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 MB
  • 185页

生物化学课件08第八章 脂类代谢

  • 18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八章脂质代谢(LipidsMetabolism)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付明德 ●脂肪动员、脂肪酸β-氧化及酮体的生成与利用●磷脂的分子组成及主要功能●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转化及胆固醇的代谢调节●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内容提要 脂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脂质脂肪(三酰甘油)类脂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甘油磷脂鞘磷脂脂质的分类: 第一节脂质的消化、吸收和分布一、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消化的部位:十二指肠参与脂质消化的因素和有关酶类胆汁酸盐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胆固醇酯酶 脂质消化产物的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下端及空肠上段转运形式:短链(2-4C)及中链(6-10C)脂酸,直接由血液运输长链(12-26C)脂酸需重新合成三酰甘油,再与磷脂、胆固醇、载脂蛋白结合以乳糜微粒形式经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吸收及血中 二、脂质在体内的分布三酰甘油:约占体重的14%~19%,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类脂:约占体重的5%,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血浆脂蛋白:含量很低,却是机体脂质转运的重要形式。 第二节三酰甘油的代谢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后,以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和甘油(glycerol)的形式,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其他组织被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fatmobilization)。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与脂肪的水解反应R2-C-O-CHOCH2-O-C-R1OOCH2-O-C-R3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2OR3COOHR2-C-O-CHOCH2-O-C-R1OCH2OH二酰甘油脂肪酶H2OR1COOHR2-C-O-CHCH2OHOCH2OH一酰甘油脂肪酶H2OR2COOH三酰甘油二酰甘油CH2OHCH2OHCHOH一酰甘油甘油 脂解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抗脂解激素:胰岛素素等 (二)甘油的代谢肝、肾、肠等含甘油激酶可以利用甘油脂肪细胞及骨骼肌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甘油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活化部位:胞液活化反应: 2.脂肪酰基向线粒体内转移线粒体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脂酰CoA合成酶FFA+CoASH脂酰CoA肉碱脂酰转移酶ⅠATPAMP+PPi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Ⅱ脂酰CoA脂酰肉碱脂酰CoA肉碱脂酰CoAβ-氧化脂酰肉碱线粒体基质肉碱CoASH 肉碱-脂酰肉碱转运载体: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脂肪酸氧化的限速步骤: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的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3.脂肪酸的β-氧化1904年,FranzKnoop利用ω-苯基脂肪酸喂饲动物,在检查尿中的代谢产物时发现:不论碳链长短,凡是奇数碳原子的ω-苯基脂肪酸其尿中产生苯甲酸的衍生物,而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其尿中则产生苯乙酸的衍生物。他由此推断,脂肪酸是在β-碳原子上发生氧化而被降解。 脂肪酸β-氧化主要步骤及反应过程: 脂肪酸β-氧化多酶体系:脂酰CoA脱氢酶,△2烯酰水化酶,L(+)-β-羟脂酰CoA脱氢酶,β-酮脂酰CoA硫解酶 4.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16碳的软脂酸共进行7轮β-氧化:7FADH27×1.5ATP7(NADH+H+)7×2.5ATP8CH3CO~SCoA8×10ATP脂肪酸活化消耗2ATP1克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净生成106克分子ATP=3233KJ 5.脂肪酸的其他氧化形式(1)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2)丙酸的代谢(3)脂肪酸的ω氧化 (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1.酮体的生成部位:肝脏反应步骤: 2.酮体的利用部位:肝外组织反应步骤:(1)乙酰乙酸的活化 (2)乙酰CoA的生成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经β-氧化后产生的正常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能源输出的重要形式。酮体分子小,溶解性高,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心肌和肾皮质利用酮体优于利用葡萄糖。脑组织虽然不能直接氧化脂肪酸,却能利用肝所产生的酮体。正常饮食时,脑优先利用葡萄糖,但在糖供应不足或糖利用障碍时,酮体可以替代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主要能源,甚至75%的能源来自酮体。 二、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一)软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肝、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组织细胞胞液中合成。合成原料及辅因子:乙酰CoA、ATP、NADPH、HCO3—及Mn2+等 合成过程:1.乙酰CoA的转运 2.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 3.丙二酸单酰CoA生成软脂酸的加成反应脂肪酸合成多酶复合体:胞液中合成脂肪酸的多酶复合体由乙酰转移酶、丙二酸单酰转移酶、β-酮脂酰合成酶、β-酮脂酰还原酶、水化酶、烯酰还原酶、硫酯酶,共计7种酶和酰基载体蛋白(acylcarrierprotein, ACP)组成。 软脂酸的生物合成反应步骤: 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CH3COSCoA+7HOOCCH2COSCoA+14(NADPH+H+)→CH3(CH2)14COOH+7CO2+6H2O+8CoASH+14NADP+软脂酸通过7次重复的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多步反应生成 软脂酸合成以丙二酸单酰CoA为乙酰基的供体NADPH为供氢体消耗7分子ATP (二)脂肪酸碳链的延长1.内质网脂肪酸延长途径2.线粒体脂肪酸延长途径 (三)三酰甘油的合成1.一酰甘油途径 2.二酰甘油途径 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催化3-磷酸甘油的生成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甘油合成三酰甘油。 三、三酰甘油代谢的调节1.激素的作用(1)脂解激素的作用(2)抗脂解激素的作用2.代谢物的作用乙酰CoA、柠檬酸、丙二酸单酰CoA、ATP、脂酰CoA等的作用 第三节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类二十碳化合物一、多不饱和脂肪酸软油酸(16:1,△9)油酸(18:1,△9)亚油酸(18:2,△9,12)亚麻酸(18:3,△9,12,15)花生四烯酸(20:4,△5,8,11,14) 一、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二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结构特点前列腺素以前列腺酸(prostanoicacid)为基本骨架,含有一个五碳环及R1,R2两条侧链。 前列腺素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不饱和双健位置的差异,按英文字母顺序分为:PGA、B、C、D、E、F、G、H及I共9种不同的类型。 血栓噁烷也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分子中的五碳环被含氧的噁烷取代,如TXA2 白三烯也是20碳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LTA4 (二)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合成1.PG、TX的合成 2.LT的合成 (三)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的基本生理功能1.PG的生理功能2.TX的生理功能3.LT生理功能 第四节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代谢(一)甘油磷脂的生成1.甘油磷脂的组成、结构及分类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 机体重要的甘油磷脂甘油磷脂的名称X取代基团磷脂酸-H磷脂酰胆碱(卵磷脂)-CH2CH2N+(CH3)3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CH2CH2NH3+磷脂酰丝氨酸-CH2CHNH2COOH磷脂酰甘油-CH2CHOHCH2OH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CH2CHOHCH2O-P-OCH2HCOCOR2CH2OCOR1OOH磷脂酰肌醇HoHOHOHOHOHHHHHH- 磷脂酰胆碱及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合成部位:细胞液内质网合成原料及辅因子:二酰甘油、磷酸盐、胆碱或乙醇胺、ATP、CTP等 合成步骤:1)CDP-乙醇胺和CDP-胆碱的生成HOCH2CHCOOHHOCH2CH2NH2HOCH2CH2N+(CH3)3S-腺苷蛋氨酸乙醇胺胆碱乙醇胺激酶CO2ATPADPO=P-O-CH2CH2NH2O-O-磷酸乙醇胺CTP:磷酸乙醇胺胞苷转移酶CTPPPiCDP-OCH2CH2NH2胆碱激酶ATPADPO=P-O-CH2CH2N+(CH3)3O-O-磷酸胆碱CTP: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CDP-OCH2CH2N+(CH3)3CDP-乙醇胺CDP-胆碱丝氨酸NH2CTPPPi 2)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生成葡萄糖3-磷酸甘油2RCO~SCoA2CoASH磷脂酸1,2-二酰甘油Pi转移酶CDP-乙醇胺CMPCDP-胆碱CMPCH2-O-C-R1R2-C-O-CHCH2-O-P-O-CH2-CH2-NH3OOOO乙醇胺CH2-O-C-R1R2-C-O-CHCH2-O-P-O-CH2-CH2-NCH3CH3CH3OOO胆碱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酸酶++ 3.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及心磷脂的合成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 鞘脂质的代谢(一)鞘脂质的组成与结构鞘脂是含有鞘氨醇(sphingosine)的脂质。鞘氨醇是脂肪族(16C~20C)氨基二元醇,分子中具有疏水的长链脂肪烃尾和2个羟基及1个氨基的极性头。 机体重要的鞘脂 (二)鞘磷脂的代谢1.鞘磷脂的合成合成部位:人体各组织细胞内质网合成原料及辅因子:脂肪酸、丝氨酸、胆碱、磷酸吡哆醛、NADPH、FAD、CoASH、ATP、CTP等 2.鞘磷脂的降解神经鞘磷脂的结构 (三)鞘糖脂的代谢1.鞘糖脂的合成2.鞘糖脂的降解 第五节胆固醇的代谢一、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合成原料:乙酰CoA、NADPH合成步骤:甲羟戊酸的合成鲨烯的合成胆固醇的生成 胆固醇生物合成的主要反应步骤 (4)胆固醇酯的生成 二、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1.转化为胆汁酸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三、胆固醇生物合成的调节1.HMGCoA还原酶的变构调节2.HMGCoA还原酶的化学修饰调节3.HMGCoA还原酶合成的调节4.膳食胆固醇对胆固醇合成的影响 第六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血脂正常人血脂组成及含量组成血浆含量mmol/Lmg/dl总脂400~700(500)三酰甘油0.11~1.69(1.13)10~150(100)总胆固醇2.59~6.47(5.17)100~250(200)1.81~5.17(3.75)70~200(145)游离胆固醇1.03~1.81(1.42)40~70(55)总磷脂48.44~80.73(64.58)150~250(200)磷脂酰胆碱(卵磷脂)16.1~64.6(32.3)50~200(100)16.1~42.0(22.6)50~130(70)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4.8~13.0(6.4)15~35(20)游离脂酸5~20(15)血浆含量胆固醇酯神经磷脂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1.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2.载脂蛋白的组成 3.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二、血浆脂蛋白的代谢(一)乳糜微粒的代谢1.乳糜微粒的代谢2.乳糜微粒合成与降解3.乳糜微粒的生理功能 乳糜微粒的代谢过程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1.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组成2.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与降解3.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过程 (三)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1.低密度脂蛋白组成的特点2.LDL受体途径3.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谢途径 (四)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1.高密度脂蛋白组成的特点2.高密度脂蛋白合成与降解3.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 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蛋白血症:血清三酰甘油(TAG或TG)≥2.26mmol/L血清胆固醇(TC)≥6.21mmol/L 1.高脂血症分型 2.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颜丙玉付明德) 第八章脂质代谢练习题 1.VLDL主要由哪种组织(或器官)合成?A.肾脏B.肝脏C.小肠粘膜D.血液E.脂肪组织 2.在酮体生成过程中,合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A.乙酰CoAB.乙酰乙酰CoAC.β-羟丁酸D.丙酮E.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3.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所需的?A.NAD+B.NADP+C.CoASHD.FADE.肉毒碱 4.乙酰CoA羧化酶变构激活剂是:A.柠檬酸B.ATPC.CoAD.软脂酰CoAE.AMP 5.脂肪酸β-氧化时,不发生的反应是:A.水化B.脱水C.脱氢D.羟基氧化E.硫解 6.脂肪动员时脂酸在血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与球蛋白结合B.与清蛋白结合C.与VLDL结合D.与CM结合E.与HDL结合 7.在胞液内进行的代谢途径有:A.三羧酸循环B.氧化磷酸化C.丙酮酸羧化D.脂酸β-氧化E.脂酸合成 8.酮体包括:A.草酰乙酸,β-酮丁酸,丙酮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C.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D.乙酰CoA,β-羟丁酸,丙酮E.草酰乙酸,酮丁酸,β-丙酮酸 9.下列磷脂中哪一个含有胆碱?A.脑磷脂B.卵磷脂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肌醇E.以上均不是。 10.下列有关胆固醇合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胆固醇合成场所是线粒体与胞液B.胆固醇只能在肝中合成C.乙酰CoA是合成胆固醇的唯一原D.胆固醇的合成可分为二个阶段E.胆固醇合成时需要消耗ATP 11.胆固醇不能转化为下列哪种物质?A.性激素B.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素D.胆汁酸E.7-脱氢胆固醇 12.β-脂蛋白相当于血浆脂蛋白密度分类法中的:A.CMB.VLDLC.LDLD.IDLE.HDL 13.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IDLE.HDL 14.试选出下列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A.LDLIDLVLDLCMB.CMVLDLLDLHDLC.VLDLIDLLDLCMD.CMVLDLLDLIDLE.HDLLDLIDLCM 15.由3-磷酸甘油和脂酰CoA合成三酰甘油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A.甘油一酯B.1,2-甘油二酯C.溶血磷脂酸D.磷脂酸E.脂酰肉碱 16.内源性胆固醇主要由血浆中哪一种脂蛋白运输:A.HDLB.LDLC.VLDLD.CME.清蛋白 17.下列关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不能利用乙酰CoAB.仅生成少于十个碳的脂肪酸C.需要生成丙二酰CoAD.合成部位主要在线粒体E.利用NAD+作为氧化剂 18.在体内不能直接由草酰乙酸转变而来的化合物是:A.天冬氨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苹果酸D.柠檬酸E.乙酰乙酸 19.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可为下列哪一种酶水解成二酰甘油和1,4.5三磷酸肌醇:A.磷脂酶A1B.磷脂酶A2C.磷脂酶BD.磷脂酶CE.磷脂酶D 20.有关酮体的代谢正确的是: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酸B.一切组织均能氧化酮体C.生成酮体的原料亦能生成胆固醇D.酮体是脂肪代谢的有害物质,无生理意义 21.下列关于胆汁酸与胆固醇代谢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体的代谢正确的是:A.在肝细胞内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B.合成胆汁酸的前体是胆固醇酸C.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则胆汁酸合成量减少D.胆固醇的消化不受胆汁酸盐的影响E.甲状腺素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 22.哪种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A.生物转化B.酮体的利用C.脂蛋白合成D.血清球蛋白合成E.以上均不是 23.关于胆汁酸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脂肪消化必需的乳化剂B.由胆固醇转变来的C.石胆酸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D.缺乏可导致机体脂溶性维生素缺乏E.能进行肝肠循环 24.长链脂肪酸在β-氧化循环中与下述哪种酶无关?A.酰基辅酶A脱氢酶B.β-羟酰CoA脱氢酶C.烯酰CoA水合酶D.β-酮硫解酶E.硫激酶 25.在下述哪种情况下酮体生成增加?A.脂肪酸生物合成速率超过脂肪酸氧化速率时B.呼吸商为1时C.丙酰CoA产生过少时D.对饥饿动物喂以亮氨酸时E.胰岛素水平增高时 26.在脂肪酸β-氧化的每一次循环中,不生成下述哪种化合物?A.H2OB.乙酰CoAC.酮酰CoAD.NADH+H+E.FADH2 27.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β-氧化?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B.产生的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C.被胞浆酶催化D.产生的NADH用于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E.需要酰基载体蛋白参与 28.脂肪酸在细胞中氧化降解A.从酰基CoA开始B.产生的能量不能为细胞利用C.被肉毒碱抑制D.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E.在降解过程中反复脱下三碳单位使脂肪酸链变短 29.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地描述了肉毒碱的功能?A.转运中链脂肪酸进入肠上皮细胞B.转运中链脂肪酸越过线粒体内膜C.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在视网膜暗适应中起作用D.参与转移酶催化的转酰基反应E.是脂肪酸合成代谢中需要的一种辅酶 30.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哪项正确?A.它们是细胞内能源物质B.它们易溶于水C.它们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它们不存在细胞膜中E.它们不属于营养物质 31.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 32.体内合成长链脂肪酸的主要原料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 33.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其产物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 34.胆固醇合成时第一步的产物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 35.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E.清蛋白 36.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E.清蛋白 37.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E.清蛋白 38.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E.清蛋白 39.甘油及糖分解代谢的共同产物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 40.胆固醇和酮体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 41.脂肪酸β-氧化的中间产物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 42.酮体之一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 43.吸收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A.长链脂肪酸B.二酰甘油C.三酰甘油D.2-一酰甘油E.中、短链脂肪酸 44.吸收后再合成三酰甘油及磷脂,进而形成乳糜微粒A.长链脂肪酸B.二酰甘油C.三酰甘油D.2-一酰甘油E.中、短链脂肪酸 45.是合成脂酸的关键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 46.是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 47.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共用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 48.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区别在于酮体合成要用到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 49.参与酮体利用的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 1.VLDL主要由哪种组织(或器官)合成?A.肾脏B.肝脏C.小肠粘膜D.血液E.脂肪组织B答对了!肝细胞可以葡萄糖及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三酰甘油,然后加上磷脂、胆固醇以及apoB100、E等载脂蛋白即可形成VLDL。 2.在酮体生成过程中,合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A.乙酰CoAB.乙酰乙酰CoAC.β-羟丁酸D.丙酮E.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E答对了!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是合成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 3.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所需的?A.NAD+B.NADP+C.CoASHD.FADE.肉碱B答对了!因为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生成β-酮脂酰CoA,而NAD+是β-羟脂酰CoA脱氢酶的辅助因子;β-酮脂酰CoA的硫解过程中需要CoASH的参与;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反△2-烯酰CoA的反应中,FAD是脂酰CoA脱氢酶的辅助因子;长链脂肪酸在胞液中活化,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却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长链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需要与肉碱结合,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只有NADP+不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所需的。 4.乙酰CoA羧化酶变构激活剂是A.柠檬酸B.ATPC.CoAD.软脂酰CoAE.AMPA答对了!柠檬酸,异柠檬酸可使此酶发生变构,使无活性的原聚体聚合成有活性的多聚体。 5.脂肪酸β-氧化时,不发生的反应是A.加水B.脱水C.脱氢D.羟基氧化E.硫解B答对了!脂肪酸β-氧化的反应是脱氢、加水、再脱氢(羟基氧化)和硫解,故没有脱水反应。 6.脂肪动员时脂酸在血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与球蛋白结合B.与清蛋白结合C.与VLDL结合D.与CM结合E.与HDL结合B答对了!因为球蛋白与清蛋白是血浆中的两大类蛋白,其主要功能不同,清蛋白主要与血浆运输功能有关,球蛋白主要与血浆免疫功能有关,所以在血中运输脂酸的是清蛋白。另外VLDL是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形式,CM是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HDL是逆向运输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7.在胞液内进行的代谢途径有:A.三羧酸循环B.氧化磷酸化C.丙酮酸羧化D.脂酸β-氧化E.脂酸合成E答对了!只有脂酸合成在胞液内进行,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氧化磷酸化由线粒体内膜中的呼吸链完成的,丙酮酸酸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脂酸在胞液中活化成脂酰辅酶A,脂酰辅酶A转运进线粒体基质,再进行β-氧化。 8.酮体包括A.草酰乙酸,β-酮丁酸,丙酮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C.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D.乙酰CoA,β-羟丁酸,丙酮E.草酰乙酸,酮丁酸,β-丙酮酸C答对了!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9.下列磷脂中哪一个含有胆碱?A.脑磷脂B.卵磷脂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肌醇E.以上均不是。B答对了!因为卵磷脂就是磷脂酰胆碱。 10.下列有关胆固醇合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胆固醇合成场所是线粒体与胞液B.胆固醇只能在肝中合成C.乙酰CoA是合成胆固醇的唯一原料D.胆固醇的合成可分为二个阶段E.胆固醇合成时需要消耗ATPE答对了!胆固醇合成除以乙酰CoA为原料外还需要大量的NADPH+H+及ATP供给合成反应所需之氢及能量。 11.胆固醇不能转化为下列哪种物质?A.性激素B.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素D.胆汁酸E.7-脱氢胆固醇C答对了!胆固醇不能转化为甲状腺素。 12.β-脂蛋白相当于血浆脂蛋白密度分类法中的A.CMB.VLDLC.LDLD.IDLE.HDLC答对了!VLDL、LDL和HDL分别相当于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 13.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IDLE.HDLE答对了!HDL是蛋白含量最高的脂蛋白。 14.试选出下列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A.LDLIDLVLDLCMB.CMVLDLLDLHDLC.VLDLIDLLDLCMD.CMVLDLLDLIDLE.HDLLDLIDLCMB答对了!这是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15.试选出下列脂蛋白密度由低到高的正确顺序.A.一酰甘油B.1,2-二酰甘油C.溶血磷脂酸D.磷脂酸E.脂酰肉碱D答对了!3-磷酸甘油和2分子脂酰CoA反应生成磷脂酸。磷脂酸在磷脂酸磷酸酶催化下再水解生成磷酸和二酰甘油,后者与另一分子脂酰CoA反应生成三酰甘油。 16.内源性胆固醇主要由血浆中哪一种脂蛋白运输A.HDLB.LDLC.VLDLD.CME.清蛋白B答对了!LDL主要运输内源性胆固醇。 17.下列关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不能利用乙酰CoAB.仅生成少于十个碳的脂肪酸C.需要生成丙二酰CoAD.合成部位主要在线粒体E.利用NAD+作为氧化剂C答对了!因为丙二酰CoA的合成是脂酸合成的限速过程。另外乙酰Co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人体内脂肪酸生物合成可以直接生成十六个碳原子的软脂酸,脂肪酸生物合成主要部位在线粒体外的胞液中,脂肪酸生物合成是利用NADPH+H+为供氢体。 18.在体内不能直接由草酰乙酸转变而来的化合物是A.天冬氨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苹果酸D.柠檬酸E.乙酰乙酸E答对了!乙酰乙酸是酮体之一,由脂肪酸代谢产生。另外天冬氨酸可直接由草酰乙酸通过转氨基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下可直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草酰乙酸加氢可直接还原成苹果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可直接缩合为柠檬酸。 19.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可为下列哪一种酶水解成二酰甘油和1,4.5三磷酸肌醇A.磷脂酶A1B.磷脂酶A2C.磷脂酶BD.磷脂酶CE.磷脂酶DD答对了!因为只有作用于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第3位磷酸酯键的磷脂酶C水解才能得到二酰甘油和1,4.5三磷酸肌醇。 20.有关酮体的代谢正确的是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酸B.一切组织均能氧化酮体C.生成酮体的原料亦能生成胆固醇D.酮体是脂肪代谢的有害物质,无生理意义E.酮体在肝内产生,肝内利用C答对了!因为HMGCoA在HMGCoA裂解酶作用下生成酮体,但在HMGCoA还原酶作用下进一步生成胆固醇。 21.下列关于胆汁酸与胆固醇代谢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在肝细胞内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B.合成胆汁酸的前体是胆固醇酸C.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则胆汁酸合成量减少D.胆固醇的消化不受胆汁酸盐的影响E.甲状腺素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A答对了!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在肝细胞内。 22.哪种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A.生物转化B.酮体的利用C.脂蛋白合成D.血清球蛋白合成E.以上均不是A答对了!生物转化是指体内的一些活性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进入体内的药物、毒物在机体内进行转化的过程,有些羟化反应与此有关,羟化酶在肝脏微粒体内活性最强,故肝脏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 23.关于胆汁酸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脂肪消化必需的乳化剂B.由胆固醇转变来的C.石胆酸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D.缺乏可导致机体脂溶性维生素缺乏E.能进行肝肠循环C答对了!结合型的初级胆汁酸进入肠道后,先生成游离型的胆汁酸,再由鹅脱氢胆酸转变为石胆酸,所以石胆酸是以游离形式存在。 24.长链脂肪酸在β-氧化循环中与下述哪种酶无关?A.酰基辅酶A脱氢酶B.β-羟酰CoA脱氢酶C.烯酰CoA水合酶D.β-酮硫解酶E.硫激酶E答对了!硫激酶是酮体利用时直接活化乙酰乙酸生成乙酰乙酰CoA的酶,与β-氧化无关。 25.在下述哪种情况下酮体生成增加?A.脂肪酸生物合成速率超过脂肪酸氧化速率时B.呼吸商为1时C.丙酰CoA产生过少时D.对饥饿动物喂以亮氨酸时E.胰岛素水平增高时D答对了!因为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分泌增多,脂肪酸动员加强,脂肪酸β-氧化及酮体生成增加;另外亮氨酸是生酮氨基酸,在体内可代谢转变为乙酰CoA和乙酰乙酰CoA,可进一步转变成酮体。 26.在脂肪酸β-氧化的每一次循环中,不生成下述哪种化合物?A.H2OB.乙酰CoAC.酮酰CoAD.NADH+H+E.FADH2A答对了!脂肪酸β-氧化循环过程中加水,但不产生水。 27.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β-氧化?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B.产生的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C.被胞浆酶催化D.产生的NADH用于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E.需要酰基载体蛋白参与A答对了!脂肪酸β-氧化仅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脂酰CoA需肉碱转运进入线粒体。 28.脂肪酸在细胞中氧化降解A.从酰基CoA开始B.产生的能量不能为细胞利用C.被肉碱抑制D.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在降解过程中反复脱下三碳单位使脂肪酸链变短A答对了!脂肪酸在细胞中氧化降解从酰基CoA开始,经过四步反应,脂酰基断裂生成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及一分子乙酰CoA。 29.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地描述了肉碱的功能?A.转运中链脂肪酸进入肠上皮细胞B.转运中链脂肪酸越过线粒体内膜C.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在视网膜暗适应中起作用D.参与转移酶催化的转酰基反应E.是脂肪酸合成代谢中需要的一种辅酶D答对了!肉碱参与肉碱脂酰转移酶催化的转酰基反应。 30.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哪项正确?A.它们是细胞内能源物质B.它们易溶于水C.它们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它们不存在细胞膜中E.它们不属于营养物质A答对了!脂质是细胞内能量物质之一。 1.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A答对了!乙酰辅酶A是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 2.体内合成长链脂肪酸的主要原料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A答对了!乙酰辅酶A羧化形成丙酰辅酶A,后者是长链脂肪酸合成的第一个中间产物。 3.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其产物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C答对了!乙酰辅酶A羧化形成丙酰辅酶A,后者是长链脂肪酸合成的第一个中间产物。 4.胆固醇合成时第一步的产物是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酰辅酶AD.草酰乙酸E.葡萄糖B答对了!胆固醇合成时二分子乙酰CoA在乙酰乙酰硫解酶催化下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 5.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F.清蛋白B答对了!因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 6.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F.清蛋白A答对了!因为乳糜微粒主要运输外源性三脂甘油和胆固醇。 7.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F.清蛋白C答对了!因为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运输内源性胆固醇。 8.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F.清蛋白D答对了!因为高密度脂蛋白逆向转运胆固醇。 9.甘油及糖分解代谢的共同产物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D答对了!甘油分解时,磷酸甘油可生成磷酸二羟丙酮;糖分解时,1,6-二磷酸果糖在醛缩酶作用下生成磷酸二羟丙酮。 10.胆固醇和酮体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A答对了!HMGCoA在HMGCoA裂解酶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酸。HMGCoA在HMGCoA还原酶作用下进一步合成胆固醇。 11.脂肪酸β-氧化的中间产物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E答对了!脂肪酸β-氧化代谢过程中,加水后生成β-羟脂酰CoA。 12.酮体之一是A.HMGCoAB.β-羟丁酸C.琥珀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E.β-羟脂酰CoAB答对了!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3.吸收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A.长链脂肪酸B.二酰甘油C.三酰甘油D.2-脂酰甘油E.中、短链脂肪酸E答对了!因为中、短链脂肪酸吸收后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14.吸收后再合成三酰甘油及磷脂,进而形成乳糜微粒A.长链脂肪酸B.二酰甘油C.三酰甘油D.2-一酰甘油E.中、短链脂肪酸A答对了!因为长链脂肪酸吸收后再合成三酰甘油及磷脂,进而形成乳糜微粒。 15.是合成脂酸的关键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A答对了!因为乙酰CoA羧化酶是合成脂酸的关键酶。 16.是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B答对了!因为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 17.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共用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C答对了!因为HMGCoA合成酶是合成酮体和胆固醇共同要用的酶。 18.酮体和胆固醇合成的区别在于酮体合成要用到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D答对了!因为HMGCoA裂解酶是在酮体生成过程中催化HMGCoA裂解生成乙酰乙酸,与胆固醇合成无关。 19.参与酮体利用的酶A.乙酰CoA羧化酶B.HMGCoA还原酶C.HMGCoA合成酶D.HMGCoA裂解酶E.乙酰乙酰硫激酶E答对了!因为乙酰乙酰硫激酶是在酮体利用过程中直接活化乙酰乙酸生成乙酰乙酸CoA的酶。(田英、杨雨叶) 生化名人故事举例 FranzKnoop与脂肪酸的β-氧化FranzKnoop(1875—1946)德国生物化学家。在1904年他29岁时,用不能被机体分解的苯基标记脂肪酸的ω甲基,以此喂犬或兔后发现,如喂苯标记的偶数碳原子脂肪酸[例如C6H5—CH2(CH2)2nCOOH],则主要代谢产物是苯乙酸(C6H5—CH2COOH)。苯乙酸以其甘氨酸结合物—苯乙尿酸(C6H5—CH2CO—NHCH2COOH)从尿中排出。如喂苯标记的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例如C6H5—CH2(CH2)nCOOH],则主要代谢产物是苯甲酸(C6H5COOH),苯甲酸以其甘氨酸结合物—马尿酸(C6H5CO—NH—CH2COOH)从尿中排出。见图1.苯标记脂肪酸氧化产物所示。 图1.苯标记脂肪酸氧化产物 据此他提出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分解是从羧基端β-碳原子开始,每次氧化降解生成一分子乙酸和一个少了2个碳的脂肪酸,即“β-氧化学说”。这是同位素示踪技术未建立前颇有创造性的实验。以后用酶学及同位素标记等技术证明,他的设想是正确的。50年代就阐明了脂肪酸β-氧化的全过程。见图2.脂肪酸β-氧化过程所示。Knoop还研究了氨基酸在体内的转换,他确定了精氨酸在合成肌酸中的作用。他还与A.Windaus一起从含氨的葡萄糖溶液中合成了甲基咪唑,并确定了组氨酸的结构。 图2.脂肪酸β-氧化过程 JosephL.Goldstein和MichaelS.Brown以及LDL受体JosephL.Goldstein和MichaelS.Brown是内科医生,于198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Goldstein于1940年4月18日生于美国南卡罗来那州,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家里经营一家服装店。在当地完成小学和中学后,于1962年在弗吉尼亚州的WashingtonandLeeUniversity获化学本科学位,1966年在西南大学得克萨斯健康中心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Brown于1941年4月13日生于纽约,有一个小三岁的妹妹,父亲是纺织品推销员,母亲是家庭妇女,11岁时全家搬到宾夕法尼亚州,196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艺术与科学学院化学专业获本科学位,196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获医学博士。在校期间主要空闲时间花在宾夕法尼亚州日报的编辑工作上。平生两大兴趣:新闻和科学。两人在波士顿的马塞诸塞州立综合医院当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时认识并成为好友,在以后的实验工作中成为合作伙伴。 Goldstein和Brown等在LDL被肝外组织摄取的机理研究中发现,Petri平皿里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摄入LDL通过专一的与细胞表面相结合受体。这些受体聚集在称为“外壳区域”质膜上。这些质膜区域吞没了LDL颗粒(这一过程称为内吞作用),形成了“有外壳的囊”,这些LDL颗粒通过溶酶体内的蛋白酶和酸性脂酶的作用被降解。胆固醇或胆固醇的衍生物从溶酶体内扩散出来,抑制了HMGCoA还原酶的活力,并刺激了乙酰CoA胆固醇乙酰转移酶的活力。Goldstein和Brown等在研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发病机制时发现:这些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所以不能摄取LDL是由于缺乏LDL受体。这种遗传性的缺陷使患者的血浆LDL清除障碍,血浆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早年就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LDL受体的发现被誉为脂代谢研究的里程碑。以后的研究证实,正是脂蛋白受体决定了各种脂蛋白的代谢去路,调节血浆脂蛋白和血脂的水平;调节和决定周围组织摄取血浆脂蛋白的量。他们提出“心肌梗死,随本世纪而去”的豪言壮语。两人现在是Science和Arteriosclerosis等国际著名杂志的编辑。 (杨雨叶、付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