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 MB
- 5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单位:**************编制单位:***************2010年12月30日重庆市江北区长安中路二期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会
目录一、综合说明二、方案编制总则三、项目概况四、项目区概况五、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七、水土流失预测八、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九、水土保持监测十、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十一、实施保障措施十二、方案结论及建议
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设计深度目前主体工程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本方案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要求进行编制。设计水平年属于建设类项目,本工程计划于2011年6月开工,2012年11月底完工。方案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当年,即2012年。水保方案服务期本项目于2011年6月开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2年,因此可以确定,本水土保持方案的服务期为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
项目地理位置起点(X=71314.790,Y=61644.500)接北城天街与鲤鱼池路交点,经长安麒麟公馆、山水天成、五里店职中等小区,终点(X=71196.764,Y=62454.386)接长安中路一期与半边堡支路交点,道路全长826.004米。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重庆市江北区长安中路二期道路工程。建设单位:重庆市江北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地点:起点接北城天街与鲤鱼池路交点,终点接长安中路一期与半边堡支路交点建设性质、等级与规模:本工程属于新建建设类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Ⅱ级路。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标准路幅宽度为:32m=5m人行道+3m绿化带+16m车行道+3m绿化带+5m人行道。工程投资:19892.5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231.76万元)。建设工期:18个月(2011年6月~2012年11月)。
项目组成总用地面积线路工程临时施工设施2.98hm22.98hm2具体位置位于现状道路或已铺设道路上,随工程施工进度变换,不具体占地;
项目占地工程占地4.06hm²,均为永久占地。工程占地汇总地类线路工程比例(%)备注一级类二级类耕地旱地0.6120.47永久占地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0.4515.1永久占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0.175.7永久占地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620.13永久占地其他土地空闲地1.1538.59永久占地总计2.98100永久占地注:本表地类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土石方平衡根据挖填材料质量和施工时序,并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沟通后,路基工程、路基路面防护及排水工程开挖的石方可全部用于填筑,其余开挖的土方因不满足路基工程、路基路面防护及排水、路基面层等填筑需要,需废弃。路基工程(含路基填筑、路基路面防护排水、路面基层等)土石方开挖总量188573m³(自然方,下同),填方20636m³,弃渣167937m³,产生的弃渣可采用封闭式车厢运输,统一运至江北区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堆场。沿线各桩号的路基工程土石方平衡见下图。
江北区境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总体上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初夏多雨,夏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多支雾,湿度大,日照少,霜雪少,风力小。多年均温18.2℃,最高19.0℃,最低17.7℃,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1.8℃,无霜期29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85.3mm,最多年降水量达1497.4mm,最少年702.1mm,降水总量丰度较高,但时空分布不均。拟建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属中厚层状结构,完整程度属较完整。拟建线路位于嘉陵江北岸,以浅丘陵斜坡地貌为主,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在长安中路二期与一期相接段北侧,因道路开挖会形成20多米高的高切坡。区内最高标高为五里店职中位置,高程321m,区内最低标高为在长安中路二期与一期相接处,高程299.5m,相对高差达21.50m。地形地貌简单。项目区自然概况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气候气象江北区内土壤主要由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和潮土四类组成。该项目地块,主要分布着较厚的钙质紫色土层。土壤沙壤质地,抗蚀、抗冲性较低,保水性和自然肥力中等。江北区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在原四川植被分区中,属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项目区主大部分为建筑用空闲地、耕地、公路用地及城镇住宅用地,仅有少量绿地。
现场照片——工程起点(北城天街与鲤鱼池路交点)
现场照片——项目区现状道路
现场照片——项目区现状道路
现场照片——耕地(菜地)
现场照片——绿地
现场照片——道路终点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江北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的公告》列为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据重庆市2005年水土流失公告的水土流失遥感数据,全区水土流失面积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74%。其中:轻度侵蚀33.31km2,占流失面积的58.34%;中度侵蚀11.3km2,占流失面积的19.81%;强度侵蚀12.30km2,占流失面积的21.54%;极强度侵蚀0.18km2,占流失面积的0.32%。平均土壤侵蚀量14.09万t,土壤侵蚀模数2468.17t/km2﹒a。根据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项目区地势起伏不大,由于雨水充沛,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形式主要表现为面蚀细沟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
主体工程选线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限制行为性质要求内容分析意见解决办法严格限制行为及要求(1)选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不得占用国家规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均不占用,符合要求(2)城镇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注重景观建设,注意排水、集雨工程该项目为城市道路工程,工程进行了绿化,布设了排水设施(排水管网826m)普遍要求行为(1)选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宜避开生态脆弱区、泥石流易发区、崩塌危险滑坡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项目区生态环境好,不存在沙丘,平原区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填方边坡均小于8m,挖方边坡每阶8m,避免了滑坡产生,符合要求(2)选线宜避开国家划分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区地处国家划分的重点监督区,符合要求(3)工程永久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设计时工程用地均为城市建设用地,其中的旱地已进行了征用补偿(4)在高填深挖路段,宜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或挖深大于30m的,原则上采用桥隧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宜采用植物保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结合的设计方案本工程填方边坡均小于8m,且挖深小于30m,故不采用桥隧方案。填方和挖方边坡为临时边坡,做绿化处理,以便后期改建。分别在K0+020~K0+180和K0+680~K0+775左侧挖方路段设置路堑挡墙,符合要求
对主体工程施工组织的限制性规定限制行为性质要求内容分析评价意见解决办法绝对限制行为在河岸陡坡开挖土石方,以及开挖边坡下方有河渠、公路、铁路和居民点时,开挖土石必须设计渣石渡槽、溜渣洞等专门设施,将开挖的土石渣导出后及时运至弃渣场或专用场地工程距离河岸较远,不存在河岸陡坡开挖。工程开挖边坡采用分台阶开挖,符合要求严格限制行为(1)控制施工场地占地,避开植被良好区临时施工场地不具体占地,符合要求(2)合理安排施工,减少开挖量和废弃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渣)多次倒运。在施工结束后进行迹地恢复路堑挖方直接运至路堤填方处,不倒运;多余的弃方及时运至专用场地,符合要求(3)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时序,缩小裸露面积和缩短裸露时间项目施工先对临时的工程进行施工,然后分段、分区域进行施工,最终进行绿化工程、路面工程等施工。同时考虑了降水和风等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尽量缩小裸露面积和缩短裸露时间,符合要求(4)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物,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主体设计中只设计了临时边沟,其他措施只提出原则性要求,未做设计方案中补充设计普遍要求行为(1)料场宜分台阶开采,控制开采深度。爆破开挖应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条件,并采取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措施本工程不设取料场,用料均外购,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方负责,符合要求(2)弃土(石、渣)宜分类堆放,布设专门的临时倒运或回填料的场地产生的弃渣可采本工程弃渣用封闭式车厢运输,统一运至江北区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堆场,符合要求
对主体工程施工的限制性规定限制行为性质要求内容分析评价意见解决办法绝对限制行为开挖土石和取料不得在指定取土(料)场以外的地方乱挖本工程不设取料场,用料均外购,不存在取土(料)场以外的乱挖问题严格限制行为(1)施工道路、伴行路、检修道路等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减少扰动范围,采取拦挡、排水等措施。必要时设桥隧,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迹地恢复在设计中规定施工道路在控制范围内,其不另行占地,其措施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2)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应剥离表土层并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用于复耕地、林草地覆盖设计中将可用表土就进用于城市绿化(3)减少地表裸露时间,遇暴雨或大风天气应加强临时防护,雨季填筑土方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设计中挖填方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方案中补充临时防护(4)临时堆土(石、渣)及料场的成品料应集中堆放,设置沉沙、拦挡等措施本工程无临时堆土(石、渣)及料场(5)开挖土石方和取料场,应先设置排水、沉沙、拦挡等措施后再开挖本工程不设取料场;开挖土石方是设置了临时排水措施,但无其他措施方案中补充临时沉沙、覆盖措施(6)土(砂、石、渣)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沿途散溢,造成水土流失产生的弃渣采本工程弃渣用封闭式车厢运输,统一运至江北区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堆场。
对主体工程管理的限制性规定限制行为性质要求内容分析评价意见解决办法绝对限制行为外购土(砂、石)料的,须选择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表)的料场,并在供料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本工程不设取料场,外购用料均在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方负责,符合要求严格限制行为(1)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将施工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落到施工单位。合同段划分要考虑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土数量主体设计中未提出要求本方案中补充,提出明确要求(2)工程监理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理单位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主体设计中未提出要求本方案中补充,提出明确要求(3)在水土保持监测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测单位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的监测主体设计中未提出要求本方案中补充,提出明确要求(4)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管理、宣传培训和检查验收等手段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控制主体设计中未提出要求本方案中补充,提出明确要求(5)工程检查验收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检查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的专项验收主体设计中未提出要求本方案中补充,提出明确要求
对主体工程布局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限制行为性质要求内容分析评价意见解决办法严格限制与要求行为(1)应控制和减少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和毁损本工程施工严格控制在占地范围内,但工程施工将不可避免的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和毁损(2)绿化系数应达到相关行业的规范要求,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涉及规范》(CJJ75-97),本工程红线宽度小于40m,其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本工程绿化面积0.34hm2,道路绿地率为11.41%,不符合要求本方案中补充绿化措施(3)平坡式布置应设排水设施,阶梯式布置应有拦挡、排水和坡面防护措施本工程布局为平坡式布置,设计中布设了排水管网和临时边沟,符合要求普遍要求行为(1)平面布局宜紧凑,尽量少占地本工程平面布局紧凑,占地控制在红线范围内(2)不宜大挖、大填,减少土石方填挖和移动量路堑挖方直接运至路堤填方处,不倒运;多余的弃方及时运至专用场地,符合要求(3)相邻管道可同沟铺设,减少开挖面设计中相邻管道同沟铺设
对土石方挖、填、平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限制行为性质要求内容分析评价意见解决办法严格限制行为与要求(1)充分考虑弃土、石的综合利用,尽量就地利用,减少排弃量路堑挖方直接运至路堤填方处,不倒运;尽量减少弃渣量(2)应充分利用取料场(坑)作为弃土(石、渣)场,弃土(石、渣)占地和水土流失本工程不设取料场,用料均外购,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方负责,符合要求(3)开挖、排弃和堆垫场地应采取拦挡、湖泊、截排水等防治措施本工程不设取料场;开挖土石方是设置了临时排水措施,但无其他措施方案中补充临时沉沙、覆盖措施(4)施工时序应做到先拦后弃设计中施工时做到先拦后弃普遍行为要求(1)充分考虑调运,移挖做填、尽量做到挖、填平衡,不借、不弃本工程回填利用土方20636m³,多余的弃方及时运至专用场地(2)尽量缩短调运距离,减少调运程序路堑挖方直接运至路堤填方处,尽量缩短调运距离,减少调运程序
结论性意见本工程主体设计无比选方案,通过对主体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其结论性意见如下:1、主体工程选线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选址可行。2、综合对主体工程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主体工程方案设计在施工组织、施工、工程管理、工程布局以及土石方挖、填、平衡五个方面,均绝大多数符合水土保持的限制性要求,不足之处是主体工程设计方案中道路绿化率未达到其行业规定,且仅设计了排水措施,未设计临时沉沙、覆盖等措施,解决办法是在方案中进行补充设计植物措施和临时沉沙、覆盖措施。3、主体工程已列的截排水工程、植物防护及绿化工程措施和方案新增的植物措施和临时沉沙、覆盖措施,合理配置,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统计表地类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合计备注一级类二级类线路工程耕地旱地0.610.010.62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0.450.020.4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0.170.17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60.6其他土地空闲地1.150.571.72总计2.980.63.58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防治分区包括内容面积(hm2)项目建设区路面、挖方边坡、填方边坡等2.98直接影响区路堑边坡施工影响征地红线外的区域0.60合计3.58
预测范围、预测时段预测范围: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均为永久占地,面积2.98hm²。预测时段: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表预测单元总流失时段(a)施工准备期(a)施工期(a)自然恢复期(a)备注项目建设区3.80.401.402.00
预测内容原地貌、土地和植被损坏情况弃土弃渣量预测产生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预测内容
扰动地表面积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项目小计耕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备注旱地城镇住宅用地公园与绿地公路用地空闲地永久占地线路工程2.980.610.450.170.61.15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项目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表行政区域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类型面积(hm2)备注江北区公园与绿地0.17
弃土、弃渣量预测本工程土石方平衡主要为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填筑、路基路面防护及排水、路面基层的土石方。土石方开挖总量188573m³(自然方,下同),填方20636m³,弃渣167937m³,产生的弃渣可采用封闭式车厢运输,统一运至江北区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堆场。
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约699.71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541.48t。建设期是工程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建设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路面、路基挖方边坡、填方边坡等区域。水土流失量预测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hm²2.98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hm²0.173产生弃渣总量m³1679374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t699.715新增水土流失总量t541.48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诱发路基垮塌,危及交通安全淤积河道、降低行洪能力降低土壤肥力、减少土地资源破坏景观,影响水质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综合分析施工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路基挖方边坡、填方边坡等区域。在方案设计中,将在建设期重点针对重点流失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防护设计:路基挖方边坡、填方边坡都进行植物措施或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在施工进度安排上,要本着重点突出、紧凑安排、土建施工避开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减少地表裸露面和裸露时间、先拦后弃和“三同时”原则,合理进行施工组织,施工时避开不良天气,以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量。施工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时段;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路基挖方边坡、填方边坡等,也是水土保持的重点监测部位。根据本工程所处的位置和施工特点,本方案建议不设监测点,但须加强调查监测的力度。
防治目标由于本项目属新建建设类项目。项目属于重庆市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防治执行II级标准。项目区年平均降雨量1085.3mm,土壤侵蚀为轻度,地貌为浅丘。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规定,需要修正防治目标;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计算表防治指标施工期标准规定值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297土壤流失控制比0.8+0.21.0拦渣率(%)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299林草覆盖率(%)25+227
防治目标水土流失防治调整标准序号指标名称施工期试运行期计算方法1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水库水面面积)/扰动地表面积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水保措施防治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扣除永久建筑物及水库水面面积)3土壤流失控制比0.71.0方案目标值/项目区允许值4拦渣率(%)9595实际拦渣量/总弃渣量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植被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6林草覆盖率(%)*27林草植被面积/项目建设区总面积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方案新增防治措施设计植物措施立地条件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的华北、西北、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应用广泛。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和耐寒性较差,最适生长温度为20~32℃,在6~9℃时几乎停止生长,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营造技术草种类型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种植方式撒播种植形式全面撒播初植密度80kg/hm2场地清理清除地表大石块和其他杂物,不要形成集中凹地。整地人工整地草籽规格纯净度高、杂质少、发芽率高的种子种植季节初夏,透雨过后立即播种种植技术播种后应立即覆土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覆土厚度为2~4mm。播种后及时浇水灌溉,灌溉设备以雾化管为好,雾化程度高,可防止水滴太大将种子冲溅出土壤。为保持土壤湿润,可覆盖一层秸秆或无纺布,减少水分蒸发,利于苗全苗壮。作用饲用价值,适作青饲料。生态价值,铺建草坪,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库等处作固土护坡绿化材料种植。种草典型设计
不同类型防治工程的典型设计边坡植物防护
不同类型防治工程的典型设计临时沉沙池
边坡临时防护挖填剖面在主体工程道路边坡防护措施不完善时或未能发挥作用时,考虑在挖填边坡由上至下覆盖塑料彩条布。措施单位工程量技术要求塑料彩条布万m20.12对雨季挖填裸露边坡从上到下覆盖边坡临时防护工程量表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汇总项目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表序号措施位置工程量撒播草种(kg)土方开挖(m³)砌砖(m³)水泥砂浆抹面(m2)塑料彩条布(万m2)一植物措施1撒播草种40.00000二临时措施1临时沉沙池011.083.5225.8802塑料彩条布00000.12合计40.011.083.5225.880.12
水土保持施工进度安排注:“”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
监测时段、监测分区本工程计划于2011年6月开工,2012年11月底完工。方案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当年,即2012年。根据监测目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的监测时段为18个月。即本项目的监测时段为1.5年。监测分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分区来划分。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项目建设区占地扰动地表面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水土流失状况及危害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地形植被土壤抗蚀性与抗冲性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监测防治措施的数量与质量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各项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度降雨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调查监测定位监测面积监测植被监测
监测频率地面观测主要以雨季的观测为主(5月~9月),因此雨季的观测至少需要安排两个监测任务。其它月份可安排2~3月监测1次,或者安排雨季前一次,雨季后一次。如果遇有R24h50mm降雨,则需要追加观测一次。调查监测依据调查内容具体确定,其中林草植被生长状况样地调查一般植树后一个月检查成活率,每三个月检查保存率。巡查为不定期监测,贯穿整个监测过程,每年不少于4次。
监测方案重点监测位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时间及频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1年)路基填方边坡水土流失量巡查汛期每月各1次,非汛期一季度1次,日降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汛期每月各1次,非汛期一季度1次,日降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工程设施完好率现场调查法、巡查植被生长发育情况巡查每季度1次汛期每月各1次,非汛期一季度1次,日降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集中排水下游水土流失量巡查汛期每月各1次,非汛期一季度1次,日降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植被生长发育情况巡查每季度1次汛期每月各1次,非汛期一季度1次,日降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拦挡设施的完好率现场调查法、巡查汛期每月各1次,非汛期一季度1次,日降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汛期每月各1次,非汛期一季度1次,日降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
投资概算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631.39万元,其中方案新增22.66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保持措施投资包括:工程措施495.60万元,植物措施105.00万元,临时措施8.13万元。方案新增投资包括:植物措施0.25万元,临时措施0.30万元,独立费用20.51万元,基本预备费1.2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0.3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须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
估算表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植物措施设备费独立费用合计列入主体工程投资方案新增投资栽种费种苗费抚育管理费一第一部分工程措施495.6495.6495.6二第二部分植物措施105105.251050.25三第三部分临时措施8.138.438.130.3四第四部分独立费用20.5120.511工程建设管理费0.010.010.012水土保持工程勘测设计费4443工程建设监理费1010104水土保持监测费4.54.54.55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费1116水土保持技术咨询服务费111第一至四部分合计629.79608.7321.06五基本预备费1.261.26六静态总投资631.05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0.340.34八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631.39608.7322.66
投资概算方案水土保持投资631.39万元工程措施临时措施20.51万元基本预备费独立费用1.2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0.34万元植物措施0.25万元主体已有方案新增方案新增主体已有0万元105.00万元495.60万元0.30万元方案新增主体已有8.13万元
效益分析序号指标名称计算方法分子分母计算值目标值1扰动土地整治率(%)(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水库水面面积)/扰动地表面积2.982.9810095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保措施防治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扣除永久建筑物及水库水面面积)0.340.34100973土壤流失控制比方案目标值/项目区允许值500500114拦渣率(%)实际拦渣量/总弃渣量684.81699.7197.8795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植被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0.830.83100996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面积/项目建设区总面积0.832.9827.8527工程开挖土石方共计188573m³,填方共计20636m³。工程土石方回填利用率10.94%,以每立方土石方节约成本10元计,共计产生20.64万元的经济效益。
效益分析序号项目单位数量一水土保持方面的损失1损坏水土保持设施hm²0.172弃渣量(包括无用土)m³1679373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t699.71二水土保持方面的效益1开挖方回填利用率%10.94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hm²03833弃渣有效拦挡率%97.874减少水土流失总量t684.81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益对比表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方案实施保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招标投标组织领导措施管理措施搞好后续设计强化施工管理推行工程监理实施水土保持监测保证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注重检查与验收明确管护责任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主体工程选线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选址可行。2、综合对主体工程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主体工程方案设计在施工组织、施工、工程管理、工程布局以及土石方挖、填、平衡五个方面,均绝大多数符合水土保持的限制性要求,不足之处是主体工程设计方案中道路绿化率未达到其行业规定,且仅设计了排水措施,未设计临时沉沙、覆盖等措施,解决办法是在方案中进行补充设计植物措施和临时沉沙、覆盖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分析结论1、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结果。经分析,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的六项防治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目标值。2、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结果。经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明显。3、可行性分析意见。从水土保持效益和损益分析可见,设计水平年的六项防治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目标值,水土保持效益明显,说明方案实施后,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环境可以得到恢复和改善。根据上述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和评价结论和方案可行性分析结论,从水土保持角度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下阶段水土保持建议主体工程后续设计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水保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汇报结束欢迎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申请表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技术规范
- 电厂2×600mw空冷机组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部审)
-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廉政规定(试行)
- 浅谈渠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 湖州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办法》
-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_secret
- 探析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要点
- 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
- 仓库管理-物流园公路港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 102页)
- 云安县天窝矿区水泥用石灰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修改补充意见(091214)
- 对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的探索与思考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探讨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几项问题
- 2003年水利部批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情况表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 水土流失分析及水土保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