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00 KB
  • 13页

广东生物竞赛汇编---植物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广东生物竞赛汇编―――――植物解剖和生理1.将某些沙漠植物,例如仙人掌,移栽到花盆中,给予充足,但不过多的水分,仙人掌生长良好。对这一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旱的环境并不是仙人掌生活的最适环境B.湿润环境能满足仙人掌的生态需求C.水分充足使仙人掌不能表达其耐旱性状D.沙漠是仙人掌占有较大竞争优势的环境在晴朗天气里,叶片上张开的气孔面积约占叶面积的1%,而水的蒸腾量为相同面积自由水面上水分蒸发量的50%。正确的解释是A.透过气孔到大气之间的水分子浓度梯度较大,由狭缝快速扩散B.温度高时,叶面上水分子浓度较高,有利扩散C.水分子透过气孔时被保卫细胞的主动运输所推动,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加速了这一过程D.自由水面上的水分子受重力影响而降低了扩散速度16.如图表示两类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变化。据图进行了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Ⅰ植物主要在夜间进行CO2的固定B.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远多于夜间C.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ⅠD.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较符合曲线Ⅱ17.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组特点?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让甘蔗叶在14CO2中暴露不同的时间后,检测叶内产物14C分布情况。结果如图,据图可解释: A.苹果酸是卡尔文循环中间产物之一B.CO2的固定产物主要是苹果酸,其次是PGAC.CO2的固定过程是先产生苹果酸,再转移到PGA,通过卡尔文循环合成蔗糖D.CO2通过卡尔文循环分别产生苹果酸、PGA和蔗糖94.用高温水蒸汽处理生物组织,能快速杀死组织而不使其发生形态学上的变化。以此法处理植物茎的一段,该段的水分运输将A.变快B.变慢C.不变D.停止E.苹果酸是卡尔文循环中间产物之一F.CO2的固定产物主要是苹果酸,其次是PGAG.CO2的固定过程是先产生苹果酸,再转移到PGA,通过卡尔文循环合成蔗糖H.CO2通过卡尔文循环分别产生苹果酸、PGA和蔗糖15.生长旺盛的植物,其叶片有时会出现“吐水”现象。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A.植株渗透压高B.叶片细胞膨压高C.叶片气孔大量关闭D.根吸水能力很强43、判断植物茎的最主要依据是()。A.是否有叶B.是否有节C.是否有输导组织D.是否有支持组织44.人体静脉中的血液()A.含二氧化碳,不含氧气B.含比较多的二氧化碳,比较少的氧气C.都是流向心脏的D.都是来自组织细胞的 45.耕地施用有机肥后,土壤要进行适当的疏松,才有利于提高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N素的含量。原因是()。A.加强植物根的有氧呼吸B.加强有机肥的化学分解C.加强微生物的硝化作用D.增加有机氮的溶解量50.植物叶片边缘有水滴渗出的现象称吐水。吐水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项生理现象无关?()A.蒸腾作用强度B.土壤溶液中的溶质被吸收的速率C.以凯氏带为界的质外体内外两部分形成水势差。D.质外体的溶质浓度与共质体溶质浓度形成浓度差51.蒸腾系数反映植物在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同时,水分的散失速率。下列4种作物中,蒸腾系数最大的是()。A.大豆B.玉米C.甘蔗D.高梁52、缺水将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迅速下降。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是()A.缺乏H2O作原料B、缺乏CO2作原料C.影响酶的活性D、影响物质运输53.关于“苔藓植物”,下列的描述正确的是()。A.因维管束不发达而植株矮小B.因没有真正的叶结构而光合作用效率不高C.因含有胚的结构而属于高等植物D.因有真正的根而属于陆生植物54.配子体能够独立生活的一组植物是()。A.地钱、卷柏、石松B.葫芦藓;桫椤、苏铁C.银杏、刺柏、松:D.水稻、小麦、高粱57.绿色植物的光系统Ⅰ复合体和光系统Ⅱ复合体()A.分别是相对独立的光合功能单位B.都由数百个叶绿素分子构成C.分别只吸收700nm光波的光和68Onm光波的光D.通过膜结构联系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子传递58.如图表示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是() A.种子总的糖类B.种子中的叶绿素C.胚的干重D.胚乳的鲜重63.下列是植物的4种花序模式图,图中1、2、3…..”表示开花顺序。据图所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Ⅰ、Ⅱ属于无限花序,Ⅲ、Ⅳ属于有限花序B.Ⅰ和Ⅳ同属于总状花序C.只有伞形科植物才具有Ⅱ类型的花序D.4种类型的花序都可以通过花轴分枝形成复合花序64.如图所示为水及其溶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一种途径。这种运输方式()。 A.是种子植物运输水分的主要途径B.是被子植物运输水分的主要途径C.是裸子植物运输水分的主要途径D.是维管植物运输水分效率最高的途径65.在分类学上,将某种植物的叶序描述为;互生,1/3叶序。其含义为()。A.每个节上长3片叶,互为对称B.每节3片叶,每片叶遮盖邻节叶片1/3C.每节1叶片,相邻两节的两片叶相距1/3周D.绕茎3周每节1片叶如图表示植物幼根部分纵切面,该部分正在开始发生某种生理功能。据图回答67、68、69、70题: 67.甲结构是()A.形成层B.中柱鞘C.韧皮部D.内皮层68.在图Ⅱ中,甲结构进行头一次细胞分裂,从分裂的方向上,最准确的描述是()A.平周分裂B.垂周分裂C.圆周分裂D.垂直分裂69.该生理活动是()。A.产生形成层B.产生侧根C.产生次生韧皮部D.产生次生木质部70.乙结构的每个细胞的细胞壁的径向壁和横壁都发生部分木质化和栓质化加厚。乙结构具有以下哪一项重要生理功能?()A.产生形成层B.产生根毛C、控制物质进入植物体D.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86.植物的胞间连丝()。A.是丝状的植物细胞延伸部分B.是丝状的原生质A、是透过细胞壁的细胞质D.是穿越细胞壁的细胞膜87.禾本科作物茎、叶细胞壁()。A、特别加厚B.木质化C.硅质化D.栓质化94.在光照条件下用14CO2饲喂植株上一片成熟的叶4h,生长数天后放射性分布及其强度以“+”的数目表示,如图。以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幼叶伸展时需要的营养物最多B.幼叶越接近成熟,同化物输入越少C.成熟叶同化物往生长部位运输D.成熟叶同化物运输遵循就近原则二、多选题26.在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过程中,丹麦的Jensen已知胚芽鞘的向光性由于尖端能产生某种未知物,受单侧光影响改变其移动方向而引起。他进一步的研究是:用云母片插入胚芽鞘背光一同的尖端与下部之间,结果向光光消失,面插在向光一面,向光性仍存在。Jensen的研究使向光性研究有了以下哪一方面的进展?A.未知物从背光一同向下运输B.未知物在向光一面不发挥作用C.未知物是生长促进剂而不是抑制物D.未知物在尖端产生在下部发挥作用农作物合理密植,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的吸收光能的面积B.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C.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研究光合作用的Calvin等人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A.光照时间越长,积累的3-磷酸甘油酸越多B.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葡萄糖中89.植物组织受伤时,伤口出现的褐色物是A.褐色素B.糖类积累C.酚类物氧化D.木质素合成与积累 6.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分别判断: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式子:6CO2+6H2OC6H12O6+6O2表示光合作用。此时希尔(R.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希尔反应和Arnon的发现应该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以下哪些方面的新认识?A.光合作用O2释放的H2O来自而不CO2B.H2O被裂解的时候,发生了由H2O最后到NADP的电子传递,这个过程需要光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2个可以区分开来的过程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还原剂NADPH和ATP7.接第6题。在对光反应的研究中,实验测得利用H2O还原一个CO2成(CH2O)需要8~10个光子的能量。一个叶绿素分子约每8分钟吸收1个光子。而光合作用在给予光照后几乎立即就启动了。如何解释叶绿体一旦给予光照立刻就有足够的能量形成足够的NADPH和ATP使(CO2)得以还原?A.众多叶绿素分子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功能单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B.众多的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并积累到其中一个分子上,使其立即获得足够能量C.集合成束的色素分子发生构象变化,使吸光能力增加8~10倍D.众多色素分子共同作用于1分子水,使其迅速达到裂解的能级而引发光反应1.接第6题。电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基粒膜上排列着众多小颗粒,每个小颗粒含有几百个色素分子。假如每个小颗粒是一个独立的兴合系统,则分别给予不同波长的可吸收光应测得相同的兴合速率。但实际上,同时供给可吸收光的较短波长和较长波长的光,测行的光合速率大于单独给予上述2种光所测得光合速率之和。可见,这些小颗粒不是完全独立的光合系统。进一步的合理解释包括A.色素的集合仅对光的吸收有利,对于光反应过程不一定是必需的B.每个小颗粒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可完成光反应中的其中一些步骤C.单独一个小颗粒不能完成光反应的全过程D.小颗粒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共同完成光反应全过程研究中发现C3植物叶片中维管束鞘细胞不含淀粉粒,只有叶肉细胞含淀粉粒,而C4植物则相反。下列哪些选项支持这一结论?A.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没有基粒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通过C3途径合成淀粉C.C3植物叶肉细胞有正常叶绿体,通过C3途径合成淀粉D.C4植物叶肉细胞只进行通过C4途径不进行通过C3途径2.种子萌发时,胚芽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活动非常活跃,合成部位在A.细胞质B.细胞核C.叶绿体D.线粒体 22.植物种子萌发时胚细胞内可能存在的代谢途径有A.C4途径B.糖酵解C.柠檬酸循环D.光呼吸26.某些禾本科植物在水分过度散失时叶片会向上卷起,这与叶片表皮内的泡状细胞具有大液泡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有A.这些泡状细胞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B.这些泡状细胞只分布在上表皮C.泡状细胞失水导致叶片卷起与植物的适应性无关D.泡状细胞内的大液泡为叶片贮存水分的重要结构27.冬季,某些植物细胞内淀粉含量减少而可溶性糖增加,原因是A.细胞冻伤B.可溶性糖有防冻作用C.光合作用增强而淀粉合成减弱D.有利于控制水分平衡36.Tilman等人研究了两种淡水硅藻的竞争。硅藻需要硅酸盐作为其细胞壁的原料。实验中不断地定期加硅于培养液中。两种硅藻单独培养(上图)和一起培养(下图)的种群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缩短了5~6天B.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延长了5~6天C.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生物容纳量D.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37.接36题。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单独培养的两种硅藻相比较,硅藻A对硅的利用量多B.混合培养时,由于硅藻A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S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S取胜,硅藻A被排斥掉C.混合培养时,由于硅藻S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A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S取胜,硅藻A被排斥掉D.混合培养时,由于硅藻S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A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A取胜,硅藻S被排斥掉 42.短日照处理菊花(短日照植物)植株下部有叶部分,而长日照处理该植株上部无叶部分,植株开花;作为对照,长日照处理另一植株下部有叶部分,短日照处理上部无叶部分,植株不开花。此实验能够证明A.芽受日照时间的长短不影响花芽的分化B.叶日照时间长短影响而产生影响花芽分化C.上述影响花芽分化的物质上移到芽,使芽分化为花芽D.光能刺激植物产生一种叫成花素的植物激素使花芽分化23.拟南芥的SCR基因对根的径向组织分化起重要作用。其突变体scr对根的组织分化影响如图所示:因此,scr突变体的根()。A.从皮层到中柱鞘的方向上缺少某层组织B.不长侧根C.从根尖到根成熟区方向缺少某个区段D.不能生长24.研究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光周期现象,发现暗期长度是植物成花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归纳如下图所示:据图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Ⅰ类型光照处理产生的结果是甲、乙2种植物都开花B.Ⅱ类型光照处理产生的结果是甲、乙2种植物都不开花C.I、II、Ⅲ3种光照处理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D.Ⅳ类型处理产生的结果是甲植物开花,乙植物营养生长21.Cholodny-Went模型意图解释植物向光性机制。其实验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此模型认为单向光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而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但在50多年后,用化学方法重复这一实验,结果显示:背光和向光两侧生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Cholodny-Went模型因此而受到质疑。Cholodny-Went模型解释植物向光性机制,其不严密之处在于()。A.植物向光性不是由生长素横向运输造成的B.生长素受单向光刺激并不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C.实验中的琼脂块所得数据不能用于代表生长素含量D.实验不具有可重复性22.观察下图所列4种类型的子房,根据心皮的结合形式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荚果由I类型子房发育而成B.发育成角果的子房类型,心皮结合形式与图中Ⅱ类型子房相似C.发育成柑果的子房类型,心皮结合形式与图中Ⅲ、Ⅳ相似D.伞形科植物是双悬果,所以其子房如图中的IV类型25.下图表示细胞间隙中CO2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正确的选项是()。A.C4植物有较强的固定CO2能力,因此c点比C3植物要低B.当光照强度下降时,同一种植物的c点将上升 C.ce斜率反映了植物的羧化能力,因此C4植物的ce斜率比C3大。D.CO2吸收率达到pm时,如果改变光照强度pm肯定有所提高26.根据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原理推断,不同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特点是()。A.必需元素种类不同B.必需元素的需要量不同C.必需元素的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吸收能力不同D.相同的生理时期对同一种元素的需要量大致相同27.土壤pH值对K+和NO3-的吸收速率产生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A.土壤酸性时,蛋白质带正电荷,所以阴离子较易被吸收B.土壤碱性时,导致所有阳离子形成难溶化合物,所以吸收受阻,C.偏酸的环境中,某些离子溶解性增加而有利于吸收D.偏酸土壤容易缺乏某些溶解度变大的必需矿质元素28.叶脉中的维管系统一般不直接暴露在叶肉细胞间隙中,其外面常围绕一层或几层排列紧密的细胞。这些细胞()。A.在解剖上的差异可以作为判断不同植物光合途径差异的依据之一B.在不同种类植物中,其内部叶绿体有的有,有的没有C.禾本科植物一般没有这些细胞结构D.叶绿体结构与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结构差别很大29.马铃薯是最常见的一种块茎。下图是马铃薯块茎的横切面,已知Ⅱ结构中有木薄壁组织。据图作出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有()。 A.茄科植物常有双韧维管束的特点,所以Ⅱ结构内、外都属于韧皮部B.旋花科植物的薯类,其变态茎常有贮藏作用,所以Ⅳ结构内贮藏大量淀粉C.Ⅰ是茎的最外层结构,内有细胞壁已经栓质化的细胞D.如果仅以外部结构特点来区别块根和块茎,Ⅲ的存在与否是主要判断依据41.被子植物具有与代谢活动关系密切的死细胞是()。A.筛管B.导管C.管胞D.韧皮纤维43.将发芽小麦研磨后装入一透析袋内,然后此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再从烧杯液体中取样,分装于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试剂进行相应的测试,其产生的现象正确的有〔〕。A.加入碘液,摇匀,溶液变蓝B.加入Benedict试剂(班氏试剂),隔水煮沸,有砖红色沉淀C.加入茚三酮溶液,隔水加热,溶液变蓝紫色D.加入双缩尿试剂,摇匀,溶液变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