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2 MB
- 3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03.220.20R04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013-2009废轮胎橡胶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tirecrumbasphaltrubberandasphaltrubberhotmixture2009-03-26发布2009-04-10实施河AL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目次flu青············································································································⋯⋯III路用硫化废胎橡胶粉技术标准································································...................⋯⋯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路用橡胶粉的种类和规格·······································································.............⋯⋯15路用废胎胶粉的一般要求··············································....⋯⋯。...........................⋯⋯26路用废胎胶粉的物理指标····································⋯⋯,····················.....................⋯⋯27路用废胎胶粉的化学指标···················································⋯⋯。..........................⋯⋯28试验方法····································································.··..................................⋯⋯39检验规则···················································································.·.·..................⋯⋯510包装、标志、存储及运输·······························································...·.................⋯⋯5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技术标准················.·································.·.......................⋯⋯611范围··········································································....············,··..................⋯⋯612规范性引用文件·············································································.·.···.·......⋯⋯。.⋯613术语和定义www.bzfxw.com················································································....⋯⋯。...........⋯⋯614橡胶沥青的技术标准·········、····································································............⋯⋯6巧外掺剂············································································································⋯⋯716橡胶沥青的加工·········································································.......................⋯⋯717试验方法·········································································································⋯⋯818橡胶沥青的质量控制···········································································............⋯⋯1219采样············································································································⋯⋯13公路工程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1320范围············································································································⋯⋯1321规范性引用文件·····························································································⋯⋯1322术语和定义·······················································································.····.......⋯⋯1323混合料原材料要求·····················,···············································.·...................⋯⋯1424混合料级配···································································································⋯⋯1425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原则················································································.⋯⋯1626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1627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1728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1829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930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1931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2032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接缝的处理··································································⋯⋯2133质量控制··································································································....⋯⋯2134橡胶沥青混凝土验收标准·················································································⋯⋯21
DB13/T1013-2009内,-、︶20212八气︶︼开放交通及其它试验方法·⋯⋯热洒布式橡胶沥青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技术标准··················································⋯⋯37范围············································································································⋯⋯38规范性引用文件·····························································································⋯⋯39术语和定义·················································································。···············。·⋯⋯40原材料要求···································································································⋯⋯41施工工艺流程································································································⋯⋯42施工断面清扫···········,····················································································⋯⋯43施工准备······································································································⋯⋯44沥青的洒布····⋯⋯;..·································.’..·······⋯⋯:..··································⋯⋯45碎石撒布······································································································⋯⋯46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应力吸收)层的成型····························································⋯⋯47现场检测指标································································································⋯⋯48施工质量控制管理··············································。·································⋯⋯“’‘’“’.‘49试验方法······································································································⋯⋯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JJ目..‘.月Ii吕近年来,废轮胎橡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技术在国外许多国家取得成功应用,应用范围逐渐增长。我省从2002年研发该技术,并且在多条公路上进行了试验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指导本技术的应用,保证采用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沥青路面质量,编制组在总结现有应用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成果,编制了本标准。本指南是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及工程实践经验编制的,但是,由于本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经验,希望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有修改意见及建议,请及时与编写单位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振岗路120号,邮编:050091,电话:0311-83992580,E-mail:qingkaiwang@sina.com)以便修订时研用。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道路结构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河北海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国清、王旭东、杜群乐、王庆凯、余强、李美江、白军华、刘俊德、焦永顺、刘桂君、张伟。本标准首次发布。www.bzfxw.com
www.bzfxw.com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废轮胎橡胶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标准路用硫化废胎橡胶粉技术标准,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废旧轮胎加工成的未经脱硫的路用硫化橡胶粉(以下简称路用橡胶粉)。1.2本标准规定了路用橡胶粉的分类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测方法、包装、标识、存储和运输的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516橡胶中溶剂抽出物的测定GB/T4498橡胶灰份的测定GB/T5330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GB/T14837橡胶烃含量、炭黑含量的测定热重分析法GB/T14853.1橡胶用造粒炭黑倾注密度的测定方法JTGE42公www.bzfxw.com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3曰..废胎胶粉crumbrubber汽车废轮胎经粉碎得到的具有一定细度规格的胶粉。32路用橡胶粉roadcrumbrubber指未经脱硫的废旧轮胎加工成的,同时满足道路路用技术指标的废胎胶粉。3.3子午胎胶粉radicaltirecrumbrubber汽车废子午胎经粉碎得到的胶粉。3.4斜交胎胶粉biastirecrumbrubber汽车废斜交胎经粉碎得到的胶粉。4路用橡胶粉的种类和规格4.1根据轮胎的来源分为:子午胎胶粉和斜交胎胶粉。4.2根据粉碎工艺分为:低温冷冻法胶粉和常温法胶粉。4.3根据我国的废胎胶粉生产情况,按细度分为3种规格:a)粗胶粉,粒度在40目以下(0.425mm以上);b)细胶粉,粒度在40^80目之间(0.425mm-0.180mm之间);c)微细胶粉,粒度在80^200目之间(0.180mm-0.075mm之间)。
DB13/T1013-20094i路用废胎胶粉的一般要求5.1路用废胎胶粉宜选用常温研磨粉碎的轮胎胶粉,应满足相应的理、化学指标。5.2在保证易于碾压成型,且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粗的废胎胶粉。通常情况下,宜选择20-80目之间的路用废胎胶粉。5.3粒径小于2mm的级配橡胶粉也可以使用,应满足相应的物理、化学指标。5.4路用橡胶粉的标识依据其粒径大小相对应的筛孔及原材料进行标识,执行G:B/T5330中R20系列网孔尺寸方法。表5.4-1美国标准筛及泰勒筛标准简易对照表(ASTM-E-11--61)美国标准筛(目)筛孔直径(mm)泰勒标勒(示准准筛(目)3.55.663.554572.8371029141.411218116200.8411625众70724350.532400.4235www.bzfxw.com600.2560800.177801000.1491001200.1251151400.1051501700.0881702000.0742002300.0632506路用废胎胶粉的物理指标路用废胎胶粉的物理技术指标见表6-1,相应指标的检测方法见第8条。相应的倾注密度要求,参照GB/T1928表6-1路用废胎胶粉的物理技术指标项目相对密度水分金属含量纤维含维含量量筛余物单位%%乡5%技术标准1.10-1.30<1<0.05<1<10.7路用废胎胶粉的化学指标路用废胎胶粉的化学技术指标见表7-10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表7-1路用废胎胶粉的化学技术指标检测项目灰分丙酮抽出物(%碳黑含量妻%橡胶烃含量)%技术标准8222842试验方法GB4498GB/T3516GB/T14837GB/T148378试验方法8.1外观检验硫化胶粉应质地均匀,不得含有目测可见的木屑、金属、沙砾、污物和玻璃等非橡胶组分的杂质。废胎胶粉中的纤维不得结团、不得有柱状的纤维颗粒。8.2相对密度试验方法本试验方法参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0328,使用容量瓶法进行废胎胶粉的密度测试。8.2.1仪具与材料a)天平:称量300g,感量不大于0.0001gob)容量瓶:50mLoc)煤油。8.2.2试验步骤将废胎胶粉置于80℃土2℃烘箱中烘干以后,称取废胎胶粉10g左右,记录质量mo。装人盛有半瓶煤油的容量瓶中。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煤油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止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加煤油,使油面和瓶颈刻度线齐平,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0倒出瓶中的煤油和试样,将瓶中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人煤油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总质量m18.2.3结果计算p。二mo/(m,+m。一m2)xp·······,······················⋯⋯(8-1)式中:P—煤油的密度,g/m3Po—废胎胶粉表观密度,g/m3;mo—试样的烘干质量(g);ml—煤油和容量瓶的总质量(g);m2—试样、煤油和容量瓶的总质量(g)o8.2.4注意事项由于废胎胶粉密度较小,应采用精度较高的分析天平,测试的介质采用煤油。由于废胎胶粉的粒子性质,表面有许多空隙,极易夹杂空气,数据偏差较大。因此宜采用6个样本的平行试验。8.3筛余物的测定筛余物的测定可以使用手工筛选的方法测定。8.3.1仪具与材料a)标准筛:不锈钢或黄铜制造,直径是200mm(7.9英寸),有盖子,有底盘。b)天平:感量是0.001g0c)刷子:尼龙刷。d)广口瓶:容量是500mL,大开口。e)滑石粉:粒径为325目以上的化学纯试剂。0镊子:实验室用尖嘴镊子。
DB13/T1013-20098.3.2样品制备用500mL玻璃烧杯称取无结团现象的胶粉试样100g(称量精确至0.1g)。根据样品的粗细称出一定比例的滑石粉。如:粗于60目的胶粒所需滑石粉为5.0g,60目或者更细的胶粒所需滑石粉为15.0g。将滑石粉倒人称量好的胶粉试样中并用玻璃棒将滑石粉与胶粉样品充分搅拌均匀后待用。8.3.3试验步骤将制备好的样品倒入有接受盘的标样筛中筛选。标样筛为标样分样筛和叠加于标样筛上部相临一级(粒径大于所测标样)的标准筛。筛选时以一只手持筛并稍倾斜,使筛中试样均匀分布于网面,另一只手轻轻敲击筛框,并水平旋动标准筛,经10min筛选后,用刷子刷筛样品至试样一分钟从筛网中的通过量低于0.1g时,即停止筛选,并称量滞留在筛网内的筛余试样,精确至0.001g。对于通过筛网被盛于受盘中的试样,则移人下一档筛网中进行同样操作。8.3.4结果计算A=B/Sx100%·······································⋯⋯(8-2)式中:A—筛余物的百分比,%;B-滞留在筛网中试样的质量,g;S—试样质量,go8.4水分的测定8.4.1仪具与材料a)称量瓶:(p40mmX35mmob)干燥箱:内装无水氯化钙或变色硅胶。c)恒温箱:配备温度均衡自控装置。d)天平:感量为0.0001g8.4.2实验步骤将称量瓶置于8090幻℃的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2g(精确到0.0002g)胶粉试样放人称量瓶内,置于上述温度恒温箱中烘干2h取出,立即放人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重。8.4.3结果计算A=(G1一G2)/G,xlOO%····································⋯⋯(8-3)式中:A—水分含量的百分比,%;G2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G,-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o8.5金属含It的测定8.5.,操作步骤随机抽取试样约15g(精确到0.002g)G;放置于无磁性的平坦平面上(面积不小于30cmX30cm),用玻璃棒将胶粉摊平,用表面光滑的纸将磁铁包住,将磁铁在试样表面均匀的移动,并停留不少于巧s,在磁铁移出橡胶粉摊铺范围后,应轻敲磁铁,将粘附的橡胶粉抖落,然后磁铁移到指定的容器上方,取出磁铁,将吸附的金属物质放人容器中,然后重复上述过程3-"10次,直到磁铁表面粘附的橡胶粉在轻敲后全部撒落,称量总的金属物质的重量G:(精确到0.001g),计算出金属含量百分比。该试验要求3次平行试验。8.5.2金属含A计算A=G2/G1x100%(8-4)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式中:A—金属含量的百分比,%;GZ一金属吸附物的质量,g;GI—吸附前试样的质量,go8.6纤维的测定按照筛余物测定的试验方法,筛网和接受盘中纤维会形成纤维球,将聚集在各层筛网中的纤维球用尖嘴镊子取出,“纤维球”很可能裹着胶粉,先置于平板玻璃板上,晃动平板,将缠裹在纤维球中的细胶份去除后。观察纤维性状,确定纤维没有结绳,纤维的长度保证在路用纤维的长度要求范围内。8.7灰分的测定按GB/T4498“橡胶灰份的测定”B法进行。8.8丙酮抽出物的测定按GB/T3516“橡胶中溶剂抽出物的测定”进行。8.9橡胶烃含It、炭黑含,测定按GB/T14837“橡胶烃含量、炭黑含量的测定”热重分析法进行。9检验规则废胎胶粉进场前应按每批提供全套物理、化学指标的检测报告;进场后应按至少每200t/批的频率进行化学指标的抽检,并按每10t的频率抽检物理指标。10包装、标志、存储及运输10.1包装路用硫化橡胶粉以包包装,其内包装材料应为密封防潮结构,外包装材料可由供需双方协定。每批产品都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包括:产品、商标、型号、制造日期、生产批号和产品的物理技术指标和化学技术指标。10.2标志在每一包装上应至少给出如下信息:a)生产厂的厂名和商标b)本标准的编号c)产品名称d)产品批号e)生产日期10.3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严禁与酸、碱、油和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物质一起贮存运输,贮存运输环境温度应低于5090,距热源1m以上,并离地面、墙壁一定距离。10.4废胎胶粉应存储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采取有效的防淋、防潮措施以及消防措施。10.5废胎胶粉现场存储时间一般不超过180天。如果超过该存储时间在再次使用之前,应检测废胎胶粉的技术指标,当满足表6-1和6-2的要求后方可使用。
DB13/T1013-2009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技术标准1,范围11.1本标准规定了以路用橡胶粉和重交通石油沥青(包括使用外掺剂)为原料加工的橡胶沥青的加工方法、技术标准、储存方法、试验检测方法等要求。11.2本标准橡胶沥青是狭义概念,专指废胎胶粉与沥青加工后的产物。11.3橡胶沥青适用于修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重交通量道路,也适用于其他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面等。11.4橡胶沥青可用于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中间层、防水粘结层、碎石封层或其他的路面结构功能层。1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JTJ05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13术语和定义13.1橡胶沥青asphaltrubber指废胎胶粉与沥青(有的掺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拌和而得到的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产物,其中废胎胶粉的掺量不小于15%(内掺)‘或17.6%(外掺),又,称沥青橡胶(asphaltrubber)。13.2橡胶改性沥青rubbermodifiedbinder指废胎胶粉、沥青和其它某种聚合物改性剂共同拌和得到的产物。13.3粘度viscosity流体或半流体抵抗流动的一种特性。粘度是评价橡胶沥青性能的最主要的指标。14橡胶沥青的技术标准14.1加工橡胶沥青的基质沥育加工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可选用重交沥青AH-70#,AH-90"和AH-110"014.2橡胶沥青的加工橡胶沥青的生产宜采用现场加工的方式。14.3废胎胶粉的掺It橡胶沥青中废胎胶粉的掺量可根据实际使用的技术要求确定。一般来说,废胎胶粉的掺量越大,相应的路用性能越好;但橡胶沥青的粘度增大,施工和易性下降,因此,废胎胶粉的掺量有一定的合理范围,一般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7.6^"30%(外掺)。14.4橡胶沥膏的技术指标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针对河北省气候和交通环境,橡胶沥青的有关技术指标见表14-10表14-1橡胶沥青技术标准①项目寒区④试验方法基质沥青110",90"180℃旋转粘度(Pa.s)1.0-3.02.0-4.0本标准中6.125℃针入度(0.1mm)60-10040^-80JTJ052T0604软化点(℃)M052T0606弹性恢复(%)JTJ052T06625℃延度(cm)JTJ052T0605注1:本技术指标只适用于橡胶沥青,不用于评价橡胶改性沥青。注2:旋转粘度标准试验方法采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试验,并按照50%扭矩内插获得。注3:当采用90"基质沥青时,橡胶沥青的针人度为60^"80;当采用70"基质沥青时,橡胶沥青的针人度为40~600注4:一般来说,重交通道路宜选择较硬沥青,较轻交通可选择较软的沥青,基质沥青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15外掺剂为进一步改善橡胶沥青的某些技术性能,在橡胶沥青加工过程中可掺加一定比例的天然胶含量较高的橡胶类材料或某些轻质油分。鼓励不断研究应用于改善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使用和施工性能等技术要求的其他(如聚合物类等)类型添加剂。用于工程时,掺加其他添加剂制成的橡胶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指标应不低于本标准。外掺剂一般可与废胎胶粉一起掺加到沥青中拌和、加工。16橡胶沥青的加工16.1橡胶沥青的加工流程及设备16.1.1图5.1-1为橡胶沥青加工的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第一步:基质沥青、废胎胶粉等原材料的添加;b)第二步:基质沥青、废胎胶粉等原材料的预混;c)第三步:橡胶沥青的反应过程;d)第四步:橡胶沥青质量监控。16.1.2橡胶沥青加工的基本设备主要有:a)基质沥青的存储罐;b)废胎胶粉的添加设备;c)其它添加剂的添加设备;d)基质沥青与废胎胶粉等原材料的预混罐(有时可以省略),应具有快速升温功能;e)橡胶沥青的反应罐(应具备搅拌功能);0橡胶沥青加工设备的加温和控温系统;g)橡胶沥青质量的监控设备。16.2橡胶沥青加工前的准备16.2.,加工橡胶沥青前,橡胶沥青加工设备中的计量装置应进行专门标定,并贴有计量标签。对于固定式的加工设备,按计量有效期年限的频率进行标定,对于移动式设备,每个工程开工前均需要标定。计量标定的主要仪器或传感器有:所有的称重设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搅拌器的转速。
DB13/T1013-200916.2.2在正式生产前,橡胶沥青设备应进行试生产,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图16-1橡胶沥青的加工流程图16.3橡胶沥青的加工a)橡胶沥青宜采用搅拌法加工。b)橡胶沥青生产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宜采用间歇式生产橡胶沥青。c)橡胶沥青的加工温度宜控制在180^"19090,当废胎胶粉掺量较大时,加工温度可适当提高,但不应高于21090.d)橡胶沥青加工搅拌的时间,一般为45-60min.e)在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检测每锅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当采用连续式生产时,应每隔45-60min抽样检测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16.4橡胶沥青的存储橡胶沥青原则上应在24h内使用完毕。当由于不可抗力,如需临时存储时,应将橡胶沥青的温度降到145^"155℃范围内存储,存储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在存储期间应采用Brookfield粘度计检测橡胶沥青的技术指标。当经过较长时间存储,再次使用前应检测橡胶沥青的指标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应重新加工或掺加一定剂量(掺量一般小于10%)的废胎胶粉重新预混、反应直至满足技术要求。17试验方法17.1Brookfield粘度计粘度测定方法本试验方法参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625-2000方法,并根据橡胶沥青的特点,在对橡胶沥青粘度的试验方法和粘度测定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制定。本方法采用Brookfield粘度计,SC4-27号转子,测定不同转速下橡胶沥青的粘度,并回归橡胶沥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青的粘度和粘度计扭矩之间的关系曲线,取50%扭矩的粘度作为橡胶沥青的粘度代表值。17.1.1仪器Brookfield粘度计:采用RVDV-I型或其他RV型号粘度计,配备SC4系列的转子,SC4-21,SC4-27,SC4-28,SC4-29等4种型号转子。转速范围:0.01^"200r/min。测量精度:测量范围的土1.0%;THERMOSEL加热器:温度范围,15^-3000C;控温精度,士0.1,C;图17-1Brookfield粘度计Wingather或其他类型数据采集软件;烘箱。17.1.2试验准备将橡胶沥青加热到能倒出的温度,根据选用的转子,向粘度计试模‘内注人厂家规定的体积的橡胶沥青。灌模时严格按照厂家规定的体积要求(不同的转子对应不同的沥青体积)。为了保证灌人试模内的橡胶沥青的体积,尽量避免沥青粘在试模的侧壁上,如果试模的侧壁上粘有太多沥青须重新灌模。将THERMOSEL加热器调到需要保温的温度,启动保温装置,盖上保温盖,将灌好模的橡胶沥青放人THERMOSEL加热器中保温30min。并在测试前15min钟将转子放人沥青中保温。注:由于橡胶沥青的粘度受加工温度和存储时间的影响,粘度计灌模时一定要尽量缩短重新加热和存储的时间,最好是加工完立即检测,使用前随时检测。为了保证转子浸人沥青中的深度,灌人的沥青体积可略多于规定值要求,但不可少于规定值。17.1.3试验步骤a)取走粘度计转轴端部的保护盖,观看仪器上部和下部的水准仪,确定粘度计处于水平状态;打开粘度计的电源开关对仪器归零。b)取出选定的转子,并将其连接到延长杆上,轻托粘度计转轴的端部,逆时针拧上转子(为了保证粘度计的使用寿命,转子安装一定要轻拿轻拧)。并在操作面板上确定所用的转子。c)在橡胶沥青保温10min以后,打开保温盖,将转子对准盛样器。旋转高度调节螺栓,将转子浸人沥青试样中,使校直支架的端部落在盛样器的档板上,确保转子在盛样器的中央位置(在没有校直支架时一定要求保证转子纺锤部没人沥青中),保温巧min以上。d)操作控制面板,选择连上计算机的模式,启动Wingather软件,设定所需要采集的数据数和数据采集方式,可手工采集,也可编制数据采集程序。e)在保温达到30min以后,估计橡胶沥青的粘度,选用较小的转速,启动仪器,并开始采集数
DB13/T1013-2009据。随着转子的转动,沥青的粘度减小,在扭矩为70%以下时,改选用较大转速,直到橡胶沥青的粘度相对稳定,一般需要10min左右。注:一般在10,以内的粘度波动必须在0.5%以内方可认为墓本稳定了,在测试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其规律性,一般来说在触变性阶段,随着测试时间的增长呈现粘度减小的规律性变化,如果持续的规律性变化比较显著,可以认为粘度仍未达到稳定阶段,到粘度只有小幅度的波动,或者基本不变时,可以认为粘度已经稳定、0在橡胶沥青的粘度稳定后,改变转子的转速,测定扭矩在10^-100%范围内的四个以上转速的粘度。由于总转数对粘度有一定的影响,性选用转速时,先测试较大的转速然后慢慢减小转子的转速。为了减少人为误差,每选用一个转速,须稳定3min以上,并观察粘度值的变化趋势,如果数据继续减小须延长稳定时间。(在采用不同转速时,如果前面转速较快,沥青粘度较低,在调节成比较低的转速时,会出现粘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也必须等到测试结果相对稳定时,读取代表性的粘度值)。在粘度稳定后,取采集的最后6个点(间隔15,或10s)的平均值(最后1min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粘度值。g)利用Brookfield粘度测定不同温度下的表观粘度,由于橡胶沥青的粘度较大,通常测定13590,160T,180℃下,按以上方法测取橡胶沥青的表观粘度,绘制粘温曲线。17.1.4结果计算a)试验记录须包括:样品品种、试验温度、转子、转速、扭矩、剪切应力、剪变率。表17-1橡胶沥青粘度试验记录试验日期:试验者:_沥青品种:橡胶沥青加工方法及备注:序号粘度转速扭矩剪切力剪变率转子型号试验温度读数时间123456平均算取每个转速下最后采集的6个点的粘度平均值和扭矩平均值。b)分别求取每个转速下粘度的对数和扭距的对数,绘制对数粘度和对数扭矩的关系曲线,对粘度的对数和扭矩的对数进行直线回归,相关系数在0.%以上。用插值法求50%扭矩的橡胶沥青粘度。为了和规范中20r/min的表观粘度比较,也可利用转速一粘度关系,算取20r/min转速的粘度,作为表观粘度代表值(计算方法同50%扭距的粘度)。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表17-2粘度试验计算表R2序号扭矩(%)粘度(mPa.s)扭矩对数粘度对数关系曲线1234501.7反算结果求取粘度反算50%扭矩的粘度对数Y=一4524x+11.99710.6粘10.5度10.4对10.3数10.210.1109.9—一一—一—一——一3.田3.504.004.505.00扭矩对数表17-2扭矩对数一粘度对数回归关系曲线注:由于普通沥青和橡胶沥青不同,在对普通沥青进行粘度测量时,转速对粘度的影响非常小,对数扭矩和对数粘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粘度计稳定以后,求取最后3min的平均值即可,也可变化转速求取平均值。17.2便携式粘度计粘度测定方法本方法采用便携式粘度计对现场的粘度进行测定。将恒速旋转的转子插人到被测量液体中,测定由粘度所致对转子运动的阻力,直接在显示屏上读取粘度。17.2.1仪器附图17-3便携式粘度计11
DB13/T1013-2009便携式粘度计:选用用于高粘度测量的便携式粘度计,国内外常用的便携式粘度计的品牌有Haake和日本理音。测量精度:指示值的土10%之内。配备三种型号的转子:3号测量转子:0.3-13dpa.s(与3号测量杯一起使用);1号测量转子:15^150dpa.s(与JIS300mL烧杯一起使用);2号测量转子:100^4000dpa.s(与JIS300mL烧杯一起使用);保温装置:保温精度1T;温度计。17.2.2试验准备a)便携式粘度计的校正在室内对同一份橡胶沥青,按照要求取样后,测试同一温度下,Brookfield粘度计和便携式粘度计的粘度,须有五个以上的样本点,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作为便携式粘度计的校正公式。在基质沥青和橡胶粉品种发生改变时,应重新校正两种粘度的关系。b)现场试样的准备对现场的沥青取样,如果采用相对于转子无限大的容器装置,用温度计测定取样的温度,精确到10C(这种情况下测得的粘度,须根据仪器的精度要求进行修正,一般仪器说明书中有修正方法)。如果现场采用粘度测定规定的烧杯,由于容器较小,在室温下降温较快,须配置相应的保温装置,保温精度为IT。并在保温30min,温度稳定以后开始测量。17.2.3测A步骤握住粘度计或把粘度计安装到给定的支架上,用粘度计主机上的水准仪验证粘度计是否处在近似水平位置。把测量转子放在测量杯的中央,直至沥青浸到测量转子上液体标记中央附近。以箭头反方向移动粘度计主机上的仪表计量指示针夹。把电源开关拨到接通(ON)位置。当测量转子开始旋转时,仪表计量指示针显示的粘度偏大,随着测量时间的延长,粘度值相对稳定。从所用测量转子规定的标尺读出粘度值。当测量完成时,把电源开关拨到断开(OFF)位置,在仪表指示针已返回到原来位置后,以箭头方向移动粘度计主机上的仪表计量指示针夹把仪表计量指示值紧固好。注:在室内保温装置精度不高时,由于橡胶沥青的粘度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小,而在室温下沥青的降温较快,求取稳定的粘度值难度较大,试验的离散也很大。17.2.4结果计算取三次以上测量的平均值。并根据建立的便携式粘度计和Brookfield粘度计算的相关关系对粘度值进行修正。17.3针入度试验方法按JTJ052T0604方法执行。17.4弹性恢复试验方法按JTJ052T0662方法执行。17.5延度试验方法按JTJ052T0605方法执行。17.6老化试验方法按JTJ052T0609方法执行。18橡胶沥青的质A控制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为确保橡胶沥青的质量,除针人度、软化点、延度、弹性恢复、老化试验外,粘度是关键、有效的检测指标。粘度检测分为橡胶沥青生产检测和混合料生产检测两部分。对于橡胶沥青生产检测,宜采用Brookfield粘度计进行粘度检测,如采用连续式生产,每隔lh从生产罐中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如采用间歇式生产,每罐抽检一次。每次检测平行试验应不少于3个样本。对于混合料生产检测是在生产混合料前和生产过程中从储油罐中提取样品进行检测。每隔4h抽取一个样本。当橡胶沥青的生产和混合料生产同步进行时,可只进行橡胶沥青的生产检测。现场粘度检测时,宜采用便携式粘度计进行现场粘度测试,首先应在室内对同一份橡胶沥青,按照要求取样后,测试同一温度下,Brookfield粘度计和便携式粘度计的粘度,须有五个以上的样本点,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作为便携式粘度计的校正公式。在现场便携式粘度测定时,其温度应控制在180土20C,从取样到试验结束应在lh内,试验记录应记录试验的时间范围。19采样采样按GB/T11147规定执行。公路工程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20范围20.1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橡胶沥青混合料所采用的级配、配合比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和技术指标、橡胶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摊铺、压实以及其它施工注意事项。20.2橡胶沥青混凝土可用于各种等级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橡胶沥青混凝土适用于沥青路面的各结构层位。根据混合料的性能特点和使用要求,可分别选用湿拌法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和干拌法的橡胶沥青混合料。20.3干拌法生产的混合料可用于中、下面层,而表面层混合料宜采用湿拌法。21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5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2术语和定义22.1干拌法dryprocess将废胎胶粉与沥青、矿料一起投放到拌和楼里拌和,生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方法。22.2湿拌法wetprocess先将废胎胶粉和沥青加工成橡胶沥青后,再与矿料拌和生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方法。22.3橡胶沥青混合料asphaltrubberhotmixture采用干拌法或湿拌法生产的沥青混合料。
DB13/T1013-200922.4橡胶沥青混凝土asphaltrubberconcrete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后称为橡胶沥青混凝土。22.5橡胶沥青路面asphaltrubberpavement由橡胶沥青或橡胶沥青混凝土铺筑的可供行车的路面。23混合料原材料要求23.1粗集料a)粗集料要求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相关要求。b)当用于表面层的细粒式混合料时(即10型和13型),混合料中的碎石主要是小于9.5mm的碎石,其针片状指标要求为:对于高等级道路(包括城市道路的主干道、快速路和公路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巧%。粗集料要求分二次破碎,第二次采用反击式破碎。C)橡胶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均要求应为5级,磨光值不小于400d)当粗集料的粉尘含量大于0.8%,用于表面层时,粗集料宜水洗干燥后使用。e)当使用10型混合料时,为了有效控制级配,在粒径4.75mm-9.5mm之问宜增设7.2mm的控制筛孔。其中S12级配中4.75mm^-9.5mm石料中7.2mm-9.5mm与4.75mm^-7.2mm的比例宜在1:1-2:1之间。23.2细集料a)细集料要求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相关要求。b)在表面层使用时,为了改善混合料的水稳定性,3mm以下细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石料。23.3填料a)橡胶沥青混合料中使用的填料包括:矿粉、水泥或消石灰。当混合料骨料为玄武岩等中性或酸性石料时,为了改善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宜采用水泥或消石灰代替矿粉。消石灰的掺量为矿料总质量的1-3%,水泥可全部替代矿粉。b)矿粉的技术要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相关要求。24混合料级配24.,橡胶沥青混凝土分为开级配和密级配两种。24.2对于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凝土,无论是干拌工艺还是湿拌工艺均应采用间断型级配。24.3级配构成原理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根据设计空隙率的水平,按照骨架嵌挤原理形成。24.4适用于干拌工艺的混合料级配及控制范围干拌工艺生产的混合料,即橡胶沥青混合料(ARHM(D)),可用于沥青面层的上、中、下3层,宜选用密级配。按公称最大粒径分为:10型、13型、16型、20型、25型、30型等。表24-1胶沥青混凝土(ARHM(D))的参考级配曲线。级配的控制点为4.75mm和0.075mm,4.75mm通过率的允许误差为士2%(绝对值),0.075mm通过率的允许误差为土1%(绝对值)。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表24-1千拌法橡胶沥青混凝土(ARHM(D))的参考级配曲线(通过率%)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级配类型37.531.526.5191613.29.57.24.752.361.180.60.30.150.07550^-40^-3^-ARHM30(D)6251754-.42"-4-3-.ARHM25(D)65539764-47-5^-4-ARHM20(D)765910879-.58-7-5^-ARHM16口)866712995,-66-8^-6~ARHM13(D)10074131095^-8-6-ARHM10(D)100100131024.5适用于湿拌工艺的混合料级配及控制范围湿拌工艺生产的混合料,即橡胶沥青混合料(ARHM(W)),宜用在沥青面层的表面层,按公称最大粒径分为:5型、7型、10型、13型、16型、20型等。可采用密级配(表24-2),也可采用开级配(表24-3)。这些级配的控制点为5型和7型的控制点为2.36mm和0.075mm,其余的为4.75mm和0.075mmo控制点4.75mm和2.36mm过率的允许误差为士2%(绝对值);0.075mm通过率的允许误差为土1%(绝对值),对于开级配混合料的允许误差为土0.5%(绝对值)。表24一湿拌法橡胶沥青混凝土(ARHM(W))密级配的参考级配曲线(通过率%)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级配类型26.5191613.29.57.24.752.361.180.60.30.150.0756-1056-6-661095-10015
DB13/T1013-2009表24-3湿拌法橡胶沥青混凝土(ARHM(W))开级配的参考级配曲线(通过率%)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级配类型9‘.)只J-卜、.9一),n6-(八JO﹄、门0-‘连︸-、,工一勺︺一匕﹄、-︵刊-、19116113.2一匀1(‘4.75于1正口-六0二-匡丁1︸O1、丫1卜10一卜n一卜11一卜1153一冉b-行0l士1d95^-7115^"ARHM16(W)-O}10010080251-几U1.195.10一10一1尹-15^-152^-ARHM13(W)-O6425J95.10,-45-15^-10-ARHM10(W)-O572519-1095-48-15-10-ARHM7(钧-O10060251995-15-10-ARHM5(W)-O100251925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原则25.1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理论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以及混合料试生产和试验路段铺设等四个阶段。其配合比设计流程见图25-10理论配合目标配合生产配合试生产及试L匕设计比设计比设计验路验证1、确定混合料级1,验证配合比设配;计参数;2,评价混合料技2、确定生产工艺术性能。参数。图25-1配合比设计流程图25.2按照体积法原理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混合料设计空隙率的要求,并结合其它体积参数,由试件实际空隙率水平确定相应的油石比。25.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石料情况,以间断级配、骨架结构为原则,优化混合料的实际级配,并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26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26.1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宜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在有条件地区也可使用旋转压实的试验方法,其指标应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26.2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橡胶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试验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6-10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表26-1橡胶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指标密级配混合料开级配型混合料马歇尔击实次数(次)7575稳定度(流值为3mm)>7KN>5KN设计空隙率(%)3-518--24沥青饱和度(%)70-85a)击实次数:橡胶沥青混合料无论作为表面层还是用于中、下面层,无论是密级配混合料,还是开级配混合料,均采用双面击实各75次。对于重载交通路段,用于表面层的密级配混合料的击实次数可以提高到100次。b)稳定度和流值:对于橡胶沥青混合料要求在流值为3mm时的稳定度满足要求。。)设计空隙率:对于密级配混合料,当用于中、下面层时,设计空隙率宜控制为3%;当用于表面层混合料时,中粒式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宜为4%,细粒式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宜为5%。对于开级配混合料,用于表面层混合料设计空隙率宜为18^"20%,中、下面层为20^"24%0d)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矿料间隙率(VMA)宜符合表26-2要求。表26-2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矿料cal隙案要求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31.526.5191613.29.5VMA不小于(%)11.5121313.51415e)混合料试件毛体积密度应采用蜡封法测定。f)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宜采用真空法测定。当采用理论计算法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毛体积密度与表观密度的比例关系。g)宜采用设计空隙率确定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同时其他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27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27.1橡胶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要求根据交通等级进行分类,以车辙试验为标准,按照现场压实度的标准成型试件。具体技术指标见表27-10表27-1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要求交通量等级层位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动稳定度(次/mm)20001200800轻交通相对变形(%)151520动稳定度(次/mm)250015001000相对变形(%)101015动稳定度(次/mm)360028001500相对变形(%)51010动稳定度(次/mm)400030002000相对变形(%)351027.2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指标包括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值,试验采用在设计油石比条件下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每面50次。具体指标要求见表27-20
DB13/T1013-2009表27-2橡胶沥*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气候条件和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求(0r5)500-1000250~5002.0^-500湿润区j半仁干区干区T0709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不。小于。小于指标8580T0729冻融劈裂强度比值(%),不小于指标80一7527.3橡胶沥青混凝土的低温弯曲试验(试验方法T0715)的技术标准见表27-30表27-3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相应于应于下列下列气气候候分区分区所要所要求的求的破坏应破坏应I变(娜三(娜))年极端最低气温(℃)-21.5---37.0一〔E).0--21.5气候分区冬寒区冬冷区指标2800250027.4当橡胶沥青混凝土作为抗滑表层时,其构造深度不小于0.65mm,渗水系数不大于100mUmin27.5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线膨胀量不大于1%028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28.1冷料仓之间的隔板高度不宜低于70cm,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料仓中原料混杂。28.2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添加消石灰、水泥等外掺剂时,宜增加粉料仓,也可由专用管线和螺旋升送器直接加人拌和锅,若与矿粉混合使用时应避免二者因密度不同发生离析。28.3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援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50-6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5^20s)028.4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储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59C,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橡胶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储存时间不宜超过10ho28.5采用干拌法工艺时,废胎胶粉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料投料装置,废胎胶粉宜在集料投人的同时自动加人,经5-10s的干拌后,再投人矿粉。工程量很小时也可分装成塑料小包或由人工量取直接投人拌和锅。28.6应充分利用拌和楼的热料仓。28.7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按表28-1执行。当橡胶沥青粘度大于2.5Pa;时,橡胶沥青的加热温度应再提高5-109C表28-,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参数类型石料加热温度(℃)沥青温度(℃)出料温度(℃)i废弃温度(℃)湿拌法180-200175-195>180>210干拌法190-210155^165>180>21028.8拌和楼在生产过程中应打印每盘料的生产数据,包括每盘料各个热料仓的矿料量、填料、沥青和废胎胶粉的质量(对于干拌工艺)、拌和的时间(精确到秒)。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28.9其他要求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执行。29橡胶沥育混合料的运输29.1由储料仓向运料车装混合料时,要尽量缩短储料仓出料口到车厢板的距离,要分别在车厢的不同位置分次卸料。如先在车厢的后部装一部分料,再在车厢的前部装一部分料,然后再在车厢中部装一部分料。如车厢的容量大,可以分成五次装料,先在车厢后部装两堆料,再在车厢前部装两堆料,最后在车厢中间装一堆料。这样可减轻装料过程中集料的离析现象。29.2运料车需要有足够的数量,能将拌和机生产的混合料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29.3现场应设专人指挥运料车就位,并使其配合摊铺机卸料。29.4其它要求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执行。30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30.,运料车向摊铺机受料斗中卸料时,要根据受料斗的容量,尽可能快速一次将受料斗装满,以减少集料离析。但要注意不要一次卸料过多,使料溢出料斗,散落到待铺下承层上。302应将散落在下承层上的沥青混合料,用铁锹铲出放到受料斗内,不能将料就地铲开薄层铺平。因摊成的薄层料的温度下降很快,摊铺机铺上新混合料和碾压后,实际上会导致沥青混凝土层局部的不均匀性。散落在下承层上的少量沥青混合料,应铲起清除路外。30.3受料斗中的沥青混合料要及时送到后面分料室中。分料室的螺旋分料器要及时将料分向两侧,直到混合料的高度达到全长螺旋分料器的3/4高度,即混合料的高度要超过螺旋分料器的转轴并将上部分料器淹埋1/2,然后再开始摊铺。在摊铺过程中,受料斗中的沥青混合料要连续不间断向后面分料室送料,螺旋分料器也要不间断地将混合料向两侧分料,并始终保持螺旋分料器周围混合料的高度。混合料的高度不能忽高忽低,分料器的转轴不能时隐时现,也不能使转轴的两端在混合料内,中间外露,或中间在混合料内,两端外露。因为这些现象都将影响铺成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平整度。30.4在受料斗内混合料不多时,指挥人员应估计运料车中剩余混合料能否一次卸完到受料斗中。如能一次卸完,应指挥运料车驾驶员将混合料一次卸人受料斗中。但要注意不使混合料溢出受料斗和散落在下承层上,同时指挥卸完料的运料车尽快离开摊铺机,并指挥待卸料的运料车尽快后退到摊铺机受料斗前,准备卸料。30.5受料斗两侧翼板内的混合料,常是粗颗粒较多的离析混合料。在料斗中间部分混合料较少时,摊铺机操作员习惯上会将两侧翼板内的离析混合料向中间翻倒。如果这部分混合料被单独送到分料室中,并摊铺在下承层上,则摊铺机后面接近两侧铺成的沥青混凝土会产生片状离析现象。为避免发生上述现象,指挥人员要指挥已到受料斗前待卸料的运料车在受料斗中部离析混合料还没有被向后面分料室输送前,及时向受料斗中卸人新混合料,使新混合料与原离析混合料一起被送到分料室中,并由螺旋分料器将新旧混合料分散开。这样能减少集料离析现象。30.6为避免发生片状离析现象,也可以不将两侧翼板内的离析混合料向中间翻倒。中间混合料不足时,运料车及时向受料斗内倾卸混合料。在中断摊铺时,将两侧翼板内的混合料废弃不用。30.7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3m/min,也可有试验路确定。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30.8橡胶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15CC,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橡胶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不得低于表30-1要求。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
DB13/T1013-2009表30-1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下卧层的表面温度相应于下列不同摊铺层厚度的最低摊铺温度(℃)(℃)<50mm5080mm80-100mm16516010-1517215-2016716015520-25160155150>2515515515030.9为减少摊铺过程中的离析问题,提高路面的摊铺质量,宜采用运料转输车配合摊铺使用。30.10对高等级道路,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铺、试压确定。对于低等级道路松铺系数可通过试验路确定,也可按照经验确定,一般为1.18--1.20030.11其他要求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执行。31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31.1压路机轮上的淋水喷头,应疏通、调试好,应能够有效控制喷水量。在碾压过程中,根据情况应随时调整喷水的大小,且不得过度喷水碾压。同时,给压路机添水的水车,应随时跟在压路机后面,便于压路机及时加水。31.2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负责碾压各个阶段的衔接。31.3橡胶沥青混凝土碾压温度的高低与橡胶沥青的粘度有关,粘度越大,碾压温度越高。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初压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5590,复压温度不宜低于1359C,终压的结束温‘度不宜低于9090。当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大于80mm时,初压温度不宜低于15090o31.4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a)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b)橡胶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初压2-3遍,提高混合料碾压的密实性。压路机吨位应不小于25t。当轮胎压路机上路碾压前,应将轮胎清理干净,并用水与煤油(或柴油)的混合液(比例1:1左右)擦拭轮胎。在整个碾压过程中,轮胎压路机不可洒水,以保持高温碾压。同时每个轮胎压路机跟随1名工人,用拖把蘸混合液不时擦拭轮胎,防止粘轮。。)当采用振动压路机初压时,可直接采用“高频、低振”的模式进行碾压【^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应控制钢轮上的洒水量,以刚好不粘轮的洒水量为宜。d)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31.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复压应符合下列要求:a)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5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b)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钢轮压路机的静压力应不低于11t。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mm-0.8mm。层厚较大时选用高频率大振幅,以产生较大的激振力,厚度较薄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200m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宽度,并不应少于200mmod)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动夯板作补充碾压。31.6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31.7在复压结束后,应由施工人员用3m直尺检测路面的纵向平整度,结合终压及时修补,以保证良好的平整度水平。31.8其他要求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执行。32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接缝的处理32.1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形成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均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mm-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33质t控制331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It控制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控制,除了一般混合料质量控制的要求外,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控制:a)对于干拌法工艺,应控制每盘料的废胎胶粉的添加量,应与每盘料的混合料其它参数一起打印;b)应严格保证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拌和温度和拌和时间,特别是(橡胶)沥青的温度和干拌时间;。)应保证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和压实机械的配套。.33.2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控制橡胶沥青混合料每台拌和楼每天取样两次,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测量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并采用燃烧法测定混合料的油石比和矿料级配,以两个样本的平均值评定。同时每两天进行混合料的车辙试验,以三个试件的平均值评定。必要时进行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必要时需要停工,待问题解决后方可开工。以上各试验数据应满足相应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34橡胶沥青混凝土验收标准34.1橡胶沥青混凝土每2000m2检测一组压实水平,采用压实度和现场空隙率双指标控制。控制标准见表34-10表34-1混合料压实水平的控制标准层位上面层中、下面层计算标准混合料类型密级配开级配密级配压实度(%))989897实验室标准密度现场空隙率(%)延7(8*)7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注:当采用10型混合料时,现场空隙率要求不大于8%34.2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外观、接缝、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等验收标准与现行有关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一致。35开放交通及其它35.1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结束后,应在24h后或路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DB13/T1013-200936一试琴方法36.1混合料设计方法按」TJ052T0702执行。36.2稳定度测试方法按JTJ052T0709执行。36.3沥青混合料密度测试按JTJ052T0707执行。-36.4高温性能试验,-按JTJ052T0703执行。-36.5水稳定性试验按JTJ052T0716,JTJ052T0729,JTJ052T0709执行。36.6低温试验-一JTJ052T0715执行。---36.7构造深度试验按JTJ052T0731执行。36.8渗水试验按JTJ052T0730执行。_-一36.9橡胶沥青混凝土膨胀量试验、一.一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的方法(每面积是75次),击实成型后不等试件温度下降,马上测量试件的高度,然后不脱模,等试件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次测量试件高度,计算前后两次试件高度的相对差,作为试件的膨胀率(句(见图36-1)。公式如下:8=(h2一h1)/h1········,··············,·····,一,’’”一((36-1)式中:「:一_-kh—击实后试件高度;九汁一冷却后试件高度。.:一卜fT-般的R合料,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h2一般小于h1;但是对于橡胶(粉工沥青得合料,由于废胎胶粉的弹性膨胀,会导致凡大于h10图36-,橡胶沥青混凝土膨胀量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热洒布式橡胶沥青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技术标准37范围37.1本标准规定了热洒布式橡胶沥青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现场检测指标、施工质量控制等注意事项。37.2在新建道路的表面层下面、半刚性基层顶面及桥面铺装中应设置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37.3热洒布式橡胶沥青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可用在旧路的顶面,可作为路面结构内部的防水粘结层,或应力吸收层(简称SAMI)。直接铺设在原有老路的表面,然后再在其上直接铺设抗滑表层(见图37-1),或者在老路面上铺设调平层后,再铺设该功能层,然后铺设抗滑表层,(见图37-2)0加铺路面防水a结层原有路面图37-1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水粘结层)示意图防水a结层调平层原有路面图37-2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水粘结层)示意图(三层体系)38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9术语和定义39.1热洒布式橡胶沥青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waterproof-and-bindinglayerusingasphaltrubberbythermalbitumen-spraying热洒布式橡胶沥青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是一种在喷洒橡胶沥青类结合料后,立即撒布一定粒径的碎石,经碾压而形成的薄层。在路面结构中常常因所起的作用不同和所采用的材料不同有多种不23
DB13/T1013-2009同的称呼,常见的称呼有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StressAbsorbingMembraneSAM)和应力吸收中间层(StressAbsorbingMembraneInterlayerSAMI)等等。慈不习西篡暮馨料图39-,橡胶沥膏防水粘结层的结构型式40原材料要求40.1沥青洒布用橡胶沥青宜采用较粗的废胎胶粉,如20-40目。为了保证橡胶沥青品质的稳定,一般当天加工,当天洒布,橡胶沥青从加工到洒布不宜超过24小时。加工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针人度不大于90(0.1mm)的90#沥青或70#沥青,废胎胶粉的掺量一般为20^25%(外掺)。40.2撒布碎石撒布用的碎石采用单一粒径的石灰岩石料,超出粒径范围的碎石含量应小于10%。石料应保持干燥、清洁,必要时可经过拌和楼筛分、除尘、加热。当在基层顶面撒布时,石料的粒径宜为16^-19mm,当在上面层下面撒布时,石料粒径宜为上面层厚度的9.5-13.2mm。碎石的撒布量一般为满铺的60-70%041施工工艺流程41.1图41-1为改性沥青防水翻结层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其中试洒工艺相当于一般沥青路面施工的试验路段。通过试洒确定一些关键的施工参数,为正式施工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每平米碎石撒布的方量或公斤数,施工机械的有效组合、沥青洒布的合理温度,洒布设备的机械参数等。图41-2^41-6为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的工艺流程图。二二二一}1111}::士二!、}二}、式_厂,二已二二一1i日勺如劲f生i.......州户iw刁i.......叫p《IW"lb诉刊引」.(止二二J口施一勺户一工、厂t赢EE图41-1沥育防水猫结层施工工艺流程碎石撒布(万0易钓口石沱)(丫少门妙蹈一卜欣,会︸j.一轮胎压机粼一一、协﹄碾立一压适一︸一一一图41-2橡胶沥青防水层和应力吸收层工艺流程示意图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墉舜魂一图41-3橡胶沥青的洒布图41-4撒布规格石料图41-5轮胎压路机碾压图41-6最终的施工效果(应力吸收层)41.2为了保证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的施工质量,应采用专业的机械化施工队伍。42施工断面清扫421下承层的清理当用于老路改建罩面时,原有老路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路面结构的补强,坑洞、车辙的修补、封缝等。在用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时,为了加强粘结,需要对混凝土路面打毛,清扫。在用于半刚性基层顶面时,应等养生结束后,开放交通将表面浮浆跑散,然后进行清扫、干燥,铺设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在用于沥青混凝土顶面时,也需要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干燥。在施工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前,下承层路面应保持干净、干燥和粗糙的界面状态。当下承层为沥青混凝土时,在清扫时应避免用水冲洗。
DB13/T1013-2009(a)图42-1下承层路面清扫施工现场图(a)机械清扫(b)人工清扫42.2在洒布沥青前,施工人员排成一排,采用便携式空压机对施工断面进行最后一次拉网式清理,确保路表面洁净干燥。42.3当原路面污染比较严重时,在清理时应尽量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采用专用的具备洒水、洗尘功能的道路清扫车,必要时也可采用洒水清洗,但应严格控制,待路面彻底干燥后(一般为洒水清扫24小时后),方可进行防水粘结层施工。-43施工准备43.1沥青的酒布应采用专用、可有效控制洒布剂量、具有加温、保温和搅拌功能的洒布设备。43.2洒布设备在施工前应进行认真清理,将储油罐中的残油清除干净。43.3在正式洒布前应进行试洒。43.4严格清理有关的施工机械,特别是沥青洒布车和碎石撒布车的车轮,严禁将污染物带上施工断面。44沥青的洒布44.1沥青的洒布量a)沥青的洒布量应根据沥青的粘度水平、洒布的层位等因素确定。粘度越高,洒布量越大。b)当洒布在旧路、桥梁和半刚性基层表面时,沥青的洒布量可适当大于洒布在沥青表面层下的洒布量。44.2沥青的喷洒a)在沥青洒布前应对下承层进行认真的处理,保持干净、干燥。b)在施工期间,如遇下雨,应在下承层表面充分干燥的条件下洒布。。)在洒布过程中,洒布车应保持匀速行驶,确保均匀洒布。d)沥青的洒布温度要保证沥青处于液体可流动的喷洒状态,一般情况下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洒布温度控制在170^-18090,橡胶沥青的洒布温度一般控制在180""1909Coe)在沥青洒布过程中应注重接头的施工处理,主要包括横向接头和纵向接头的处理。在横向接头的位置,再次施工时既要与前次施工紧密衔接,同时也要避免与前次施工断面重叠。可在每次横向接头洒布前采用油毛毡或铁皮沿接头边缘将已洒布的路段遮挡覆盖住,然后再进行施工。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3/T1013-2009忍b图44-1沥青喷洒示意图在确定纵向接缝位置的施工要求时,首先分析沥青洒布的原理。沥青洒布时通过喷头洒成扇形,相邻的两个喷头洒布的沥青相互重叠,重叠后的洒布沥青量即为设计的标准用量。图44-1为橡胶沥青喷洒示意图,a,b为两个相邻的喷头,两个喷头的洒布的沥青相互重叠,重叠的宽度为do,该宽度范围内的沥青洒布量为设计要求的洒布量。假设每个喷头沥青洒布量相同,则外侧的b喷头未重叠的d宽度范围内的洒布沥青仅为设计要求的一半。因此,在第二次洒布时,在纵向应与前次洒布的沥青重叠宽度d。宽度d一般为两个相邻喷头的间距。因此,在纵向接头施工时,要保证最外侧喷头与接头边缘线在同一条线上。45碎石撒布45.1认真准备碎石,严格按设计要求准备符合规格的碎石。撒布的碎石宜进行筛分,保证碎石的单一粒径,超粒径范围的石料含量不应超过10%。撒布的碎石应干燥无尘。对于高等级道路,或碎石的粉尘含量比较高时,碎石需要进行水洗,并晾干。处理好的碎石应单独堆放在硬化的场地,并做好防尘、防雨,避免二次污染,以备施工使用。对于高等级道路施工,在撒布前,碎石宜通过拌和楼进行预拌。其目的:一是消除撒布时粉尘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提高碎石的撒布温度,有利于与防水粘结层的结合。碎石的撒布温度不宜低于8090。预拌沥青可采用普通沥青,油石比一般为0.5%045.2碎石的试撒主要确定撒布车料斗的倾角、车速和标准的撒布量。在一般的设计中,碎石的撒布要求是按照面积的标准给出的(如:满铺的60%),为了便于工程计量需要得到每平米的撒布公斤量。这是通过实际工程中试撒得到的,并经过监理工程师确认,作为今后工程计量的标准。45.3在喷洒沥青后应及时撒布碎石,以便沥青和撒布的石料能有效的粘结。在大规模施工时,根据施工效率,一般1台沥青洒布车需配备2台碎石撒布车。45.4撒布碎石时,除了施工设备配备的操作手外,每台碎石撒布车应再配备1--2名清洁工,跟随在撒布车后,将散落在沥青外边的碎石清扫干净。45.5根据撒布碎石的原理和意义,灵活掌握碎石撒布的位置。在靠近路缘石和边缘20cm左右的宽度,在不影响摊铺机械运行的位置可不撒碎石,更便于层间的粘结。45.6为避免碎石撒布车与粘层沥青产生粘连,碎石撒布车的载重轮可适量喷水,但洒水量需严格控制,以浸润轮胎为标准,不可造成自由水流淌在粘结层上。45.7在撒布碎石施工中,为了保证撒布的均匀性,应注意撒布车辆的启动阶段、纵横向的交接位置,不能出现重叠和漏撒现象。如造成局部重叠,应在胶轮碾压前,采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将多余的碎石清扫干净。46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应力吸收)层的成型46.1碎石撒布后,应及时用重型轮胎压路机紧跟碎石撒布车碾压成型,轮胎压路机来回碾压1^"2遍。46.2碾压成型后应尽快安排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施工,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h,其间应临时封闭交通,避免造成粘结层的二次污染。47现场检测指标
DB13/T1013-2009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每1《X旧时现场抽检一次沥青洒布剂量,误差不应超过土0.巧k留时。48施工质It控制管理为了保证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的施工质量,除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进行施工外,还有些需要注意的关键工艺。主要有:a)在采用橡胶沥青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时刻监控橡胶沥青的粘度变化,,保证沥青的质量稳定。b)沥青洒布时应注意接缝位置的控制,避免重叠,导致沥青洒布量过多,造成泛油。c)撒布的碎石应均匀,不能重叠或漏撒,必要时需要人工进行整理。d)该层施工结束后应尽快安排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施工,一般不宜超过24h,其间应注意保护该层49可采用临时封闭交通的措施,避免二次污染或破坏。试验方法改性沥青防水a结层的撒布剂量抽检方法:将油毡裁剪成1mXlm的正方形,并称其重量MI,然后放在正在洒布的路面上,洒布机按照设计要求洒布沥青过后,用钳子将其夹起,称其重量m20则洒布剂量为:P=m2-ml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1T390-2006物业管理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pdf
- DB1300K401-1990河北省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标准.pdf
- DB13T 1283.1-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1部分 X线照片阅片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pdf
- DB13T 1283.2-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2部分 CT图像阅读原则与诊断报告书写指南.pdf
- DB13T 1283.4-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4部分 医学影像学对比剂应用指南.pdf
- DB13T 1283.5-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5部分 脑血管疾病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指南.pdf
- DB13T 1283.6-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6部分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pdf
- DB13T 1283.7-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7部分 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pdf
- DB13T 1283.8-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8部分 肝癌介入性放射学治疗规范.pdf
- DB29 164-2006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pdf
- DB29 164-2010 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pdf
- DB29 69-2004 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pdf
- DB29 69-2008 天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pdf
- DB3502Z5011-2016试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试行.pdf
- DB36433-2004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技术标准.pdf
- DB3703T036-2005淄博市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pdf
- DB51T1037-2010四川省水稻-秋菜-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标准.pdf
- DB62T167-1992甘肃省河西灌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标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