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69页

SYT0442-2010 钢制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pdf

  • 6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3.040.10;87.020P94备案号:29746—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PSY/T0442—2010代替SY/T0442—1997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internalfusionbondedepoxycoatingofsteelpipe2010-08-27发布2010-12-15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internalfusionbondedepoxycoatingofsteelpipeSY/T0442—2010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北京 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国家能源局公  告2010年 第3号按照《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场站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等111项行业标准(见附件),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标准(SY)94项、电力标准(DL)10项和能源标准(NB)7项,现予以发布。附件:行业标准目录(节选)国家能源局2010年8月27日 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0441—20010442—19970457—20000460—2000SY/TSY/TSY/TSY/T行业标准目录高高标准名称含硫化氢气田集含硫化氢气田集含硫化氢气田集输场站工程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田注汽锅炉制造安装技术制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制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然气净化装置设备与管道安高施工技术规范石验收规范输场站工程石验收规范输管道工程油规范钢层技术标准钢层技术标准天装工程施工技术规范0441—20100442—20100457—20100460—2010标准编号4118—20104212—20104213—2010附件:SYSYSYSY/TSY/TSY/TSY/T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15151515151515151515----------12121212121212121212----------实施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7272727272727272727----------08080808080808080808----------批准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采标号199519982002200419992002—20002002200320021995——————————代替标准SY/T0510SY/T0518SY/T0544SY/T0556SY/T5141SY/T5716.9SY/T5216SY/T5414SY/T5251SY/T5358SY/T5362标准名称钢制对焊管件规范石油钻杆内涂层技术条件快速开关盲板技术规范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管道焊接技术规范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石油钻机用离心涡轮液力变矩器钻井取心工具油气井录井项目内容及质量基本要求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生产测井油气水流量模拟试验装置技术规范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标准编号SY/T0510SY/T0544SY/T0556SY/T4117SY/T4119SY/T5141SY/T5216SY/T5251SY/T5358SY/T5362 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代替标准5367—19986193—1996采标号5386—20005454—2003批准日期5486—1999实施日期5518—20005532—20025465—20055941—19945600—20026180—19966181—20056413—1999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57第第探明储量计标准名称缝性油(气)藏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裂算细则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非常规地层测试技术规程油井水泥外加剂评价方法部分:防气窜剂油井水泥外加剂评价方法部分:加重剂石油天然气井位测量规范石油钻机绞车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22—010—0105367—20105386—20105454—20105486—20105518—20105532—20105600—2010标准编号Y/T5504.5Y/T5504.7SY/TSY/TSY/TSY/TSSSY/TSY/TSY/T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1515151515151515151515-----------1212121212121212121212-----------实施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727272727272727272727-----------0808080808080808080808-----------批准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采标号APIRP11BR:2006,IDT199519931995199519951993199319932002199319941994————————————代替标准5643SY/TSY/T5676SY/T5699SY/T5723SY/T5757SY/T5890SY/T5782SY/T5794SY/T5819SY/T5889SY/T5912SY/T5940藏探明储量计算)标准名称气(抽油杆维护和使用推荐作法石油钻采机械产品用高压锻件技术条件提升短节山地地震钻机油田注入水杀菌剂通用技术条件岩性油细则钻井液用沥青类评价方法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储层参数的测井计算方法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标准编号SY/T5643SY/T5676SY/T5699SY/T5723SY/T5757SY/T5782SY/T5794SY/T5819SY/T5889SY/T5912SY/T5940 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2010-08-272010-1215代替标准5965—20005991—1994采标号6055—2002批准日期实施日期6098—20006107—20026117—20036124—19956156—20036218—19966234—20036257—1996SY/TSY/TSY/TSY/T6082—1994SY/TSY/TSY/TSY/TSY/TSY/TSY/TSY/T标准名称管、油管、管线管及钻杆螺油重力、磁力、电法、地球油地震勘探车装钻机使用和地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的油气探井地质设计规范套纹保护器石化学勘探图件编制规范石维护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油藏热物性参数的测定方法石油修井机使用与维护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作法气枪震源使用技术规范套管段铣和定向开窗作业方法埋测定蒸汽吞吐注采工艺方案设计5965—20105991—20106055—20106082—20106098—20106107—20106117—20106124—20106156—20106218—20106234—20106257—2010标准编号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SY/T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1515151515151515151515-----------1212121212121212121212-----------实施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727272727272727272727-----------0808080808080808080808-----------批准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MOD,采标号APIRP2002:5L22004199819992000200020002002200320032003——————————代替标准SY/T6269SY/T6378SY/T6415SY/T6451SY/T6464SY/T6472SY/T6530SY/T6544SY/T6567SY/T6569工程:标准名称部分3第石油企业常用节能节水词汇油水井取套回接工艺作法油气探井录井资料质量评定与归档项目探井测井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技术规范水平井完井工艺技术要求油田生产主要能耗定额编制方法非腐蚀性气体输送用管线管内涂层油井水泥浆性能要求天然气输送管道系统经济运行规范油田注水系统经济运行规范生产测井下井仪系列通用技术条件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标准编号SY/T6269SY/T6378SY/T6415SY/T6451SY/T6464SY/T6472SY/T6530SY/T6544SY/T6567SY/T6569SY/T6737.3 1515151515151515151515-----------1212121212121212121212-----------实施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727272727272727272727-----------0808080808080808080808-----------批准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采标号APIRP15S:2006,IDT代替标准标准名称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作业规范油气井射孔起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钻进式井壁取心技术规范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可盘绕式增强塑料管线管的评定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骨架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连续管及接头油气田开发图例及编图规范注水井分层流量实时测调仪石油岩石孔隙体积压缩系数测定仪石油仪器和石油电子设备防雷和浪涌保护通用技术条件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标准编号SY/T6790SY/T6791SY/T6792SY/T6793SY/T6794SY/T6795SY/T6796SY/T6797SY/T6798SY/T6799SY/T6800 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21212121212121212121212------------实施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72727272727272727272727------------080808080808080808080808------------批准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采标号199820021995199819951992——19991998——————代替标准SY/T10019SY5445SY6355SY/T0087SY/T0320SY/T10037SY/T4084SY/T5502标准名称石油钻机液压盘式刹车安装、使用与维护油田套管补贴用膨胀管总成海洋修井机海洋平台钻机设施布置规范海上卫星差分定位测量技术规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钢质储罐腐蚀直接评价钢制储罐外防腐层技术标准海底管道系统滩海环境条件与荷载技术规范石油物探标准劳动量折算方法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标准编号SY/T6801SY/T6802SY/T6803SY/T6804SY/T10019SY5445SY6355SY/T0087.3SY/T0320SY/T10037SY/T4084SY/T5502 1515151515151515151515-----------1212121212121212121212-----------实施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727272727272727272727-----------0808080808080808080808-----------批准日期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采标号19962000——代替标准SY/T5805SY/T6455瑞雷(标准名称)输配电线路安装工程劳动定额陆上石油工业安全词汇滩海堤坝坝体检测规程波法海上生产设施设计和危险性分析推荐作法滩海人工岛安全规则高含硫化氢气田集气站场安全规程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管道安全规程石油工业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规范钢质储罐腐蚀控制标准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2010——————标准编号SY/T5805SY/T6455SY/T6775SY/T6776SY/T6777SY6779SY6780SY/T6783SY/T6784SY/T6787SY/T6788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油标委2008年油标委字[2008]2号文标准项目计划要求,对行业标准《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技术标准》SY/T0442—1997进行的修订,它替代以前发布的版本。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SY/T0442—1997执行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参考美国石油协会标准《管线无底漆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推荐做法》APIRP5L7:1988、美国水工协会标准《用于钢质水管线内外壁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标准》AWWAC213-2001、加拿大标准《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外防腐层标准》CAN/CSAZ245.20-2006,对其有关规定,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予以采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修订了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使用温度范围;——删除了减阻型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的要求;——修订了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厚度要求;——修订了环氧粉末涂料及其防腐层的性能要求;——修订了表面处理质量要求;——修订了管段试验要求;——删除了复涂要求。本标准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本标准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到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地址:天津市塘沽区津塘公路40号,邮编:300451)。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大庆油田建设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其滨、刘金霞、赫连建峰、陈守平。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张清玉、卢绮敏、崔新村、杨柏兰、陈守平、黄春荣、陈航、于云凤、赖广森。 目次1总则……………………………………………………………12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结构………………………………………23材料……………………………………………………………33.1钢管…………………………………………………………33.2环氧粉末涂料………………………………………………34 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涂敷施工………………………………64.1 工艺评定试验………………………………………………64.2涂敷施工……………………………………………………65质量检验………………………………………………………86内防腐层的修补和重涂……………………………………107成品管的标识、堆放和吊运………………………………118现场补口……………………………………………………129涂敷生产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1310交工文件…………………………………………………14附录A环氧粉末的固化时间试验…………………………15附录B环氧粉末涂料及涂层的热特性试验………………17附录C防腐层的耐阴极剥离试验…………………………21附录D防腐层的孔隙率测定试验…………………………24附录E防腐层的抗弯曲性能试验…………………………27附录F防腐层的抗冲击性能试验…………………………29附录G防腐层的附着力测定………………………………30附录H高温高压试验方法…………………………………32标准用词说明……………………………………………………33引用标准名录……………………………………………………34附件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条文说明…………………………………………………………………36 Contents1Generals………………………………………………………12Fabricofinternalcoating………………………………………23Materials………………………………………………………33.1Steel…………………………………………………………33.2Epoxypowder…………………………………………………34Coatingapplication……………………………………………64.1Procedurequalificationtrial……………………………………64.2Coatingapplication……………………………………………65Qualityinspection………………………………………………86Repairandre-coating………………………………………107Marks,storageandtransportation…………………………118Fieldjointcoating……………………………………………129Health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1310Completiondocuments……………………………………14AppendixATestmethodforcuretimeofepoxypowder……15AppendixBTestmethodforthermalcharacteristicsofepoxypowderandcoating……………………………………17AppendixCTestmethodforcathodicdisbondmentofthecoating…………………………………………………………21AppendixDTestmethodforporosityofthecoating…………24AppendixETestmethodforflexibilityofthecoating………27AppendixFTestmethodforimpactresistanceofthecoating…………………………………………………………29AppendixGTestmethodforadhesionofthecoating…………30AppendixHTestmethodforautoclave………………………32Explanationofwording…………………………………………33Normativestandard………………………………………………34AttachedClauseexplanation……………………………………36 1 总 则1.0.1为保证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质量,延长管道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工作温度不超过80℃,输送各种油品、天然气、污水的钢质管道及给排水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1— 2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结构2.0.1环氧粉末内防腐层为一次成膜结构。2.0.2防腐层厚度应根据介质的腐蚀性、运行温度等工程因素选择。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0.2的规定。表2.0.2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最小厚度防腐层等级最小厚度(μm)普通级≥300加强级≥500—2— 3材料3.1钢管3.1.1准备涂敷的钢管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或订货条件的规定。3.1.2钢管生产商应提供钢管的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3.1.3涂敷厂应逐根对钢管进行外观检查,外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钢管标准或订货条件的规定。3.1.4涂敷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钢管的最小管径应能满足内防腐层检验的要求。3.2环氧粉末涂料3.2.1环氧粉末涂料应有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检测报告和安全数据单等有关技术资料,证明其产品符合本标准第3.2.2条的要求。交货时,在其外包装上至少应清楚地标明下列内容:1生产厂名、厂址;2产品名称;3产品型号、批号;4储存温度;5生产日期、有效期等。3.2.2对每一牌(型)号的环氧粉末涂料,环氧粉末生产厂应向涂敷厂提供在厂家质保体系规定时间内由具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符合表3.2.2-1及表3.2.2-2要求的环氧粉末涂料及实验室防腐层性能检验报告。—3— 表3.2.2-1环氧粉末涂料的性能序号试验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1外观色泽均匀,无结块目测2固化时间(min)符合粉末生产厂给定的指标±20%附录A3胶化时间(s)符合粉末生产厂给定的指标±20%GB/T16995ΔH(J/g)≥454热特性附录BTg2(℃)≥955不挥发物含量(%)≥99.4GB/T6554150μm筛上粉末≤3.06粒度分布(%)GB/T6554250μm筛上粉末≤0.27密度(g/cm3)1.3~1.5GB/T44728磁性物含量(%)≤0.002JB/T6570表3.2.2-2实验室涂敷的环氧粉末防腐层性能序号试验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平整、色泽均匀、无气1外观泡、无开裂及缩孔,允目测许有轻度橘皮状花纹≤5且符合粉末生产厂2热特性:|ΔTg|(℃)附录B给定特性324h或48h耐阴极剥离(mm)≤6.5附录C4粘结面孔隙率(级)1~4附录D5断面孔隙率(级)1~3附录D6抗3°弯曲无裂纹附录E7抗冲击(8J)无针孔附录F撬剥法附着1~2附录G8(级)力拉开法(MPa)≥20GB/T52109电气强度(MV/m)≥30GB/T1408.110体积电阻率(Ω·m)≥1×1013GB/T141011耐盐雾(1000h)防腐层无变化GB/T1771—4— 续表序号试验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10%HCl(常温90d)3%NaCl(常温90d)合格GB/T927410%H2SO4(常温90d)耐化10%NaOH(常温90d)12学腐原油(80℃,90d)蚀①油田污水(80℃,90d)汽油(常温90d)合格GB/T9274煤油(常温90d)柴油(常温90d)耐磨性13≤20GB/T1768(1000g/1000rcs-17轮)(mg)耐高温高压试验②14无起泡附录H(80℃,14MPa,16h)①腐蚀介质可由设计和业主根据所输介质协商确定。②是否需要高温高压试验可由设计和业主根据防腐层使用环境协商确定。3.2.3环氧粉末涂料应密封保存,且在装运、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清洁。涂敷厂应按照环氧粉末生产厂推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储存环氧粉末涂料。3.2.4涂料及防腐层质量确认。首次使用的环氧粉末涂料,涂敷生产前,应按照表3.2.2-1和表3.2.2-2规定的指标进行全面检验,性能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之后每批环氧粉末涂料应至少取样一次进行检验,按照表3.2.2-1和表3.2.2-2中第2,3,4,5,6,7,8项的内容对环氧粉末及其防腐层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当环氧粉末生产厂、配方和生产地点三项之一或多项发生变化时,应对涂料和涂层质量重新进行全面检验。—5— 4 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涂敷施工4.1 工艺评定试验4.1.1正式生产前,涂敷厂应按照粉末涂料生产厂推荐的涂敷参数拟定涂敷工艺,并按拟定的涂敷工艺涂敷钢管或管段,并截取试件,按照表4.1.1的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4.1.2当生产工艺参数改变时,重新进行工艺评定试验。表4.1.1钢管内防腐层性能序号试验项目验收指标试验方法≤5且符合粉末生产厂1热特性:|ΔTg|(℃)附录B给定特性阴极剥离(65℃,-1.5V,48h)2≤6.5附录C或(65℃,-3.5V,24h)(mm)3断面孔隙率(级)1~3附录D4粘结面孔隙率(级)1~4附录D抗3°弯曲(订货规定的最低5无裂纹附录E试验温度±3℃)6抗8J冲击无漏点附录F7附着力(级)1~2附录G4.2涂敷施工4.2.1钢管表面处理:1钢管表面涂敷之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附着在钢管表面的油、油脂及任何其他杂质清除干净。进入钢管的表面处理设备和部件不能有污染钢管表面的物质。2喷射除锈前,应预热钢管,并保持钢管表面温度至少高于露点以上3℃。—6— 3钢管表面应进行喷射除锈,除锈等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中规定的Sa2.5级。表面锚纹深度应在50~100μm。4喷射除锈后,应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钢管内表面,将钢管内表面残留的钢丸/砂粒和灰尘清除干净。表面灰尘度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18570.3规定的2级。5 对可能影响防腐层质量的表面缺陷应进行修理。对于严重缺陷或无法清除缺陷的钢管,应与业主协商取得一致的处理意见。6 喷射除锈后的钢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导率测定法》GB/T18570.9规定的方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检测钢管表面的盐分含量,钢管表面的盐分不应超过20mg/m2。4.2.2涂敷:1用于涂敷的压缩空气必须清洁、干燥、无油污。2应采用无污染的热源对钢管进行均匀加热。预热温度应在涂料生产厂推荐的范围,但不应超过275℃。3按照工艺评定试验确定的涂敷工艺进行防腐层涂敷。4钢管的保温和冷却应满足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要求。5固化后的防腐层应采用空气冷却或水冷却方法。6钢管两端预留段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7— 5 质量检验5.0.1表面处理环境条件检验:表面除锈前,应每2h测量并记录露点温度和钢管表面温度。5.0.2表面处理质量检验:1应在充足的光线下对钢管内表面缺陷和除锈质量进行检验: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规定的方法检测钢管表面处理后的除锈质量,除锈等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中规定的Sa2.5级。连续生产时,应逐根检测钢管表面除锈质量。2应采用锚纹深度测试仪、锚纹拓印膜或业主认可的相应方法检测钢管表面锚纹深度。连续生产时,应至少每4h检测两根钢管的内表面锚纹深度。3钢管表面灰尘度应每班至少(不超过8h)检测两次,每次检测两根钢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18570.3规定的方法进行表面灰尘度评定,表面灰尘度应不低于2级。4每50根随机抽测一根钢管表面的盐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导率测定法》GB/T18570.9规定的方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进行钢管表面的盐分测定。盐分不应超过20mg/m2。如超标,加倍抽测,仍超标,对钢管进行清洗,重新进行表面处理,再进行盐分检测。5.0.3涂敷温度检验:涂敷前钢管表面的加热温度应用合适的仪器逐根检测,并记录。5.0.4防腐层外观检验:应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逐根进行目—8— 测检查,外观要求平整、色泽均匀,无气泡、无开裂及缩孔等缺陷。5.0.5厚度检验:应使用防腐层测厚仪,逐根测量沿管长方向任意分布的至少10个点的防腐层厚度,测量点至少包括距管端1m以上位置的4个点,结果应满足表2.0.2的相应要求。5.0.6漏点检验:应按现行石油行业标准《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SY/T0063的规定进行防腐层检漏。检漏仪应至少每班校准一次。普通级防腐层平均每平方米漏点数量不超过1个或加强级防腐层平均每平方米漏点数量不超过0.6个时,可按照本标准第6.0.1条和第6.0.2条的规定进行修补。当漏点数超过规定时,或个别漏点的面积大于或等于250cm2时,应按照本标准第6.0.3条的规定进行重涂。5.0.7型式检验:1每班(不超过12h)应截取一个长度约500mm左右的管段或同等生产工艺条件下涂敷的试验管段,剖开后进行外观、厚度、漏点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再将管段加工成试件并按表4.1.1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表4.1.1的规定。2业主订货有要求时,应按订货要求的频率进行型式检验。—9— 6 内防腐层的修补和重涂6.0.1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修补可采用环氧粉末涂料生产厂配套提供或指定的双组分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涂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石油行业标准《钢质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57的规定。6.0.2修补方法应适合手工操作并经业主确认。修补要求:1修补时,应确保钢管表面温度至少高于露点以上3℃。2先除去待修部位的污物,将修补部位打磨至修补材料说明书要求的粗糙表面。3用干布或刷子将灰尘清除干净。4按照修补材料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涂料配制和涂刷。5修补防腐层与原防腐层搭接至少25mm。6所修补防腐层应进行厚度和漏点的检验。厚度应满足最低厚度要求。修补情况应予以记录。6.0.3防腐层检验中厚度不合格、漏点数量超过允许修补范围或型式检验不合格的防腐层,应进行重涂。重涂时,应将钢管加热到不超过275℃,使防腐层软化,然后将全部防腐层清除掉。再按本标准第4章的要求进行表面处理和涂敷施工,重涂后应按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重新进行质量检验。—10— 7 成品管的标识、堆放和吊运7.0.1经质量检验合格的环氧粉末内防腐层钢管应在距管端约400mm处做出标识,至少标明内防腐层等级、防腐管编号、涂敷厂名称、涂敷日期、执行标准等。并向用户提供合格证。7.0.2成品管两端应进行密封保护,防止堆放过程中杂物进入管内损伤内防腐层。7.0.3成品管应按防腐层等级及钢管规格分开堆放,并应排列整齐,有明显标识。防腐层检验不合格的钢管不得与成品管混放。7.0.4成品管室外堆放时,管底部应予以支撑,支撑高度应高于自然地面150mm。成品管的堆放层数应满足外防腐层的堆放要求。7.0.5涂敷过的成品管运输时应轻吊轻运,避免钢管撞击变形或损伤。也应防止钢管有较大的弯曲变形。—11— 8现场补口8.0.1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补口,可采用内防腐层补口机热涂熔结环氧粉末或冷涂双组分液体无溶剂环氧涂料法,机械压接法,采用内衬短管节法或设计选定的其他补口方法。8.0.2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补口,补口施工前均应制定相应的补口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要求,补口防腐层质量不应低于管体防腐层质量要求。并经业主、监理等审查批准后实施。—12— 9涂敷生产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9.0.1防腐厂应建立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体系。9.0.2涂敷生产的安全、环境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2的要求。9.0.3除锈、喷涂过程中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有关规定。9.0.4除锈、喷涂车间空气中粉尘含量不得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有关规定。9.0.5钢质管道除锈、涂敷生产过程中,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的规定。9.0.6喷涂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爆炸危险场所电器设备的安全规定,电器设备应整体防爆,操作部分应设触电保护器。9.0.7除锈及喷涂作业中所有机械设施的旋转和运动部位均应设有防护罩等安全保护措施。9.0.8各岗位工作人员应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13— 10交工文件10.0.1交工文件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1熔结环氧粉末涂料、修补涂料的质量证明材料,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安全数据单、复检报告等;2工艺评定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等;3防腐管出厂合格证;4修补记录;5业主要求的其他有关技术资料。—14— 附录A环氧粉末的固化时间试验A.1仪器设备A.1.1电热板,温度精度为±3℃。A.1.2金属板,尺寸为150mm×150mm×25mm。A.1.3接触式温度计。A.1.4计时器。A.1.5拉延板(形状见图A.1.5);缺口25±1mm×约0.9mm图A.1.5拉延板A.1.6镊子(小钳子)。A.1.7刮刀。A.1.8通用小刀。A.1.9差示扫描量热仪(DSC)。A.2试验步骤A.2.1加热金属板并保持温度在设定的试验温度。A.2.2在金属板上用拉延板把环氧粉末迅速铺开,涂敷成一层薄膜,使膜厚在300~400μm之间,当金属板上的粉末开始熔化时,立即起动计时器开始计时。A.2.3趁涂膜未完全胶化之前,用一把通用小刀或刮刀在膜上—15— 将涂膜划分为10条带状,如图A.2.3所示。涂层用刀划分涂层金属板图A.2.3涂层平板划线A.2.4经过30±3s以后,用通用小刀取下第1条涂膜带,并立即淬入冷水中。A.2.5每经过30±3s,重复一次上条中的操作。注意应按从最初拉延开始的先后顺序取下、淬冷并按顺序摆放。A.2.6使用一台“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按本标准附录B的要求,测定ΔT(玻璃化温度的变化值)或转化百分率C。gA.2.7绘出时间对ΔT或时间对转化百分率的曲线。gA.3试验报告A.3.1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环氧粉末批号;2对应ΔT为2℃的时间或对应99%转化率的时间(s);g3试验日期。—16— 附录B环氧粉末涂料及涂层的热特性试验B.1范围B.1.1本试验适用于测定环氧粉末涂料及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和反应热∆H以及涂层的转化百分率C。gB.2仪器设备B.2.1带制冷设备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B.2.2分析天平,精确到0.1mg。B.2.3试样密封器。B.2.4带盖铝制试样皿。B.3试验步骤B.3.1取10±1mg的环氧粉末或涂层做试样,放入预先称好的试样皿中,盖上盖子密封试样并称量,试样的质量精确到0.1mg。B.3.2将试样和参照物放入差示扫描量热仪的以干燥惰性气体保护的测量池中。B.3.3对环氧粉末试样,按下列操作程序完成其热扫描:1以20℃/min的速率对试样加热,从25℃±5℃加热到70℃±5℃,然后将试样急冷到25℃±5℃。2以20℃/min的速率对同一试样加热,从25℃±5℃加热到285℃±10℃,然后将试样急冷到25℃±5℃。3以20℃/min的速率对试样加热,从25℃±5℃加热到150℃±10℃。B.3.4对涂层试样,按下列操作程序完成其热扫描:—17— 1以20℃/min的速率对试样加热,从25℃±5℃加热到110℃±5℃,在110℃时保持1.5min,然后将试样急冷到25℃±5℃。2以20℃/min的速率对同一试样加热,从25℃±5℃加热到285℃±10℃,然后将试样急冷到25℃±5℃。3以20℃/min的速率对试样加热,从25℃±5℃加热到150℃±10℃。B.4试验结果B.4.1试验结果应按以下要求计算:1对应于本标准第B.3.3条中第2款、第3款与本标准第B.3.4条中第2款、第3款所得的每一个热扫描线,确定其相应的T值,这些值是在低温端的外推基线与曲线转折点处的切线g交点上。此外,还要确定相应的反应放热量ΔH(见图B.4.1-1和图B.4.1-2)。Tg1+热ΔH流量操作过程2Tg2-操作过程3温度,℃图B.4.1-1对环氧粉末热扫描—18— Tg3+热流量ΔH1操作过程2Tg4-操作过程3温度,℃图B.4.1-2对涂层热扫描2对于涂层,用下列公式计算出T值的变化:gΔTg=Tg4-Tg3(B.4.1-1)式中ΔT——T值的变化(℃);ggT——由本标准第B.3.4条中的第2款热扫描得到的Tg3g值(℃);T——由本标准第B.3.4条中的第3款热扫描得到的Tg4g值(℃)。3对于防腐层,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转化百分率:(B.4.1-2)式中C——转化百分率(%);ΔH——由本标准第B.3.3条中的第2款热扫描得到的反应放热量(J/g);ΔH——由本标准第B.3.4条中的第2款热扫描得到的反1—19— 应放热量(J/g)。B.5试验报告B.5.1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环氧粉末批号;2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型号;3对于环氧粉末,报告T,T和ΔH值;g1g24对于涂层,报告T,T,ΔT和C的值;g3g4g5试验日期。—20— 附录C防腐层的耐阴极剥离试验C.1设备和材料C.1.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C.1.2热板或烘箱,温度精度为±3℃。C.1.3盛有石英砂的钢制浅盘。C.1.4甘汞电极。C.1.5铂丝或碳电极。C.1.6内径75±3mm塑料圆筒。C.1.73%的NaCl溶液。C.1.8通用小刀。C.2试件要求C.2.1实验室涂敷试件尺寸约为100mm×100mm×6mm。C.2.2管段试件尺寸约为100mm×100mm×管壁厚度。试件数为3件。C.3试验步骤C.3.1本试验应使用经确认没有漏点的试件,电火花检漏仪最低检漏电压应为1800V。C.3.2在试件的中心钻一个直径3.2mm的盲孔,透过防腐层,露出钢基板。C.3.3把塑料圆筒中心对准盲孔放在试件上,并用密封胶粘好,不应漏水。C.3.4往筒内注入至少300mL的预先加热到试验温度的NaCl溶液,并在筒上做出液面位置标记。将电极插入溶液中与直流—21— 电源的正极连接,再将裸露盲孔的试件与负极连接。C.3.5施加电压于试件(对甘汞参比电极为负),在下列试验条件下,保持温度不变。11.5V,65℃±3℃,48h;23.5V,65℃±3℃,24h。C.3.6试验过程中,按需要添加蒸馏水以保持液面高度。上述试验周期结束后,拆除电解槽,取下试件,将其在空气中冷却到20℃±3℃。在开始断开电源起的1h内,对试件的耐阴极剥离性能进行测试。C.3.7以盲孔为中心,用小刀划出放射线,如图C所示。线应划透防腐层达到基底,并且从盲孔算起,延伸距离至少达到20mm。图C在试件上划透防腐层的放射线C.3.8用刀尖从盲孔处开始,插入防腐层下面,以水平方向的力沿射线方向撬剥防腐层,直到防腐层表现出明显的抗撬剥性能为止。C.3.9从盲孔边缘开始,测量各个撬剥距离,并求其平均值,即为该试件的阴极剥离距离。C.4试验报告C.4.1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22— 1环氧粉末的批号;2平均剥离值;3试验日期。—23— 附录D防腐层的孔隙率测定试验D.1仪器设备D.1.140倍体视显微镜。D.1.2台虎钳或专用弯曲机。D.1.3干冰或冷冻箱。D.1.4通用小刀。D.2试件要求D.2.1实验室涂敷试件尺寸约为200mm×25mm×6mm,管段试件尺寸约为200mm×25mm×管壁厚度,其中200mm为管段轴向尺寸。试件数为3件。D.3试验步骤D.3.1将试件冷却到-30℃以下,并在台虎钳或专用弯曲机上折弯。D.3.2在弯曲的试件上撬下一块防腐层,并放大40倍观察防腐层的孔隙率。D.3.3按图D.3.3-1(自上而下依次为1~5级)和图D.3.3-2(自上而下依次为1~5级)中所示的等级图评定试件的孔隙率等级。—24— 图D.3.3-1防腐层粘结面孔隙率等级图D.3.3-2防腐层断面孔隙率等级—25— D.4试验报告D.4.1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环氧粉末的批号;2断面孔隙率等级;3粘结面孔隙率等级;4试验日期。—26— 附录E防腐层的抗弯曲性能试验E.1仪器设备E.1.1压力试验机。E.1.2弯曲芯轴。E.1.3冷冻箱,温度精度±3℃。E.2试件要求E.2.1实验室涂敷试件尺寸约为200mm×25mm×6mm,管段试件尺寸约为200mm×25mm×管壁厚度,其中200mm为管段轴向尺寸。试件数为3件。E.3试验步骤E.3.1防腐层边缘应光滑,以消除任何潜在的应力升高点。将试件放入冷冻箱内冷却到-30℃或买卖双方协商的弯曲试验温度,并至少保持1h。E.3.2如图E所示,将试件放在一个平面上,测量试件厚度t,该值为试件的钢管壁厚和内弧弦高之和。钢管壁厚涂层t25mm图E抗弯曲试验试件厚度的确定—27— E.3.3用下列公式求出芯轴半径:1芯轴对应于单位管径长度弯曲3°角时:R=18.60t(E.3.3-1)2芯轴对应于单位管径长度弯曲2.5°角时:R=22.42t(E.3.3-2)式中R——要求的芯轴半径(mm);t——试件厚度(mm)。E.3.4将试件放在选定曲率半径的芯轴上进行弯曲试验,每个试件的弯曲过程应在从冷冻箱中取出的30s之内完成,折弯速率应保持整个过程在10s内。E.3.5将上述试件加温到20℃±5℃并保持此温度至少2h。在此后的1h内,目测试件是否有裂纹。E.4试验报告E.4.1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环氧粉末的批号;2规定的弯曲角度;3是否有裂纹;4试验日期。—28— 附录F防腐层的抗冲击性能试验F.1仪器设备F.1.1冲击试验机:导管长1.2m;落锤有直径为16mm的球形冲头,落锤质量1kg或2kg。F.1.2电火花检漏仪或湿海绵漏点探测仪。F.2试件要求F.2.1实验室涂覆试件尺寸约为100mm×100mm×6mm,管段试件尺寸约为100mm×100mm×管壁厚度。试件数为3件。F.3试验步骤F.3.1将检验无漏点的试件放入冲击试验机,防腐层面朝上。F.3.2以至少为8J的冲击能量冲击试件3次,各个冲击点相距至少为50mm。球形冲头最多冲击10次后应转到一个未使用过的位置。当总冲击次数达到200次以后应更换冲头。F.3.3对冲击部位进行检漏,若使用电火花检漏仪,则使用电压应调至2000V;若使用湿海绵漏点探测仪,则电压应调至67.5±4.5V。F.4试验报告F.4.1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环氧粉末的批号;2使用的冲击能量值(J);3电火花检漏仪使用的电压值;4漏点数;5试验日期。—29— 附录G防腐层的附着力测定G.1仪器设备G.1.1可控温度烘箱或耐腐蚀的水浴。G.1.2烧杯。G.1.3温度计。G.1.4通用小刀。G.2试件要求G.2.1试验室涂覆试件尺寸约为100mm×100mm×6mm。管段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管壁厚度。试件数为3件。G.3试验步骤G.3.1每次试验在浸泡试件之前先把新鲜水预热到75℃±3℃。把试件放入烘箱或水浴,用预热的水充分淹没试件,在75℃±3℃下浸泡至少24h,然后取出试件。G.3.2当试件仍温热时,立即用小刀在防腐层上划一个大约30mm×15mm的长方形,透过防腐层到达基底板,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到20℃±3℃。在取出试件后1h内,从长方形的任一角将刀尖插入防腐层下面,以水平方向的力撬剥防腐层,连续推进刀尖直到长方形内的防腐层全部撬离或防腐层表现出明显的抗撬性能为止。G.3.3按下列分级标准评定长方形内防腐层的附着力等级:11级——防腐层明显地不能被撬剥下来;22级——被撬离的防腐层小于或等于50%;33级——被撬离的防腐层大于50%,但防腐层表现出明—30— 显的抗撬性能;44级——防腐层很容易被撬剥成条状或大块碎屑;55级——防腐层成一整片被剥离下来。G.4试验报告G.4.1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环氧粉末的批号;2附着力的级别;3试验日期。—31— 附录H高温高压试验方法H.1设备H.1.1高温高压釜:可控压力不低于20MPa,可控温度不低于150℃。H.2试件要求H.2.1试板用低碳钢,表面喷砂除锈至Sa2.5级。试件尺寸约为200mm×25mm×6mm,试件数为3件。H.2.2涂层厚度:300~500μm。H.3试验步骤H.3.1对试件进行检漏,无漏点的试件才可投入使用。H.3.2用磁性测厚仪测量涂层厚度,记录算术平均值。H.3.3试件放入高温高压釜,50%浸没在5%的NaCl溶液中。用94%N和6%CO(体积分数)气体混合物加压。开始加温,在2214MPa,80℃,保持16h。H.3.4试验周期结束,停止加热,冷却4h卸压后。检查试件是否起泡。H.4试验报告H.4.1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环氧粉末的批号;2试验温度;3试验压力;4是否起泡;5试验日期。—32— 标准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33— 引用标准名录GB/T1408.1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GB/T1410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4472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T5210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6554电气绝缘用树脂基反应复合物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电气用涂敷粉末方法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9274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16995热固性粉末涂料 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18570.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18570.9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导率测定法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Y/T0063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34— SY/T0457钢质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JB/T6570普通磨料 磁性物含量测定方法—35— 附件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条文说明—36— 修订说明《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技术标准》SY/T0442—1997是经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7年12月28日以〔97〕中油技监字第698号文件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技术标准》SY/T0442—1997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参编单位是胜利石油管理局油建一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王廷斌、张其滨、黄福鑫。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内防腐层的最高使用温度;2环氧粉末内防腐层厚度要求;3环氧粉末涂料及其防腐层的性能要求;4表面处理质量要求;5管段试验要求等。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SY/T0442—1997执行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凡现在仍然适用的予以保留;凡数据不确切或规定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改,同时参考了美国石油协会标准《管线无底漆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推荐做法》APIRP5L7:1988、美国水工协会标准《用于钢质水管线内外壁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标准》AWWAC213-2001、加拿大标准《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外防腐层标准》CAN/CSAZ245.20-2006等,在分析研究、试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予以采用。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等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按正文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37— 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38— 目次1 总则…………………………………………………………402 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结构……………………………………413 材料…………………………………………………………423.1 钢管……………………………………………………423.2 环氧粉末涂料……………………………………………424 涂敷施工……………………………………………………434.1 工艺评定试验……………………………………………434.2 涂敷施工…………………………………………………435 质量检验……………………………………………………446 内防腐层的修补和重涂……………………………………457 成品管的标识、堆放和吊运………………………………468 现场补口……………………………………………………479 涂敷生产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4810 交工文件……………………………………………………49附录H 高温高压试验方法……………………………………50—39— 1总则1.0.2(修改条文)防腐层的温度使用范围调整为:最高80℃。环氧粉末防腐层在接近涂料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使用,其抗渗透性较差,特别是使用温度低于玻璃化温度5℃以下,其抗渗透性大大降低,因此,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最高设计温度不超过其玻璃化温度以下5℃。目前国内环氧粉末涂料的玻璃化温度基本在95~105℃范围,国外玻璃化温度110℃以上涂料也只处于试用阶段。本标准根据目前所用产品状况、国外标准的规定以及调研国外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的应用情况,规定最高使用温度为80℃。如果要用于更高环境温度,设计应选择玻璃化温度更高的产品,并规定其相应的性能。—40— 2环氧粉末内防腐层结构2.0.2(修改条文)由于实际工作中没有采用熔结环氧粉末做减阻内涂层的,因此本标准删除了减阻型内涂层的规定。防腐层厚度对防腐层性能影响很大。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参照AWWAC313-01的规定,提高了防腐内防腐层厚度要求:普通级≥300μm;加强级≥500μm。—41— 3材料3.1钢管3.1.4(增加条文)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适用的最小管径应能满足内防腐层检验的要求。要求涂敷厂具备与涂敷管径相适应的进行内防腐层检验的仪器设备,确保涂敷的内防腐层按照标准要求的项目进行检验。3.2 环氧粉末涂料3.2.2(修改条文)表3.2.2-1环氧粉末涂料性能要求增加了热特性的要求,规定玻璃化温度≥95℃,以确保在使用温度下的性能。表3.2.2-2防腐层的要求调整了抗冲击性能指标(8J冲击无针孔),原标准抗冲击指标是基于试板厚度3.2mm制定的,修订后,抗冲击试验的试板厚度为6mm厚或管壁厚,更能考察实际防腐层的抗冲击性能;调整了抗弯曲性能为-30℃,3°弯曲无裂纹,降低了实验温度,调整了弯曲角度。增加了高温高压试验要求,该项参照APIRP5L7附录10制定的,介质有所不同。该介质可根据内防腐层钢管使用环境,由设计和业主协商确定。是否需要检验该项性能,由设计和业主根据使用环境确定。3.2.4调整了复检性能项目,增加了对防腐层性能的复检。—42— 4 涂敷施工4.1 工艺评定试验4.1.1(增加条文)要求正式涂敷生产前,按照拟定的涂敷工艺,涂敷钢管或试验管段,记录所有的控制参数,包括环境温度、湿度、露点、除锈前钢管表面温度、除锈等级、锚纹深度、表面灰尘度、盐分、涂敷前钢管表面加热温度、保温到冷却时间间隔等。并截取试件按照表4.1.1要求进行检验,结果合格,则按照该工艺进行涂敷生产和质量控制。表4.1.1防腐层性能要求增加了断面孔隙率和粘结面孔隙率指标。4.2 涂敷施工4.2.1钢管表面处理:1本款规定,涂敷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附着在钢管表面的油、油脂及任何其他杂质清除干净。进入钢管的表面处理设备和部件不能有污染钢管表面的物质。并且在表面处理过程中,进入钢管的设备不能污染钢管表面。2(修改条文)按照国际惯例,将表面除锈前,钢管预热温度调整高于露点以上3℃;3(修改条文)依据加拿大标准CAN/CSAZ245.20-06和美国水工协会标准AWWAC213-01的规定,将钢管表面锚纹深度调整为50~100μm。4(修改条文)增加了钢管表面表面灰尘度的要求,以提高防腐层的附着力。6(增加条文)增加了钢管表面盐分检验要求,防止出现早期失效。—43— 5 质量检验5.0.2表面处理质量检验:1(修改条文)要求连续生产时,逐根检验钢管表面除锈质量。2(修改条文)要求每4h至少检测两根钢管的表面锚纹深度。3(增加条文)要求每班至少检测两次钢管表面灰尘度。灰尘度应按GB/T18570.3规定的压敏胶带法检验。4(增加条文)要求每50根随机抽测一根钢管的表面盐分。检测方法可采用GB/T18570.9规定的方法,也可用其他方法,如滴定、Brele贴片等方法。5.0.3(修改条文)涂敷前,钢管表面温度应采用合适的仪器,如测温笔、接触式测温仪或经校准过的红外测温仪等逐根测量,并记录。5.0.4内防腐层外观检查,可在充足光源下,从钢管两端进行目视检查。5.0.5(修改条文)本条要求逐根测量防腐层厚度,且应尽量采用带长杆探头测厚仪,使测量厚度的范围大一些,尽量减少只在端头测量厚度的局限性。5.0.6本条规定按SY/T0063规定的方法进行漏点检测。普通级内防腐层可用电阻法检漏,最小厚度为500μm的加强级内防腐层应采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漏。5.0.7(修改条文)型式检验频率改为每班(不超过12h)做一次型式检验,使内防腐层的外观、厚度、漏点得到全面检验。既克服了内防腐层厚度不能整管测量的局限性,同时,又能检测12h内的生产的防腐层质量,确保质量稳定可溯。—44— 6 内防腐层的修补和重涂6.1~6.2(删除)从生产实际出发,参照CAN/CSAZ245.20,删除了重涂的规定(CAN/CSAZ245.20从92版以后,删除了重涂的规定)。—45— 7 成品管的标识、堆放和吊运7.0.1~7.0.5要求成品防腐管应保持标识明显、分类堆放、不能混淆。堆放和吊运营确保不损伤防腐层。—46— 8 现场补口8.0.1~8.0.2内涂层管道的补口是最终防腐层整体质量的关键,因此补口质量至关重要。目前采用的各种补口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标准列出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补口方法,仅做参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补口,都应保证补口防腐层质量不低于管体防腐层质量。且补口施工前均应制定相应的补口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要求,并经业主、监理等审查批准后实施。—47— 9 涂敷生产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本章对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涂敷生产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做了通用规定。—48— 10 交工文件本章对交工文件做了基本规定。当业主需要补充时,按业主要求补充内容。—49— 附录H 高温高压试验方法附录H(增加条文)参照APIRP5L7:1988附录10编制的。—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42—2010*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石油工业出版社印刷厂排版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850×1168毫米32开本2.125印张56千字印1—30002010年11月北京第1版2010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书号:155021·6507定价:18.00元版权专有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