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1.00 KB
  • 13页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1.4 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单元练一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单元练一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解析:选D。用显微镜观察材料,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适合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2.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c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解析:选C。细菌为原核细胞,拟核中的DNA和蛋白质不结合,没有染色体,A错误;a植物细胞和c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错误;a植物细胞和b动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有包括核糖体在内的多种细胞器,c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C正确;原核细胞虽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中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否则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和绿藻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都含有叶绿体B.硝化细菌是含有线粒体的自养型生物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发菜和黑藻所含有的DNA都是裸露的解析:选C。蓝藻、硝化细菌、大肠杆菌和发菜都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A、B错误;绿藻、酵母菌和黑藻都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核DNA不是裸露的,D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细胞化学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13 A.组成生物的最基本元素是CB.H7N9病毒和桃树共有的元素是C、H、O、N、PC.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OD.Cu、Mn、Mo、B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解析:选C。H7N9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其组成元素为C、H、O、N、P;占人体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C。5.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B.加入斐林试剂并沸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C.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D.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解析:选C。脂肪会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向组织样液中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橘黄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向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沸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确定该还原糖为麦芽糖。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现紫色。6.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个肽键B.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空间结构不同C.肠激酶与限制酶具有相似的作用特性D.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13 解析:选A。由于1~7号氨基酸之间有6个肽键,所以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A错误;由于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一段六肽化合物,所以空间结构不同,B正确;由图中可以看出,肠激酶可以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这个作用特点与限制酶非常相似,C正确;胰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在胰腺细胞中合成,可避免胰蛋白酶将胰腺细胞自己水解掉,因此,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D正确。7.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碳B.磷是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C.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能产生水D.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解析:选D。自由水所占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所以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下降。8.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p+1       B.p-1C.p-2D.p+2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氧原子,设该多肽含有a个氨基酸,则(a-1)×1+2=p,则a=p-1,所以答案选B。9.下图是人体细胞内氨基酸的转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异亮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B.图中显示的是一种正反馈机制C.细胞内过多的L-异亮氨酸可能改变了苏氨酸脱氨酶的空间结构D.苏氨酸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13 解析:选C。据图可知,在人体内L-异亮氨酸可由苏氨酸转化而成,因此L-异亮氨酸是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10.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打开时,其特定功能会发生改变C.若两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D.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肽键的多样性解析:选B。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数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1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特殊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对某些物质出入细胞具有运输作用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D.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够识别神经递质,识别后即被降解,不再识别其他神经递质解析:选A。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这些载体蛋白就分布在细胞膜上。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但发挥识别作用后并不被降解。12.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特性。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DNA。酶是生物催化剂,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盐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变性。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13.下图表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切去甲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后,可转变成由α、β两条肽链构成的有活性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13 B.高尔基体加快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并参与肽链的剪切加工C.胰岛素含有50个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α、β两条肽链解析:选A。依据题意,胰岛素是由α、β两条肽链构成的,而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高尔基体不参与脱水缩合过程;胰岛素中含有(21+30)-2=49个肽键;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通过加工后得到的,而胰岛素原是一条肽键,因此由DNA的一条单链编码的。14.下面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可能含有SB.从根本上说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的多样性C.乙中含有的基本单位之一可能是H2N—CH2—CH2—OHD.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同解析:选A。由图分析可知,甲为构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有的还含有S、P,因此甲中可能含有S;从根本上说,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选项C中的化合物缺少—COOH;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相同,但排列顺序或空间结构可能不同。15.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甲C、H、O乙C、H、O、N、P丙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丁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A.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细胞膜中不含乙类化合物C.细胞质基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解析:选B。从元素组成分析,甲、乙、丙、丁分别为糖类、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细胞核中含糖类化合物,细胞质基质中含蛋白质类化合物,线粒体膜中含脂质类化合物磷脂,A、C、D错误;细胞膜中不含核酸类化合物,B正确。16.关于下图所示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13 A.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B.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C.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遗传物质中有4种D.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种解析:选D。题图所示为核苷酸的组成,甲是磷酸,乙是五碳糖,丙是含氮碱基。人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的含氮碱基只有4种。病毒中的核酸只有1种,所以组成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含氮碱基)只有4种。17.如图表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和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中构成B的元素只有图示5种,构成A的元素除图示外还有Fe、S等B.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B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B彻底水解产生的单糖,可与半乳糖脱水缩合成乳糖D.由a形成A、b形成B的过程中均有水生成解析:选C。图中A、B分别代表蛋白质和RNA,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有的含有P、S、Fe等元素,A项正确;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各一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RNA彻底水解产生的单糖是核糖,C项错误;蛋白质和RNA分别是由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D项正确。18.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下图来表示(  )A.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脂质、磷脂、性激素B.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C.1表示糖类,2~4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D.1表示双层膜的细胞结构,2~4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13 解析:选A。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核糖核苷酸由含氮碱基、核糖、磷酸组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细胞中含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19.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D。①和④中的“○”都包含核糖、腺嘌呤和磷酸,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中的“○”表示腺嘌呤。③中的“○”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0.下列关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和RNA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B.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与空间结构无关C.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于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D.DNA分子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解析:选B。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及两者的关系。DNA和RNA分别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有关。DNA分子中四种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是基因控制合成的,因此DNA分子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21.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图中1~3可分别表示(  )A.多肽、RNA、淀粉B.DNA、RNA、纤维素C.DNA、蛋白质、糖原D.核酸、多肽、糖原解析:选A。DNA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三个模式图都只有一条链,不可能表示DNA这种核酸;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的结构式是相同的,比较三个模式图,3中各个单位相同,都以圆表示,3表示淀粉。13 22.下图表示胰岛素分子中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B.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5个氧原子C.用特殊水解酶除去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4条多肽D.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需要经过两种细胞器的加工解析:选D。该多肽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或第30位,A错误;除去3个甘氨酸需要加上6个H2O分子,破坏6个肽键,形成的产物中氧原子的数目比原多肽多6个氧原子,B错误;除去3个甘氨酸后,形成的肽有4种,分别是一分子二肽、两分子七肽、一分子十一肽,七肽和十一肽是多肽,二肽不是多肽,C错误;多肽释放到细胞外之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23.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制造基因表达时能促进化能合成作用合成葡萄糖B.TORC2蛋白分子开关的功能与血糖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关C.TORC2蛋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特异性受体D.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TORC2蛋白在体细胞中都存在解析:选B。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方式,不能存在于动物体内,A错误;血糖浓度降低时,TORC2蛋白开启基因表达,使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关闭相关基因,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TORC2蛋白通过开启和关闭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可能位于细胞内,不可能是细胞膜上胰高血糖素的受体,C错误;TORC2蛋白只与血糖调节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关,并不存在于所有细胞内,D错误。24.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一种是PrPsc,它们的比较如表所示。朊病毒蛋白PrPcPrPsc空间结构以螺旋为主以折叠为主溶解度高低致病性不致病致病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由此可以推测这两种蛋白质表现出不同性质的原因是(  )A.溶解度不同B.空间结构不同C.氨基酸的种类不同D.氨基酸的数量不同13 解析:选B。由表中信息可知,两种蛋白质的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由此可推测两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是它们表现出不同性质的原因。25.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沸水浴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解析:选C。蛋白质经沸水加热后空间结构改变但不一定充分断裂,A错误;蛋白质在盐析过程中可以保持不变性,但会有部分变性,B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旦被破坏,蛋白质功能也就丧失了,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26.(12分)诺维氏芽孢杆菌—NT对现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成为“超级耐药菌”。如图为该种细菌耐药策略模式图(①为抗生素,②为药物作用目标),请分析回答([ ]中填序号):(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图中④是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2)目前,用来治疗疾病的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这些抗生素对著名的埃博拉病毒是否起作用?____________。(3)这些耐药基因的产生是细菌基因经过随机____________产生的,也可以通过基因交换从其他变异的细菌那里获得,若③④均为细菌的DNA,耐药基因通常位于[ ]____________上。解析:(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但具有大型环状DNA,即拟核和小型的环状DNA,即质粒。图中④为质粒,③为拟核。(2)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3)细菌耐药基因经过随机突变产生,也可通过基因交换从其他变异的细菌那里获得,可见耐药基因应该位于细菌质粒上,而非拟核中。答案:(1)质粒 拟核 (2)不起作用 (3)突变 [④]质粒13 27.(9分)下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及细胞内外的多种蛋白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甲蛋白是________,是________细胞产生的。(3)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其方式可能是______,若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其积累碘时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供能时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4)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__功能,若该细胞为癌细胞,丙的变化是________。(5)丁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甲、乙、丙、丁四种蛋白质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通过细胞结构考查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的功能、真核细胞的特点、ATP产生的场所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等知识和识图能力。(1)图中的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为真核细胞。(2)甲蛋白能与细菌、病毒结合,使细菌、病毒失去毒性,说明甲蛋白是抗体,抗体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3)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说明乙蛋白是载体,载体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甲状腺细胞积累碘通过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能源物质是ATP,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TP功能的反应式是ATP水解的反应式。(4)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保护、识别、润滑等功能。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5)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酶,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活化能更显著。(6)蛋白质是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答案:(1)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抗体 浆(效应B)(3)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TPADP+Pi+能量(4)识别、保护、润滑等 减少(5)降低活化能更加显著13 (6)控制这四种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8.(12分)图甲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相应组成元素的关系图,图乙是F2所对应的相应抗原的结构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该物质为一环状肽。(1)构成小分子A、B、C、D、E的化学元素中相同的是________。(2)写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称:⑦______;⑨______。(3)导致F1~Fn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分子C和D的最主要差别是前者含________,后者含________。(5)写出下列物质的具体名称:F2为________;F4为________。(6)乙图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7)组成乙图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其中重复出现的R基是________。(8)乙图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9)Ⅱ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10)该抗毒素在形成环状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解析:(1)(2)由图甲可知,A、B、C、D、E分别为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则其所含元素中相同的是C、H、O。⑥~⑩则分别为糖原、脂肪、RNA、DNA和蛋白质。(3)F1~Fn13 表示的是不同的蛋白质,导致功能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4)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含有核糖,后者含有脱氧核糖。(5)抗体有消灭抗原的作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6)由于图乙是环肽,且R基上无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故该化合物中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数均是0。(7)乙图化合物的R基有5种,则氨基酸也为5种,其中重复出现的R基是甲基(—CH3)。(8)(10)由图可知,则该化合物有7个肽键,则该抗毒素在形成环状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7=126。(9)Ⅱ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分子式为C6H13NO4,相对分子质量为163。答案:(1)C、H、O (2)脂肪 DNA (3)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核糖 脱氧核糖(5)抗体 胰岛素 (6)0 0 (7)5 -CH3 (8)7 (9)163 (10)12629.(17分)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注: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可生成麦芽糖(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________________。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mL,60℃水浴保温5min。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________________溶液,水浴保温5min。第三步:向A、B试管内各加入____________2mL。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第四步: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试管____________,B试管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还原糖是酶促反应的产物,而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说明60℃是相关酶的最适温度。(2)土豆中含有淀粉,却不含还原糖,说明土豆不含能催化淀粉转化为还原糖的淀粉酶。(3)该实验的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由还原糖的鉴定步骤可得第二步:需加实验材料;第三步:加斐林试剂,其作用条件为50~65℃水浴保温2min。实验现象:有还原糖的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1)还原糖是酶促反应的产物,60℃是相关酶的最适温度(2)土豆不含淀粉酶(3)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第二步: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第三步:斐林试剂 50~65℃水浴保温2min实验结果: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砖红色沉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