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4 MB
- 11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水保方案乙贵字第019号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石阡县石成金建材有限公司编制单位:贵州旭日生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六年三月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进入矿山入口进入矿山公路入口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进入矿山乡村公路矿山全貌照片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工业场地堆土场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办公楼办公楼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3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1.4水土流失调查及预测41.5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61.6水土保持监测71.7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71.8结论与建议7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92方案编制总则102.1编制目的和意义102.2编制依据11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152.4指导思想162.5编制原则162.6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82.7方案服务年限183项目概况193.1建设规模与组成19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局213.3生产工艺223.4工程占地与土石方量243.5施工组织、方法及工序253.6工程总投资263.7施工进度263.8拆迁与安置情况274项目区概况284.1自然条件284.2经济现状304.3土地利用现状304.4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31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55.1场地比选的分析与评价355.2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评价355.3堆土场的分析与评价395.4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395.5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415.6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445.7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44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5.8项目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455.9结论性意见、要求及建议46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76.1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原则476.2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476.3防治责任范围47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487水土流失调查及预测507.1水土流失调查507.2水土流失预测537.3水土流失预测结论与分析60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63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63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648.3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措施体系658.4分区防治措施设计688.5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868.6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899水土保持监测919.1监测目的919.2监测时段919.3监测的区段和监测点位929.4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929.5监测设施及工程量939.6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9410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9510.1投资概算9510.2防治效果预测10311实施保障措施10611.1组织管理10611.2后续设计106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0611.4水土保持工程监理10711.5水土保持监测10711.6施工管理10711.7检查与验收108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0812结论与建议10912.1总体结论109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2.2建议109附件:附件1、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附件2、采矿许可证;附件3、监理监测承诺书;附件4、水土保持方案投资概算。附图:附图1、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水系图附图3、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5、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附图6、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监测点布置图附图7、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附图8、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附图9、附图10、沉沙池设计图附图11、拦挡及截排水措施设计图附图12、植物措施设计图(1/3)附图13、植物措施设计图(2/3)附图14、临时措施设计图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石阡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建设,市场对砂石等建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本矿山主要为当地提供建筑砂石石料。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按照当地的建设规划开展了前期工作,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经济结构,同时解决当地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的建设十分必要。二、项目概况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位于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8°13′26″~108°13′34″;北纬27°22′33″~27°22′37″。矿山位于石阡县城南面,距离县城约25km(直距20km),矿山距离坪山乡政府约1.6km左右,矿区西南面350m处有镇远至石阡的省级公路穿过,交通方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生产能力为6万m3/a,为新建矿山。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0.019km2,开采深度:920m~850m,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根据矿山开采的储量,矿山保有资源总量为38.11万m3,设计可采储量36.2万m3,矿山服务年限约为6.03年。根据主体开采设计方案,本项目的建设生产区主要由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组成。主体工程确定项目建设区面积2.36hm2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通过本方案复核,项目建设区总占地面积为2.36hm2,其中工业场地占地0.27hm2,露天开采区占地1.9hm2,堆土场占地0.17hm2,附属系统0.02hm2;本项目于2015年7月动工,2015年12月完工。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用于矿区覆土绿化)。工程总投资为25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50万元。资金由业主自筹解决,项目建设不涉及居民的拆迁安置。三、项目区概况项目建设区位于大尧寨开阔向斜南端东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南,该矿区构造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属低中山丘陵地貌,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5mm,多年平均气温16.8℃。项目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域内土壤主要为黄壤和石灰土。项目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项目区森林覆盖率约70.2%。项目所在地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该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为轻度水土流失区域。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一级标准。四、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15年7月贵州淞源矿山开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开发利用方案》。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于2016年1月委托我单位承担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我单位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16年2月编制完成了《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方案》),于2016年3月11日通过石阡县水务局专家评审,现根据专家审查意见修改完成了《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五、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该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本项目属于新建矿山,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已投产。本方案为补报方案,本方案根据项目目前实际情况补充水土保持措施,本《方案》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2016年,根据采矿许可证为5年期限,本方案的服务年限为5年。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方案比选及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本项目的工业场地为主体设计选定唯一场地,无比选方案。项目区无饮用水源,场区内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观测站,项目建设区内未发生过塌方、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项目的场址选择符合石阡县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可行。本项目的建设无法避让水土保持生态脆弱区,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存在一定的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因此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应给予足够重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同时需要提高防治措施的设计标准。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主体工程占地分析与评价结合主体设计方案,经本方案复核后,项目总占地面积2.36hm2,工矿用地0.69hm2,梯坪地0.17hm2,灌木林地1.5hm2。建设过程中征占的土地面积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下一步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拦挡、排水、绿化和覆盖等工作,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3)主体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分析评价主体工程没有对项目建设区考虑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本方案对项目建设区考虑相应的工程拦挡、排水、截水、覆土、沉沙、绿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以及临时沉沙进行补充。(4)总体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项目建设有一定水土保持制约因素,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与完善,能够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本《方案》基本同意主体设计的场址方案,从总体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2.7hm2,项目建设区面积2.36hm2,直接影响区面积0.34hm3。该项目划分为4个一级水土流失防治区,包括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1.4水土流失调查及预测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占压扰动原地表面积2.36hm²,征占地面积共计2.36hm2。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用于矿区覆土绿化)。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通过预测,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89.6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55.87t。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工业场地区,重点时段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施工期新增的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拦挡等防治措施进行治理,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肥力下降。自然恢复期产生的水土流失较小,由于各项水土保持基本到位,能够满足水土保持防治要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1.5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本《方案》确定工程设计水平年的目标值如下: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构成。工程措施主要是挡土墙、排水沟、覆土、沉沙池、种树种草、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以及临时沉沙池。(1)工业场地工程措施:排水沟140m,沉沙池1口。(2)露天开采区工程措施:截水沟440m,沉沙池2口,表土剥离4500m3;植物措施:刺槐1200株,种植爬山虎800株,撒播尾状羊茅1.9hm2;临时措施:土袋拦挡100m、临时排水沟100m、沉沙池2口。(3)堆土场工程措施:挡土墙50m,排水沟170m,沉沙池1口;植物措施:撒播尾状羊茅0.17hm2。(4)附属系统植物措施:撒播草籽0.02hm2。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6水土保持监测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8号),本项目可委托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可自行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监测的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调查法、调查巡查法和地面观测法为主。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环境因子、水土保持现状、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和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进度。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1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每1个月监测记录1次,遇暴雨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和堆土场。1.7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63.51万元,其中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58.7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72万元。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中:工程措施费38.38万元,植物措施费3.4万元,临时措施费为2.61元,独立费用12.69万元(其中水土保持监理费2.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2.00万元),基本预备费1.71万元。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达到情况:扰动土地整治率99.1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07%,土壤流失控制比1.11,拦渣率99%,林草植被恢复率99.52%,林草覆盖率达到88%。1.8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主体设计给出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对照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结合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后,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可以实现施工期和试运行期的防治目标。项目的建设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与完善,能够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从总体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议1)施工单位要与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上级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听取他们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落实好水土保持措施。土石方集中开挖时期尽量避开雨季。建议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水土保持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2)建设单位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时,应指定专职的人员负责,履行各自的职责,有效地防治项目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3)建设单位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的相关工作;注意拦挡措施的安全,作好排水工作;绿化应与成本相结合,建议选择当地适宜的树种。4)项目完工后,水保措施完成后并经业主自验合格后应及时申请石阡县水务局组织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填表日期:2016年3月项目名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贵州省涉及地市铜仁市涉及县市石阡县项目规模6m3/a总投资(万元)250土建投资(万元)50动工时间2015年7月完工时间2015年12月设计水平年2016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面积(hm2)挖方量(m3)填方量(m3)工业场地0.27露天开采区1.945004500堆土场0.17附属系统0.02小计2.3645004500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貌类型低中山丘陵地貌土壤类型黄壤和石灰土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a)]1993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2.7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2.36征占地面积(hm2)2.36直接影响区(hm2)0.34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2.36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589.65新增水土流失量(t)355.87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hm2)临时措施工业场地排水沟140m,沉沙池1口;————露天开采区截水沟440m,沉沙池2口,表土剥离4500m3;刺槐1200株,种植爬山虎800株,撒播尾状羊茅1.9hm2;土袋拦挡100m、临时排水沟100m、沉沙池2口。堆土场挡土墙50m,排水沟170m,沉沙池1口;撒播尾状羊茅0.17hm2。临时覆盖附属系统——撒播草籽0.02hm2。——投资(万元)38.383.42.61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63.51独立费用(万元)12.69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2.00监测费(万元)2.00补偿费(万元)4.72方案编制单位贵州旭日生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单位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法定代表人陈万鹏法人代表邹胜武地址贵阳市南明区宝山南路27号凯尼大夏15层5号地址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联系人及电话李中华/13765069493联系人及电话13638115022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目的和意义2.1.1编制目的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为新建矿山,在建设过程中场地平整和生产运行期原矿的开采等都将不可避免占压和扰动地表,造成原有地表水土保持功能的降低或丧失,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维护生态环境。因此,编制《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目的如下:(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项目业主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本《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拟定的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投资概算,为项目业主筹集和使用水土保持资金、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3)为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提供依据。2.1.2编制意义《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的措施。从而改善项目建设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更好地维护主体工程安全运行。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颁布实施,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通过,1998年1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1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13)《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11月29日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14)《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6月1日)。2.2.2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1995年5月30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改);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2009年1月1日起实施);(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年1月31日);(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2年10月14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改);(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28号令,2006年12月18日颁布,2007年2月1日起施行);(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9号令,2006年12月18日);(7)《贵州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63号令,2015年3月13日起执行)。2.2.3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2004年7月16日);(2)《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1993年1月19日);(3)《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14)《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8号)(5)《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2008年11月13日);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6)《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12]47号,2012年7月4日);(7)《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2007年3月30日);(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水保[1994]513号,1994年11月22日);(9)《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2004年8月18日);(10)《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水保[2005]121号,2005年6月22日);(11)《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2007年5月21日);(12)《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2009年3月25日);(13)《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14)《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资质认定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办水保函[2014]611号);(15)《关于调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的通知》(黔水保[2014]58号);(16)《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黔水保[2010]40号);(17)《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18)《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886号);(19)《关于水土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黔发改收费[2015]1659号);(20)《关于调整2015年贵州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5]23号)。2.2.4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4)《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水总[2003]67号,2003年1月25日);(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2007);(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9)《防洪标准》(GB50201-2014);(1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1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1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4-2008);(1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17)《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2.2.5技术文件及资料(1)《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2)《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14]58号);(3)《关于印发省级重点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黔水保监[2013]117号);(4)《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贵州省建筑安装工程税率的通知》(黔建建通[2012]271号);(5)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文件《关于省级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人工单价计算和措施单价税率取值相关问题的通知》(黔水保监[2013]9号);(6)《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开发利用方案》(贵州淞源矿山开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5年7月);(7)《贵州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2013年5月);(8)《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1988年);(9)《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15年12月)。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项目所在地石阡县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项目所在地坪山乡也属于省级重点预防区。该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侵蚀方式为面蚀,属轻度流失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项目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一级标准。2.4指导思想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达到生态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目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为基础,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预防保护与监督执法相结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尽量减少对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减少地面侵蚀,绿化、美化和优化生态环境,全面防治水土流失,确保项目工程安全运行。2.5编制原则(1)责任明确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在资料搜集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查清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征,根据工程特点,界定项目在建设期和试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生态与主体并重原则水土保持方案应为主体工程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并为之服务,其措施的选择与布设须与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设施相衔接,并与项目建设安全运营相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同时,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优先考虑植物措施,注重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尽保护环境之责。(3)与生态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各类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与自然平衡的环境,与周围生态景观相协调。(4)重点突出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布置各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建立造型美观、结构合理、功效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提出一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方案同时要求各种防治措施要紧密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设计中已有措施相互衔接,拦挡措施、覆盖措施与截、排措施有机结合,综合防治,将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降至最低。(5)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做到标本兼治。还应结合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措施品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类型及设防标准,提高措施布设的适宜性。(6)永久措施与临时性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注重临时防护措施与永久防护措施的结合布置,临时堆置多采用临时措施,堆置时间较长或可以长期使用的措施,设置永久性措施。(7)分区防治原则根据项目的情况,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因素,将项目区划分为不同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分区防治。2.6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该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本方案为补报方案,本方案根据项目目前实际情况补充水土保持措施,水保措施将于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实施,到2016年能够稳定发挥和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到防治目标,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确定为2016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确定本《方案》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2.7方案服务年限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矿山的服务年限(矿山服务年限为6.03年)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采矿证为5年,最终确定本《方案》的服务年限为5年,从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3项目概况3.1建设规模与组成3.1.1地理位置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位于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距坪山乡直距约1.6公里,距离县城约25km(直距20km),行政区划隶属石阡县坪山乡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108°13′26″~108°13′34″;北纬27°22′33″~27°22′37″。有公路通往矿山,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图3-1交通位置图3.1.2建设规模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根据开发利用设计方案,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生产能力为6万m3/a,为新建矿山。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3-1),其工程特性见表3-2。项目名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建设单位:石阡县石成金建材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工程规模:矿山设计生产能力6万m3/a,服务年限6.03a工程等级:小型工程性质:新建总投资:250万元土建投资:50万元采矿方式:露天开采表3-1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矿区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m)y(m)13029430.0836522183.7223029421.6836522350.4233029332.6936522375.1543029312.9336522174.00矿区面积:0.0190km2,开采标高920m-850m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3-2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工程主要特征指标表项目内容项目名称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建设地点石阡县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工程等级小型工程性质新建项目构成矿山面积0.0190km2矿山开采设计生产能力6万m3/a开采方式露天开采服务年限6.03a最低开采标高850m综合剥采比0.1:1资源储量38.11万方设计可采储量36.2万方最小工作平台宽度15m最小工作平台高度10.0m供水水源生产用水沟谷泉水生活用水沟谷泉水供水管道长度500m供水方式管道引水引水方式直接供水日最高用水量(生产、生活)30m3供电供电电源引接当地的供电站线路长度1.0km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工业场地0.27hm2露天采场区1.9hm2堆土场0.17hm2供电系统0.01hm2给排水系统0.01hm2工程投资总投资250万元土建投资50万元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局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并和业主进行沟通,本项目工业场地为主体设计选定的唯一场地,无场址比选方案。项目建设区由工业场地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4部分组成。建设期间通过场内施工场地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不需建场外临时施工场地。(1)工业场地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的工业场地位于矿区南侧。包括办公生活楼、砂石料场地、修理间、配电房、石料加工场等。占地面积为0.27hm2。(2)露天采场区露天采场区最终边坡角不大于50°,开采最终台阶坡面角为70°,最终台阶高度为5m。矿山服务年限为6.03年,矿区面积为0.019km2,方案服务年限内采矿场开挖剥离面积为1.9hm2。开采深度:920m~850m,设计开采矿体出露于整个矿区,埋藏较浅。主体设计的露天开采的采矿场上部境界以矿区内储量核实范围所能开采矿体的最大开采边界为限。(3)堆土场堆土场位于工业场地北侧,主要堆放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及矿山开采剥离层,堆土场占地面积0.17hm2。(4)附属系统附属系统包括供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二部分。供电系统:矿山电源直接从附近的供电站引接至项目建设区的变电站。直线距离约1.0km。架空输电线路选用GL-50钢铝线。配电站设在工业场地区南侧。供电系统占地面积约为0.01hm2。给排水系统:供水系统包括输水管线、生活水池和生产消防水池。矿山生产和生活用水均引自村寨自来水,地面输水管线长500m。在工业场地南侧修建生活供水池和生产消防防尘水池。占地面积约为0.02hm2。3.3生产工艺(1)矿山开采方法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在对矿山进行开采时,首先对矿山表土进行剥离,将剥离表土运至堆土场堆放,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梯级式露天开采,打眼放炮落矿。首先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分二个阶段进行开采,以台阶状分阶段从上至下层剥离式开采。第一阶段标高920m-890m,第二阶段标高为880m-750m,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开采,第一阶段分3个台阶台段,每10m一个台阶然后自每10m一个台阶进行开采。待第一阶段全部开采结束清扫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各水平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上盘向下盘推进开采第二阶段分4个台阶台段,每10m一个台阶进行开采。根据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9号令《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因本矿的矿岩稳固性好,所以台阶最终边坡取角70°。(2)开采工艺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中深孔爆破开采,在清除表层浮土后,按10m台阶自上而下进行中深孔爆破开采,开采过程中的废土、废石运至堆碴场统一堆放。工艺流程如下:A、表土剥离清理杂草、树根;B、打眼、装药;C、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D、采用汽车运输至工业场地进行加工;E、开采过程中的少量岩土用来平整矿山公路,表土用来集中堆放后期用于工业矿山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开采工艺流程图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剥离→钻孔→装药→爆破→装运→破碎→分筛→成品↓堆放←废石废料(土)→平整公路(3)开采顺序对采场表面层经清理、整治及清除危岩等工序后,沿山坡地形等高线,严格按自上而下的顺序逐级布置工作台阶。(4)推进方向自上而下开采共划分为7个台阶,台阶高度10m,从上往下依次开采。矿山台阶顺等高线布置,工作面总体上由南向北方向推进。(5)矿山资源储量矿山保有资源量38.11万m3,可采储量36.2万m3。(6)矿山开采规模及服务年限矿山生产规模为6万m3/a,矿山服务年限为6.03年。3.4工程占地与土石方量3.4.1工程占地根据主体设计,项目建设区面积2.36hm2,全部永久占地。包括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业场地占地为0.27hm2;露天开采区占地为1.9hm2;堆土场占地为0.17hm2;附属系统区占地为0.02hm2。本《方案》将在第5章对项目占地进行复核。3.4.2土石方情况(1)建设期土石方量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矿山为新建项目,项目厂房及矿山已建设完毕,无建设期土石方量。(2)生产运行期土石方量据开采设计方案资料生产运行期矿山剥采比为0.1:1,按年生产6万m3计算得到年剥离6000m3的岩土,方案服务年限内产生剥离量为30000m3,但通过现场调查及与业主交谈年剥离的岩土通过与细砂混合加工成建筑用料外卖给用户,所以矿区无多余岩土堆放在矿区,同时矿区严禁永久堆放岩土。3.5施工组织、方法及工序3.5.1施工组织1、施工生产生活区工程建设不另外新增场地作为施工生产生活区,本方案不重复计算占地面积。2、施工供水供电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用水和施工生活用水可直接从附近溪沟接入,施工用电可从附近农网电网接入。3.5.2施工工序施工工序为场地开挖与回填、砌筑挡土墙、进行沟道改造建设、开挖面上部修建截排水沟、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土方回填场地、地面压实、基础砼浇筑、设备安装等。3.5.3施工方法本项目施工方法主要有:机械开挖、机械平整、机械碾压、汽车运输、人工开挖、人工砌筑等。详细如下: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基础开挖断面较小的结构物,其基础开挖可采用人工开挖。断面较大的结构物的基础开往则采用机械开挖。■土建施工主要为场地的开挖与平整工程,其施工方法以机械为主,人工开挖为辅。汽车及人工运输,机械平整,机械碾压,人工砌筑。■道路修筑道路边坡采用定点爆破和机械开挖,自卸汽车及人工运输出渣,开挖完后对需要填筑的地段采用机械和人工填筑,并用机械碾压,场内道路完毕后进行砼浇筑,砼采用拌和机拌和,人工砌筑。■砌筑工程主要为砌筑挡土墙、建筑物砌筑、浇筑,开挖面上部修建截排水沟、基础砼浇筑等,此工程主要由机械配合人工完成。■安装工程设备、管道、输电线路安装。此工程主要由人工完成。■绿化工程,此工程主要由人工完成。3.6工程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土建投资50万元。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主要依靠业主注入自有资金、入股等方式筹集。3.7施工进度矿山为新建项目,项目厂房及矿山已建设完毕。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本方案为补报方案,本方案根据项目目前实际情况补充水土保持措施,水保措施将于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实施。3.8拆迁与安置情况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的建设和生产没有拆迁安置。本《方案》不涉及拆迁安置。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4项目区概况4.1自然条件1、地质构造项目建设区位于大尧寨开阔向斜南端东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南,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该矿区构造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地层产状为:倾向90°,倾角30°,在矿界内断裂、褶皱不发育,矿区内外无大的断裂构造,构造类型较为简单。矿区内及外围无大的断裂构造,构造类型较简单型。2、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矿区地震基本裂度为小于Ⅵ度区,无破坏性地震记录。矿区范围内无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记录。综上所述,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3、地层区域出露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为第四系(Q)及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第一段(∈2g1)。1)第四系(Q):为坡积,残积的碎石,砂土,亚粘土,只零星分布于地势低洼及平缓地带,斜坡中下部及沟谷中,厚0m-2m.2)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第一段(∈2g1)上部为浅灰色薄层状细粒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中部为浅灰色薄层状微粒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夹砂质白云岩;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白云岩,底部为泥质白云岩及鲕状白云岩。全区厚度320-433m。4、地形地貌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项目范围总体属低中山丘陵地貌,项目区海拔标高在+921m~+850m之间,相对高差98.3m。最高峰为矿区北侧山顶,海拔921m,最低处为堆土场侧,海拔822.7m。5、水文项目区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项目区所在流域为石阡河上游的包溪河流域。大气降水是项目区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项目区地下水来水量的变化与大气降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雨季时来水量增大,枯季时来水量变小。因此,不同季节来水量的变化或多或少与大气降水有关。6、气象项目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根据石阡县气象局统计资料(1990-2005),年平均气温16.8℃,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5.6℃,极端最高41.1℃(1971年7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6.9℃(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降雨量1121.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97.7mm(20cm蒸发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06.2小时。多年平均风速1.6m/s,风向多为东风,汛期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则相反,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5m/s。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倒春寒、春旱、伏旱、秋季低温、暴雨、冰雹和冬季雨凇等。7、土壤项目区土壤主要为黄壤和石灰土,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黄壤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在风化作用和生物活动过程中,土壤原生矿物受到破坏,富铝化作用表现强烈,发育层次明显,土壤中富含氧化铁、氧化铝,很容易发生水化作用。黄壤pH在6.5左右、土层厚度约在0~2.0m。石灰土系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都比较粘重,pH为7.2,属弱碱性土壤,土层厚度约0.1-0.5m,项目区土层呈蜡黄色或浅黄色,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裸露区域土壤抗蚀性差,容易产生水土流失。8、植被项目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已没有原生植被存在,次生灌丛、草丛生长良好。根据现场调查,区内主要乔木树种为柏木、光皮桦等,其中光皮桦是主要的建群树种;灌丛主要有火棘、马桑、杜鹃、小果蔷薇等;野生牧草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唇型花科等;项目区周边森林覆盖率为70.2%。4.2经济现状坪山乡位于石阡县南部,与黔东南州镇远县大地乡、施秉马溪乡毗邻。全镇国土面积123.4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人口8317。行政区划总面积(km2)耕地面积(hm2)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人)GDP(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耕地(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坪山乡123.4761083177502536939411.2252534.3土地利用现状坪山乡国土面积123.47km2,其中耕地624hm2;林地8700hm2。坪山乡用地主要为耕地和林地,未利用地占地比例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山高、地形条件相对较陡,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未充分利用,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耕地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4.4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4.4.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面积统计表》(2013年)资料,石阡县总面积2172.40km2,水土流失面积808.11km2,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390.44km2、中度流失282.97km2、强烈流失82.41km2、极强烈流失40.64km2、剧烈流失11.65km2。石阡县水土流失现状见表4-2。表4-2石阡县水土流失现状表地县土地总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各级土壤侵蚀强度面积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石阡县2172.4808.1137.20390.4448.32282.9735.0282.4110.2040.645.0311.651.444.4.2水土保持现状一、防治分区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项目所在地石阡县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项目所在地坪山乡也属于省级重点预防区。该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侵蚀方式为面蚀,属轻度流失区。二、石阡县水土流失治理情况1)项目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石阡县在所辖的乡镇安排了水土保持专职监督员和管理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管护网络;并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执法人员的培训。石阡县水务局通过向群众分发宣传资料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悬挂标语口号等方式加强对《水法》、《水土保持法》和《法律基础知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严格审批制度,聘请专职管护人员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使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在石阡县相关部门的有力领导下,辖区内的各类工矿、房地产建设项目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临时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降低了项目建设对土地破坏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水土流失有积极作用。石阡县近年来一直加强水利建设,獐子沟水库等水土保持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石阡县城河道综合治理等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万安防洪堤正在建设等。2)石阡县生态建设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石阡县水土保持相关部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确保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石阡县党委、政府及水利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加大了宣传力度,强化防治措施和巩固治理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同类项目防治经验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开挖和填筑,场区施工均会扰动地表、破坏原有植被,影响当地环境。若不及时治理,植被很难恢复,且后期投入力度很大。本项目可借鉴相关露天开采矿的水保成功经验,参考的这些建设项目在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及时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对减少项目建设及生产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有积极作用,可供本项目借鉴。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工程措施借鉴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场区实施了挡土墙拦挡;在坡面治理中采用“上截、下排”,即是在坡面上游修建截水沟,拦截坡面的径流,防止对坡面的冲刷;在坡面上采用种草防护,在坡面的下游修筑排水沟,做到有序控制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露天采场前期表土剥离,采场边坡修建截水沟防治降水冲刷采场开挖松散土石,后期覆土绿化恢复,这些措施对防治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2)植物措施为了美化生活、工作环境,对场地内局部裸露的地表进行了绿化,种植的树草种主要为香樟、柳杉、尾状羊茅、白三叶草等,且生长良好。同时对露天采场通过工程平整,拦挡截排水设施防护后,进行覆土绿化,种植的柳杉、香樟及刺槐生长良好,可供本项目借鉴。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砂石场植被恢复挡土墙及绿化挡土墙及绿化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场地比选的分析与评价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并和业主进行沟通,本项目工业场地为主体设计选定唯一场地,无场址比选方案。5.2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评价5.2.1审批条件分析水保[2007]184号文中规定的10条内容,开发建设项目有其中之一者,则审批部门对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不予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规定,项目建设应满足规范要求的强制性条款,现将本项目与规定的对比情况列表5-1、表5-2。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5-1审批条件分析表1(与水保[2007]184号文对照)序号水保[2007]184号文的规定本项目情况相符性分析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中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属于建材建设类项目符合批准条件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禁止开发区”符合批准条件3违反《水土保持法》第十七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没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具体划分情况。符合批准条件4分期建设的开发建设项目,其前期工程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本项目不属于分期开发建设项目符合批准条件5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建及生产运行的工程中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工程建设单位为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已按水土保持相关法律完善相关手续。符合批准条件6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对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符合相关的发展规划,项目不涉及重要江河、湖泊。符合批准条件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5-2审批条件分析表2(与GB50433-2008对照)序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相关强制性规定本项目情况相符性分析解决办法严格限制行为与要求(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区属西部半湿润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草山喀斯特脆弱环境生态区,不属于绝对限制类和严格限制类行为。符合规范要求(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项目区不涉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符合规范要求(3)取土(石、料)场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矿山无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符合规范要求(4)弃土(石、渣)场选址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本项目堆土场周边无其他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符合规范要求(5)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本项目的堆土场周边无其他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符合规范要求普遍要求行为(1)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规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处于西南土石山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属于贵州省生态规划的属西部半湿润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草山喀斯特脆弱环境生态区,选址避开了重点治理成果区。不满足执行一级标准,同时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面积,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2)工程永久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本项目主要占用坡耕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符合规范要求综合表5-1、表5-2分析结果,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认为,本工程项目区属环境脆弱生态区,必须实施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破坏。本项目不存在水土保持绝对制约因素。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5.2.2制约性因素分析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和建设内容,本项目不属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项目区不涉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沙壳、结皮、地衣等。”本项目位于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西部半湿润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草山喀斯特脆弱环境生态区,不属于绝对限制类行为,但属于普遍要求行为,因此必须严格保护植物,实施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四条“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本项目的项目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不涉及国家规定的重点治理成果区,项目建设应完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综上所述,本工程不存在水土保持绝对制约因素,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在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后,项目建设是可行的。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5.3堆土场的分析与评价主体设计对堆土场进行选址。主体选择的堆土场位于工业场地南侧,经现场查勘并结合业主的意见,主体圈定的堆土场面积为0.17hm2,本方案综合考虑需要堆放的露天开采区剥离的表层盖山,堆土场能够满足矿山在方案服务年限内土方的堆放要求。本项目剥离的盖山主要运至堆土场堆放,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部分土方需要回填采空区,本方案按不利因素考虑,整个堆土场需要堆放的土方为露天开采区平均剥离厚度的土方量,根据开采设计确定的剥采比来进行计算。经现场调查,堆土场位于工业场地侧,紧邻矿山的开拓道路和工业场地,便于堆放表土,堆土场下游没有村庄、学校、水源地等敏感制约性因素,占地类型为旱地。其占地面积为0.17hm2,考虑地形条件和堆放坡比,其库容达到5100m3。项目生产运行期剥离表土共向堆土场排放表土为4500m3(自然方),根据分析计算,能够满足土方的堆放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主体考虑的堆土场设置在此处是合理可行的。5.4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5.4.1占地面积复核与分析项目开发利用方案中,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36hm2。通过对项目组成的细化,将本项目进一步分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4部分。通过现场业主介绍及勾绘量算,本《方案》最终确定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为2.36hm2,其中工业场地占地0.27hm2,露天开采区占地1.9hm2,堆土场占地0.17hm2,附属系统0.02hm2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项目占地情况见表5-4。表5-4建设区占地面积一览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占地情况一级二级小计工业场地0.27露天开采区1.9堆土场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给排水系统0.01小计0.02合计2.365.4.2占地性质复核与分析本《方案》最终确定项目区占地面积为2.36hm2,全部为永久占地,项目占地性质见表5-5。表5-5建设区占地性质一览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占地情况一级二级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1.91.9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2.362.36根据调查,本项目临时办公场地租用当地村民民房,生产用地建设在项目范围内,不需要新增临时用地。根据项目具体实际情况并结合主体设计资料分析,主体考虑的占地性质合理,项目建设区不存在乱占土地和扩大扰动面积的现象。5.4.3占地类型复核与分析通过调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工矿用地0.69hm2,灌木林地1.5hm2,梯坪地0.17hm2。项目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被占土地的土地类型,破坏原有植被,改变原有地表和土体结构,形成大量结构松散、裸露、抗蚀抗冲能力弱的新土,可能导致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因此,工程建设应及时清理场内弃土弃渣,尽快完善各项拦挡、排水、绿化等工作,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表5-6建设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土地利用现状hm2一级二级工矿用地灌木林地梯坪地地小计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0.41.51.9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0.691.50.172.365.5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1)建设期土石方量矿山为延续项目,项目厂房及矿山已建设完毕,建设期无土石方量。(2)生产运行期土石方量据开采设计方案资料生产运行期矿山剥采比为0.1:1,按年生产6万m3计算得到年剥离6000m3的岩土临时堆放在堆料场加工,方案服务年限内产生剥离量为30000m3,但通过现场调查及与业主交谈年剥离的岩土通过与细砂混合加工成建筑用料外卖给用户,所以矿区无多余岩土堆放在矿区,同时矿区严禁永久堆放岩土。(3)表土堆放场的分析与评价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由于本矿闭矿后需要覆土进行绿化,故本方案现对未开采区域进行表土剥离设计,临时堆放至堆土场。矿区还未未开采区域面积为1.5hm2,通过现场调查平均可剥离厚度为0.3m,故可剥离4500m3用于后期覆土绿化;临时堆土场选择在工业场地下侧南面,在堆土场下游修建挡土墙拦挡堆放表土,综上所述:表土堆放场地的选择是合理可行的,同时满足水土保持要求。表5-7表土剥离、收集分析堆存表项目组成剥离面积(hm2)平均剥离、收集厚度(m)剥离、收集量(m3)堆放情况利用情况备注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1.50.34500临时堆放在堆土场用作后期采空区覆土绿化采用拦挡措施堆土场附属系统合计1.54500(3)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用于矿区覆土绿化)。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5-8土石方量及调配表单位:m3项目组成开挖回填调出废弃合计土方石方一级二级土方石方合计石方土方合计去向土方数量去向数量去向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4500450045004500堆放至临时堆土场堆土场合计4500450045004500以上均为自然方。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5.6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矿山建设外部交通条件总体较好,通讯设施比较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组织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矿山开采从上到下按台阶式布置开采面,对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综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先拦后弃、先排水后开挖的水土保持要求;尽量减少开挖量和废弃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渣多次倒运;建议进一步合理优化和调整施工进度,并及时布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5.7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本方案根据主导功能原则、责任区分原则、试验排除原则,从综合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分析论证。现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分析如下:1、工业场地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主体设计资料,主体工程没有对工业场地考虑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在工业场地内补充排水措施,工业场地施工过程中补充临时拦挡、排水及沉沙措施。2、露天开采区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主体设计资料,主体工程对对露天开采区考虑截水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但未作具体设计,本案将对相应的水保措施完善。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露天开采区在施工过程中扰动的区域及生产过程中扰动的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隐患,需对露天开采区对主体布置截水沟进行细化及新增沉沙池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扰动的部分区域进行绿化,在方案服务期末对露天开采区进行覆土绿化;在施工及开采过程中布置临时土袋拦挡,临时排水沟和临时沉沙池。3、堆土场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主体设计资料,主体工程没有对堆土场考虑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通过现场调查,在堆土场下游需补充拦挡措施,在堆土场周围补充排水措施,对堆土场补充植物措施设计,对堆土场施工过程中补充临时拦挡和排水。4、附属系统附属系统包括供电系统和给排水系统。主体工程没有对附属系统区考虑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附属系统区的裸露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隐患,需考虑绿化。5.8项目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8.1施工期施工期是改变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破坏植被,堆放土石方的集中时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场地平整,路基砌筑、管线敷设等破坏地表植被,形成裸露表土,在降雨直接击溅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土体开挖,破坏了土壤原有结构,土粒间的粘着力变小、抗蚀抗冲能力减弱,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场地平整,破坏了原有地貌形态,将坡面漫流集中,增大了对土壤的冲刷力,加剧水土流失。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5.8.2自然恢复期在自然恢复期间,主体工程中的永久设施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已建成,基本开始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由于在植被恢复初期植物没有郁闭、林草覆盖率低,无法抵抗雨水造成的溅蚀,无法拦蓄地表径流,这一时期将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但是项目区的自然立地条件较好,随着植被的恢复,产生的水土流失将会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项目区允许值。5.9结论性意见、要求及建议5.9.1结论性意见经综合分析与复核,主体工程设计不涉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限制类行为,本《方案》认为设计基本合理可行。但主体设计对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行设计,本《方案》将进行补充设计,达到与工程目前的建设衔接,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5.9.2要求与建议(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水土保持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报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2)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做好表土的剥离和土方的收集工作,便于后期覆土绿化,同时可以减少绿化成本。(3)根据露天开采的特点,在开采过程中,不断做好采空区的回填和覆土,并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根据规定,结合该项目建设及生产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2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使用及管辖范围等土地权属,明确需由项目业主对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或治理的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该区域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也可能不)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如若加剧水土流失应由建设单位进行防治的范围。根据对该项目工程的布置、施工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确定该项目各单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依据如下表6-1:表6-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表项目组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一级二级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工业场地占地范围按外扩2-3m考虑露天开采区露天开采范围按外扩3-5m考虑堆土场占地范围按外扩3-5m考虑附属系统区供电系统基坑占地按基坑周围2m考虑给排水系统占地范围按管线两侧各1m考虑备注:不重复计算相邻分区之间的直接影响区6.3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的原则,项目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建设及工程运行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2.7hm2(详见表6-2),项目建设区面积2.36hm2,直接影响区面积0.34hm2。表6-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单位:hm2项目组成防治责任范围(hm2)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合计一级二级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工业场地0.270.270.030.30露天开采区1.91.90.252.15堆土场0.170.170.040.21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0.010.02给排水系统0.010.010.010.02小计0.020.020.020.04合计2.362.360.342.7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4.1分区原则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遵循下列原则:(1)差异性原则。各防治分区之间的自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特点要具有显著的差异;(2)相似性原则。各防治分区内造成的水土流失主导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或方向应相近或相似;(3)整体性原则。各防治分区要覆盖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并考虑各分区相对集中和完整性。6.4.2分区目的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因素,将项目区划分为不同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进行分区防治,有针对性进行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6.4.3分区依据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6.4.4分区结果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依据,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防治区分别是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附属系统区进一步划分为供电线路区和给排水系统区。详见表6-3。表6-3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防治分区表一级二级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附属系统供电线路给排水系统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7水土流失调查及预测7.1水土流失调查7.1.1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及单元石阡县坪山乡凤凰屯村石榴坳砂石场为新建项目,工程基本建设完毕。本方案对其已经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调查。水土流失调查范围为各防治分区的扰动面积;调查单元包括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进场道路和附属系统区。7.1.2水土流失调查时间水土流失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8日。7.1.3水土流失内容及方法(1)开挖扰动地表面积调查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施工中开挖、占压、破坏植被的种类、面积进行实地预算,分类统计确定实际扰动的地表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调查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3)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调查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根据测算、分析,项目工程地表开挖与回填,其土层结构、粒径级配和松散系数不一,渣体的凝聚力、粘结度、内摩擦角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抗风化和抗蚀能力明显下降,结合项目区原地表侵蚀背景值和类比工程确定侵蚀模数取值,施工期间地表侵蚀强度一般较原来增大,侵蚀模数也相应增大。(4)弃土、弃渣、堆渣量调查通过查阅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根据工程的开挖回填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土石方平衡分析等,对各分区产生的弃渣量进行调查。(5)水土流失危害调查根据本工程布局及施工工艺、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结合实地调查分析,确定已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7.1.4水土流失调查结果(1)扰动地表面积调查根据本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表明:项目建设区面积为2.36hm2。调查已扰动面积为0.86hm2,其中工业场地0.27hm2,露天开采区为0.4hm2,堆土场0.17hm2,附属系统区0.02hm2。各工程区占压扰动地表调查情况详见表7-1。表7-1项目建设区调查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调查单元占地面积调查已扰动面积调查还未扰动面积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1.90.41.5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2.360.861.5(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调查通过现场调查,本工程建设和生产已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为0.86hm2。(3)弃渣量调查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建设区内无弃渣。(4)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并以并以项目业主提供的测量图为工作底图勾绘、量算,按照《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规定,确定建设区为轻度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量1993t/a,其中微度流失为0.35hm2;轻度流失为1.67hm2;强烈流失为0.34hm2。具体情况详见表7-2、表7-3、表7-4。项目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容许侵蚀模数为500t/(km2·a)。表7-2水土流失因子调查表项目组成土地利用现状土壤面积(hm2)坡度(°)林草覆盖率(%)侵蚀类型强度分级侵蚀模数(t/km2·a)水土流失量(t)一级二级工业场地工矿用地黄壤0.23<5°面蚀微度4501.04工矿用地黄壤0.048~15°面蚀强烈60002.40露天开采区工矿用地石灰土0.1<5°面蚀微度4500.45工矿用地石灰土0.38~15°面蚀强烈600018.00灌木林地石灰土1.58~15°50面蚀轻度150022.50堆土场梯坪地石灰土0.178~15°50面蚀轻度15002.55附属系统供电线路工矿用地黄壤0.01<5°面蚀微度4500.05给排水系统工矿用地黄壤0.015~8°面蚀微度4500.05合计2.3647.04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7-3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面积)单位:hm2项目组成合计水土流失面积一级二级微度轻度中度强烈工业场地0.270.23 0.04露天开采区1.90.11.5 0.3堆土场0.17 0.17 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 给排水系统0.010.01 小计0.020.02 合计2.360.351.67 0.34表7-4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量)单位:t项目组成合计水土流失量侵蚀模数(t/km2·a)一级二级微度轻度中度强烈工业场地3.441.042.401259露天开采区40.950.451822.52155堆土场2.552.551500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50.05450给排水系统0.050.05450小计0.10.1450合计47.041.5920.5524.91993(5)水土流失危害调查通过现场勘查,对各个已建的区域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调查。工业场地建设区的松散土体及开挖的土方抗蚀能力差,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扰动后的地表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面蚀,土层中的有机质流失,影响后期绿化的植被恢复。露天开采区在开采期间容易产生大量松散的土方和废石,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扰动后的地表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沟道淤积和堵塞。7.2水土流失预测7.2.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本项目水土流失调查范围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7.2.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和影响区的特点,本项目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5月至10月)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考虑建设区立地条件确定自然恢复期取2年。预测时段详见表7-5。表7-5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预测单元建设期自然恢复期一级二级时段年限时段年限工业场地2016年7月~2018年6月2露天开采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52020年11月~2022年10月2堆土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52020年11月~2022年10月2附属系统供电线路2016年7月~2018年6月2给排水系统2016年7月~2018年6月27.2.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根据工程和环境特点,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主要包括以下5个内容:(1)扰动地表面积;(2)征占地面积的数量;(3)弃渣量;(4)水土流失量分析;(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7.2.4水土流失预测方法(1)扰动地表面积的预测方法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技术资料,通过现场实际调查,全面掌握工程平面布置、施工工艺,利用设计图纸,采用实地调查结合图上勾绘。建设期以调查为主,并结合项目周边部分同类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调查为基础,结合经验分析,考虑到地域和工程性质上存在的差别,作相应调整等方面综合确定用于本项目。(2)征占地面积的预测方法水土保持补偿费按征占地面积计列。(3)弃渣量的预测方法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工艺和建筑物的基础和边坡要求,分别计算开挖量和回填量,并特别注意项目的土石方平衡分析、松散系数等参数,对各区产生的弃渣量进行预测。(4)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1)预测公式水土流失量和新增土壤流失量的预测按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方法采用侵蚀模数法,公式如下:①水土流失量预测②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Δ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i——预测单元,1,2,3,……n;j——预测时段,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Fi——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Mij——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o——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j——预测时段,a。(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根据项目区布局及施工工艺、地形地貌、水土流失量和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作出定性预测。7.2.5水土流失预测参数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建设区的植被可恢复的面积,确定侵蚀模数。由于各单元的土壤、植被、坡度等基本相近。(2)扰动后侵蚀模数项目区气候、植被状况、水文地质、土壤成分等自然条件都有较明显的差异,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显著。在这样的条件下,单位建立编制小组结合经验进行实地调查该工程各建设区的水土流失背景、施工强度、工艺、自然地理状况等因素后确定,根据不同路段的降雨情况、土壤条件、地形因子、植被覆盖状况等各类影响土壤侵蚀模数的因子,确定不同区在不同的坡度、不同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土壤情况下的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6。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7-6工程施工期侵蚀模数取值表项目组成侵蚀模数(t/km2·a)一级二级露天开采区6000堆土场6000(3)自然恢复期侵蚀模数依据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的水土保持林在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调查,结合项目区实施植物措施地点的立地条件等以及经验分析,确定恢复期各年的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并预测出在自然恢复期内未采取治理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7。表7-7自然恢复期未治理侵蚀模数取值表项目组成侵蚀模数(t/km2·a)一级二级第一年第二年露天开采区38001500堆土场35001400附属系统供电线路28001300给排水系统280013007.2.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扰动地表面积预测根据本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表明:项目建设区面积为2.36hm2,调查已扰动面积为0.86hm2,预测新增扰动面积为1.5hm2,各工程区扰动地表情况详见表7-8。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7-8项目建设区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调查单元占地面积调查已扰动面积调查还未扰动面积工业场地0.270.27露天开采区1.90.41.5堆土场0.170.17附属系统供电线路0.010.01给排水系统0.010.01小计0.020.02合计2.360.861.5(2)征占水土保持面积的数量通过查阅本工程开采设计方案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征占压面积和数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和生产征占压面积2.36hm2。(3)弃渣量预测根据项目建设主体设计方案和现场实地勘查资料,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用于矿区覆土绿化)。(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1)施工期预测期项目建设加速侵蚀面积1.67hm2,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166.42,预测期水土流失量为50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34.58t(详见表7-9)。2)自然恢复期本项目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69hm2,若未对工程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则在自然恢复期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88.65t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1.29t(详见表7-9)。3)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89.6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55.87t。表7-9项目建设土壤流失量计算表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扰动后的侵蚀模数侵蚀预测背景预测新增流失量背景值[t/km2.a]面积时段流失量流失量(t)[t/km2.a]第一年第二年(hm2)(t)(t)露天开采区施工期199360001.55149.48450.00300.53自然恢复期1993380015001.5259.7979.5019.71小计209.27529.50320.24堆土场施工期199360000.17516.9451.0034.06自然恢复期1993350014000.1726.788.331.55小计23.7259.3335.61附属供电线路自然恢复期1993280013000.0120.400.410.01系统小计0.400.410.01给排水系统自然恢复期1993280013000.0120.400.410.01小计0.400.410.01施工期预测流失量1.67166.42501.00334.58自然恢复期预测流失量1.6967.3688.6521.29合计233.78589.65355.87(5)水土流失的危害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不扰动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地表一旦因项目开发,土壤的侵蚀量会急剧增大,被侵占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扰动地表、弃土石渣堆弃等在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加速侵蚀,新增水土流失量集中产生于项目各建设区。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①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建设区的松散土体及开挖的土方抗蚀能力差,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扰动后的地表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面蚀,土层中的有机质流失,影响后期绿化的植被恢复。②露天开采区露天开采区在开采期间容易产生大量松散的土方和废石,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冲至下游溪沟及河道。③堆土场堆土场堆放矿山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受到雨水冲刷极易流失,而且对工业场地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危害,同时也对下游沟道淤积和堵塞。④附属系统在附属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地面的开挖,使原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降低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局部破坏和影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使表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7.3水土流失预测结论与分析7.3.1水土流失预测结论(1)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占压扰动原地表面积2.36hm²,征占地面积共计2.36hm2。(2)本项目建设期(由于已投产无土石方量)和生产期(主要考虑表土剥离量,不包括开采量)共开挖土石方量4500m3,填方4500m3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用于矿区覆土绿化)。(3)通过预测,本项目建设生产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89.6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55.87t。(4)经预测,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工业场地区,重点时段为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施工期新增的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拦挡等防治措施进行治理,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肥力下降。自然恢复期产生的水土流失较小,由于各项水土保持基本到位,能够满足水土保持防治要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7.3.2防治措施布置的指导意见根据调查及预测,从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时间来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自然恢复期虽有一定的水土流失产生,但项目区水热条件、立地条件都较好,随着植被的自然恢复,水土流失将逐步减少。因此,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期,下一阶段的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主要加强对开挖、倾倒形成的裸露表土的防护;生产运行期主要是对开采石灰岩的处理。从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区域来看,施工期则主要集中在露天开采区和工业场地等区域。因此要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布置和实施。7.3.3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意见根据预测结果,工程施工期的新增水土流失较为突出,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的点位为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工业场地,建设期布设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逐渐发挥作用,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都应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及时布置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露天开采在雨季施工和生产的区域应布置临时覆盖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因项目建设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1)定性目标:①、使项目建设区内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②、使项目建设区内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如果造成了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对其进行一同治理;③、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明显改善;④、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要能够保证其长期稳定地安全运行,发挥水土保持功能。(2)定量目标: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以及《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黔水保[2015]82号),项目所在地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考虑本工程和基准值的地区差异,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基准值作如下调整:项目区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为1993t/(km2.a),属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指标值作适当的调整。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土壤流失控制比向上调整为1.0。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5mm,超过800mm。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绝对值增加2。调整结果见表8-1。防治目标为见下表8-1。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8-1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指标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时段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0>90—+2+2——————﹡92>92土壤流失控制比0.70.80.7——+0.2——————0.70.81拦渣率(%)959898—————————959898林草植被恢复率(%)﹡9797—+2+2——————﹡9999林草覆盖率(%)﹡25>25—+2+2——————﹡27>27注:“*”表示指示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并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本项目到方案设计水平年时的目标值为试运行期目标值,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布设到位,能稳定存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满足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要求。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因地制宜、除害兴利和综合治理原则针对项目工程特征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在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时,应先采取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建成一套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生态优先原则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除布设工程措施以外,同时采取植物措施,并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种种破坏,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环境的迅速恢复。(3)安全、经济与整体性原则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要以防治工程水土流失为主,以保护主体工程安全、稳定为目标,全面考虑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安全及项目建设等,构筑成一个整体的综合防治系统。8.3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措施体系8.3.1防治措施体系根据本项目特点和防治措施布局原则,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由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区4大防治区构成。防治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组成。防治措施体系详见图8-1。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工程措施——排水沟、沉沙池口临时措施——无工业场地工程措施——截水沟、沉沙池、覆土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临时拦挡、临时沉沙池植物措施——种树种草露天开采区工程措施——挡土墙、截水沟、沉沙池临时措施——临时覆盖植物措施——种草堆土场植物措施——撒播草籽附属系统图8-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8-2项目工程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体系表分区治理措施一级二级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工业场地排水沟、沉沙池————露天开采区截水沟、沉沙池、覆土种树种草土袋拦挡、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堆土场挡土墙、截水沟、沉沙池种树种草临时覆盖附属系统供电系统——撒播草籽——给排水系统——撒播草籽——8.3.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以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堆土场和附属系统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1、工业场地(1)排水工程:工业场地上游的集水面积较大,本方案设计沿工业场地内道路修筑一条排水沟对工业场地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排水沟长140m,在排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1口。2、露天开采区(1)排水工程:露天开采区上游的集水面积较大,本方案设计沿露天开采区修筑一条截水沟对上游来水进行截水,布置截水沟440m。在截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2口。(2)表土剥离:在露天开采区还未开采区域设计表土剥离4500m3;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3)植物措施:方案设计在方案服务期末对露天开采区进行布置植物措施,种植刺槐1200株,种植爬山虎800株,撒播尾状羊茅1.9hm2。(4)临时工程:开采过程中实施土袋拦挡100m、临时排水沟100m、沉沙池2口。3、堆土场(1)支挡防护工程:本方案设计堆土场下游布置挡土墙一条,长50m。(2)排水工程:沿着堆土场布置排水沟1条,长170m,在排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1口。(4)植物措施:在方案服务期末对堆土场进行撒播草籽0.17hm2。(5)临时工程:为保护表土不被流失,在该区布置临时覆盖1700m2。4、附属系统施工结束后,供电系统建设形成裸露区域撒播草籽0.01hm2;给排水系统建设形成裸露区域撒播草籽0.01hm2。8.4分区防治措施设计8.4.1工业场地防治措施设计(1)排水沟设计本方案设计沿工业场地内修筑一条排水沟对工业场地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排水沟长140m。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标准10年,校核洪水标准20年。经查《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取用《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均值等值线图》、《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Cv值等值线图》,得项目区的最大一小时平均点雨量为42mm,Cv=0.40,Cs=3.5Cv,取P=10%,查《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得K10%=1.535,K5%=1.775,由此计算得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4.47mm,20年一遇最大一小时降水量为74.55mm;①洪峰流量采用公式:Qp=0.278KIFQp—洪峰流量;k—径流系数,取0.80;I—1小时的降雨强度;F—山坡集水面积(km2)。经计算得,排水沟设计洪峰流量见表8-3。表8-3工业场地区排水沟校核洪峰流量表排水沟名称集雨面积(km2)校核洪峰流量(m3/s)防洪标准排水沟0.091.4920年一遇c水力学计算:①计算假定排水明沟断面形式:距形,沟道纵坡:i=2%②断面试算按式Q=CA进行计算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C-谢才系数C=R1/6R-水力半径=n-糙率,取n=0.017X-湿周i=渠道纵坡,排水明沟i=2%表8-4工业场地区排水沟水力计算表水沟名称设计洪峰流量(m3/s)排水沟过水断面水力要素过流能力(m3/s)AXRC排水沟1.49底宽为0.8,顶宽为0.8m,高为0.6m矩形0.482.00.2446.371.54从表8-4中的数据,排水沟的过流能力Q过均大于洪峰流量Qs,排水沟能够满足过流要求。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沿工业场地内修筑一条排水沟对工业场地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排水沟长140m,计算的过流能力大于20一遇的洪峰流量,过水断面为底宽0.8m,顶宽0.8m,高0.6m的矩形断面,侧墙采用M7.5砂浆浆砌石修建,侧墙厚0.40m,过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cm。沟底打0.05m碎石垫层,沟底采用0.10m的C15铺底。(2)沉沙池设计在工业场地排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1口,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及地面坡度、流失强度、区域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设计沉沙池为矩形,长×宽×高分别为3.0×1.5×0.8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m,容量为3.60m3,池墙厚0.30m,M7.5砂浆浆砌石修筑,池底打0.05m碎石垫层,然后用C15混泥土进行铺底,沉沙池内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8.4.2露天开采区防治措施设计(1)截水沟设计露天开采区上游的集水面积较大,本方案设计沿露天开采区修筑一条2条截水沟对上游来水进行截水,布置截水沟440m。1)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标准10年,校核洪水标准20年。经查《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取用《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均值等值线图》、《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Cv值等值线图》,得项目区的最大一小时平均点雨量为42mm,Cv=0.40,Cs=3.5Cv,取P=10%,查《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得K10%=1.535,K5%=1.775,由此计算得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4.47mm,20年一遇最大一小时降水量为74.55mm;①洪峰流量采用公式:Qp=0.278KIFQp—洪峰流量;k—径流系数,取0.80;I—1小时的降雨强度;F—山坡集水面积(km2)。经计算得,截水沟设计洪峰流量见表8-5。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8-5露天开采区截水沟校核洪峰流量表排水沟名称集雨面积(km2)校核洪峰流量(m3/s)防洪标准截水沟0.0370.6320年一遇c水力学计算:①计算假定排水明沟断面形式:梯形,沟道纵坡:i=6%②断面试算按式Q=CA进行计算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C-谢才系数C=R1/6R-水力半径=n-糙率,取n=0.017X-湿周i=渠道纵坡,排水明沟i=6%表8-6露天开采区截水沟水力计算表水沟名称设计洪峰流量(m3/s)排水沟过水断面水力要素过流能力(m3/s)AXRC截水沟0.63底宽为0.3,顶宽为0.6m,高为0.4m梯形0.181.150.1643.160.75从表8-6中的数据,截水沟的过流能力Q过均大于洪峰流量Qs,能够满足过流要求。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根据上述计算结果,露天开采区修筑截水沟水沟对采区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截水沟长440m,计算的过流能力大于20一遇的洪峰流量,过水断面为底宽0.3m,顶宽0.6m,高0.4m的梯形断面,侧墙采用M7.5砂浆浆砌石修建,侧墙厚0.30m,过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cm。沟底打0.05m碎石垫层,然后用0.1mC15混泥土进行铺底。(2)沉沙池设计在截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2口,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及地面坡度、流失强度、区域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设计沉沙池为矩形,长×宽×高分别为3.0×1.5×0.8m,容量为3.60m3,池墙厚0.30m,采用M7.5砂浆浆砌石修筑,池底打0.05m碎石垫层,然后用C15混泥土进行铺底,沉沙池内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3)土地整治措施设计矿山复垦方案对矿山开采区进行复垦设计,本方案不再重复设计,故本方案矿山开采区不考虑土地整治措施。(4)植物措施1)林分结构设计植物防护措施设计在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环境美化,林分结构设计为乔-灌木-草种绿化型。2)立地条件分析平整后绿化区域坡度小于5°,坡向为阳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坡,场区地势西高东低,多年平均气温16.8℃,多年平均降水量1121.5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附近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pH为6.5左右。3)树(草)种选择根据项目区所在地气候、土壤、水土流失等特点,确定绿化工程拟选刺槐、侧柏、爬山虎、尾状羊茅。4)混交配置设计植物措施区域包括矿山开采区、堆土场、附属系统区。①沿综合楼周围种植刺槐(单排种植),株距4m,并配置小叶女贞点缀,然后对该区撒播尾状羊茅草籽。②沿工业场地西侧种植侧柏(单排种植),株距4m,然后对该区撒播尾状羊茅草籽。5)用苗(种)数量设计草种:尾状羊茅120kg/hm2,灌木:小叶女贞500株/100m,爬山虎200株/100m。乔木:刺槐为25株/100m,侧柏为25株/100m。6)主要种植技术按照先灌木、乔木后植草的顺序进行。乔木:刺槐和侧柏选择3年生以上大苗,带土球移栽,冬季或春季种植,整地规格0.6×0.6×0.6m,栽植时压实覆土,乔木覆土厚0.4-0.6m,并浇透定根水。灌木藤本:选择1年生裸根苗,灌木覆土厚0.2-0.3m,春季种植,整地规格0.3×0.3×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0.3m。藤本植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覆土为0.25m。草:耕翻土地并耙细,撒播后覆细土1-2cm,春季播种。7)抚育管理该林分结构和所选择的树(草)管理,要求前期管理工作主要是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成活后加强整形修剪,培养树形,定期清除杂草,并注意防虫防病。主要树种、草种生长习性详见表8-7:表8-7主要树种、草种习性表侧柏常绿乔木,喜光,但有一定耐荫力,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耐多湿,耐旱,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酸性土、中性土或碱性土上均能生长,抗盐性强。侧柏的根系发达,生长速度中等而偏慢。刺槐耐干旱瘠薄,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在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生长最快,刺槐喜光,不耐庇荫。萌芽能力和根蘖能力都很强。小叶女贞喜光,稍耐荫;较耐寒,对SO2、Cl2、HF、HCl、CO2等有毒气体抗性均强。性强健,荫枝力强,叶再生能力强,耐修剪,播种或扦插繁殖均可,常作绿篱,其枝叶紧密、圆整,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尾状羊茅尾状羊茅是适应性最广泛的植物之一。它能够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和生态环境中生长。抗寒又能耐热,耐干旱又能耐潮湿,在冬季-15℃的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夏季可耐38℃的高温,除砂土和轻质土壤外,苇状羊茅可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可耐pH4.7~9.5的酸碱度。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爬山虎 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它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表8-8绿化设计技术指标树种种植季节株行距(m)苗龄苗木规格刺槐雨季分散种植3年生移植胸径为3cm侧柏雨季分散种植3年生移植胸径为3cm小叶女贞雨季分散种植3年生移植冠幅为50cm-80cm爬山虎雨季分散种植1年生裸根苗苗高12cm尾状羊茅雨季撒播一级种方案服务年限期末对露天开采区的开采平台分散种植(品字形种植)侧柏,株距为4m,行距为4m,然后撒播尾状羊茅草籽。沿露天开采区的开采坡面单排种植爬山虎,株距为0.5m,然后撒播尾状羊茅草籽。方案服务期末露天开采区的植物措施为:种植刺槐1200株,种植爬山虎800株,撒播尾状羊茅1.9hm2。(5)临时措施①临时土袋拦挡设计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在露天开采区采矿场的下侧根据实际开挖堆放情况和地形布置临时土袋拦挡100m,断面50cm×100cm,共计50m3的土袋拦挡,土袋拦挡错缝堆砌。②临时排水沟设计为防止在开采前期的雨季期间,露天开采区采矿场的截排水沟没有修建或正在修建时产生的冲刷,考虑在露天开采区采矿场开挖区域的上侧布置长100m的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的过水断面为底宽0.30m,顶宽为0.60m,深0.40m的土质临时排水沟,施工时采用土工布对临时排水沟进行铺垫。基本能够满足临时排水的要求。③临时沉沙池在临时排水沟与自然排水系统交汇区域考虑布置临时沉沙池2口,防治开采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淤积和淹盖开采区,布置的临时沉沙池能够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临时沉沙池的尺寸长2.0m,宽1.5m,深0.8m,临时沉沙池利用土工布进行铺底修建。8.4.3堆土场防治措施设计(1)挡土墙设计本方案设计堆土场下游布置挡土墙一条,长50m。挡土墙的基础宽1.00m,基础深0.50m,墙顶宽0.80m,整体墙高2.50m可以满足拦挡防护要求,工程建设在进行施工时,要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质条件作详细勘查。挡土墙典型尺寸断面和具体情况见表8-9。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8-9挡土墙设计的典型尺寸措施类型顶宽A基础宽B基础深C整体墙高H挡土墙0.80m1.00m0.50m2.50m土墙采用重力式M7.5浆砌块石挡土墙,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工设计手册》并类比其他工程,选择各计算参数如下:M7.5浆砌块石挡土墙墙体的容重γ混=22kN/m3(2.20t/m3);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φ=34°(根据水工设计手册[第一卷]土的抗剪强度实验数据,类比疏松砂砾石土类的内摩擦角,取值范围32°~36°);墙背粗糙,排水良好,填渣与墙背的摩擦角δ=1/2φ=17°;回填土体容重γ=18kN/m3;建基面开挖至强风化的软质基岩(注明:表层土壤为黄壤,修建挡土墙时需要开挖至强风化的软质基岩),墙体与基础的摩擦系数f=0.45;墙背与铅垂面夹角ε=0°。经受力分析后计算(抗滑性、稳定性等满足要求),挡土墙的基础宽0.8m,基础深0.30m,墙顶宽0.6m,整体墙高1.60m可以满足拦挡防护要求,工程建设在进行施工时,要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质条件作详细勘查。具体计算如下:挡土墙稳定性及相关计算按《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进行,抗滑、抗倾覆稳定采用下式进行计算。Pa=cH2Ka;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用于墙后填土倾斜)Ka=tan2(45°-ф/2)(用于墙后填土水平)式中:c为挡土墙内填土的容重;H为挡土墙内填土堆积高度;Ka为挡土墙主动压力系数;B为1m的单位宽度;W为墙身自重;δ墙摩擦角;为墙底倾斜角度;为基底摩擦系数;ф为墙后填土的内摩擦角;为墙后填土表面倾角;a为W对墙趾点的力矩;h为px对墙趾点的力矩;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为墙体所受垂直力的总和,向下为正,向上为负;为偏心距,合力作用点至墙底截面中心的距离;B为墙体宽。通过计算,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为1.44大于基准值1.30,抗倾覆的计算结果参数为3.19大于基准值1.50,能够满足排土场的拦挡防护要求。(2)排水沟设计1)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标准10年,校核洪水标准20年。经查《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取用《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均值等值线图》、《贵州省年最大1小时点雨量Cv值等值线图》,得项目区的最大一小时平均点雨量为42mm,Cv=0.40,Cs=3.5Cv,取P=10%,查《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得K10%=1.535,K5%=1.775,由此计算得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4.47mm,20年一遇最大一小时降水量为74.55mm;①洪峰流量采用公式:Qp=0.278KIFQp—洪峰流量;k—径流系数,取0.80;I—1小时的降雨强度;F—山坡集水面积(km2)。经计算得,排水沟设计洪峰流量见表8-10。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8-10堆土场排水沟校核洪峰流量表排水沟名称集雨面积(km2)校核洪峰流量(m3/s)防洪标准排水沟0.091.4920年一遇c水力学计算:①计算假定排水明沟断面形式:距形,沟道纵坡:i=2%②断面试算按式Q=CA进行计算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C-谢才系数C=R1/6R-水力半径=n-糙率,取n=0.017X-湿周i=渠道纵坡,排水明沟i=2%表8-11堆土场排水沟水力计算表水沟名称设计洪峰流量(m3/s)排水沟过水断面水力要素过流能力(m3/s)AXRC排水沟1.49底宽为0.8,顶宽为0.8m,高为0.6m矩形0.482.00.2446.371.54从表8-11中的数据,排水沟的过流能力Q过均大于洪峰流量Qs,排水沟能够满足过流要求。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沿临时堆土场地内修筑一条排水沟对堆土场地上游来水进行排放,排水沟长170m,计算的过流能力大于20一遇的洪峰流量,过水断面为底宽0.8m,顶宽0.8m,高0.6m的矩形断面,采用M7.5浆砌块石修建,内墙厚0.30m,外墙厚为0.30m,底面采用0.05m的碎石铺垫后,采用0.1m的C15底板砼。过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cm。(3)沉沙池设计在排水沟末端布置沉沙池1口,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及地面坡度、流失强度、区域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设计沉沙池为矩形,长×宽×高分别为3.0×1.5×0.8m,容量为3.60m3,池墙厚0.30m,采用M7.5浆砌块石修筑,池底打0.05m碎石垫层,然后用C15混泥土进行铺底,沉沙池内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4)植物措施本区域与露天开采区立地条件一致。方案服务期末堆土场的植物措施为:撒播尾状羊茅0.17hm2。(4)临时措施为保护表土不被流失,在该区布置临时覆盖1700m2。8.4.4附属系统防治措施设计一、供电系统本《方案》设计在裸露区域撒播尾状羊茅0.01hm2。二、给排水系统本《方案》设计在裸露区域撒播尾状羊茅0.01hm2。8.4.5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构成。工程措施主要是挡土墙、排水沟和沉沙池;植物措施为种树和种草;临时措施包括临时土袋拦挡、临时排水沟以及临时沉沙池。各分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详见8-12、8-13、8-14。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8-12方案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统计表防治分区工程量项目组成单位数量土方开挖(m3)石方开挖(m3)M7.5浆砌石(m3)M10水泥砂浆抹面(m2)碎石铺底(m3)C15(m3)M10水泥砂浆勾缝(m2)覆土(m3)工业场地排水沟m140131.4856.35632525.611.2沉沙池口14.762.042.167.200.450.45露天开采区截水沟m440188.416.24158.46166.613.2沉沙池口29.524.084.3214.400.900.90堆土场挡土墙m50252.7470排水沟m170159.6542.376.53066.813.6沉沙池口14.762.042.167.200.450.45合计523.57125.79376.541202.820.839.80101.00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8-13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统计表项目分区面积(hm2)乔木(株)灌木、藤本(株)种草(hm2)分年度实施一级二级刺槐侧柏小叶女贞爬山虎尾状羊茅工业场地0.27露天开采区1.91200 8001.9根据开采的进展进行实施堆土场0.17 0.17根据开采的进展进行实施附属系统供电系统0.01 0.012016给排水系统0.01 0.012016合计 2.3612008002.09 表8-14方案新增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统计表项目分区临时土袋拦挡临时覆盖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分年度实施一级二级(m3)m2(m)口露天开采区501002根据开采的进展进行实施堆土区1700合计50170010028.5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8.5.1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在主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运输原则上利用现有项目区道路和当地公路网。建筑材料:工程附近建筑材料市场货源充足,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原则上通过外购商品料解决。供水供电:施工用水、用电在前期已经建设,施工期间有保障。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苗木及种子:工程附近地区均建有苗圃,可就近从当地市场购买,尽量避免长途调运,以提高成活率。8.5.2施工方法(1)工程措施施工1)挡墙施工A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1m3挖掘机装,自卸汽车出渣。B水平建基面岩体的开挖,采用水平预裂爆破法,一次挖至建基面,渣料用1m3挖掘机装自卸汽车出渣。C混凝土砌块石用坐浆法施工。D砌筑前先将基础表面泥土、杂物洗净,洒水湿润基础并铺一层10cm厚的碎石垫层,再铺一层混凝土,最后将块石砌筑其上。砌筑用的石块表面必选冲洗干净,砌筑前应洒水湿润,以便与混凝土粘结。E混凝土砌石砌筑程序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再砌“腹石”。同一层面应砌平,相邻石块高差应小于20-30mm。石料安砌必须自身稳定,大面朝下,适当摇动和敲击,使其平稳。铺浆应全面均匀,厚度为30-50mm,防止缝间被大骨料架空,随铺随砌,砌缝用混凝土填充饱满,竖缝中充填的混凝土,开始应与周围石块表面齐平,振捣密实后略有下沉,待上层平缝铺料时,一并填满。竖缝采用振捣棒人工振捣密实,以达到不冒气泡且开始泛浆为适度。相邻两振点间的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要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漏振。2)排水沟施工A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排水沟要能迅速排出地表水,沟底纵坡1%-4%,以免水流停滞。在土质松软,含沙量较大地段的排水沟,必要时要采取加固措施。B结合地形合理布置,直捷舒顺;转折处以曲线连接。C若因地形限制,汇水流量比较大,如将截、排水沟中的水流引至自然溪沟的确有困难,应增设急流槽。D排水沟尽量采用直线,必须转弯时,其半径不得小于10-20cm,沟中水流汇入天然沟道时,水流流向要成钝角相交,减少冲刷。E开挖基坑时,根据土质条件确定边坡坡率,约1:1左右。F沟渠开挖后要整平夯拍,如土质干燥应洒水湿润,水泥砂浆随拌随用。(2)植物措施施工1)首先对场地进行清理,然后进行翻土、清石、碎土。对于回填土的场地应按粗颗粒弃渣—细颗粒弃渣—腐殖土的顺序回填。由于苗木规格和建设要求不同,整地规格也有差别。按照挖穴的大小和深度略大于苗木根系的原则整地。2)根据所选树种的生态习性、成林后的冠幅等来确定株距。在株行距不等时一般以宽行窄株为原则。在无特殊说明时,排列方式按“品”子型等高排列。3)种苗一律选择植株健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苗木,严禁使用Ⅲ级苗木。4)植苗时间应选择在春秋季的雨后栽植,避开强烈阳光。苗木定植时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最后覆上虚土。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选择籽粒饱满的草籽均匀撒播,撒播密度25kg/hm2,撒播后轻拍土层表面,使草种与土壤充分结合。5)抚育采用人工进行,抚育内容包括:松土、除草、培土、补植树苗及必要的修枝与病虫害防治。抚育时间一般在杂草丛生的6月进行,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第2次抚育。8.5.3施工布置施工布置应因地制宜,宜遵循以下原则:施工营地区与主体工程相同,不另布设;建筑材料应分类存放在施工区附近或与主体工程相同,并注意有关材料防潮、防湿;施工布置应避免各单项工程间的施工干扰。8.6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的安排应与主体工程施工、工程占地拆迁安置进度相适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首先安排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防治措施,在措施安排上,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应根据轻重缓急、统筹考虑,原则上还应先布置临时措施,再对工程措施安排,植物措施须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季节实施。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安排详见图8-2。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图8-2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双线横道图日期项目2016生产期或生产结束后当年2月3-4月5-6月7-10月11-12月工业场地主体进度水保进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露天开采区主体进度水保进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堆土场主体进度水保进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附属系统主体进度水保进度植物措施备注:主体进度;水土保持进度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9水土保持监测9.1监测目的根据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的规定,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对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就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等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反映项目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和隐患,客观评价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防治效果,掌握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况,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提供信息。(2)对本方案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实地检验,总结完善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数据和数据,为确定同类项目预测方法、预测参数等服务。(3)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监测成果数据。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测,说明施工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能够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从而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9.2监测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方案批复时开始,至设计水平年底结束。本项目监测年限为1.0年,根据实际情况,从2016年1月开始,至2016年12月结束。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9.3监测的区段和监测点位9.3.1监测区域根据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工业场地、露天开采区和堆土场。9.3.2监测点位(1)工业场地设置1个监测点,在场区形成高挖高填处的空闲设置一个监测样地,监测水土流失情况。(2)露天开采区设置2个监测点,在场区开采的露天坡面高地设置1个监测样地,监测水土流失情况。监测的时间为生产运行期,监测点根据露天开采区的开采进度进行布置。生产运行期的监测费用在生产运行期列支。(3)堆土场设置1个监测点,监测的时间为生产运行期,监测点根据堆放土方情况进行布置。生产运行期的监测费用在生产运行期列支。9.4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9.4.1监测内容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的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提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点包括:本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等。具体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石、渣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等。(2)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应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总量的变化及其下游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与趋势。(3)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应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和覆盖率,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9.4.2监测方法(1)调查监测法调查监测是指定期对整个项目建设区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勘测,结合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不同区域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勾图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2)巡查法巡查法是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监测的一种特殊方法。因为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场地的时空变化复杂,定位监测有时十分困难,场地巡查可以及时发现水土流失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如土石方的开挖是否及时调运等很多预防管护措施均可通过不定期的巡查来发现问题。9.5监测设施及工程量(1)监测人工量:根据项目区布局,设置的监测设施等情况,计划每年2名监测人员。(2)监测设施:包括测钎:测量开挖坡面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流失厚度,从而测算坡面流失强度。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9.6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1)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8号),本项目可委托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可自行监测。(2)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按方案设计监测重点、内容、方法和时段等,编制具体的《监测实施方案》,并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应于每个季度第一个月报送季度报告表,同时提供重点监测区域的照片等影像资料,因大雨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后,应于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报送石阡县水务局。(4)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完成后,应于3个月内向石阡县水务局报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5)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相关图片及影像资料、监测评价结论能真实客观反应项目实际情况,评价结论中应包括对六项防治目标达标情况的计算评价。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0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10.1投资概算10.1.1编制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水土保持政策法规;(2)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按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投资概算;(3)本方案编制的价格水平年以2015年4季度市场价格为准;(4)水土保持措施定额采用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施工机械台时按《水土保持估算定额》附录中的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算。(5)苗木单价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6)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7)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列入本方案水土保持总投资;(8)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概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概算组成部分,计入总投资概算中。10.1.2编制依据(1)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2003年1月25日);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2)《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12]47号,2012年7月4日);(3)《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4)《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63号令,2015年3月13日起执行);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5)《关于水土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黔发改收费[2015]1659号);(6)《关于调整2015年贵州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5]23号);(7)《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贵州省建筑安装工程税率的通知》(黔建建通[2012]271号);(8)《关于省级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人工单价计算和措施单价税率取值相关问题的通知》(黔水保监[2013]9号);(9)《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15年12月);(10)工程设计报告及图纸等。10.1.3价格水平年价格水平年以2015年4季度市场价格为准。10.1.4编制方法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分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费用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两大部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费用组成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独立费用和预备费5部分。工程费单价直接采用主体工程单价,主体工程没有涉及的采用水利部2003年6月颁发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具体如下:(1)基础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依据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2015年贵州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5]23号)和贵州省水土保持方案人工工资单价分析表,本项目所在的石阡县属于三类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为10.96元/工时,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人工预算单价为10.17元/工时。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10-1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序号项目计算式金额(元)(一)基本工资1400元/月×12月÷241天69.71(二)辅助工资8.581地区津贴2施工津贴3.5元/月×365天×95%÷241天5.043夜餐津贴(2.5+2.5)元/天÷2×20%0.54节日加班津贴基本工资×3×10天÷241天×35%3.04(三)工资附加费9.391职工福利基金(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元/日×10%7.832工会经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元/日×1%0.783工伤保险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元/日×1%0.78人工工日预算单价87.68人工工时预算单价10.96表10-2植物措施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表序号项目计算式金额(元)(一)基本工资1400元/月×12月÷241天69.71(二)辅助工资7.031地区津贴2施工津贴3.5元/月×365天×95%÷241天5.043夜餐津贴(2.5+2.5)元/天÷2×10%0.254节日加班津贴基本工资×3×10天÷241天×20%1.74(三)工资附加费4.601职工福利基金(基本工资+辅助工资)×10%×0.53.842工会经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1%×0.50.383工伤保险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1%×0.50.38人工工日预算单价81.34人工工时预算单价10.17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表10-3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单位:元序号名称及规格单位原价依据预算价格其中原价运杂费采保费(2%)1P·O42.5水泥t出厂价362.10320.0035.007.102板枋材m3市场价1300.501200.0075.0025.503炸药t市场价12823.9912500.0072.54251.454砂m3市场价66.3065.001.305块石m3市场价56.1055.001.106碎石m3市场价56.1055.001.107防雨布m2市场价2.552.500.058香樟株市场价35.7035.000.7009刺槐株市场价0.820.800.01610草籽120kg/hm2市场价1224.001200.0024.0011刺槐株市场价0.820.800.0212爬山虎株市场价0.820.800.02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10-4次要材料单价汇总表单位:元序号名称及规格单位预算价格其中原价运杂费采保费(2%)1风m30.14 2水m32.20 3电kw•h0.68 4导火线m市场价1.20 5火雷管发市场价1.00 6合金钻头个市场价40.00 7编织袋个市场价1.10 8防雨布m2市场价2.5 (2)水土保持措施单价水土保持措施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和工程扩大组成,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1)直接工程费①直接费包括人工费、零星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时)×人工预算单价(元/小时)。零星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②其他直接费工程措施:按直接费的2%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费的1%计算。③现场经费土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混凝土工程:按直接费的6%计算;其他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费的4%计算。2)间接费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土石方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5%计算;混凝土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4%计算;其他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4%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的3%计算。3)利润工程措施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5%计算。4)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三项之和的3.28%计算。(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编制1)工程措施费工程措施费=工程措施量×工程措施预算单价。2)植物措施费植物措施费=植物栽植费+植物材料费;植物栽植费=植物栽植量×植物措施预算单价;植物材料费=植物措施量×植物材料单价。3)临时措施费①临时防护工程费临时措施费=临时措施量×临时措施预算单价。②其他临时工程其他临时工程费按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之和的1.5%计列。(4)独立费用计算标准1)建设管理费按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临时措施费之和的2.0%计。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2)科研勘测设计费参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并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3)工程建设监理费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4)水土保持监测费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5)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5)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第一至四部分投资合计数的3%计取,价差预备费不计。(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补偿费,依据《贵州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163号令)和《关于水土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黔发改收费[2015]1659号)进行计算,损坏的水土保持面积按2.00元/m2征收。生产运行期按0.5元/立方征收,费用在生产运行费里列支。10.1.5工程总投资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63.51万元,其中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58.7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72万元。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中:工程措施费38.38万元,植物措施费3.4万元,临时措施费为2.61元,独立费用12.69万元(其中水土保持监理费2.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2.00万元),基本预备费1.71万元。总投资概算详见表10-5。10.1.6分年度投资建设项目开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安排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计划,确定本方案水土保持分年投资全部安排在2016年及开采过程中进行。由于露天开采区属于动态开采过程,因此在资金安排时,要考虑露天开采区后期的绿化,并根据露天开采区的开采情况,合理安排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资金。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表10-5总概算表单位:元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序号项目名称建安工程费植物措施费独立费用总投资主体工程方案新增小计栽种费苗木种子抚育费第一部分工程措施383762383762(一)拦挡工程1952219522(二)防洪工程136845136845(三)沉沙池37943794(四)表土剥离工程223601223601第二部分植物措施34039340391105714227875434039(一)植物防护工程34039340391105714227875434039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2609226092(一)临时防护工程1982519825(二)其他临时工程62676267第四部分独立费用126878126878(一)建设管理费88788878(二)水土保持监理费2000020000(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3800038000(四)水土保持监测费2000020000(五)竣工验收评估费4000040000第一至四部分合计570771第五部分预备费17123(一)基本预备费一至四部分×3%17123第五部分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587894第六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47200第七部分工程总投资635094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0.2防治效果预测10.2.1设计水平年防治效益在设计水平年,项目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各项效益分析如下:(1)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为2.13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2.09hm2,工程措施面积0.04hm2。永久建筑面积为0.21hm2,扰动地表面积2.36hm2,经计算得扰动土地整治99.15%。(2)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为2.13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2.09hm2,工程措施面积0.04hm2。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为2.15hm2,经计算得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9.07%。(3)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量:容许侵蚀模数值为500t/(km2.a),计算得容许土壤流失量11.80t/a。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量:10.62t/a。因为场地已平整,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挡墙、排水沟和植被开始发挥作用,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经计算得土壤流失治控制比为1.11。(4)拦渣率露天开采区下侧考虑实施拦挡措施,上游有截排水沟等防护措施,防治体系完善后拦渣率能够达到99%以上。(5)林草植被恢复率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内可恢复植被面积2.1hm2,植物措施面积2.09hm2,经计算得林草植被恢复率99.52%。(6)林草覆盖率项目区植物措施总面积2.09hm2,项目建设区面积为2.36hm2,林草覆盖率为88%。10.2.2水土保持减沙效益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项目区内扰动土地面积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及土石得到有效防治,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到原地表侵蚀强度以下。10.2.3生态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淤积和污染。再加上林草措施的实施,增加区域林草覆盖度和绿化量。随着林草面积的扩大,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控作用,从而维护生态的平衡。10.2.4社会效益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本《方案》实施后,一是将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使项目区得到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体现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建设工程同步发展,创建生态优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坡面排水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三是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1实施保障措施为保证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控制工程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使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必须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11.1组织管理方案实施保证措施是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业主组织实施。业主应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分管水土保持工作,并组成有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等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资料收集整理,质量和施工进度保证等工作。建立水土保持规章制度及水土保持档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禁止开垦、开发植物保护带。后期应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其水土保持功能正常发挥。本方案批复后,业主应主动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按规定报送水土保持有关资料。11.2后续设计《方案》批复后,将方案的措施内容和投资纳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中,并单独成章或专篇。应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时应有原方案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工程设计的变更应按规定报批。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主体工程的发包标书中应有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要求,并列入招标合同中,《方案》实施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承包商具有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对施工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负责临时防护及治理。外购土、石料料场造成的水土流失由供货商负责防治。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1.4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根据水利部28号令,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监理人员必须取得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程师证书或监理资格培训结业证书;工程监理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意见作为水土保持设施评估及验收的基础。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确定,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收集临时措施的影响档案资料,监理单位要定期将监理报告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11.5水土保持监测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资质认定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办水保函[2014]611号),本项目可委托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也可自行监测。监测任务应按本《方案》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编制监测计划并认真实施;对监测成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作出评价。在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收时,应提供竣工验收监测专题报告。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障监测质量。11.6施工管理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承包商具有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对施工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负责临时防护及治理,外购石料料场造成的水土流失由供货商负责防治。施工期间要进行临时界桩埋设,规范施工单位活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八条,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开挖面和存放场的裸露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同时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检查时业主要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水行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1.7检查与验收方案实施监督机制是方案真正落实到实处的有力保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石阡县水务局是该方案的实施监督机构,根据方案所列工程计划,在主体工程投入运行前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工程建成后、投产前必须首先向石阡县水务局提出申请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竣工验收内容、程序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和第五十三条,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将生产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并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资金来源由业主自筹。本《方案》水土保持投资将全部纳入主体工程建设概算,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方案资金需求安排,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审定的项目开支,不得挪作他用,并按要求设立专帐,确保水土保持措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土保持费用,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处理,确保水土保持措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十二条和第五十七条,建设单位要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逾期不缴纳的,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可以处应缴水土保持补偿费三倍以下的罚款。技术专业资料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2结论与建议12.1总体结论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主体设计给出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对照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结合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后,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可以实现施工期和试运行期的防治目标。项目的建设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但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与完善,能够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从总体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2.2建议1)施工单位要与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上级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听取他们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落实好水土保持措施。土石方集中开挖时期尽量避开雨季。建议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水土保持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2)建设单位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时,应指定专职的人员负责,履行各自的职责,有效地防治项目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3)建设单位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的相关工作;注意拦挡措施的安全,作好排水工作;绿化应与成本相结合,建议选择当地适宜的树种。4)项目完工后,水保措施完成后并经业主自验合格后应及时申请石阡县水务局组织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技术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