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5页

高坪水电站工程概况.doc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高坪水电站位于沅水支流酉水河上游支流白水河上,地处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大坝位于马桑溪村,是白水河上开发的第二个梯级电站。高坪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950m,校核洪水位950.4m,校核洪水位以下总库容0.1311亿m3,电站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26MW。本枢纽等级为Ⅲ等中型工程。高坪水电枢纽工程由拱坝+坝身泄洪系统+右岸引水系统和地面厂房等组成。大坝为碾压混凝土抛物线双曲拱坝,坝顶高程952.0m,坝底高程870.0m,最大坝高82m。坝顶宽5.0m,坝底宽15.0m,厚高比0.183。坝身泄洪系统由溢流表孔、泄洪中孔及下游消能防冲建筑物等组成。溢流表孔及泄洪中孔均布置在拱坝坝身。引水系统由岸塔式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钢管等组成,采用一洞两机供水方式,单机引用流量9.2m3/s,最大引用流量18.4m3/s,引水线路总长3743.4m,隧洞内径2.8~3.6m,开挖断面为圆型。厂区建筑物由主厂房、副厂房、开关站、尾水渠及回车场等组成。发电厂房为河岸式地面厂房,厂房轴线方位S48.92°E。厂房下游最低尾水位为761.72m,正常尾水位为762.38m,设计尾水位为774.96m(P=2%),校核尾水位776.26m(P=0.5%)。大坝为碾压混凝土抛物线双曲拱坝,坝顶高程952.0m,坝底高程870.0m,最大坝高82m。坝顶宽5.0m,坝底宽15.0m,厚高比0.183。坝身泄洪系统由溢流表孔、泄洪中孔及下游消能防冲建筑物等组成。溢流表孔及泄洪中孔均布置在拱坝坝身。1.2水文气象1.2.1气象及气候白水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和海拔高度的变化,又呈复杂多变的山地气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496.8mm,年际变化在1040~2150mm之间,多年平均气温7.8~15.7℃,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22.7℃。据统计,流域内多年平均风速0.6m/s,最大风速19.7m/s。风向以SW出现频率最高。 1.2.2径流本流域径流产自降水,因岩溶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径流年际变化相对降雨年际变化较小。径流年内分配与降雨年内分配相应,极不均匀。径流年内分配见表1-2-1。表1-2-1高坪电站坝址径流年内分配表单位:m3/s月份456789101112123全年月平均流量4.666.98.439.365.094.333.762.781.471.271.652.794.39占全年%8.8513.116.017.89.668.227.145.282.792.413.135.30100表1-2-2高坪坝、厂址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频率0.10%0.20%0.50%1%2%3.33%5%10%20%高坪坝址996925821749680643579500411高坪厂址271025202230201018201720154013201100表1-2-3高坪坝、厂址施工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施工期频率来凤站坝址厂房10月~次年3月10%76613228520%55896.120830%43675.116211月~次年4月10%74012727620%56196.620930%45578.416910月~次年4月10%79413729620%63110923530%53291.6198表1-2-4高坪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表水位(m)流量(m3/s)水位(m)流量(m3/s)8771.50887523 87937.1889702881115891919883220893115088535589513908875238971640高坪坝址年径流多集中在4~10月,径流量为0.24亿m3,约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2.8%;汛期5~7月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15亿m3,约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51.7%。多年平均年内分配最大月是7月份,该月多年平均流量为9.36m3/s,相应月径流量为0.06亿m3,占多年平均年径流的20.7%;多年平均年内最小月是1月份,该月多年平均流量为1.27m3/s,相应月径流量为0.01亿m3,占多年平均年径流的3.45%。1.3工程地质1.3.1区域地质概况白水河高坪工程地处白水河的源头地区,地势高峻,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地壳运动以大面积的继承性隆起为主,并发育多级剥夷面及与此相应的岩溶地貌组合形态。区域及周缘处在新华夏系湘、黔边境隆褶带的北端。主要构造为来凤向斜、八字山背斜及八字山纵向张性断裂。出露地层主要为碎屑沉积岩,从古生界寒武系至第四系除少数地层缺失外均有出露。工程区无活动性大断裂存在。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该流域范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1.3.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水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至二叠系地层,第四系覆盖层主要沿河分布。库区主要构造形迹为来凤向斜,白水河干流基本上沿该向斜轴部摆动,除库首一带斜切来凤向斜轴部而过外,二级水电站库区,白水河即沿地层走向展布,属走向河谷。库区无大型断裂通过。仅于右岸叶家台、向阳坪一带,发育有F6、F7两条小断层,断层延伸长度仅1km左右,规模较小,分布高程均在1200m高程以上,远高于水库蓄水位950m高程,对水库工程建设无影响。各岩溶透水地层中,以三叠系大冶组、嘉陵江组岩溶最为发育,左岸分水岭地区的苔原期剥夷面上,岩溶洼地、落水洞、暗河、溶洞、溶芽、溶槽等岩溶形态随处可见,岩溶极为发育。 1.3.3坝址工程地质坝址区河流形态为向SW方向凸出的弧形河湾,河流由N向S,在坝址区逐渐转为S28°E;枯季河水位877.5m,河水面宽约8m;相应于漫滩高程,河谷宽约18m;水库正常蓄水位950m高程时,河谷宽56m,两岸地形高差680~720m,为高山峡谷地貌。坝址区出露地层岩性由上至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T1dy1)薄层灰岩、泥质灰夹泥页岩,岩层单层厚度5~10cm,少量20~25cm,泥页厚度10~60cm,该地层主要分布于坝址上游河段;第二段(T1dy2)灰色、深灰色薄层灰岩、泥质灰岩、沿层面不时见夹有方解石或碳质薄片、薄膜,岩层单层厚6~20cm,碳质厚0.1~0.4cm,在弱风化层局部有泥化现象存在,此层为坝基(肩)所在层组。第三段(T1dy3):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夹薄层灰岩,岩层单层厚度20~40cm,主要分布在双窑河谷出口部位;第四系河床冲积层(Qal)主要分布在河床部位,钻孔揭露河床覆盖层厚约24~28.6m,主要为河床冲积砂卵砾石及块石。坝址区处于来凤向斜北西翼,构造简单,岩层单斜,岩层产状N70~80°E,SE∠66~70°,陡倾下游,构成横向谷。经现场地质测绘及钻孔、平硐勘探资料,坝址区无大型断层发育,但有F1、F2、及f1、f2、f3、f4六条小型逆断层发育,裂隙以平行或近平行河向一组为主,走向N20~40°W,但左岸裂隙总体倾向右岸(SW),右岸裂隙总体倾向左岸(NE),均属卸荷裂隙,延伸长度多小于5m,间距0.3~3.5m,平硐范围内即可见众多裂隙尖灭现象,裂隙宽均在1cm以下,均充填方解石,弱风化带内局部见零星泥化现象。料场位于坝址下游约1.2km处,分布范围长250m,宽115~160m,面积约3.4×104m2,开采高程860~1000m,地形坡度35~40°,为顺向边坡。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嘉江组T2j1厚层、中厚层灰岩、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三段T1dy3中厚层、厚层灰岩,开采区主要为T1dy3中厚层灰岩,岩层单层厚30~60cm,少量坡、残积层10~30cm。无大型断层经过,构造简单,岩层单斜,产状N75~80ºE,SE∠55~58º,区内未发现大型溶洞,岩溶发育中等,地下水活动低。料源有用层储量108.71万m3,表层坡、残积层风厚10~30cm,剥离层1~2m,无用层储量8.74万m3,剥采比1:13.44。石料源强度、质量能满足工程砂石骨料要求,料场区虽为顺向边坡,但地形坡度只有35~40º,缓于岩层倾角,自然边坡稳定性好,在料场开采过程中只要开挖边坡控制在岩层倾角范围内,对边坡的稳定无影响。根据GB18306—2001版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1.4施工交通1.4.1对外交通条件施工用主材及生活物资尽可能就近于宣恩县采购,全部以公路运输方式到达工地。运距约116km。大型施工设备、永久设备及大、重件设备可经水路运至巴东县或经铁路运至宜昌市,再经公路由巴东县或宜昌市运至恩施州。高速公路已通至恩施,通至恩施的铁路正在建设中。本电站现有对外交通运输线路为:恩施州—宣恩县—高罗乡—沙道镇—电站,公路总里程约166km,恩施至当阳坪为209国道,当阳坪至坝址为乡村公路,部分沥青路面,部分泥结石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