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0 KB
  • 25页

农网建设与改造KV配电线路工程标准设计说明..修改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农网建设与改造KV配电线路工程标准设计说明..修改 ————————————————————————————————作者:————————————————————————————————日期:2 农网建设与改造10KV配电线路工程标准设计说明一、电网规划1、电网建设应满足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并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当超前,2、电网建设应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减少维护的原则,积极采用适合国情的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产品。3、低压配电网实行分区供电原则,以每台配电变压器为单元,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4、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导线截面应与配电网络发展规划相协调。5、如无配电网络规划的地区,导线截面宜按十年用电负荷发展规划确定。二、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DL499-9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SDJ206-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173-92《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602-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SDJ7-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农技 [2007]35号《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试行)》等有关规程及文件要求进行设计。三、气象条件配电线路设计所采用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10年一遇的数值)和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参考本地区其它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和运行经验确定。四、路径和杆位选择配电线路的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2、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3、不占或少占农田;4、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5、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6、避免引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7、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8、配电线路大档距的设计,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的规定。 四、架空线路(一)、导线型号及截面选择1、城区架空配电线路应选用绝缘线;郊区和无树线矛盾的开阔地带应采用裸导线,在道路比较狭窄和树线矛盾突出的地带可采用绝缘导线。2、县城、工业聚集区和重要乡镇的主干线宜采用绝缘导线,重要乡镇的分支线和农业区宜采用裸导线。3、化工污秽区应采用绝缘导线4、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型号为LGJX型稀土钢芯铝绞线和绝缘线,并要认真计算,且要留有一定裕度。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5。进村镇线路的导线截面不小于50mm2。5、县城内和工业聚集区内10千伏主干线路采用截面240mm2绝缘导线,分支线路采用截面不小于150mm2绝缘导线。乡镇街道10千伏主干线截面不小于150mm2绝缘导线。农村地区10千伏主干线导线截面不小于120mm2,主要分支线路导线截面不小于95mm2,其它分支导线截面不小于50mm2。6、县城及乡镇街道配变(容量200-315千伏安)400伏低压出线及干线采用每路导线截面240mm2绝缘导线,主要低压分支线路采用截面不小于120mm2绝缘导线,其它分支线路采用截面不小于70mm2绝缘导线。 7、农村地区配变(容量100、200千伏安及以下)400伏低压出线及干线是两路出线的采用截面不小于90mm2绝缘导线,多路出线的采用每路截面不小于70mm2绝缘导线,其它分支线路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绝缘导线。8、10KV电缆的选用:电力电缆采用三芯统包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电缆管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应采用阻燃型电缆。(二)、导线的连接及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离内连接;2、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接头;3、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不应小于0.5m;4、钢芯铝绞线,铝绞线在档距内的接头,宜采用钳压或爆压;5、绝缘线接头处采用钳压连接的应包4层黑色塑料粘包带,塑料粘包带应超出破口部分两端30~50㎜。6、绝缘导线直线(受力的)接头应采用直线钳压管连接,按架空裸线安装规程执行。接头后各相导线受力应一致,不应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接头两侧绝缘线上的相位标志应一致;7、铝绞线、铜绞线的跳线连接,宜采用钳接、线夹连接或搭接;8、导线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档距内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9、配电线路的铝绞线、钢芯铝绞线或铝合金线,在与绝缘子或金具接触处,应缠绕铝包带。 (三)、导线排列1、高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应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垂直排列。双回路线路同杆架设时,宜采用三角排列,或采用垂直三角排列;2、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宜采用水平排列。城镇的高压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宜同杆架设,其应是同一回电源。3、同一地区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在电杆上的排列应统一。零线应靠近电杆或靠建筑物。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4、低压路灯线在电杆上的位置,不应高于其他相线和零线。5、沿建(构)筑物架设的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线,导线支持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6、配电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应结合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宜小于表1.0.1所列数值。7、由变电站(所)引出长度在1km的高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导线在杆塔上的布置,宜采用三角形排列,或适当增大线间距离。表1.0.1配电线路导线最小线间距离(m)档距(m)线路电压40及以下5060708090100高压低压0.60.30.650.40.70.450.75—0.85—0.9—1.0— 注1.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2.靠近电杆低压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8、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或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1.0.2所列数值。表1.0.2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杆型电压类型直线杆分支或转角杆高压与高压高压与低压低压与低压0.801.200.600.45/0.60[注]1.000.30注:转角或分支线如为单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0.6m;如为双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上排主干线横担为0.45m,距离下排主干线横担为0.6m。9、高压配电线路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0m。10、高压配电线路架设在同一横担上的导线,其截面差不宜大于三级。11、配电线路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高压…………………………………………0.3m低压…………………………………………0.15m 12、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高压…………………………………………0.2m低压…………………………………………0.1m高压引下线与低压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2m。(四)、线路的档距1、线路的档距,宜采用下表1.0.3所列数值。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1km。2、低压线路宜按远景规划建设。低压配电网应力求结构简单,安全可靠。A类村供电半径宜控制在400m以内,B、C类村供电半径宜控制在500m以内。表1.0.3配电线路的档距(m)电压地区高压低压城镇郊区40~5050~7040~5040~60(五)、线路的电杆、拉线、基础1、本设计采用预应力砼杆、普通砼杆,电杆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其设计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一般采用10m、12m、15m杆型。2、城镇 、工业聚集区线路禁止采用预应力砼杆,线路直线杆一般采用15米或12米普通砼杆。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设计可采用加强型砼杆、钢管杆(塔)。3、郊区和农村配电线路可采用预应力砼杆,但在大跨越或人口密集的乡镇应采用普通砼杆。4、各型电杆,应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一、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二、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三、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和终端杆)。(1)、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计算,应采用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普通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应力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混凝土及钢材的设计强度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中的规定。(2)、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应尽量采用定型产品,电杆构造的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3)、配电线路的金属横担及金属附件应热镀锌。采用木横担时应选用优质木材,并应经防腐处理。(4)、横担应进行强度计算,选用应规格化。 (5)、转角杆的横担,应根据受力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15度以下转角杆,宜采用单横担;15度至45度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45度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5、拉线应采用GJ型镀锌钢绞线,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和最小规格应符合表1.0.4的要求。表1.0.4拉线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及最小规格拉线材料镀锌钢绞线镀锌铁线强度安全系数最小规格≥2.035mm2≥2.53×直径4.0mm6、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度,如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0度。7、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线柱的倾斜角宜采用10度至20度。8、郊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宜适当装设防风拉线。9、10KV钢筋混凝土杆的拉线,宜不装设拉线绝缘子。如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应装设拉线绝缘子。在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10、400V钢筋混凝土杆的拉线,全部装设拉线绝缘子。11、拉线棒的直径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6mm。拉线棒应热镀锌。严重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 12、电杆基础应结合当地的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等条件进行设计。在有条件的地方,宜采用岩石的底盘、卡盘和拉线盘。13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宜采用表1.0.5所列数值。表1.0.5电杆埋设深度杆高(m)8.09.010.011.012.013.015.018.0埋深(m)1.51.61.71.81.92.02.32.6~3.014、电杆基础的上拔及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直线杆………………………………………1.5耐张杆………………………………………1.8转角杆、终端杆……………………………2.015、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制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200号。16、配电线路选用铁塔时,可参照《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中的规定进行设计。(六)、金具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采用角钢横担时,横担及金属附件应热镀锌,其规格不应小于∠6×63。转角杆的横担,应根据受力情况确定。150以内转角宜采用单横担,150~450的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大于450的转角宜采用十字横担。 (七)、绝缘子10KV配电线路绝缘子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本设计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选用TP-15、TP-20T、E-10、PS-15型;耐张杆宜采用悬式绝缘子串,选用XWP-70型,拉线绝缘子选用J-9、XP-30。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针式、蝶式、悬式绝缘子2.5。400V配电线路绝缘子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针式、蝶式、悬式绝缘子2.5。直线一般选用ED-1、TP-15T型,耐张杆一般选用ED-1、X-4.5型,,拉线绝缘子选用J-4.5、J-9、XP-30。中性线、保护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相同的绝缘子。绝缘子的稳定电阻不应小于20MΩ。五、变压器台区(一)、变压器台区的选址配电变压器台应设在负荷中心或重要负荷附近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其容量应考虑负荷的发展、运行的经济性等。下列电杆不宜装设变压器台:1、转角、分支电杆;2、设有高压接户线或高压电缆的电杆;3、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4、交叉路口的电杆;5、低压接户线较多的电杆; (二)、配电变压器容量配电变压器可按以下原则选型:1、配电变压器应选用S11型及以上节能、环保型配变,积极应用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和调容变压器。2、安装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室内的配电变压器及有特殊防火要求的配电变压器,应采用干式变压器。3、以居民生活用电为主和有特殊需要的供电区,可以选用单相变压器。4、配电变压器安装方式的选取应满足以下要求:1、城区柱上配电变压器:200KVA、315KVA;箱式变:400KVA、500KVA;2、农村柱上配电变压器:50KVA、100KVA、200KVA、315KVA;出线不超过4回。(三)、城区台区配电低压无功补偿柜城区配电变压器应在低压侧安装无功补偿电容器,其容量宜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25%~30%确定。公用变压器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85。容量在200-315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四)、农村台区综合配电柜农村台区综合配电柜选用应具有防雷、漏电保护、防窃电、计量、过流保护、速断保护、无功补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JP柜,JP柜限定在50~315KVA变压器使用,新架变台全部采用JP柜配电。 (五)、变压器台区的安装1、柱上变压器台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安装变压器后,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应大于1/100。2、落地式变压器台应装设围栏。围栏的设计和围栏与带电部分间的安全净距,应符合《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5-85的要求。3、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应分别装设高、低压熔断器。高压熔断器的装设高度,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4.5m,低压熔断器的装设高度,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3.5m。各相熔断器间的水平距离;高压熔断器不应小于0.5m,低压熔断器不应小于0.3m。4、高压熔断器应选择国家的定型产品,并应与负荷电流、运行电压及安装点的短路容量相配合。选择低压熔断器时,其额定电流应大于电路的工作电流。5、配电变压器熔丝的选择宜按下列要求进行: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容量在100KVA以上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变压器低压侧熔丝(片)按低压侧额定电流选择。 6、变压器的引下线、引上线和母线,宜采用多股绝缘线,其截面应按变压器额定电流选择,但不应小于16mm2。(1)、变压器的引下线采用50mm2绝缘铝芯线;(2)、变压器的低压侧与综合柜的连接线200KVA及以下采用95mm2绝缘铜芯线、315KVA及以下采用120mm2绝缘铜芯线;(3)、城区低压侧出线:按两路出线导线采用240mm2绝缘铝芯线;(4)、农村低压侧综合柜出线:按出线导线统一采用120mm2绝缘铝芯线;(5)、台区设备接地连接线采用50mm2绝缘铝芯线。(六)、台区接地配电变压器的防雷装置应采用HY5WS-17/50复合外套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防雷装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安装,其接地线单独连接。城区台区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以及金属外壳和低压无功补偿柜相连接,农村台区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以及金属外壳和综合配电柜相连接。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敷设的角钢、圆钢、钢管或水平敷设的圆钢、扁钢等。总容量为100KVA以上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总容量为1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其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六、柱上开关高压配电线路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应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主干线或主分支线应在每2km处安装一台开关设备。环网供电网络应装设联络开关设备。1、10KV柱上开关宜选用免维护的ZW32-12型户外交流断路器。2、柱上断路器额定电流63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3、10KV柱上分段开关的安装按每2km线路长度安装一组。七、线路及电缆故障指标器线路故障指标器一般选用多功能故障指示器(接地、短路、过流等五合一)BHS-D3型,在10KV线路的每个耐张段和分支线路的T接点安装。电缆线路故障指标器一般选用多功能故障指示器(接地短路)BHS-DL1型,在10KV线路电缆柜内每根电缆头上安装。七、10KV跌落式熔断器跌落式熔断器一般选用可带电拆卸上引线型。八、避雷器10KV架空线路设备防雷保护一般选用复合外套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具备防潮性能。九、线路无功补偿 线路无功补偿电容的容量应根据线路无功容量及cosφ等数据计算确定。电容器台架应装设RW11-10/100型户外交流高压熔断器和氧化锌避雷器对电容器进行保护。电容器的投切宜采用真空开关,由无功补偿控制器实时跟踪线路无功参数进行投切控制。电容器应选择内设放电电阻的户外型,以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十、防雷和接地1、高压配电线路,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杆、铁杆应设可靠的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均不宜超过30Ω。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的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低压配电线路,在干线和分干线终端处,应重复接地。2、柱上开关的防雷装置应采用复合外套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经常开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开关或隔离开关的两侧,均应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线与柱上开关等金属外壳应连接。柱上开关或隔离开关的防雷装置,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3、10KV绝缘架空线路的防雷应采用线路上安装防雷线夹或避雷器与接地装置连接,安装距离每300米安装一处,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4、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的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低压配电线路,在干线和分干线终端处,应重复接地。十一、导线及设备的线夹选型 1、稀土钢芯铝绞线选用螺栓型铝合金耐张线夹,线夹型号为NLL-;2、绝缘铝芯线(JKLYJ-50-70)选用拉板式楔型绝缘耐张,线夹型号为JNS-1B-;3、绝缘铝芯线(JKLYJ-120-240)选用螺栓式铝合耐张线夹,线夹型号为NLL-;4、集束绝缘线(JKLVS-50)选用螺杆式集束线耐张线夹,为线夹型号为JNS-2A-;5、集束绝缘线(JKLVS-70-120)选用拉板式楔型绝缘耐张线夹,线夹型号为JNS-2B-;6、集束绝缘线(JKLVS-50-240)直线杆选用绝缘悬挂线夹,线夹型号为JCG-;7、绝缘线的接地选用绝缘接地线夹,线夹型号为JDL-;8、绝缘线的防雷选用绝缘防雷线夹,线夹型号为FLL-;9、变压器高压桩头、隔离开关、桩上开关桩头选用钎焊设备线夹,线夹型号为SLG-1BQ-;10、城区变压器低压桩头选用绝缘铜铝抱杆设备线夹,线夹型号为SBG-M12B-;11、农村变压器低压桩头选用绝缘铜抱杆设备线夹,线夹型号为SBT-M12B-;12、稀土钢芯铝绞线引流线的连接选用异型并勾线夹,线夹型号为JBL-; 13、绝缘铝芯线及集束绝缘线引流线的连接选用绝缘并勾线夹,线夹型号为JBL-。十二、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一)、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计算。计算上述距离,不应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以及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二)、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1.0.6数值。表1.0.6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m)线路经过地区线路电压高压低压居民区非居民区不能通航也不能浮运的河、湖(至冬季冰面)不能通航也不能浮运的河、湖(至50年一遇洪水位)交通困难地区6.55.5534.565534注:1.居民区—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市镇、乡等人口密集地区。2.非居民区— 上述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均属非居民区,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非居民区。3.交通困难地区—主要指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三)、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0.7所列数值。表1.0.7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距离线路经过地区线路电压高压低压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4.51.53.01.0(四)、高压配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单位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的同意。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3m。低压配电线路跨越建筑物,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2.5m。线路边线与永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高压…………………………………………………1.5m低压…………………………………………………1m在无风情况下,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不用小于上列数值一半。 注;1.导线与城市多层建筑物或规划建筑线间的距离,指水平距离。2.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距离,指净空距离。(五)、高压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为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5m。在下列情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通道:1、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2、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m。配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3m。配电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应砍伐通道,但导线至树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配电线路的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1.0.8所列数值。表1.0.8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m)最大弧垂情况的垂直距离最大风偏情况的水平距离高压低压高压低压1.51.02.01.0校验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六)、 配电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应避开管道的检查井或检查孔,同时,交叉处管道上所有部件应接地。(七)、配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仓库、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贮罐的防火间距,不用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八)、条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应符合下列要求:1、交叉角应符合表1.0.9的要求。2、配电线路一般架设在弱电线路上方。配电线路的电杆应尽量接近交叉点,但不宜小于7m(城区的线路,不受7m的限制)。表1.0.9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弱电线路等级交叉角一级二级三级≥450≥300不限制3、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人行天桥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应符合表1.0.10的要求。 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表1.0.10项目铁路公路电车道通航河流弱电线路电力线路(KV)特殊管道索道人行天桥标准轨道窄轨电气化铁路一、二级公路二、四级公路有轨及无轨主要次要一、二级三级1以下6~1035~110154~220330导线最小截面—铝绞线及铝合金线为35mm2,其他导线为16mm2—导线在跨越档内的接头不应接头——不应接头—不应接头不应接头—不应接头—交叉不应接头交叉不应接头———不应接头—导线支持方式双固定—双固定单固定双固定双固定单固定双固定单固定单固定双固定———双固定—最小垂直距离(m)线路电压项目至轨顶接触线或承力索至路面至承力索或接触线至5年一遇洪水位至被跨越线至导线电力线在上面—电力线在下面电力线在下面至电力线上的保护措施至路面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高压7.56.0平原地区配电线路入地7.03.0——9.06.0——1.52.0223453.0———2.0——2.0城镇内宜入地低压7.56.0平原地区配电线路入地6.03.0——9.06.0——1.01.0123451.5——1.5城镇内宜入地最小水平距离(m)线路电压项目电杆外缘至轨道中心电杆中心至路面边缘电杆中心至路面边缘与拉纤小路平行的线路,边导线至斜坡上缘在路径受限制地区,两线路边导线间在路径受限制地区,两线路边导线间在路径受限制地区,至管、索道任何部分导线边缘至人行天桥边缘电杆中心至轨道中心高压交叉:5.0平行;杆高加3.0平行;杆高加3.00.50.5——3.0高电杆高度2.02.22.55.07.09.02.04.0低压0.5——3.01.01.52.0备注山区入地困难时,应协商,并签订协议公路分级见附录六,城市道路的分级,参照公路的规定开阔地区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电杆高度两平行线路在开阔地区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弱电线路分级见附录五两平行线路在开阔地区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在开阔地区,与管、索道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特殊管道指架设在地面上的输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2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