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00 KB
- 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黄冈中学2017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耐旱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组成淀粉、乳糖、脱氧核糖的元素种类相同C.胆固醇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耐旱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淀粉、乳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正确;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错误;构成淀粉的单体都是相同的葡萄糖,在顺序上没有多样性,D错误。2.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D.LDL在细胞内的降解过程中,没有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由单层膜包被,富含蛋白酶等各种酶,所以能降解LDL,A正确;胆固醇属于脂质类物质,它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相似相溶性,因此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因此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胞吞,胞吞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C错误;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胞吞,因此在LDL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3.
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图中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情况,a~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F表示DNA分子。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①表示促进细菌细胞壁的形成B.④表示抑制细菌DNA的转录C.c过程中,mRNA部分碱基序列不能编码氨基酸D.将N个细菌的F用32P标记,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含31P标记的细菌有N·2m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a是DNA的复制过程、b是转录过程、c是翻译过程,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机理:①作用的原理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形成,②作用的原理是破坏细菌细胞膜,③作用原理是破坏DNA分子的复制,④作用的原理是抑制转录过程,⑤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翻译过程,由此可知A错,B、C对;F是细菌细胞中的环状DNA分子,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每个DNA分子都含有31P,N个细菌连续复制m次,得到2mN个细菌,每个细菌的DNA分子都含有31P,D对。考点:本题考查抗生素抑制细菌繁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4.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刺激,可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是肾上腺素B.电刺激使交感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C.肾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经调节【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告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增强肾小管的功能,而这种支配作用会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拮抗剂会影响受体功能),所以可以据此推测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A正确;神经纤维静息时细胞内电位为负,受刺激后将由负变成正,B错误;题干信息可知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而发挥作用,所以肾脏应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由此可推知肾交感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C错误;由已学知识可知,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还会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此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5.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俗,因为“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C.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D.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答案】D【解析】因为茱萸能驱蚊灭虫害,所以能适当使秋蚊、虫害的种群密度降低,A正确。茱萸是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B正确。茱萸肯定是通过分泌的化学物质来进行驱蚊的,所以它们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C正确。群落是这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D错误。点睛:要判断是否一个群落,必须是这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这个区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6.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B.在照光和干燥的环境中采用浸泡法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通过调查土壤样本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制作生态缸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及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答案】B【解析】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利用自来水作为空白对照,缓冲液作为标准对照,生物材料是实验组,A正确。浸泡法应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B错误。调查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主要是通过调查土壤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C正确。制作生态缸要考虑到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同时还要将生态缸密闭放在有通风,有光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D正确。点睛:探究生长素类食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处理方法有多种,但最简单的是浸泡法和沾蘸法,浸泡法要求浓度低需要在空气湿度高和遮阴的地方进行,而沾蘸法要求浓度高但也应避免阳光直射。二、非选择题7.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纵坐标是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请回答:
(1)在其他条件适宜且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______________(填“加快”、“不变”或“降低”)。(2)如果A、B两种植物中有一种产于热带地区,则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由曲线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B植物是某种果树,其生长季节如果长期处于45℃的高温环境中,则果实甜度较30℃时会____(填“增加”、“不变”或“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降低(2).A(3).植物A、B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的温度依次是50℃和40℃,说明植物A更适应炎热环境(4).下降(5).45℃的高温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所以糖分(有机物)的积累量减少【解析】分析图形可知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1)叶绿体中进行的是光合作用,有图分析可知当气温电40℃升至45℃的过程中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说明光反应强度降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速率也降低。(2)植物的生理特征会和环境相适应,如果生活在热带地区,在气温高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也会较高,分析图形发现A植物在气温较高时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都较B植物高,所以最可能是A植物生长在热带。(3)如果B植物是果树,果实的甜度主要是靠有机物糖类的积累,如果其生长季节如果长期处于45℃的高温环境中,则果实甜度较30℃时会下降。因为45℃的高温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所以糖分(有机物)的积累量减少。点睛: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酶的活性,此时的影响一定要根据题干条件所给的数据进行做答,而不能按照自己所想的最适温度进行做答。8.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①曲线a代表的激素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激素b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会引起茎叶生长速度过快,稻谷产量降低,推测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3)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_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脱落酸(2).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营养物质过多用于茎叶生长,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4).反馈(正反馈)(5).生长素类似物(6).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需要在掌握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下根据题干做答。(1)由图可知在植物萌发过程中激素a含量下降,说明是脱落酸,因为脱落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激素b应是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茎秆的伸长,所以多次喷洒赤霉素后营养物质过多的用于茎叶的生长,而向稻穗输送的营养物质减少,所以稻谷产量降低。(2)由题意分析可知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3)因为生长素类似物同生长素一样具有两重性,且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类似物较敏感,所以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时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点睛:巧辨反馈调节的种类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9.某条河流发源于高山湖泊,流经村庄、冶炼工厂(常年向河流中排放污水)等地后进入大河。回答下列问题:(1)某兴趣小组进行的物种丰富度调查结果为:高山湖泊>大河>冶炼工厂附近河流。可见河流具备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2)环保部门的研究人员在冶炼工厂下游200至2000米的河道中调查,发现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存在有藻类、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多种鱼类,并测定相关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种群藻类浮游动物ABC重金属含量(mg/kg鲜重)0.00570.0650.00680.0710.87“A、B、C”表示三种不同生物,其中最可能代表水草的是:_____________,B和C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和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金属能够沿着食物链富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我调节(2).A(3).捕食(4).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重金属吸收后不能利用、不能分解、不易排出【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群落相关知识。(1)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重金属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具有富集作用,即随着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水草是第一营养级,营养级别低,所以重金属含量应相对较少。分析数据可知A重金属含量最少,说明最可能代表水草。而B和C之间根据中金属含量判断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因为C是B的10倍多点,符合能量传递效率的10%-20%。浮游动物和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主要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重金属因为吸收后不能利用、不能分解、不易排出,所以能够沿着食物链富集。10.某二倍体自花受粉植物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株植物杂交时,产生的Fl中出现高杆感病的概率为1/8,则该两株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纯种高杆植株与矮杆植株杂交得F1,在F1自交时,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以纯合的高杆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矮杆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播种所有的F1种子,得到的F1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的植株称为一个株系,发现绝大多数株系都出现了高杆与矮杆的分离,而只有一个株系(A)全部表现为高杆。据分析,导致A株系全部表现为高杆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该株系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该株系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将该植物(2n=24)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杂交后代出现单体植株(2n-1)。单体植株若为母本,减数分裂可产生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的雌配子。【答案】(1).DdTt和ddTt(2).高杆∶矮杆=5∶1(3).全部(高杆)感病(4).(高杆)抗病∶(高杆)感病=3∶1(5).11或12【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图可知,植物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植株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突变,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1)两株植物杂交时,产生的Fl中出现高杆感病(D_tt)的概率为1/8,写出1/2×1/4,一对是测交,一对自交,因此亲本基因型是DdTt×ddTt。(2)用纯种高杆植株与矮杆植株杂交得Fl,基因型为Dd,在Fl自交时,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植株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1:1,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2:1,矮杆的比例是dd=1/2×1/3=1/6,高杆的比例是5/6,高杆与矮杆之比是5:1。(3)有一个株全部表现为高杆,说明产生该株系的那棵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__,即有可能是亲本中母本自交得DDtt,也可能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发生突变导致子一代出现了DDTt。若A株系为DDtt产生的,后代全为DDtt,表现型为全部感病。若A株第为DDTt产生的,后代中有三种基因型:DDTT、DDTt、DDtt,表现型为抗病和感病=3:1。(4)单体母本植株体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因此减数分裂可产生染色体数为11条或12条的雌配子。由于一个染色体组含有该生物个体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n-1型配子缺失一条染色体,基因组缺少某些生长发育必需的基因,因此在对该单体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时,n-1型配子难以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点睛】解答第(2)小题,关键是要理解含d基因的花粉(雄配子)有一半死亡,而雌配子不会死亡,再用棋盘法就能解答该题。11.姜黄素是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姜黄根茎中的活性物质,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氯仿等。姜黄素类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根据姜黄素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剂要注意其__________和使用量,以提高萃取效率。(2)姜黄素存在于细胞中,用萃取剂浸泡提取前,先要对姜黄根茎进行__________和干燥处理,这样有助于__________的破裂,溶剂也容易进入细胞内部直接溶解溶质。萃取液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3)姜黄的主要有效成份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二甲氧基姜黄素,用层析法能分离这三种成分。其中位于滤纸最上层的不一定为含量最多的姜黄素。判断理由是滤纸上各成分的位置不同是因为它们在_________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扩散速度___________,才位于最上层,而含量最多不一定____________最大,所以其不一定在最上层。【答案】(1).易溶于有机溶剂(2).性质(3).粉碎(4).细胞膜(5).过滤(6).层析液中(7).最快(8).溶解度(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姜黄素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氯仿等,可以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法提取姜黄素时,为了提高萃取的效率,要注意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2)用萃取法提取姜黄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所以萃取前要先进行粉碎和干燥处理,这样有助于细胞膜破裂和溶剂进入细胞内部直接溶解溶质。萃取液在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3)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所以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也不同,溶解度最大的,扩散速度最快,位于滤纸条的最上端。已知姜黄素的含量最大,但是溶解度不一定最大,所以不一定位于滤纸条的最上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姜黄素的特点判断其提取方法,并利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分析答题。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的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技术。(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____,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相应________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免疫。
(3)在细胞内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要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喋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①利用两条DNA合成途径的不同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2).动物细胞融合(3).抗原(4).抗体(5).体液(6).氨基喋呤(7).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