需要随时进行维护的冰雪景观建筑。8.2.3冰雪娱乐活动设施的防护措施、防滑设施及警示标识应随时进行维护、加固或更换。8.2.4水浇冰景施工完成后,每Sd宜维护一次,在低温天气下应补充喷水,保持景观完好。8.2.5当冰雪景观建筑连续Sd达到设计温度取值,应采取禁止人员进入上部、内部活动或停止使用等措施。8.3拆除8.3.1具备下列情况之一时,冰雪景观建筑应及时拆除:1日最高气温连续Sd高于0。C时;60
2冰雪景观建筑出现明显位移或倾斜,存在安全隐患时;3冰雪景观建筑表面或局部融化,失去观赏价值时。8.3.2冰雪景观建筑拆除时,可重复使用的设备、材料应在拆除前及时回收。8.3.3拆除冰雪景观建筑时,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不得污染景区环境。8.3.4冰雪景观拆除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机械、人工、爆破、自然珞化等方式。61
附录A冰砌体承载力影响系数表Aj水砌体承载力影晌系数ψ相对偏心距;高厚比卢0.000.05。100.150.200.250.3031.000.89。780.700.610.580.5541.00。.88。.760.680.600.570.5,151.000.87。730.660.590.56。.5261.00。.860.710.650.580.550.5171.000.850.690.63。.570.53。.4981.000.840.680.620.560.52。.,1791.000.830.660.600.540.50。.45101.000.820.650.590.530.490.44注:1F为轴向力偏心距:2h为矩形截面中平行于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62
附录B雪体承载力影响系数表B雪体承载力影晌系数φ相对偏心距f高厚比卢0.000.050.100.150.200.250.3021.000.910.820.710.600.53。.4531.000.890.790.700.600.530.4541.000.880.760.66。.550.50。.44"1.000.870.730.620.510.46。.,1061.000.850.700.590.470.420.377l.000.840.670.560.430.380.3481.00。.830.640.530.390.340.31注:le为轴向力偏心距;2h为矩形截面中平行于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63
附录C工程质量验收记录C.0.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应按表c.0.1记录。表c.0.1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分项工工程名称工程名称程名称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检验批容量分包单位分包单位检验才tt部位项目负责人施工依据,验收依据设计要求及最小/实际检查验收项目检查记录规范规定抽样数量结果12王3控4项5目6712般3项4目5专业工长.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检查结果年月日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结论年月日注·验收记录由施丁+单位填写,验收结论由监理单位填写。综合验收结论经参加验收各方共同商定,由建设单位填写,应对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及总体质量水平作出评价。64
C.0.2分项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应按表c.o.2记录。表c.0.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编号: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分项工程检验批数量工程量项目技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分包内容项目负责人检验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序号检验批名称部位/区段:fl:主旦三主主检查结果验收结论说明.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检查结果年月日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结论年月日65
C.0.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并应按表c.0.3记录。表c.0.3分部工程验收记录编号:单位(子单位)子分部工分项工工程名称程数量程数量技术(质量)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分包内容负责人检验才It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序号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数量检查结果验收结论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结果观感质量检验结果b,说吉』ii比验收结it: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注: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应由施工、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总监理丁+程师参加并签字;2主体结构的验收应由施工、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参加并签字。66
C.0.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应按表C.0.4-1记录,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应按表c.0.4-2记录,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核查应按表c.o.43记录,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应按表c.0.4-4记录。表c.o.4-1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层数/建筑面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开工日期陨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完工日期序号工页目验收记录验收结论共分部1分部工程验收经查符合设计及标准规定分部质量控制共核查项2资料核查经核查符合规定项共核查项经查符合规定项安全和使用3功能核查及共抽查项抽查结果经查符合规定项经返工处理符合规定项共抽查项4观感质量验收达到“好”和“→般”的项经返修处理符合要求的项综合验收结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参加验收(公章)(公章)(公章)(公章)(公章)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注·单位工程验收时,验4史签字人员应由相应单位法人代表书面授权。67
表c.o.4-2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工程名称l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序项资料名称份数核查核查核查车J主目核查人意见音见人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1工程洽商记录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检2(试)验报告3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筑4施工记录与5系统功能测定及设备调试记录结6构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7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培训记录8系统检测报告9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二10新技术论证、备案及施工记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1工程洽商记录二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检2(试)验报告配3一电设备调试记录←一一--一一一一→→+4日召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明二5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施工记录-7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一坠一一一一--8新技术论证、备案及施工记录结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年月日68
表c.o.4-3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核查抽查序号项目安全和功能检查项目份数核查人意见结果1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一2桩基承载力检验报告建3混凝士强度试验报告筑4与主体结构尺寸、位置抽查记录5结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离测量记录构6建筑物沉降观iY!tl测量记录7活动、娱乐工程试用记录1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灯具固定装置及悬吊装置的载荷强度2试验记录3绝缘电阻测试记录4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测试记录建5筑应急、电源、装置应急持续供电时间记录6电接地电阻测试记录庐飞=人行过道等人流密集场所灯具防触电7措施检查记录一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和时间测试8记录一9电器保护计量仪表灵敏度测试记录结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年月日注:抽查项目由验收组协商确定。69
表c.0.4-4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序号项目抽查质量状况质量评价1主体结构外观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2外墙面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3变形缝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4屋面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建5内墙面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筑6与内顶棚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结7内地面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构8楼梯、踏步、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护栏9门窗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10台阶、坡道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配电箱、盘、板、1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接线盒设备器具、开关、2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插座建防雷、接地、3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筑防火电配电箱(盘)漏4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气电保护装置配电箱(盘)内5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N线与PE线配置照明质量、照度6共查点,好点,一般点,差点水平及效果·..观感质量综合评价结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年月日注:1对质量评价为差的项目应进行返修;2观感质量现场检查原始记录应作为本表附件。70
附录D冰雪景观建筑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D冰雪景观建筑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序号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水浇冻士地基、砂石地基、组砌冰基础、木桩基1地基、基础础、钢基础、强奈基础、其他冰砌体景观冰砌体、配筋冰砌体、钢结构、碎冰填充、冰拱2建筑主体结构植、悬挑3雪体景观建筑主体结构模板、雪坯、填充雪体、镶嵌物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及控制柜安装,梯架、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导管敷设,电4室外电气缆敷设,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普通灯具安装,专用灯具安装,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接地装置安装二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母线槽5变配电室安装,梯架、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电缆敷设,建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接地装置筑安装,接地干线敷设一电电气设备试验和试运行,母线槽安装,梯架、支元飞=架、托盘和槽盒安装,导管敷设,电缆敷设,管内6供电干线穿线和槽盒内敷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接地干线敷设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配电箱(盘)安装,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7电气动力接线,电气设备试验和试运行,梯架、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导管敷设,电缆敷设,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71
续表D序号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配电箱(盘)安装,梯架、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塑料保护套线直敷布线,钢索配8电气照明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普通灯具安装,专用灯具安装,开关、捅座、风扇安装,建筑照明通电试运行建筑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电箱(盘)安装,柴油发电机组安装,不间断电源气9备用和不间断电源、装置及应急电源装置安装,母槽线安装,导管敷设,电缆敷设,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接地装置安装一接地装置安装,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建筑10防雷及接地物等电位连接,浪涌保护器安装72
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二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73
引用标准名录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6《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7896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GB51202-2016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GB512022016,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10月25日以第1333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JGJ247-201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哈尔滨市勘察设计协会,参编单位是哈尔滨市土木建筑学会、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黑龙江省冰雪建筑艺术专家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马迭尔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方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郝刚、E面甲、王东涛、申宝印、曹升钱,彭俊清、马新伟、李景诗、陶春晖、朱秀芳、毛成矶、姜洪涛、刘瑞强、刘柏哲、曹营、孙颖、王同军、武钢、郝佳、品延琳、赵义武、高广安、马红雷、韩兆祥、孙桂敏、李霞、王雨雷、郭翔宇、由怀宁、吴方晓、董君、申凯。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冰砌体和雪体结构设计、基础设计计算公式及验算等要求,修改了冰砌体地基、大体量冰景观建筑、圆拱形洞口、结构构件等施工要求,规范了相关文字表述,删除了部分不适用现实需求的条款。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冰雪景观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技术标准,通过冰雪材料和冰雪结构试验,取得了冰雪景观建筑设计与施工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冰雪景观建筑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页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76
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77
目次1总则.......................…..................…..................….802术语和符号........….................….......…..............…..812.1术语….......................………….........…………….813冰雪材料计算指标……..........................................…823.1冰材料…........….........…….........…………..........823.2雪材料........….........……….........……·…….........854冰雪景观建筑设计……..............….......…..............….894.1一般规定.................………………………………….894.2景区规划设计..............……………….........……·……894.3建筑设计……........………………….........………….894.4冰砌体结构设计........…….........……..........…………924.5雪体结构设计…........……..................………..........974.6冰雪景观照明设计……........…………………·………1004.7智能化设计……………........…………….........…….1035冰雪景观建筑施工................................................1045.1一般规定………………........……………….........….1045.3采冰与制雪………………………………………………1045.4冰景观建筑基础施工……………........………………….1055.5冰砌体施工……………………..............…………·…1055.6冰砌体内钢结构施工………………………………………1065.10雪景观建筑施工…………………………………………1065.11雪雕制作........……………….........………..........1066配电、照明施工..............…..................…..........…1086.1电力电缆施工........…………..................………….1086.2照明施工…........………………...............…·………10878
7工程质量验收........................….......….................1107.1一般规定…........……………………………………….1107.6配电照明工程质量验收……………………………………1138维护管理……………………………………………………1148.1监测………………………………………………………1148.2维护…..............…….........………·…………………1148.3拆除……………........…………….........…………….11479
1总则1.0.1冰雪景观建筑的出现是冰灯和雪雕艺术的一次飞跃。冰雪艺术展示从民间节庆的一种小型娱乐装饰发展成为冰灯艺术,进而发展为冰雪景观建筑,在中国北方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从最初民间一种简单的节日装饰,经过哈尔滨市艺术工作者的挖掘、整理,走过了50余年的历程,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建筑景观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炙手可热的特色项目。“冰灯”也从民间简单随手提着游玩的灯笼,发展成为大体量综合性的冰雪景观建筑,在设计、施工、功能、作用等均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通过查证最新相关资料,目前,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还没有针对“冰雪”为材料的建设技术标准。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观测、大量的试验和实际应用,又经几年的实践检验和系统总结,在原规程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供有关人员参考。本次修订中对冰雪景观建筑设计进行了必要的完善和修正,对施工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对验收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从而保证了冰雪景观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冰雪景观建筑安全和施工质量,对促进和提高冰雪艺术和冰雪文化发展将起到推进作用。1.o.2本标准主要针对寒冷地区自然环境下的室外大型冰雪景观建筑及其游乐园的建设,室内人工制冷环境下的冰雪景观建筑设计施工可参考本标准。大型冰雪景观建筑及其游乐园一般建于寒冷地区的室外,对于气候和冰雪材料有一定的要求,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各地在使用本标准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80
2术语和符号本标准采用的术语和符号是根据我国寒冷地区冰雪景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建设的实践,以及冰雪旅游和冰雪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习惯和社会认知,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而形成的。2.1术语2.1.12本条低温条件下指在环境温度低于10℃的条件下。2.1.15冰雪景观建筑高度在本标准中不包括冰雪景观建筑上部和下部非冰雪制品的高度。81
3冰雪材料计算指标3.1l水材料3.1.1冰块的强度极限值。1抗压强度极限值试验曲线如图1所示。/linUAUAUAOXUNEg((NguhZTCjν吁,,/』)[×)_,/"nu/ν50•_/.ν,40L.-J」J”30.二L2010。一10-2030-40t(℃)图1冰块的抗压强度极限值试验曲线冰的抗压强度经验公式为:A=26.1十0.24tCl十0.lt)(1)式中,A冰在不同温度下的抗压强度极限值;t冰的温度,取绝对值,f大于5且小于4002抗剪强度极限值试验曲线如图2所示。冰的抗剪强度经验公式为:A1=2.6+o.19t(2)式中:A1一一冰的抗剪强度极限值;「一冰的温度,取绝对值,t大于5小于4003抗拉强度极限值试验曲线如图3所示。82
Avs_§IOv’/e?<~69OJ)F『/主"x8//7//6//5//4//3。-5-JO•1520-25-3035-40t(℃)罔2冰块的抗剪强度极限值试验曲线(fv1AU00NEE14(Z\句/“,NEuh『。-』)v〈)BR1.6.lA比寸丁,/--4,」/AnV’>,..,-’--”0510152025303540t(℃)图3冰块的抗拉强度极限值试验曲线冰的抗拉强度经验公式为:AL二1.08十0.002t(0.13t1)(3)式中:AL冰的抗拉强度极限值;t冰的温度,取绝对值,t大于5小于4003.1.2冰砌体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标准值:83
冰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fk=fm(1-1.6450")(4)式中:人冰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CMPa);δ-一变异系数,取为o.25;fm冰砌体抗压强度极限值的平均值CMPa)。f~=O.52f1’5℃时f1=2.79,为冰的抗压强度极限值的平均值,取自试验资料,即本标准表3.1.1值,则fm二1.451MPa0由上得fk二0.8540冰砌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ftk二fim(11.645δ)(5)式中:ftk一一一冰砌体抗拉强度标准值CMPa);δ变异系数,取为o.31;ftm一←冰砌体抗拉强度极限值的平均值CMPa)。frm=0.29♂了,5℃时f,二0.108MPa,为冰的抗拉强度极限值的平均值,取自试验资料,即本标准表3.1.1值,则ftm=O.095MPao由上得f,k=O.047MPa。冰砌体抗剪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j咔二fvm(l•1.645δ)(6)式中:fvk一一冰砌体抗剪强度标准值CMPa);。变异系数,取为o.29;fvm-一冰砌体抗剪强度极限值的平均值CMPa)。fvm=0.25巧了,5°C时fv=O.36MPa,为冰的抗剪强度极限值的平均值,取自试验资料,即本标准表3.1.1值。则fvm二o.150MPa。由上得fvk=O.078MPa。其他温度分级时,同理可求得相应的强度标准值,得出本标准表3.1.203.1.3冰砌体的抗压、轴心抗拉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取自于强84
度标准值。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只即为强度设计值O材料分项系数考虑了施工质量控制等级C级取γ1=1.8,类似冰雕等比较精细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可定为B级取γ1=1.70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的确定,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规定,主要考虑现场质保体系、工作环境、材料强度和工人技术等级的综合水平等因素来划定。3.1.4不同地域的冰导热系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λ=2.22(1斗0.0015t)(7)式中:A冰的导热系数[W/Cm·K)];t冰温度(。C),取绝对值,f大于5且小于40。3.2雪材料3.2.1人造雪的密度取自试验数据,采用雪龙牌制雪机所产人造雪的密度值为参考值,替代supercool牌制雪机和波顿牌制雪机所产人造雪的密度值。天然雪取自原始试验数据。3.2.2雪体抗压强度极限值取自试验资料。不同温度时,其强度表达式(密度函数)如下:人造雪天然雪10。Cy=O.0083.:r、3.864;二10°Cy=O.0040.:r1.2113;20。Cy=O.0090.:r、-4.1489;-20℃y=O.0043.:r1.2209;30。Cy=O.0152.r7.2184;30。Cy=O.0079.:r、2.4415其中,抗压强度极限值y的单位为MPa,密度r的单位为kg/m3。所用物理力学指标是对雪加压处理后的试验数据,不适用于松散状态雪。强度标准值人也是考虑了各种受力状态时的强度变异性,采用强度极限值平均值儿,概率密度分布函数0.05的分位值,即95%保证率的强度极限值的平均值儿,按式fk=fm(l1.645的推算得到。85
考虑到材料的离散性较大,取变异系数δ=O.280强度设计值考虑了施工环境条件差,其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定为C级,材料分项系数γf=l.9;对于雪雕、雪塑等比较精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定为B级,材料分项系数γf二l.8。设计值及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的确定原则与冰砌体相同。对于一15℃和一25℃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值按线性插入算得。而松散状态的雪未纳人抗压强度指标中。3.2.3雪体的抗折强度极限值取自试验资料,见表L表1天然雪抗折强度极限值CMPa)温度密度(kg/m1)]0°(20。C30℃350。1470.157。.162390。2230.2460.2634100.3890.4180.425人造雪一10。Cy=O.0069.r3.3695;一20。Cy=O.0119.r•5.723;30。Cy=O.0127.r6.0505其中,抗折强度极限值y的单位符号为MPa,密度工的单位符号为kg/时。雪体的抗折强度标准值及设计值的推算方法同本标准第3.2.2条条文说明抗压强度值计算方法,但其中变异系数取δ=0.3。C、B级的材料分项系数分别为Yr二l.9、l.80对于←15。C和一25。C的雪体抗折强度值按线性插入算得。而松散状态的雪未纳入雪体抗折强度指标中。3.2.4雪体的抗劈拉强度极限值试验资料:人造雪采用了雪龙牌制雪机的指标,见表2;天然雪见表3。86
表2人造雪抗劈拉强度极限值(MPa)温度密度(kg/m3)10℃←20℃30℃5100.0930.1130.1215300.1460.1700.1855500.1940.2160.231表3天然雪抗劈拉强度极限值(MPa)温度密度Ckg/m1J10°C•20°C30℃3500.0660.0760.0813900.102。1110.1184100.149。1700.183人造雪抗劈拉强度极限值取上表抗劈拉强度极限值。抗劈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的推算方法同本标准第3.2.2条条文说明中的抗压强度值计算方法,但考虑到指标离散性较大,变异系数取δ=O.3,C、B级的材料分项系数分别为γr=1.9、1.80对于一15℃和25℃的抗劈拉强度值按线性插入算得,而松散状态的雪未纳入抗劈拉强度指标中。3.2.5雪体的抗剪强度极限值试验数据,见表4、表5。表4人造雪极限值(MPa)温度密度Ckg/m1l10℃←20℃30°C5100.2680.4040.5405300.3620.5150.6595500.5150.6300.74587
表5天然雪极限值CMPa)温度密度Ckg/口13)一10℃20℃-30℃3500.0680.0720.0893900.1450.1830.1964100.1790.2000.221按与本标准第3.2.2条条文说明抗压强度值计算相同的方法推算抗剪强度标准值、设计值。考虑压剪试验强度值偏高,所以变异系数取δ二0.31,c、B级的材料分项系数分别为γ[=2.0、1.9。对于15℃和一25℃的抗剪强度值按线性插入算得。而松散状态的雪未纳入抗剪强度指标中。冰材料计算指标根据实验室测试数据以及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制定,经过不断积累所得出。冰材料计算指标经过了近50年的实践检验,没有出现过因设计取值而发生事故的情况,而雪材料计算指标经过2年的试验而得,又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未出现过因设计取值而发生事故的情况,在有特殊需要时,可进行必要的测试或参考实验结果。88
4冰雪景观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1.1针对冰雪景观建筑施工期以及使用期较为短暂的特点,提出了设计工作的总体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冰雪景观建筑应满足安全、环保、艺术和经济的要求。4.1.2本条第3款对冰砌体结构设计、雪体结构设计的称谓更精炼和明确。4.1.5设计中选择的设备、使用的材料、设备维护、设备运行、设施使用和游人活动,要求在寒冷(包括低温和极度低温)条件下保证运行安全良好。新产品宜通过实际检验后采用。4.2景区规划设计4.2.1~4.2.5此5条对景区选址、总体规划、景区建筑设计和交通规划提出了相关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可参照园林景区有关设计规范要求实施。园区规模可按每人不得少于10m2确定,地域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定。4.2.6此条为应急事件处理措施和办法,执行中根据此条规定内容制定详细规则。4.2.7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制定本条规定。4.3建筑设计4.3.1冰雪景观建筑设计注重外部艺术表现力,在满足结构安全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要求冰景观建筑内部空心部分,可采用毛冰、碎冰填充或堆土、沙袋、脚于架替代。89
4.3.2高度大于lOm的冰景观建筑属于比较危险的建筑物,允许人员进入活动和上部有外加荷载的冰雪景观建筑更应注重其结构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冰雪景观建筑,结构设计尤为重要。本条是强制性标准,目的在于首先从结构设计上把住第一道关,对墙、柱主要承重构件和次要承重构件应进行结构计算。以满足结构和构造要求,防止事故发生。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3.3冰楼梯踏步宽度取规定值上限,踏步台阶外高里低是为防滑需要;考虑到安全要求,冰楼梯围栏高度,取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上限,厚度依多年实践和高厚比要求确定。4.3.4本条对“冰砌体建筑高度”提出“不宜超过30m”,是考虑到结构和施工等因素提出的,同时考虑到冰雪景观建筑中求“高”、求“大”,容易降低对地基的要求、减少冬季观测、减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忽视“精”、“细”等现象,在设计中根据需要从实际出发,对超过30m的冰建筑采取相应的结构设计措施,确保结构安全;材料的垂直运输也应采取特殊手段保证施工安全,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冰建筑精雕细刻的特色。雪体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0m其根据是:1国外技术数据,日本札幌限雪体建筑限高15m(天然雪);2根据计算而来;3根据实际经验,雪体体积达到一定规模,受温度变化和日照影响明显加大,不均匀膨胀会导致雪体发生严重变形;4如确需加高,需增加钢、木、竹等骨架。考虑到温度变化情况,经计算冰砌体建筑长度超过30m的,每30m宜设宽度不小于20mm伸缩缝。4.3.5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和游人的安全,避免在接近高大冰雪景观建筑被顶部不稳定的冰雪物体滑落伤及。大体量冰雪景观建筑,会随着环境咀度变化产生风蚀,受到大风、振动等外力作用,可能会发生滑移等,对人员构成威胁。为此要求90
冰砌体、雪体,要具有符合规定的几何尺寸,砌筑的缝隙要达到规定的粘结率、密实度,增加砌体的稳定性。该条文的制定是根据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总结出来的,避免使用阶段发生类似事故。图4为本条第4款轮廓示意图。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冰雪景观建筑最高处砌体或悬挑部分与基底垂直投影轮廓图缩回距离大于600mm缩回距离大子600mm上部最高处砌体或悬挑部分垂直投影轮廓缩回距离大于600mm基底垂直投影轮廓图4冰雪景观建筑最高处砌体或悬挑部分与基底垂直投影轮廓图4.3.6冰雪艺术设计应不断引人新的设计理念,探索新的设计思路。要吸纳当前世界各国先进的冰雪艺术设计元素,丰富思路、扩充视野、创新发展。4.3.7阳光、气温、风力、污染对冰雪具有融蚀作用,其中冰的风化作用平均每日约为0.Zmm(哈尔滨地区),受地域、环境、气候的影响,各地冰雪体风化程度将有所变化;对雪的影响还会更大→些,有条件时可在雪景观建筑迎光面喷洒胶质防晒液和其他维护方式。考虑到雪雕作品不宜强调其方位,但在有条件时,应考虑作品的朝向,以期获得最佳的光影效果,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同时减少融蚀。4.3.8活动类项目参与人数较多,尤以儿童为主,此类项目的91
设计安全性应成为设计工作重点考虑的因素。攀爬类项目提出攀登防护措施、攀登辅助工具、顶部安全防护栏杆、疏散平台及通道等要求,为预防摔伤、踏伤、跌滑、高坠等事故发生。滑梯类项目中,对直线滑道、曲线滑道护栏、转弯、滑道的平均坡度、下滑工具、终端设计等,均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设计要求提出了具体技术规定,利于此项目安全和可靠。本次修订中根据实践经验对曲线防护栏高度予以增加。缓冲道长度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缓冲道终点设防护设施。此条涉及人身安全,相关技术数据符合多年来实践经验,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4冰砌体结构设计4.4.1、4.4.2,4.4.6~4.4.8冰砌体结构构件的计算以承载力计算为主,荷载效应取基本组合,并以相应的构造措施为保证。关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问题,因此种材料结构,尚元变形、裂缝等的控制指标限值,按极限状态验算根据不足,只能直观判断,所以暂按计算和结构构造措施使结构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对本标准公式(4.4.21)、公式(4.4.22)相关系数取值如下:γ。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虽然冰雪景观建筑使用时间相对较短,但因人流密集,项目稳定性差,所以取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γI,因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标准》GB50153-2008中新增加了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50年、100年时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可变荷载调整系数凡,本次修订将冰砌体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公式列入正文,以便更直观地体现这一变化,同时,考虑到冰雪建筑寒冷地区自然环境下使用时间较为短暂,γL统一取0.9。1.35SGK考虑到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最不利组合时,永久92
荷载分项系数取1.3501.ZSGK考虑到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最不利组合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0γQi根据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附录A的规定,当作用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塑料模架技术标准
- 专利型技术标准壁垒和其应对策略探析
- 成品烟道安装工程技术标准
- 吉林省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对策探究
- 气流纺挡车工操作技术标准
- 泛光照明技术标准
- 建筑安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互动关系探究
- 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表
- 数字资源视角智能电视技术标准化基地建设
- 耐磨地坪技术标准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 GBT 15000.1-1994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1)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
- 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sjgxx-
- 自动化工作领域中触摸屏技术标准
- 国外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及技术标准
- 60t混合炉技术标准
- qynyc(fkab).j12.0006—2013露天堆场安全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