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3 KB
- 10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中西医结合常见病诊疗规范1.原发性高血压12.冠心病心绞痛73.糖尿病114.慢性支气管炎165.骨折康复期19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27.原发性痛经25&更年期情绪障碍279.小儿支气管哮喘3110.小儿疳积3411.银屑病3812.慢性湿疹40中西医结合适宜技术规范1.分期针灸治疗中风422.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463.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484.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525.附子饼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36.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7.穴位注射治疗湿疹58&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609.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10.针药结合食疗治疗单纯性肥胖6411.针药综合治疗帕金森氏病6612.针灸拔罐治疗化疗恶心呕吐副反应6813.化脓灸调节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6914.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高粘血症7015.推拿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116.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单节段后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7317.推拿三步法结合颈椎微调治疗颈性眩晕7518.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7719.推拿三步法治疗急性腰扭伤7920.滚法推拿治疗肩周炎8121.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8322.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8523.内功推拿治疗肌紧张性头痛8624.拔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725.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8826.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9027.肤净霜合用海藻软膜治疗寻常痙疮92
9.复方独胜膏熏蒸(热烘)治疗冻疮9310.眼部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9511.熏眼按摩法治疗青少年近视9612.肛垫上粘膜套扎术治疗III期痔病9713.优化肛管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99原发性高血压一、诊断依据(一)血压测量1•诊所血压: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2.动态血压:国内正常值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找出其原因。(三)根据血压水平分级(见表1)。表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见于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四)按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见表2)表2按危险分层二、鉴别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主要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型,其血压往往很高,病情顽固,有肾功能损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肾损害有时颇难区别。如病史中先有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眼底渗出改变等则支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2•慢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是输尿管结石伴有部分梗阻。患者可能曾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但因时H久远,易被忽视,认真追查病史和尿液分析有很大的诊断意义,尿屮除尿蛋口外,有脓细胞和管型。细菌学培养和药物皱感试验必须进行。泌尿系B超检查和CT扫描可能发现肾盂扩张、输尿管结石或肾脏缩小。3•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又称肾血管性高血压。特点是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升高,不少患者是在正常或较轻的高血压基础上,血压陡然上升,舒张压可高达130〜140mmHg,呈恶性高血压表现,服药无效。可通过排泄性尿路造影(IVP)、腹部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肾图、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DSA)、肾静脉肾素测定等检查明确诊断。4.嗜銘细胞瘤:肾上腺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銘组织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特点是血压波动显著,最高可能达到200^300/130〜180mmHg。阵发性血压增高吋,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头痛、出汗、苍白、恐惧、濒死感、视力模糊表现,严重可致左心衰竭或脑血管意外。通过血压及尿液检查(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显著增加),B超,
CT或磁共振检查(显示肿瘤及其部位),1311碘节胺试验(MIBG试验显示嗜锯细胞瘤)确诊。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引起血压增高、低钾血症,多伴有周期性麻痹等症状。可通过血钾(降低),尿钾(升高)测定,肾上腺B超,CT或磁共振显像,血尿醛|古I酮水平(升高)等检查确诊。5.库欣综合症:系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有血压升高、满刀脸、向心性肥胖、水牛肩、皮肤紫纹、毛发增多或血糖增高等特征。血浆皮质醇高,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肾上腺CT扫描有助诊断。6.主动脉缩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或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狭窄,都可引起上肢血压增高,多见于青少年。特点常是上肢血压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且上肢血压高于下肢,形成反常的上下肢血压差别,多发性人动脉炎还可以引起主动脉弓在头臂动脉分支间的狭窄或一侧上肢动脉狭窄,这时一侧上肢动脉血压增高,另一侧则降低或测不到。7.妊娠高血压:一般在妊娠晚期岀现高血压,且逐渐增高,并伴有水肿和蛋白尿,而高血压病人在妊娠早期血压即已增高,过去有高血压病病史,多不伴有明显的蛋白尿。三、治疗方案(-)治疗目标: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血压目标值: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如能耐受,述可进一步降低。(二)治疗的方式1.非药物治疗①减轻体重②限盐③限酒④规则轻度体育活动。2.控制有关危险因素(1)戒烟(2)调整脂质和糖代谢异常(3)避免口服避孕药3.降压药物治疗原则:(1)采用较小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效果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2)为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h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且能持续24h作用的药物(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
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主要降压药物临床应用参考见表3o表3主要降压药物临床应用参考类别适应证禁忌证强制性可能利尿剂(囑嗪类)充血性心衰,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痛风妊娠利尿剂(襟利尿剂)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衰利尿剂(抗醛固酮)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后肾衰,高血钾B受体阻滞剂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妊娠II—III度AVB,哮喘,慢阻肺周圉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钙拮抗剂(二氢毗喘类)老年性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快速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室上速II一III度AVB,充血性心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充血性心衰,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口蛋白尿,左室肥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咳嗽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a受体阻滞剂前列腺增生,高血脂体位性低血压充血性心衰4.中西更结合个体化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选择中、西药1)肝阳上亢型一头痛眩晕,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头重且胀,心烦易怒,面红目
赤,口苦,小便赤,大便秘结,少寐多梦,两胁胀痛,暧气频频,善太息,或有耳鸣,口干,腰膝酸软,健忘,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带细。中药:活血潜阳(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丹蛭降压1号方西药:首选药B受体阻滞剂,不宜或不理想则改用或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次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再次而离子拮抗剂。2)肝火上炎型一头痫头晕,心悸少寐,烦躁易怒,面红耳赤,泛泛欲吐,大便干结或澹,小便赤,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患者伴耳鸣、口苦、咽干舌红苔黃或黃腻,脉弦滑有力。中药:活血潜阳清肝泻火,丹蛭降压2号方西药:同前型3)痰浊中阻型一头重如蒙,心悸,眩晕恶心,胸皖痞闷,体胖多痰,却常间夹有头胀、心烦易怒、少寐多梦等阳亢证,舌苔白腻或黄,脉弦滑。中药:活血潜阳、健脾和胃、化湿祛痰,丹蛭降压3号方西药:首选钙离子拮抗剂,不宜或不理想则改用或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次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再次而B受体阻滞剂。4)冲任失调型:该类患者除眩晕头痛外,多有心悸、焦虑、急噪易怒、烘热汗出、心神不宁,口干气短舌淡苔白等证。中药:补肝肾、调冲任、活血潜阳,更年平脉汤四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宜或不理想则改用或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次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再次而B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可参考西医指标,适当选用。中成药选用于血压水平不太高患者或夏季的维持治疗,注意部分中成药含西药成分,需了解并合理应用。5.其他疗法.1)耳压法:单纯耳压和电针耳压(取穴:心、神门、交感、肝、肾、耳背沟)2)贴足疗法:可用中药吴茱萸或加川茸,牛膝研末外敷足部。3)外用熏洗法:以丹蛭降压1方或以牛膝、草决明、吴茱萸、赤芍、红花、当归、干姜、薄荷等熏脚:每日煎1齐U,每晚睡前先用煎好的汤剂熏脚15min,然后用该剂洗脚15min,疗程5cl—15clo四、并发症及处理
1.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emergencies)的特点是血压严重升高(BP>180/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高血压急症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urgencies)是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3.高血压危象的处理:高血压急症:这类病人应进入加强监护室,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合的降压药。降压目标是静脉输注降压药,1小时使平均动脉压迅速下降但不超过25%,在以后的2〜6h内血压降至约160/100-1lOminHgo血压过度降低可引起肾,脑或冠脉缺血。如果这样的血压水平可耐受的和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24—48h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下列情况应除外: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一没有明确临床试验证据要求立即抗高血压治疗;主动脉夹层应将SBP迅速降至lOOmmHg左右(如能耐受)。有些高血压急症患者用口服短效降压药可能有益,如卡托普利、心痛定、可乐定。急症常用静脉降压药有硝普纳,酚妥拉明等。
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吋,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木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本病与中医学“胸痹”、“心痛”相类似。一、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它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1.发作时典型者一一心电图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病人可考虑作负荷试验。2.发作不典型者一一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和发作时心电图的改变;如仍不能确诊,可多次复查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或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如心电图岀现阳性变化或负荷试验诱致心绞痛发作时亦可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检查或考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二、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塞:本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和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等增高。2.心脏神经官能症:本病病人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常喜欢不时地深吸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竭的症状。3.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热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均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它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其中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心电图负荷试验常阳性,
但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无冠状动脉痉挛,预后良好,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系统毛细血管功能不良所致。1.肋间神经痛:木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前胸,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径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故与心绞痛不同。2.此外,不典型的心绞痛还需与食管病变、膈疝、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颈椎病等所引起的胸、腹疼痛相鉴别。三、诊疗方案(一)西医治疗1.发作时的治疗1)休息:立即停止活动2)药物:立即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1〜2分钟起效,30分钟作用消失;硝酸异山梨酸酯(消心痛)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起效,2〜3小时作用消失;也有供喷雾吸入制剂2.缓解期的治疗1)一般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降血压、血脂、减轻体重、控制血糖。2)消除诱因:避免情绪激动。必耍时在体力活动前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3)药物治疗:用药原则以选用P受体阻滞剂为主,可合用硝酸酯或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侧支循环,增加心肌灌注;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量。适宜于各类型心绞痛选择。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5〜20mg口服,3次/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臣功再佳)20〜40mg口服,2次/日。异山梨醇5硝酸盐(长效异斥定)50mg口服,1次/日。作用持续24小时。硝酸甘油膜1贴,1次/日。注意事项:硝酸酯制剂24小时持续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如无特殊,需夜间停止用药,以防耐药发生。>B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广泛应用于劳力性心绞痛。普蔡洛尔每次10mg,每Fl3〜4次,逐渐加量。阿替洛尔12.5〜25mg,每日2次。美托洛尔25〜50mg,每日2次。比索洛尔2.5〜5mg,每日1次。注意事项:B受体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使心率在休息状
态下保持56次/分以上,并达到心绞痛控制满意为止。老年人用量少。停用木药时需逐渐减量,如果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不宜用于病态窦房综合征、II度或111度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及严重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者。>③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硝苯地平10〜20mg口服,每日3〜4次;或其缓释制剂20〜40mg,每日1〜2次。硝苯地平的同类制剂有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地尔硫卓(硫氮卓酮)30〜90mg,每日3次;或其缓释制剂45〜90mg/次,每日2次;维拉帕米80mg,每日3次。注意事项:治疗变异性心绞痛首选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可与B受体阻滞剂同用,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与B受体阻滞剂合用时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停用本类药时也应逐渐减量,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抗血小板聚积药物:肠溶阿司匹林lOOmg口服,每日1次。>内科介入性治疗和外科血管重建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1)住院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以除外心肌梗塞。2)缓解症状治疗:可选用硝酸酯类、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严重者给予硝酸甘油5〜1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屮静脉滴注,开始以5ug/min,以后递增。3)抗血小板和抗凝药:抗血小板药首选阿司匹林150〜300mg,每日1次,3天后改为50〜150mg维持。抗凝药可采用:普通肝素钠5000u静脉注射,继600〜800u/h静脉滴注。肝素钙5000U〜7500U皮下注射,每12小吋1次,3〜5天。低分子肝素0.4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前二者需监测凝血时间调整肝素用量。4)经以上药物强化治疗病情稳定后实行冠脉造影,选用血管重建方式。如经药物治疗心绞痛仍难以控制者,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可急诊行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术。(-)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瓜篓薙白半夏汤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萎薙白白酒汤辛温通阳,开痹散寒;左归丸滋阴养肾,养心活血;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丸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总Z,此病总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活血通络宜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常用中药制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等也可选用。(三)其它疗法1.针灸1)体针:心俞、厥阴俞为主穴,配穴为内关、牘中、通里、间使、足三里等心血瘀阻加膈俞、阴希B;痰瘀痹阻加膻中、丰隆;心阴虚加三阴交、神门、太溪;心阳虚加关元、气海2)灸法:适用于心阳不振,寒凝心买者。可选关元、气海、心俞、厥阴俞3)耳针:主穴为心、皮质下、神门、交感。配穴选用内分泌、肾、胃。埋针或埋王不留行籽。发作时按压刺激,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2•推拿按摩:以拇指或手掌按揉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四、并发症及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监护各项生命体征,卧床休息,吸氧,禁食至胸痛消失,保持大便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吗啡5〜10mg静脉注射镇痛,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方法同上),阿司匹林150〜300mg口服,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再灌注治疗(溶栓疗法,介入治疗);控制休克,消除心律失常,治疗心力衰竭。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征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者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壽,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牛命。一、诊断依据糖尿病临床典型表现为多饮、烦渴、多尿、善饥、多食、疲乏、消瘦、虚弱。往往合并有:皮肤瘙痒、四肢酸软、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萎不育、月经失调、便秘、视力障碍等。
(―)1999年WHO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11.l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27.0nuiiol/L(126mg/dl)3.OGTT,2h血浆葡萄糖浓度^11.lmmol/L(200mg/L)单独符合一条,均可作为诊断依据或标准,要求重复检查。说明:1.正常:FBG<6.llmmol/L(110mg/cl1)或OGTT2hBG<7.78mmol/L(140mg/dl)2.异常:FBG>6.llmmol/L(110mg/dl)但〈7.Ommol/L或OGTT2hBG>7.78mmol/L(140mg/d1)但〈11.lmmol/L(200mg/dl)(-)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尿糖、尿酮体2.血糖3.葡萄糖耐量试验:当血糖高于止常范围而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清晨禁食10小时,WTO推荐75克葡萄糖4.糖化血红蛋白:反映取血前8-12周的血糖平均状况。正常值:GHbA.8-10%,GHbA1C6%左右5.血浆月夷岛素、C肽测定及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6.胰岛素抗体、胰岛细胞抗体测定7.血脂、肾功能、血粘度、血电解质、尿微量蛋白等8.胸片9.EKG、Hollter10.B超、心超11.眼底检查:有否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视网膜是否有出血或渗出,是否有视神经乳头水肿12.肌电图13.必要吋做头颅CT:有否脑血管意外二、临床分型(-)以病因为依据的糖尿病新分类法:
1.1型糖尿病(由于B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2型糖尿病(包括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以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0细胞功能遗传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4)全身内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5)药物和化学品诱导的糖尿病6)感染7)免疫介导的非常见型糖尿病8)有时伴有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4.妊娠糖尿病(GDM)(-)以中西陕结合辨证分型法:1•燥热伤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1.胃燥津伤: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有力2.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舌质红,无苔,脉细弦数3.阴阳两虚:尿频,饮一漫一,色浊如膏。面色黨黑,耳轮枯焦,腰膝酸软,消瘦显著,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舌苔白,脉沉细无力4.阴虚阳浮:尿频量多,烦渴面红,头痛恶心,口有异味,形瘦骨立,唇红口干,呼吸深快。或神昏迷蒙,四肢厥冷。舌质红绛,舌苔灰或焦黑,脉微数疾三、鉴别诊断1.非葡萄糖尿:如乳糖尿见于孕妇或幼婴。果糖及戊糖尿偶见于进食大量水果后,为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2.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包括饥饿性糖尿,食后糖尿,肾性糖尿和应激性糖尿
四、并发症和伴发病(―)急性并发症1.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感染(二)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硕化主要表现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功能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2.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为重要。3.糖尿病神经病变: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4.眼的其他病变:黄斑病、白内障等。5.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末稍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五、诊疗方案(-)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及血糖监测(―)饮食治疗1.制定总热量:理想体重(kg)=身高一105,轻30—35%;中35-40%;重>40%。2.碳水化合物总量:约占总热量50-60%,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其中蛋白质含量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8-1.2克,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应限制至0.8克,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0.6克。脂肪占总热量的30%。(三)体能锻炼(四)药物治疗1.口服降糖药1)磺服类:第一代:D860、氯磺丙腺、醋磺已服、妥磺丁腺等;第二代:格列齐特、格列本腺、格列毗嗪、格列波腺、格列座酮等2)双呱类:降糖灵、盐酸二甲双呱3)Q-葡萄糖营酶抑制剂:拜糖平、倍欣
4)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毗格列酮5)非磺魔类促泌剂:罗格列奈,那格列奈1.胰岛素治疗:剂量需个体化,可根据血糖调节1)动物胰岛素、人体胰岛素(诺和灵、优达淋)2)短效胰岛素(RI)、中效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PZT)及30R,50R预混制剂2.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可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几型1)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如消渴方加味2)胃燥津伤证:养胃增液,润燥通腑,方如玉女煎合增液承气汤加减3)肾阴亏虚证:滋养肾阴,方如六味地黄丸加减4)阴阳两虚证:温阳滋肾固摄,方如金匮肾气丸加减5)阴虚阳浮证:育阴潜阳,益气固脱,方如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减(五)针对慢性并发症和伴发病及高危因素治疗处理:1.抗凝:阿斯匹林等2.降血粘度:银杏叶片等3.降脂,稳定斑块:力平之、普拉固等4.扩管:培达、多贝斯,尼莫通等5.营养神经:弥可保、腺昔等6.中更特色治疗:(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属“痹症”一肾虚血瘀型)中医辨证属“痹症”肾虚血瘀型,症见:肢体麻木刺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可兼见:消谷善饥,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紫暗怒张,苔薄白,脉弦或沉涩。治则:温肾活血化瘀一一协定方:蛭萸方吴茱萸、黄罠、地骨皮、水蛭、娱蚣等,1—3月为一疗程。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人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缓慢发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其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本病与中医学“咳嗽”、“喘证”相类似。一、诊断依据: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渴等),可作岀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二、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咅,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喘息型慢支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感染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鸣音。2.支气管扩张:支扩患者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和多少不等的咯血史。肺部以湿啰咅为主,多位于一侧且固定在下肺。可有杵状指(趾)。X线检查常见下肺纹理粗乱呈卷发状。支气管造影或CT可以鉴别。3.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或局部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咯血等)。X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4.肺癌:患者年龄常在40岁以上,特别是多年吸烟史,发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复发生或持续的痰血,或慢性咳嗽性质发生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有块状阴影或结节状影或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未能完全消散,应考虑肺癌可能。查痰脱落细胞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一般可以明确诊断。5.矽肺(硅沉着病)及其他尘肺:此类患者有粉尘和职业接触史。X线检查可见矽结节,肺门阴影扩大及网状纹理增多,可作诊断。三、治疗方案:(-)西医治疗: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1)根据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更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貳类、氟卩奎诺酮类、头泡菌素类等;2)祛痰镇咳:对于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避免应用强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常用的有浪己新、氨浪索、复方甘草合剂等;3)解痉平喘:茶碱类:氨茶碱。3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漠钱。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及吸入糖皮质激素等;4)气雾疗法:生理盐水气雾湿化吸入或加漠己新、异丙托澳钱,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2.缓解期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耐寒锻炼能预防感冒。(二)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辩证辩证分型的不同,分别予三拗汤合止嗽散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桑菊饮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杏汤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杏苏散以疏风清肺,温润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清金化痰汤以清热肃肺,豁痰止咳;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以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另外,咳嗽的治疗要注意:咳必治肺,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方法。不能见咳止咳;此外,还需重视化痰顺气,使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常用的屮药制剂:我院的自制制剂,如清肺合剂、化痰灵以及养肺膏等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均有独特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慢性病,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均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敷贴及中药配合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地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次数,缩短发病病程,在临床上已经取得满意的疗效。(三)其他疗法:1.针刺:膏肓、肺俞、大椎、列缺、太渊。由于慢支并发肺气肿者病程日久,症情深重,体质日衰,针灸治疗难以短期内收效,当坚持不懈进行治疗。2.耳针:肺、气管、耳神门、对屏尖、下屏尖、脑。3.穴位敷贴:用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各等分,研为细末,用膏药敷贴
于肺俞、膏肓、大椎、灵台、身柱、天突、屮府等。1.推拿:可以一指禅、拿、点、按法施于定喘、大椎、肺俞、中府、太渊、尺泽等穴。四、并发症及其处理:慢支反复发作,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这种改变使肺的弹性冋缩力减弱,呼气时由于胸膜腔压力增加而使气道过度萎陷,造成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治疗:治疗的日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工作、生活能力。如解除气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控制咳嗽和咳痰的生成;消除和预防气道感染;控制各种合并症,如动脉低氧血症和血管收缩等;避免吸烟和其他气道刺激物、麻醉和镇静剂、非必耍的手术或所有可能加重本病的因素;解除心理情绪障碍。1.解痉平喘药:气道阻塞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可逆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有助于改善气急症状。如B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2.抗生素:缓解期不主张预防性用药,若发生感染,应早期、足量使用抗菌素;3.激素:使用指征是在吸入P2受体激动剂或口服泼尼松40mg/d*14d后FEV1改善至少15%,或痰涂片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者;4.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0〜15小时(1〜2L/min)持续的给氧能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5.呼吸肌功能锻炼;6.营养支持;7.康复治疗:气功、太极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楼练习;8.手术治疗: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人泡可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9.心理治疗。骨折康复期一、诊断依据1.外伤史;2.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史;3.影像学显现骨折;
1.骨折已经整复、固定或已行手术。二、鉴别诊断1.注意骨折前有无局部或全身的疾病,局部或全身的骨骼坚固程度降低,从而导致骨折;如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注意骨折后有无全身或局部的相应变化。全身:①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的稳定性,警惕休克、呼吸窘迫、血管栓塞以及心、脑、肺、肾及消化系统的功能衰竭等情况;②可能合并存在的其他系统、其他部位的损伤;③老年病人原有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有无加重倾向。局部:①疼痛肿胀等威胁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②活动受限提示神经、肌腱、韧带损伤的情况;③提示感染、皮肤坏死的征兆三、诊疗方案1.骨折康复应及早进行,骨折一旦整复、固定,就是康复(功能锻炼)之时。2.骨折康复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一一从整复、固定或手术到3、4周。1)对卧床病人:①须注意经常改变体位,鼓励咳痰、饮水;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积石及感染;应用中药辨证处方,活血、化瘀、化痰、利尿、通便。②尽可能及早开始损伤部位的等长收缩锻炼(肌肉收缩但肌纤维长度不变,关节无活动),及其他部位的等张收缩锻炼(关节无负荷、缓慢活动,肌肉张力不增加)。如腰椎骨折的腰背肌功能锻炼、髓部、股骨骨折的股四头肌锻炼等。可以应用电针、激光穴位照射、CPM机等辅助关节肌肉活动。2)对下肢骨折病人,如年龄、体力、骨折(如趾骨骨折腓骨颈骨折)固定等情况允许,鼓励及早扶拐行走。少站立,多活动足趾,以利消肿。应用中药辨证处方,活血化瘀,止痛消肿。3)对上肢骨折病人,应遵行“固定部位充分固定,未固定部位充分活动”原则,鼓励小心缓慢地活动未固定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肩关节和肘关节。关节活动应尽可能地全范围地伸直屈曲、外展内收、内旋外选以及拇指掌腕关节的对掌。4)对于已手术行坚强内固定者,应行各关节的全程等张活动。下肢长干骨骨折者忌负重行走(可视情况逐步扶拐行走),非负重骨(部位)骨折如離骨骨折可在术后3、4天起开始行走。需同时内外固定者则应对未行外固定的部位充分活动。在此期间,由于病人的骨折尚不稳定,需定期复片,及时发现骨折移位等情
况。另外,病人的全身情况也往往复杂多变,应严密观察,随时处理。中期一一骨折临床愈合前,一般的时间界限是1—2个月。外固定虽未拆除,骨折已有纤维连接,再移位的可能性人人减少。允许进行范围较大、用力也大的活动。等张、等长收缩均可。还应进行配合其他关节的全身性的活动。但对于尚有禁忌和顾虑的活动,如下肢骨干骨折的病人,虽已可以起床活动,但负重行走,仍须视情况逐步开始,以免造成再移位。中期为时虽然不长,但由于肢体肿胀渐消,外固定容易松动,需及时加固、更换。此期也是骨折不连接、延迟连接或畸形连接最容易发生的时期,故对于复位欠满意、骨折不稳定的病例,尤需在康复锻炼中严密观察,反复评估,一旦有异,及时处置。1)上肢骨折病人的康复目标是未固定关节的全程活动。2)非高龄的下肢骨折病人,应逐步起床扶拐行走。稳定性的躯干骨折病人也可在支架等器具的辅助固定下,酌情起床活动。3)高龄骨折病人和有并发症的躯干骨折病人则仍以床上活动为主,并逐步应用轮椅、学步器、腋拐等下地行走。在此期间,骨折病人的全身情况也基本恢复,可根据尚存在的问题,作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治,如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后期一一骨折临床愈合,外固定已拆除。此期的康复重点是原先固定的关节。其原则:1)主动活动为主,辅以被动活动;2)循序渐进,反复评估,防止再骨折;3)活动疼痛往往是危险的信号,须仔细检查,不能掉以轻心;4)特别重视较为重要的功能活动如前臂的旋转、掌指关节的伸屈、拇指的对掌、膝关节的伸屈等。屈肘、屈膝、前臂旋转的恢复,常需物理治疗、体育治疗和职业治疗的辅助。科学的评估、合理的方案、专业的指导一定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拆除石膏后,往往有肢体肿胀。消除肿胀的根木方法是肢体的主动活动。拆除石膏的最初3天,不宜用温度过高的热水清洗患肢,后期可用四肢洗方等中药煎汤外洗患肢、活血化瘀等处方促进循环,以消除肿胀。针灸、推拿也有很好的疗效。四、石氏伤科骨折各期验方
(-)口服汤药1.早期一一新伤续断汤(当归、川断、地必、桃仁、泽兰、丹参、玄胡索等)2.中后期一一和营续骨汤(当归、丹参、陈皮、白芍、白术、川断、香附等)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用新伤续断汤;后期用杜仲汤(肉桂、杜仲、川断、乌药、生地、赤芍、丹皮等)或补筋壮骨汤(党参、黄茂、白术、当归、独活、川断等)(-)外用药三色敷药(验方,岳阳医院自制制剂)一一黄荆子、紫荆皮、全当归、丹参、木瓜、羌活等,共研细末,蜜糖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作用一一祛瘀活血破徵,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适应症一一治一切损伤筋伤骨折。青紫肿胀,疼痛酸楚。或有轻微皮破者可加入玉红膏同用。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1.疼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最常见症状,一般局限在棘突,存在局部棘突的压痛和叩击痛。初期表现为开始活动时腰背部疼痛,此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于久立、久坐等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时加剧,并在日常活动如用手向上持物、绊倒、用力开窗等情况下诱发或加剧。2.身长缩短、驼背:隐袭起病患者身高变矮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早期体征,常在连续测量身长时才能作出止确判断。3.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特点:(1)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日常室内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发生骨折。(2)骨折发生的部位较I古I定,多发于胸腰椎椎体,梯骨远端及股骨上端。(3)各种骨折的发生分别与年龄及绝经(女性)有一定关系。(二)实验室检查1.2.1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血清I型前胶原竣基端前肽。2.2.2骨吸收指标:尿疑脯氨酸、尿毗呢卩林和脱氧毗唏琳、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3.2.3血清钙、磷、镁,尿钙、磷、镁的测定。4.2.4血常规、血沉、尿常规检查初步排除血液系统、肿瘤、肾脏病、糖尿病等引起的继发骨质疏松症。(三)QCT(定量CT)或DEXA(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仪)检查二、诊断标准及分级以汉族妇女DEXA测值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规定:>M-1SD正常AM—1SD〜一2SD骨量减少>强度0.5mA。电针穴位:肩關穴与合谷穴、环跳穴与昆仑穴。后遗症期:治则:阴经透穴法穴位:极泉透肩關、尺泽透小海、内关透外关、血海透梁丘、大陵透劳宫、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绝谷、太冲透涌泉方法:极泉:针尖朝向肩關穴,深1.2寸。针感可有麻木感朝下放射。尺泽:针尖朝向小海穴,深1.2寸。患者局部有明显酸胀,医者手下沉紧。内关:针尖朝向外关穴,深1寸。针感同前。大陵:针尖朝向劳宫穴,深1.2寸。针感局部明显酸胀,并可有麻木感,患者手指可有抖动现彖,医者手下沉紧。血海:针尖朝向梁丘穴,深1.2寸。针感局部酸胀,医者手下沉紧。阴陵泉:针尖朝向阳陵泉,深1.2寸。针感同上。三阴交:针尖朝向绝骨,深1.2寸。针感局部酸胀明显,可向足底扩散,医者手下沉紧。
太冲;针尖朝向涌泉,深1.2寸。针感同阴陵泉。电针:G6805II型,断续波,正弦,周期1.8秒,频率2Hz—40Hzo强度0.5mA。电针穴位:尺泽穴与内关穴、血海穴与阴陵泉穴。各期随证配穴:口歪加地仓、颊车、合谷;失语者加哑门、廉泉;流涎加承浆;多愁加内关;善怒加太冲。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意外有:滞针、弯针、断针、后遗效应、血肿、晕针等。五、处理方法:1.滞针:因体位移动而引起滞针,须纠正体位;因患者精神紧张或局部肌肉痉挛引起滞针,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按揉或在附近加刺一针;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退转,并左右捻转使之松解。2.弯针:如针身轻微弯曲,须将针缓慢退出;如针身弯曲角度较大,须轻微摇动针体,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岀;如针体弯曲不止一处,须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如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行退针。3.断针: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切勿惊慌乱动。如折断处尚有部分露于表皮之夕卜,用锡子夹住断端取岀;如短针残端完全陷入肌肉,若在重要脏器附近或肢体活动处,应在X线下定位立即施行外科手术取出;若在不太重要的部位,短针的长度很短,不影响日常活动者可不做处理,但须定期随访检查观察,必耍时再做处理。4.后遗效应:轻者用手指在局部上下循按,即可消失或改善;重者除在局部上下循按外,可加用艾条施灸。5.血肿:微量的渗血或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做处理即可自行消退;出针后若发现穴位局部有血肿,应立即用力向下按压,不要揉,视情况按压3-5分钟。若局部青紫肿痛较其或活动不便者,要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6.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饮温开水或热茶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以上处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并可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六、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前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生命体征平稳方可进行上述治疗。2.首次治疗前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一、适应症1.意识清楚或意识障碍较轻者。2.血压在24.0/14.7kpa以下者,或血压经处理稳定者。3.大脑半球出血,血肿局限,全脑征象较轻者。4.大脑半球白质出血,血肿在30i】il以内者,丘脑、基底节出血,血肿在20ml以内者。5.病情虽较重,但经处理达上述标准者。6.对具有意识障碍较重,脑膜刺激征明显,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共同偏视等临床特点者,可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用头穴针刺治疗。总之,临床观察出血静止,牛命指征稳定为标准。头穴透刺法治疗脑出血不单纯适用于急性期,也适用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二、禁忌症1.脑干出血、脑室出血、内囊出血损伤视丘下部者。2.大脑半球出血,血肿在40ml以上者;丘脑,基底节出血,血肿在20ml以上者。3.脑出血并发脑疝或有脑疝倾向者。4.脑出血并发脑一心、脑一胃肠综合症等并发症者。5.脑岀血病情逐渐加重,尤其生命指征(意识、血压、呼吸、心率(律)、体温、瞳孔)不稳定且进行性加重者。6.头穴针刺治疗期间病情有反复加重趋向者。三、操作步骤1、器械准备:28号1.5寸华佗牌针灸针,由苏州华佗针灸器具有限公司生产。2、治疗方法头穴透刺法:全国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岀血研究组制定。(1)针刺部位:①意识障碍:神庭透上星、印堂透山根、双太阳穴、人中透鼻柱等。②精神症状:神庭透上星、双曲差透五处、双本神穴等③头痛:上星透印堂、双太阳透上关、双风池穴等。④尿便障碍:四神聪透百会穴等。⑤失语:风府透哑门穴等。
①面瘫:地仓透颊车穴、下关等。②吞咽困难:廉泉、金津、玉液、海泉等。③瘫痪:百会透太阳穴等。④感觉障碍:络却透承灵透悬厘。⑤眼球运动障碍:印堂、太阳穴等。(2)针刺方法:釆用快速进出针、快速小捻转间断针刺方法。以75%酒精常规消毒,以28号1.5寸华佗牌针灸针首先垂直刺入皮下或头皮帽状腱膜下后,以15度角的针刺方向沿头皮或皮肤轻微、快速、不捻转刺入1.0寸。太阳、风池、下关、廉泉、金津、玉液、海泉等穴位按选穴方向采用快速直刺或斜刺,刺入1・0寸。手法采用快速捻转200转/分以上,捻转5分钟,间隔5分钟,重复三次,共计30分钟。快速不捻转出针。实行针刺手法同时,患者主动或被动进行运动、语言、吞咽等神经功能锻炼。3、治疗吋间及疗程针刺治疗每天一次,每周六次,周日停针一天,每月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以治疗一至两个疗程。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的处理1.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患者平卧,头低足高位,口服温开水或白糖水,严重者针刺足三里、气海、关元。2.感染:针刺部位及针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3.皮下血肿:拔针后按压穴位以防止血肿,若出现,可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吸收。五、注意事项1.注意针刺穴位、针具消毒,出针后按压以防出血,针刺风府、廉泉、哑门、金津、玉液等穴时,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2.急性期治疗为稳定病情以及治疗并发症,需要同时应用西药治疗,尤其注意血压等生命之征的变化。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一、适应症
1.女性,年龄18岁一70岁。2.主症至少具备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等,见西医诊断标准中(1)+(2)或(1)+(3):即国际尿控协会(ICS)尿道综合征诊断标准(1981年)主症:具有典型的(1)尿频、(2)尿急、(3)排尿不畅。次症:小腹坠胀或疼痛、尿痛、尿失禁。全身症状:神经衰弱、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失眠等。3.具备中医淋证或腫证肾虚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淋证》。肾虚型:尿频,尿急,余沥不尽,小腹.坠胀,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或四肢欠温,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4.尿常规检查正常。5.愿意并且能够接受针灸治疗。二、禁忌症1、排除的病症:1)存在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的患者;2)对针灸疗法过敏的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子宫大出血患者;5)针刺局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患者;6)急性尿潴留患者。2、禁忌的情况:1)经期妇女;2)孕期妇女;3)膀胱未排空;4)过度饥饿;5)过度劳累;6)过饱;7)大汗;
8)大怒。三、操作步骤1、器械准备器具产地/厂家型号/规格特性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华佗牌”00.35X75mm00.35X50mm不锈钢电针仪上海医疗仪器公司G6805型脉冲宽度0.5ms输出电压60V尿动力学检测仪加拿大Labrie公司Nidoc-970A/B型B超仪日本东芝株式会社EUB-26型黑白超2、穴位选择:第一组为关元、大赫、水道、三阴交;第二组为肾俞、会阳、中膂俞、委中。两组交替使用。3、穴位定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12346-90)(1990年)。1)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2)大赫: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3)水道:在下腹部,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5)肾俞:在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6)会阳:在舐部,尾骨端旁开0.5寸。7)屮膂俞:在紙部,舐正屮脊旁开1.5寸,平第三紙后孔。8)委中:在胭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9)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4、针刺深度:1)腹部、紙部穴位在膀胱排空后进针,肾俞直刺25nun以局部产生针感为度,中曹俞直刺40-50mm,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及会阴、尿道部位,会阳向外上45°斜刺进针40
-50mm,并使针感持续传至会阴及尿道部位;腹部穴位采用向下45°斜刺25mm—40mm,并使针感持续传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位。2)下肢穴位进针25mm—40mm,以局部酸胀为度。5、针刺技术:1)电针方法:在按相应深度进针后,腹部或舐部穴位针感传导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以上穴位在针刺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45。,频率10次/分钟,捻针1分钟(采用捻转补法,以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为准),然后分别接通电针疏密波治疗,频率恒定为疏波4Hz、密波20Hz,电针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留针20分钟。2)手法针刺:在针刺相应深度后,腹部及舐部穴位针感传导至膀胱、会阴及尿道部,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以上穴位在针刺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45°,频率10次/分钟,捻针1分钟(采用捻转补法,以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为准)后留针20分钟。6、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留针20分钟,治疗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7>电针参数:以电针疏密波为佳,频率恒定为疏波4Hz、密波20Hz,电针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8、针刺手法(捻转补法):得气后,顺时针方向捻转45°,频率10次/分钟,捻针1分钟,然后留针。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的处理1、针刺过敏(含晕针):轻度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重度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处理: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去枕平卧,松解衣带,注意饱暖,给服温水;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必要时进行抢救。2、电针仪漏电:针处有麻电感或刺激过于强烈。处理:立即将强度调节旋钮归零,拔去电源,换用经过安全检测的电针仪;如有弯针、滞针、折针、针后出血、针后异常感等参见相应处理。3、弯针、滞针:针在穴位内,提插、捻转和岀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处理:嘱患者放松,使局部肌肉放松;滞针,可以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肌肉紧张;弯针,不能再行手法,顺弯曲方向或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后将针退出,切忌强拔针、猛退针。4、折针: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膈穴内。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银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肤、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5、针后出血:针孔出血,或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处理:局部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片刻;如因内出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现作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瘀血消散。6、针后异常感: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胀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处理: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开;对原有症状加重者,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五、注意事项1.预防针刺意外:腹部、紙部穴位应在膀胱排空后针刺;过饥患者应稍进食后针刺;刚进餐的患者应在餐后一小吋接受针刺;因奔跑来诊致大汗出的患者应稍事休息后治疗;对其它不宜立即针刺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2.选择合适针具:针具要及时消毒备用,建议患者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使用前后均要严格检查,如发现有针尖毛刺、针身粗糙、弯曲、有折痕、斑剥、锈迹者,应予剔除;3.安全使用电针仪:做好电针仪的H常检查、检测工作,接通前选择合适波形、频率,屯流强度调节刻度归零;调节时注意强度由小到大调节,以病人舒适为度;4.医者要守神:操作者要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事物干扰,注意补泻手法的操作和获得针感;5.注意观察患者:针刺时和针刺后均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及时调整针刺方向和刺激强度;6.保护患者隐私: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暴露身体部位较多,因此要做好保护隐私工作,在没有条件做到男女分区治疗的情况下,要求诊室内床位间有不透明分隔。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乂称“舐四针”疗法,原称针灸舐神经刺激疗法。一.适应症压力性尿失禁。二.禁忌症无。三.操作步骤穴位(“舐四针”,即舐部四个特定穴位)选择。(见附图)附图舐四针穴位1.上两针刺点:紙骨边缘旁,平第4紙后孔水平处(双侧)。使用4寸长针直刺3-3.5寸,针感达尿道或肛门。2.下两针刺点:尾骨尖旁开0.5寸(双侧),使用4寸长针,向外侧(坐骨直肠窝方向)斜刺2.5-3.5寸,针感达尿道。3.针感达上述部位后接G6805电针仪。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2.5Hz(15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并无不适感为度,每次持续60分钟。电针期间需保持盆底肌以尿道为屮心有节律地向上(头部方向)强烈收缩的感觉。此特定感应可通过盆底压力、肌电和B超的同步检测加以确定(见附图2),实现针刺感应客观化。4.治疗隔口1次,治疗次数视病情而定。四.不良反应和处理偶有短暂的臀部(及下肢)疼痛,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缓解。
附子饼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一、适应症1.符合罗马H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999年)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中陕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肝脾不和型二、禁忌症1.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3.局部皮肤糜烂、溃疡、痈凉等感染及皮肤病患者;4.中医辨证非木型的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三、操作步骤:(-)诊断依据:参照罗马□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999年)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罗马U诊断标准:在12个刀内至少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具有以下的两项:排便后缓解;症状发作时大便频率异常;症状发作时大便性状异常(硬便,稀或水样便)。2.具体症状:大便次数少于每周3次或多于每H3次;大便性状异常,硕块便、水样便或糊状便;排便异常,费力、便急、排便不净感;粘液便;腹胀。(二)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型:症见饮食稍有不当即便澹、次数多,或完谷不化,并夹有白色粘液。腹部隐痛,胶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2.肝脾不和型:症见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腹痛腹胀可随排便排气后缓解。伴少食暧气,急躁易怒,善太息,常因情志怫郁而诱发本病,且间断或持续发
作。舌淡或略红,苔微黄,脉弦细。(三)纳入标准:1.符合罗马II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2.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3.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或肝脾不和型。(四)排除标准:1.具有肠道器质性病变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表现的患者;2.符合诊断标准但为便秘型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型的IBS患者;(五)操作步骤:1.取穴:天枢(双)、气海、关元2.辨证配穴:①脾胃虚弱型加脾俞、胃俞等;②肝脾不和型加肝俞、脾俞3.药粉:附子辗成极细粉,过100目筛,装入专用食品袋,250克/袋,密封冷藏备用,有效期三年4.药饼:每只药饼含药粉2.5克,制成直径2.3cm、厚0.5cm大小的药饼5.艾段:艾条截为1.5cm长的艾条段6.施灸方法:将附子饼放在待灸穴位,艾段点燃后置附子饼上施灸,每次每穴各灸2壮,每壮约燃15分钟,感觉较烫时适当移动药饼7.疗程:隔H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灸3个疗程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灸法治疗中若操作不当容易发生烧伤事件,为预防烧伤事件发生,可制作纸板,中间有与药饼大小相同的孔洞,施灸时将药饼置于孔中,再予以施灸,可防止烧伤的发生。五、处理方法烧伤:移除艾炷、涂紫药水、贴敷烧伤药膏六、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严格操作规范,药饼的放置应当平稳,移动时要小心谨慎,同时注意患者对温热刺激的接受程度,如感到烧灼,应当及时处理,以防烧伤的发生。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适应症
1.符合199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标准诊断的轻中型、腹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中更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二、禁忌症1.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3.局部皮肤糜烂、溃疡、痈凉等感染及皮肤病患者4.中医辨证非木型的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三、操作步骤(一)器械准备药饼灸组成:附子、肉桂、丹参等;艾条均选用温灸纯艾条。(二)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陕结合分型诊断标准,选择脾胃虚弱型为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临床表现:1.1主症:腹泻便澹,粪有粘液极少量脓血;食少纳差;食后腹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1.2次症:腹胀肠鸣;腹部隐痛喜按;肢体倦怠;神疲懒言;面色萎黄;肠粘膜水肿较充血明显;肠粘膜溃疡浅表,周围红肿不明显,表面为白色分泌物;肠粘膜粗糙,呈颗粒状。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3项即可确定木证型。2.纳入标准:2.1符合199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山西临汾)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2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型1.3年龄25〜60岁,性别不限3.排除标准:2.1其他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2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三)操作步骤1.脸穴处方:天枢(双)、气海、关元2.月俞穴定位: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天枢穴在腹屮部,距脐屮2寸取穴;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取穴;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取穴。3.药饼配方:附子、肉桂、丹参、红花等,每只药饼含药粉2.5克,加黄酒3克调拌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2.35,厚度0.5cm人小。4.艾炷:选用温灸纯艾条,截为1.5cm长的艾条段。5.施灸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做好的药饼放在待灸穴位,点燃艾段上部后置药饼上施灸,每次每穴各灸2壮,每壮约燃15分钟,感觉较烫时适当移动药饼。6.艾灸壮数:每穴灸各2壮。7.治疗方法:每Hl次,每次每穴各灸2壮,每壮约燃15分钟。8.疗程: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灸法治疗中若操作不当容易发生烧伤事件,为预防烧伤事件发生,可制作纸板,屮间有与药饼大小相同的孔洞,施灸时将药饼置于孔屮,再予以施灸,可防止烧伤的发生。五、处理方法烧伤:移除艾炷、涂紫药水、贴敷烧伤药膏六、注意事项治疗过程屮,严格操作规范,药饼的放置应当平稳,移动时要小心谨慎,同吋注意患者对温热刺激的接受程度,如感到烧灼,应当及吋处理,以防烧伤的发生。
穴位注射治疗湿疹一、适应症1.适用于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湿疹患者。2.药物选择: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1)喘可治注射液一一适用于慢性湿疹,或伴有腰膝酸软、肢寒畏冷、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等症状者。2)丹参注射液一一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或伴有发热恶寒、心烦口渴、1叟黄便结,舌红、苔薄、脉象弦数等症状者。3)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转移因子、胸腺肽等等一一适用于一切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3.常用揄穴:足三里、曲池、血海、三阴交、合谷等。通常选取1〜2个揄穴,单侧取穴,隔天注射1次,15次为1疗程。上述穴位定位如下:1)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屮指)。2)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髒连线中点。3)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旗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5)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橈侧的中点处。4.通常选取2ml—次性注射器。二、禁忌症1.有严重心、肺、脑等内科疾病的患者;2.对所注射的药物过敏的患者;3.有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三、操作步骤1.采用2ml-次性注射器抽取注射药物1〜2ml,备用。2.根据具体取穴,采用合适体位,一般以患者平卧为宜。3.根据体表解剖标志,确定拟用月俞穴的准确位置后,局部予酒精棉球消毒。4.快速进针约1〜2寸,捻转或提插针尖,患者自觉酸胀感时即为得气,此时略微回抽注射器,确定无回血时方可缓慢推注药液。通常1个脸穴注射药液约为lmlo5.注射完毕后迅速抽出针尖,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并按压片刻止血即可。
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的处理:1.晕针反应:主要表现为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现象。可嘱患者立即平卧,头位略低,宽松衣领、腰带,注意保暖,并可给予其安慰性的心理暗示,或同时予口服温水。2.出血或血肿:即出针后局部出现青紫肿胀疼痛。见有出血,可立即予压迫止血;若见有皮下淤血,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肿痛较甚,可先予冷敷止血,而后热敷散瘀。四、注意事项1•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2.使用药物前应注意其有效期,切勿使用过期或有沉淀的药物。3.一般不宜将药物注射入关节腔、椎管和血管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4.孕妇的下腹部、尾舐部月俞穴以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一、适应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二、禁忌症妇科器质性病变三、操作步骤1.取穴:1.1主穴:肾俞、足三里、三阴交。1.2配穴:内关、神门、太冲、百会、膻中。1・3辨证取穴:阴虚加太溪、肝俞、大赫;阳虚加脾俞、关元。2.刺法:患者先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充分暴露穴位部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百会、膻屮选用30号1寸毫针与皮肤呈30°角斜刺,针刺深度均为0.5寸左右,行捻转手法(捻转幅度〈45。,以下操作相同),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关元、大赫、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选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针刺深度均根据患者肥瘦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行提插捻转手法(上下提插距离<lcm,捻转幅度〈45。,以下操作相同),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中间用捻转手法行针2次,每穴10秒钟左右。然后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肝俞、脾俞采用30号1寸毫针与皮肤呈75°角顺经斜刺,肾俞采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针刺深度根据患者肥瘦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行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中间用捻转手法行针2次,每穴10秒钟左右。每周针刺3次,连针4周为1疗程。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意外有:滞针、弯针、断针、后遗效应、血肿、晕针等。五、处理方法1.滞针:因体位移动而引起滞针,须纠正体位;因患者精神紧张或局部肌肉痉挛引起滞针,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按揉或在附近加刺一针;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退转,并左右捻转使之松解。
1.弯针:如针身轻微弯曲,须将针缓慢退出;如针身弯曲角度较大,须轻微摇动针体,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针体弯曲不止一处,须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如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行退针。2.断针: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切勿惊慌乱动。如折断处尚有部分露于表皮之夕卜,用锡子夹住断端取岀;如短针残端完全陷入肌肉,若在重要脏器附近或肢体活动处,应在X线下定位立即施行外科手术取出;若在不太重要的部位,短针的长度很短,不影响日常活动者可不做处理,但须定期随访检查观察,必要时再做处理。3.后遗效应:轻者用手指在局部上下循按,即可消失或改善;重者除在局部上下循按外,可加用艾条施灸。4.血肿:微量的渗血或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做处理即可自行消退;出针后若发现穴位局部有血肿,应立即用力向下按压,不要揉,视情况按压3-5分钟。若局部青紫肿痛较其或活动不便者,要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5.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全部取岀,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饮温开水或热茶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以上处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并可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适应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或合并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合型颈椎病病人。二、禁忌症颈椎外伤处于急性期者;孕妇。三、操作步骤1.基木取穴:大杼穴(双)、天柱穴(双)、颈夹脊(双,依据相应的颈椎节段取夹脊穴)。2.辨证取穴:风寒湿型加风池;气滞血瘀型加百会、足三里;肝肾不足型加足三里、太溪。3.随症加减:枕顶部有放射感加风池、外关;大拇指、食指麻木加手三里、合谷;屮指、环指麻木加外关、屮渚;小指麻木加小海、后溪。4.治法:1)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2)取30#1.5寸长不锈钢毫针,采用指切进针法,深度为0&1.2寸,捻转补泻每穴每次2分钟,要求有针感。3)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连续波,频率为100Hz,电流强度2mA;4)治疗时间:持续时间为20分钟,每Hl次,7次为1个观察疗程;5)治疗周期: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意外有:滞针、弯针、断针、后遗效应、血肿、晕针等。五、处理方法1.滞针:因体位移动而引起滞针,须纠止体位;因患者精神紧张或局部肌肉痉挛引起滞针,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用手指在邻近部位按揉或在附近加刺一针;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退转,并左右捻转使之松解。2.弯针:如针身轻微弯曲,须将针缓慢退出;如针身弯曲角度较大,须轻微摇动针体,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针体弯曲不止一处,须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如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待局部肌肉
放松后再行退针。1.断针: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切勿惊慌乱动。如折断处尚有部分露于表皮之夕卜,用银子夹住断端取出;如短针残端完全陷入肌肉,若在重要脏辭附近或肢体活动处,应在X线下定位立即施行外科手术取出;若在不太重要的部位,短针的长度很短,不影响口常活动者可不做处理,但须定期随访检查观察,必要时再做处理。2.后遗效应:轻者用手指在局部上下循按,即可消失或改善;重者除在局部上卜循按外,可加用艾条施灸。3.血肿:微量的渗血或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做处理即可自行消退;出针后若发现穴位局部有血肿,应立即用力向下按压,不要揉,视情况按压3-5分钟。若局部青紫肿痛较甚或活动不便者,要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4.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并将已刺之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饮温开水或热茶后即可恢复;重者在以上处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并可温灸百会、气海、关元等;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六、注意事项无。
针药结合食疗治疗单纯性肥胖一、适应症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o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II排除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的肥胖者。二、禁忌症1.没有达到肥胖标准者。2.由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的继发性肥胖。3.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三、操作步骤(一)针刺方法:1.取穴:主穴:足三里、中胶。配穴: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辨证取穴:痰湿阻滞者,加脾俞、胃俞;胃火炽盛者,加天枢、合谷。2.刺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充分暴露穴位部位。用75%酒精面球消毒穴位皮肤后,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针刺深度根据患者肥胖程度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行提插捻转手法(上下提插距离<lcm,捻转幅度<45°),以得气为度,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中间用捻转手法行针2次,每穴10秒钟左右。3.疗程:每周针刺3次,连针4周为一疗程。4.其它疗法:耳穴贴压:取穴胃、内分泌、三焦、缘中。方法:每次餐前30分钟按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10次为1疗程。5.中药:对于肥胖,中医主要认为痰湿内阻,故治疗上多采用祛湿化痰法。方取:制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痰湿阻滞者,可加董香,苍术等;胃火炽盛者,加黄连、石膏、知母等。(-)饮食疗法:通过限制能量的摄入量,使总热量低于消耗量以减轻体重。应注意减肥非简
单地减轻体重,而是去除体内过多的脂肪,并防止其再积聚。低热量饮食(LCD)指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10〜20kcal,极低热量饮食(VLCD)指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lOkcal或更低。目前趋向于根据患者的代谢率,算出其24h热量,再扣除600kcal/d,使每周体重下降0.5〜1.0kg。蛋白质含量为lg/(kg.d),并应有足够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适当增加蔬菜以满足饱腹感。应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零食、巧克力等食物,少吃甜食。热量过低可引起衰弱、脱发、忧郁,甚至心律失常,应严密观察并处理。
针药综合治疗帕金森氏病一、适应症依据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关于以下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分类标准,排除禁忌症者,即为适应症范围。1.临床症状:具以下两项症状之一者1)静止性震颤;2)齿轮样强直,动作缓慢,姿势反射障碍中至少有两项;2.治疗反应:L-dopa制剂或DA激动剂有明显疗效,或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对静止性震颤有效;3.影像学异常:虽然原则上MRI无异常改变,但有轻屮度的大脑皮质萎缩,轻度脑室扩大等也为阳性改变;二、禁忌症不符合上述适应症,同时若有以下情况者也应排除1.有脑炎、神经梅毒、严重脑外伤、一氧化炭中毒、接触MPTP等病史。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三、操作步骤(-)针刺方法:1.头针:取穴双侧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平衡区。1.1刺法:患者采取坐位,全身放松,充分暴露穴位部位。用75%酒精面球消毒穴位皮肤后,用30号1.5寸毫针与头皮呈30。角斜刺,针刺深度均为1寸左右,行捻转手法(捻转幅度<45°),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并接电针30〜40分钟。2.体针:取穴双侧外关、阳陵、足三里、三阴交。2.1刺法:患者采取坐位,全身放松,充分暴露穴位部位。用75%酒精面球消毒穴位皮肤后,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针刺深度根据患者肥胖程度及穴位可刺深度而定,行提插捻转手法(上下提插距离<lcm,捻转幅度<45°),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中间用捻转手法行针2次,每穴10秒钟左右。3.疗程:每周针刺2次,3个月为一疗程。
(二)中药:1.PD方为主方,随症加减。每H—剂,3个月为一疗程。PD方由炙黄罠、丹参、钩藤等组成。2.方义:方中炙黄罠、山萸肉为君药,主要取其补气升阳,补益肝肾之功效,且黄罠炙用重在走里,能补脾益肺,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天麻,味辛、性温、无毒,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Z功。钩藤,味甘、微寒、无毒,功效清热平肝、镇痉熄风、化痰舒筋。此二味共为臣药,重在平肝息风、清热化痰、定惊止痉之功用,其效彰矣。丹参为佐药,其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功效在此方屮更为点睛妙手,加强了总方的除风作用。全方诸药合用有补肝益肾,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灸拔罐治疗化疗恶心呕吐副反应一、适应症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副反应。二、禁忌症治疗部位皮肤破损者或肿瘤局部转移者禁用。三、操作步骤1.针灸取穴:内关、足三里、中皖、合谷为主穴,可随证加减。2.针刺入穴位后,可加电针或加灸。3.起针后,可拔罐(采用背俞穴排罐法)5-10分钟。四、不良反应及处理1.肿瘤病人体质虚弱,如果出现晕针现象,立即起针,让患者平卧休息片刻,饮温开水即可恢复;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急救穴,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2.如果拔罐时间过长引起水泡以及皮肤破损,可用针灸针刺破水泡,棉球轻拭后,涂抹消毒药水。五、注意事项1.电针选穴吋选取同侧腌穴,严禁通过心脏,也不能跨关节使用。2.排罐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引起水泡及皮肤破损。3.调节电针治疗仪电流量时,开机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引起病人不适。
化脓灸调节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一、适应症恶性肿瘤病人。二、禁忌症1、糖尿病病人。2、病毒性肝炎且肝功能异常者。三、操作步骤1.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背俞穴等,可根据情况选取1—2个穴位做化脓灸。2.在穴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麦粒大小的艾炷置于其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再灸,灸7-9壮后敷贴灸疮膏。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疼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脸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至两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3.每次取一个穴位,每40天灸一次,灸后贴灸疮膏,每天换一次膏药,左右各灸一次,每80天为一个疗程。四、注意事项:施灸部位化脓之后,不能搽拭灸疮中心,以免造成灸疮提早愈合,影响治疗效果。五、不良反应及处理1.如果灸后三周甚至更长时间还未化脓,说明机体免疫力过低,可以加灸促使其化脓。2.对灸疮膏过敏的病人,轻度过敏可在医牛的指导下继续敷贴;严重过敏时则停止继续敷贴灸疮膏。
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高粘血症一、适应症血液流变学指标测试高过正常值的指标,属高血粘度者。二、禁忌症1.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者。2.合并有易出血或凝血障碍疾病如血友病等疾患者;3.十分惧怕刺血的患者及局部皮肤过敏者。三、操作步骤在常规局部取穴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刺血组实施刺络拔罐疗法。操作方法:先依据敏感点或辨证取穴原则确定治疗部位,用碘酒棉签消毒,酒精棉球脱碘,待完全挥发干后,以消毒的手术刀片之刀尖点刺,从外向内以同心圆轨迹快速点刺约几十到一百下左右,依据出血情况控制抽吸力度的大小及拔罐时间长短。每次一到三个部位,出血总量控制在50毫升左右。每周一至两次。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岀血量过大,可岀现头晕等一时性失血症状。五、处理方法平卧休息一小时,喝糖开水若干。六、注意事项刺血部位在治疗后当天不浸水。
推拿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岀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及体征的疾病。二、禁忌症1.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体征者。2.对突出物巨大或有钙化者、马尾神经受压者、继发椎管狭窄者,推拿治疗时不宜用后伸扳法或踩跷法。3.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病者。4.伴有其他推拿禁忌症者。三、操作步骤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背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身旁,先以常规手法放松腰部肌肉,然后两臂交叉,先以一侧掌根豌豆骨按压于患者病变椎间盘节段上位腰椎对侧之横突(棘突的外侧2厘米),另一手臂紧贴住该手臂,掌根按压于下一腰椎同侧之横突(如整复L5-S„则该手掌根部可按压于同侧骼后上棘内侧)。嘱患者缓慢呼吸,术者的手掌逐渐将患者腰椎椎横突向下按压,使其逐步后伸旋转;待其呼吸协调后,乘其呼气末期肌肉放松时,适时加大掌根按压横突的力量,并作一相对扭转动作(向棘突中线扭转),使组成活动节段的两椎骨产生位移。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症状加重五、处理方法应立即停止推拿治疗,卧床休息。可用脱水剂或激素类药物治疗,亦可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必要时可用封闭疗法,或建议手术治疗。六、注意事项1.保守治疗期间可用腰围保护,但不宜长期使用。2.慢性患者应卧硬板床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1.避免久坐,忌坐沙发矮凳;避免腰部遭受震荡,不宜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或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2.正规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放射性腰腿痛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者,或症状严重,有明确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尤其是肌力明显减弱并影响工作生活者,或有马尾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建议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单节段后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一、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4/5后外侧型、腰5/紙1后外侧型。二、禁忌症1.腰椎间盘突出巨大型(>1/2椎管横截面)、中央型突出及其钙化或脱垂者;2.合并下列之一者:下肢肌肉萎缩,椎骨及附件或肋骨等骨折,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或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三、操作步骤分三步骤,一宽隙解痉、二调整减压、三化瘀通络。1.拉宽椎间隙并解除腰肌痉挛1.1俯卧位胸部一骨盆牵引,持续牵引力一般为其体重的1/2,共20分钟。1.2去牵引呈俯卧位,患侧委中施以按揉法2分钟,在痛点及周围施以滚法、按揉法10分钟。2.改良斜扳法调整腰4/5或腰5/紙1节段2.1患者呈侧卧位(患侧在上),上位下肢屈曲髓膝,下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而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者肩前部,另一手屈肘以肘内侧置于患者臀骼部而手指可置于病变节段。2.2先同一方向轻缓地小幅度摇动腰部并逐渐过渡到两手和反方向转动腰部。当腰旋转到30。时,病变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只需用较轻的力(3-5°手臂常规推冲力)就能扳动该支点(病变节段)。2.3常听到“喀嗒”关节弹响声,有时仅是医者手指感到小关节有移动,都提示腰4/5或腰5/舐1小关节调整成功。3.腰及腰舐部化瘀通络:患者呈俯卧位,配以专用冬青膏,在痛点及周围或腰紙部施以擦法,透热为度。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局部皮肤刺激性疼痛;牵引时或手法治疗后腰腿痛(或麻木)反而加重。五、处理方法1.发生局部皮肤刺激性疼痛时,皮肤对手法刺激敏感所致,宜温热水冲洗或温热毛巾外敷或间隔2〜3天再接受手法治疗。
1.发生牵引时腰腿痛(或麻木)反而加重时,宜停止牵引,分析原因。2.发生手法治疗后腰腿痛(或麻木)反而加重,宜停止手法治疗,分析原因。3.部分患者自行药物外敷而出现局部皮肤破损或溃疡,宜先对症处理,再手法治疗。
推拿三步法结合颈椎微调治疗颈性眩晕一、适应症1.有长时间低头位工作的职业史,以眩晕为主诉,眩晕为始发症状或目前为主要症状者,可有颈部板滞活动不灵活的症状。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慢性颈痛史。2.以晨起发病多见,眩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伴突发跌扑;眩晕的发作和缓解往往与颈部位置有关,易在突然转头及后伸时引起眩晕加重,恢复中立位后眩晕可减轻。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3.常伴颈部疫痛、僵硬、头痛等颈椎病常见症状。4.体检时常无特异性的表现,可出现仰头试验或转头试验阳性,颈部触诊常可发现颈椎存在错位和(或)失稳的体征,如棘突、关节突、横突偏凸的偏凸和压痛,枕下肌群痉挛,关节交锁等现象。5.X线平片检查:颈椎侧位片有如下改变:①颈椎生理曲度的曲度改变;②椎间隙变窄;③明显骨赘增生;④病变节段所在水平韧带岀现钙化。正位片上可见①钩突尖锐、密度增高;②椎体倾斜,旋转。斜位片椎间孔的形态改变及孔径减小。6.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或经颅多普勒(TCD):可发现一侧或双侧椎动脉血流障碍现彖。也可表现为颈内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痉挛。二、禁忌症1.心血管疾病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2.颈椎外科手术史或严重颈椎创伤史。3.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症状患者。4.影象学所见有颈椎骨质破坏患者。5.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三、操作步骤1.第一步,松解手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医者滚法在颈项及肩部治疗5分钟;然后分别按揉棘旁阿是穴、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穴,每穴各2分钟,最后用按揉颈项部3分钟以达到松解颈项肩部软组织的目的。2.第二步,拔伸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头部位置,双手托住患者枕
部,使头部略前屈,间断拔伸5分钟。1.第三步,头面部手法。按揉头面部印堂、头维、太阳、百会穴,每穴各5分钟。2.颈椎微调手法:根据颈椎X线片和触诊结果判断颈椎失稳的部位,以及椎体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一手拇指伸直,抵住失稳椎骨偏凸Z棘突;对侧手伸展,手掌尺侧缘抵住患者颈部根部,五指紧贴于颈部或托住下颌支。医者抵颈根部之手逐渐将患者颈部向对侧推挤,并尽量向上提托片刻,使其侧屈至5〜10。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颈部侧屈幅度3〜5°,同时拇指向中线推冲棘突,即可调整失稳的颈椎。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处理方法1.皮下血肿、皮肤肌肉疼痛:很可能为手法不熟练,力量过大造成。一般不需处理,休息1-2天自然缓解。2.眩晕加重:嘱患者平卧休息3-5分钟可缓解,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协助诊治。3.晕厥:很可能为操作力量过人,造成一过性脑缺血引起。应立即停止治疗,平卧位予吸氧;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治疗。4.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应立即停止治疗,请相关专科医生治疗。五、注意事项1.推拿治疗前应排除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及颅内病变引起的眩晕。2.建议在治疗前告知患者某些手法或治疗可能的意外作用。3.避免长吋间连续低头位工作或看书,提倡间断性颈椎活动。4.注意颈部保暖。5.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一、适应症1.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指由损伤或退变引起脊椎矢状轴失稳,岀现前后位移旋转并引起腰腿痛的临床征候群。2.根据Meyerding椎体滑脱率分类法,在II度以内的退行性滑脱更有效。
二、禁忌症1.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者。2.伴有严重脊髓受压表现者。3.腰椎外科手术史。4.III以上滑脱者。5.严重腰椎创伤史。6.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症状患者。7.影像学所见有肿瘤、结核等腰椎骨质破坏患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9.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三、操作步骤急性期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湿为主;缓解期以整复滑脱,调整平衡为主;稳定期以功能锻炼为主。1.松解手法:患者俯卧位,先在其腰部施滚法5分钟;再用拇指在患侧腰部棘突旁阿是穴、肾俞穴施指揉、弹拨法10分钟;再指揉环跳穴2分钟;最后指揉委中、承山3分钟。2.整复手法:俯卧位短杠杆微调手法:2.1患者面对床头而立,床上适度垫枕,然后身体慢慢俯下,使胸腹部俯卧于床上,小腹部垫枕,枕高10厘米。下肢下垂于床头,两足仍不离开地面,但不支持体重。或俯卧于液压多体位推拿治疗床上,腹部正对准治疗床的中、下可调板连接处,身体放松;然后升高中板和下板的连接处,使患者腰紙部屈曲,对其上、下半身进行重力牵引片刻。2.2向前滑脱者:医者立于患者的右侧,身体与患者体位平行。医者两手掌前后交叉,两手掌跟豌豆骨分别置于向前滑脱Z腰椎上一和下一椎的棘突上。两手掌沿脊柱水平方向相对用力,将滑脱腰椎上下间隙拉开;然后两手掌同时向下推冲向前滑脫腰椎之上一和下一椎的棘突。2.3向后滑脱者:医者立于患者的右侧,身体与患者体位平行。医者两手掌前后交叉,一手掌跟豌豆骨置于向后滑脱之腰椎上一或下一椎的棘突上,另一侧掌跟置于向后滑脫Z椎的棘突上。两手掌沿脊柱水平方向相对用力,将滑脱腰椎相临间隙拉开;然后一手掌向下推冲向后滑脱腰椎之上一或下一椎的棘突,同时另一
手掌向下推冲向后滑脱腰椎的棘突。1.功能锻炼:退行性腰椎滑脫症的功能锻炼与其他腰痛病不同,不宜行腰部后伸类活动,如倒走、飞燕式等,而以前屈类为主,如仰卧位双手抱膝臀下垫枕;仰卧位,两手叉腰,将并拢的双下肢抬到60〜70”;仰卧位,两手放于枕后,作仰卧起坐等动作,坐起时两手触足尖突然还原;左侧卧位,右手扶持于胸前床上,将右下肢伸直位外展,完成数次后转成右侧卧位,作左下肢活动等,但应循序渐进,从腰椎不克服重力、不负重,到克服重力不负重,最后负重。因本病到稳定期以功能锻炼为主,是防止复发的主要手段。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症状加重五、处理方法应立即停止推拿治疗,卧床休息。可用脱水剂或激素类药物治疗,亦可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必要时可用封闭疗法,或建议手术治疗。六、注意事项1.推拿更适用于无椎弓根断裂、无严重骨质疏松症、无骨桥形成的退行性腰椎滑脱。2.经过1月正规推拿治疗而无显著改善者,提示该患者的滑脱难以通过脊柱手法而纠正,应屮止推拿治疗。3.症状持续加重,或有明显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者,宜建议手术治疗。4.建议患者要卧硬板床,避免久坐,注意腰部保暖,尽量避免提重物、弯腰或者剧烈的运动如足球、高强度的训练(跑步,有氧运动)等。同时保持合适体重,进行适当运动,学会如何正确地去捡起地上的物品和类似的日常生活动作。对于本病患者还可佩带腰围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躺在床上无需佩戴。推拿三步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一、适应症腰肌扭伤兼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其中无明显外伤(久坐或腰部长吋间受震荡因突然改变体位,弯腰扫地,刷牙洗脸或打喷嚏等)导致“闪腰”、“岔气”、“挺腰不直”尤其适用。二、禁忌症
合并下列之一者:椎骨及附件或肋骨等骨折,棘上或棘间韧带等严重撕裂(断裂),结核,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或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三、操作步骤三步法(解痉、调整、通络)1.解除腰紙部肌肉痉挛(解痉):患者呈俯卧位,先按揉委中,再按揉痛点及周围;患者呈侧卧位,继续在痛点及周围施以按揉法并配合弹拨法。2.调整腰椎小关节紊乱(调整)2.1患者呈侧卧位(患侧在上),上位下肢屈曲髓膝,下位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者肩前部,另一手屈肘以肘内侧置于患者臀骼部而手指可置于病变节段。2.2先同一方向轻缓地小幅度摇动腰部并逐渐过渡到两手相反方向转动腰部。当腰旋转到30°时,病变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只需用较轻的力(3-5°手臂常规推冲力)就能扳动该支点(病变节段)。2.3常听到“喀嗒”关节弹响声,有时仅是医者手指感到小关节有移动,都提示腰4/5或腰5/ffi1小关节调整成功。3.疏通腰紙部气血经络(通络):患者呈俯卧位,配以专用冬青膏,在痛点及周围或腰紙部施以擦法,透热为度。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局部皮肤刺激性疼痛;手法治疗后腰痛反而加重。五、处理方法1.发牛局部皮肤刺激性疼痛时,皮肤对手法刺激敏感所致,宜温热水冲洗或温热毛巾外敷或间隔2〜3天再接受手法治疗。2.发生手法治疗后腰痛反而加重,宜停止手法治疗,分析原因。3.部分患者自行药物外敷而出现局部皮肤破损或溃疡,宜先对症处理,再手法治疗。
滚法推拿治疗肩周炎一、适应症1.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统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或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2.肩关节周围的其他软组织疾病二、禁忌症1.肺部肿瘤所致肩痛2.肩袖断裂者三、操作步骤1.急性期:活血通络止痛。以柔和的滚法或按揉法在局部操作,刺激重点为压痛点。不作较大幅度的被动活动。2.慢性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2.1病人仰卧位,医生站于患侧,一手施滚法于肩前部操作,重点治疗部位在结节间沟及三角肌前束,另一手托住患肢肘部,配合肩关节上举、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的被动运动;施滚法于上臂屈侧,肱二头肌肌腹,按喙突、结节间沟、肘部橈骨粗隆,拿三角肌、肱二头肌、腋前壁。2.2病人健侧卧位,患肩朝上,医生站于前方,一手施滚法于肩外侧操作,重点治疗部位在肱骨大结节、三角肌粗隆处,另一手握住患肢患部,配合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运动。施滚法于上臂外侧,按肱骨人结节、肱骨粗隆。2.3病人俯卧位,医生站于患侧,一手施滚法于肩后•部,重点治疗部位为肩袖肌群,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另一手托住患肢肘部,配合肩关节后仲内旋、外展的被动运动;按天宗,拿腋后壁。2.4病人坐位,医生站于其后,一手施滚法于项肩部,重点治疗部位是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按肩井、肩中俞、风池,搓肩关节,结束手法。3.功能训练3.1弯腰旋肩:病人弯腰,上肢自然下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肩运动。3.2手指爬墙:病人面对墙壁站立,双手上举,手指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退回原处,连做几遍。力争每周逐步增加高度。
3.3扶栏下蹲:病人患侧手扶握栏杆或窗台、桌沿,身体侧立,离开栏杆适当距离,缓缓下蹲,使肩关节外展。然后起立,再下蹲,反复数次。3.4毛l|J擦背:健肢在上,患肢在下,分握毛山两头,健肢向上拉毛山,带动患肢后伸屈肘内旋,如洗澡擦浴状,反复数次。3.5抱颈后伸:双手十指交叉,抱住颈部,双肘尽力后伸上举,然后放松,反复数次。四、不良反应及意外急性期早期介入治疗预后良好,如果手法施治得当,疼痛缓解,可以在1月内治愈。手法治疗不当,如手法粗暴,会加剧疼痛。五、处理方法急性期治疗手法轻柔为度,如疼痛剧烈,可暂停手法。六、注意事项1.肩关节周围炎继发肩关节冻结粘连,手法不能分解,需要手术分解粘连,但手术预后不佳。极少数患者发展为肩关节广泛性粘连,手术治疗可能有效。2.慢性期治疗一般需要较长I]寸间,约为2-3个月,最长在12个月。3.部分患者经锻炼和休息可以自愈。
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一、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的内科并发症。二、禁忌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严重的内科并发症,如冠心病、肺部感染、褥疮等。三、操作步骤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以滚法于背部脊柱两侧为时5〜8分钟,在滚腰紙部同时,配合腰后伸被动运动,接着滚臀部及下肢后侧及跟腱为时3分钟,在滚臀部同时配合髓外展被动运动,然后按揉大椎、膈俞、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委屮、承山、诸穴以酸胀为度,擦腰紙部以热为度。2.患者取侧卧位:医者施滚法于居醪、风市、阳陵泉部3分钟,并按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施滚法于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至足背部,并对患侧膝关节作极度屈曲,足掌踏床的姿势下滚足背部,然后按揉伏免、梁丘、两膝眼、足三里、丘墟、解溪、太冲诸穴以酸胀为度,拿委中、承山、昆仑、太溪部以有酸胀麻的感应为佳。4.患者取坐位:医者施滚法于肩井和肩关节周围到上肢掌指部5分钟,在滚肩前缘时结合肩关节上举、外展的被动运动,滚腕部时结合腕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按揉肩内陵穴以酸为度,拿曲池、合谷穴以酸胀为度,摇掌指关节,捻指关节,最后搓肩部及上肢。5.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施一指禅推法于下关、颊车、地仓、人中、承浆穴5〜8分钟,拿两侧风池、肩井穴结束。四、不良反应及意外的处理方法1.再中:治疗过程出现再次的脑出血或脑梗塞,应立即停止推拿治疗,按照脑血管意外处理原则立即处理,平时推拿治疗中耍注意监控患者血压,治疗过程手法不宜粗暴,刺激过重。
1.继发癫痫:立即停止治疗,将患者置于安全处,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张口状态下,可在上下白齿间垫于软物,以防舌咬伤,切勿强力撬开,如为发作持续状态,用安定等药物迅速控制抽搐,甘露醇减轻脑水肿,以及其他对症处理。2.肩关节疼痛、脫位:有些患者早期处于软瘫期,患侧肩关节松弛,推拿过程中手法使用不当,易导致肩关节脱位。治疗中主意手法的选择,避免粗暴手法。出现肩关节脱位,可行手法复位,并予吊带固定。五、注意事项1.生活要有规律,情绪要稳定,忌食动物脂肪等剌激性食物、忌烟洒。2.当血压稳定后,患者可进行自我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3.保持身体清洁,经常揩温水浴。
四步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一、适应症适应于脾虚型腹泻1.主症: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2.次症: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二、禁忌症1.有食物中毒者。2.有严重脱水和中毒症状者。三、操作步骤四步法(一补、二摩、三推揉、四捏)1.补脾经,补大肠,各500次。2.摩腹,以逆时针方向摩动,5分钟。3.揉龟尾,推上七节骨,各100次。4.捏脊,5次。四、不良反应及意外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及意外。五、注意事项1.提倡母乳喂养。2.辅食添加要合理。3.泄泻期间,应食易消化和清淡之品,不食油腻食物。4.如在患病期间出现脱水或中毒等症状时,宜抓紧时机,配合中四药物治疗。
内功推拿治疗肌紧张性头痛一、适应症紧张性头痛。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二、禁忌症1.心血管疾病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及全身中毒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头痛。2.有明显的眼鼻器质性病变及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三、操作步骤1.患者坐位,I矢者用按揉法在颈项及肩部治疗5分钟;然后分别按揉棘旁阿是穴、风池、肩井、天宗等穴,每穴各2分钟;2.头面部操作:患者坐势。用分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5遍,配合按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用扫散法治疗双侧赖部4次,然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拿脑通、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次。最后用拿法,拿揉颈项部3分钟。四、不良反应及处理1.皮下血肿、皮肤肌肉疼痛:很可能为手法不熟练,力量过大造成。一般不需处理,休息1-2天自然缓解。2.头痛加重:如实详细地记录,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协助诊治。3.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应立即停止治疗,请相关专科医牛治疗。五、注意事项1.应保持安静,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物淡,适当参加散步、气功、太极拳等体育活动。2.睡眠时要选用合适的枕头,仰卧时宜低,侧卧时与肩等宽,避免工作中长时间低头,注意颈部保暖。
拔伸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适应症神经根型颈椎病二、禁忌症1.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症状等2.发育性椎管狭窄者3.脊髓型颈椎病三、操作步骤1.患者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3-5分钟;2.患者头部主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达到有固定感;3.医者以肘部托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4.嘱其放松肌肉,肘部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5.操作成功吋常可以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四、不良反应及意外个别患者病例岀现眩晕、恶心、胸闷等症状。五、处理方法患者平卧硬板床,医者一手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伏住下颌,患者头屈曲5度左右,水平位持续牵引,牵引力约lOKg,时间约15秒,10分钟后症状即可缓解,若不改善可用扩血管药物口服或静脉输液,1-2天即可恢复。六、注意事项1.医者以提拉为主,避免在提拉过程中再做旋转手法;2.患者注意颈部保暖,保持工作生活中良好的身体姿势与健康的运动模式。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一、适应症未婚青年女性于经前或经期岀现无器质性病变的下腹痛或下腹痛兼有腰酸腰痛者。二、禁忌症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三、操作步骤1.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不足型痛经(仅是下腹痛)者操作步骤:1.1患者呈仰卧及屈膝屈髓位,在气海穴、关元穴施以一指禅推法、拇指按揉法;1.2在小腹部施以全掌摩法,以小腹部位有透热感为度。2.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兼椎骨错缝型痛经(瘀滞错缝痛经,下腹痛兼有腰酸腰痛)者操作步骤:分四步骤(一解痉、二调整、三通络、四化瘀)2.1解除腰紙部位肌肉痉挛(解痉):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和八醪穴,施以轻柔的手掌按揉法。2.2改良斜扳法调整腰椎小关节(调整):患侧下肢屈曲髓膝,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而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侧肩前部,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骼部、手指置于调整节段棘突而定位。小幅度晃动腰部至腰椎最人活动度,使调整节段处于扳动支点位,再给予3-5°的推冲力,常听到“喀哒”腰部弹响声(或虽无弹响声,但手指感到后关节错动感),提示调整成功。2.3腰舐部位疏通经络(通络):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八醪穴,施以直线擦法,以腰舐部位有透热感为度。2.4小腹部位理气化瘀(化瘀人患者呈仰卧及屈膝屈競位,在气海穴、关元穴施以拇指按揉法;在小腹部位施以全掌摩法,以小腹部位有透热感为度。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局部皮肤刺激性疼痛;手法治疗后可能使瘀滞难下的经血过快而下,少数患者可有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轻度虚脫现象。五、处理方法1.发生局部皮肤刺激性疼痛时,皮肤对手法刺激敏感所致,宜温热水冲洗或温
热毛巾外敷或间隔2〜3天再接受手法治疗。1.发生手法治疗后经血过快而下并有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轻度虚脱现象时,宜卧床休息,服用温热糖水;或及时与医生联系和急诊。六、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月经紊乱(闭经或经期短经量多等),宜与妇科会诊。Tuina
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急性乳腺炎早期,也即乳汁郁滞期。好发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多见一、适应症符合以下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者。(-)西医诊断标准1.哺乳期妇女。2.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3.单侧乳房肿胀疼痛。4.皮肤红肿触痛,可扪及界限不清的肿块。5.或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二)中医证型气滞热壅型: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块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数。二、禁忌症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病程超过一周。3.体温在38.5°C以上。4.局部肿块已成脓肿者。三、操作步骤:1.取穴:肩井、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内关、梁丘、足三里、太冲2.手法种类:揉法、散法(抹推、拿捏)3.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部周围作轻摩,揉法5分钟,再用两手的四指托住乳房,两手的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抹推数次,方向从肿块上方开始,向下到乳头,最后用左手托住乳房,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捏拿肿块,由上向下到乳头。根据患者忍受程度,渐渐增强捏拿的力量,如此捏拿数遍,尽可能疏通为主,同时可辅以按揉膻屮、乳根、灵墟、屋翳、期门、足三里穴,拿肩井,点按内关、合谷、梁丘、太冲穴约5-10分钟。
1.治疗疗程:每H—次,共治疗五天。四、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皮下血肿、皮肤肌肉疼痫:很可能为手法不熟练,力量过大造成。一般不需处理,休息1-2天自然缓解。五、注意事项:1.监测安全性指标: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2.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肿块情况、有无脓肿形成可能。必要时予血常规及乳腺彩超,或注射器穿刺检查。
肤净霜合用海藻软膜治疗寻常座疮一、适应症寻常痊疮患者。二、禁忌症1.有严重心、肺、脑等内科疾病的患者。2.对肤净霜或海藻软膜过敏的患者。三、操作步骤1.清洁先用温水洗净面部,患者平卧按摩床上,面部肌肉自然放松,用毛巾将头发理顺包扎,用脫脂棉球蘸清洁剂顺皮纹方向擦拭整个面部,清除油污。接着根据患者的皮肤要求在面部涂抹肤净霜(岳阳医院自制制剂)。2.负离子喷雾打开负离子喷雾机加热开关,将喷嘴置于患者面部上方约35cm处,水平调整位置,以所喷水雾能全部覆盖患者面部为宜。3.按摩借助中药摩膏的润滑作用,用双手指腹,根据皮纹走向,肌肉分布,进行各种手法滑、摩、拍按摩,并在面部点按与美容有关的穴位(双侧地仓、颊车、迎香、攒竹、太阳等),全组按摩约需10分钟,结束后同时关闭负离子喷雾机开关。4.倒模按摩结束后,用绵纸将眉、眼睛、和口部遮盖保护。取海藻倒模粉约20g用温水25ml调成糊状,迅速从额部至下颌用美容刷均匀敷盖面部,最后盖上毛山保温,约30分钟后,即可从颊部掀膜。四、不良反应或意外及其处理方法1.皮疹:若治疗部位出现红斑、丘疹并伴有瘙痒感,应当停止治疗,局部按抗过敏治疗。五、注意事项
在遮盖眉、眼、口部时注意松紧适宜,倒模时注意勿将鼻部封住。
复方独胜膏熏蒸(热烘)治疗冻疮一、适应症1.冻疮患者。2.部位:手、足、耳廓部位。3.时间:每年伏季。二、禁忌症1.有严重的心、肺、脑等内科疾病的患者。2.长期卧床的患者。3.有周围神经疾病,痛温觉不敏感的患者。4.对复方独胜膏过敏的患者。三、操作步骤1.清洁冻疮好发部位:使用屮性柔和的清洁剂在温水屮将患处(手、足或耳廓)清洁干净,擦干。2.涂药取适量复方独胜膏(岳阳I矢院自制制剂)均匀涂敷在清洁后的好发部位皮肤表面,厚约2mmo3.熏蒸或热烘(1)手足部位:在熏蒸器储水槽中加入50n】l清水,然后接通熏蒸器电源,打开熏蒸器开关,约1分钟后见出气孔中有大量水蒸气喷出后,将涂敷好复方独胜膏的部位至于出气孔上方约25cm处熏蒸,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或双足可以互相揉搓,共计15分钟。(2)耳廓部:打开神灯开关,预热3分钟,将定时器开关转至15分钟处。将涂敷好复方独胜膏的患侧耳廓置于距离神灯约20cm处,以能忍受为度,热烘15分钟。4.清洗药物熏蒸或热烘结束后,用温水将残余的复方独胜膏洗去,擦干即可。四、不良反应或意外及其处理方法1.烫伤:若出现熏蒸或热烘部位烫伤,可立即予冷水冲洗降温,但切忌揉搓烫伤部位,若局部起庖,可予一次性注射器穿刺抽去疱液,外用烫创油或湿润烧伤膏。
1.皮疹:若治疗部位出现红斑、丘疹并伴有瘙痒感,应当停止治疗,予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五、注意事项严格掌握好治疗部位与熏蒸器或神灯的距离,以及治疗时间,谨防烫伤。
眼部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一、适应症干眼症、干燥综合症、视屏终端综合症二、禁忌症1.角结膜瘢痕增牛、兔眼、翼状窗肉与眼睑闭合不全等眼表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眼部病变需优先治疗的患者3.眼部急性炎症三、操作步骤蕤仁、龙胆草、石斛、天门冬、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等药,水煎至粘稠浓汁状,以纱布浸其中,用时以纱布置于病人眼上,患者仰卧治疗床上,熏蒸器喷出蒸汽正对纱布,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四、不良反应及意外偶有药剂渗入眼内。要注意防止蒸汽烫伤。五、处理方法如有药剂渗入眼内,立即结膜囊冲洗。如有蒸汽烫伤,立即外科会诊。六、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剂浓度及治疗时间。
熏眼按摩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一、适应证1.所有青少年近视患者2.眼部皮肤无感染、无破损者3.排除病理性近视及其他眼病二、禁忌症1.各种急性眼病患者2.眼部皮肤感染、破损者三、操作步骤将当归、桃仁、川茸、丹参、木瓜、莞蔚子、石菖蒲等屮药浓煎成汁,用医用纱布浸湿。让患者仰卧、闭眼,将浸湿之纱布覆盖患者双眼,然后将薄荷、冰片均匀放在相对于双眼眼周穴位处的纱布上,再覆盖一层中药纱布。将屮药离子喷雾器喷雾口对准距离患者双眼30厘米处,蒸汽缓缓喷在患者双眼的纱布上,吋间20分钟。熏眼完毕后,拿走纱布,擦干眼部皮肤,按如下穴位顺序,睛明、承泣、球后、瞳子醪、上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按摩,每个穴位100下。四、不良反应及意外未发现五、处理方法暂无六、注意事项暂无
肛垫上粘膜套扎术治疗III期痔病一、适应症中医诊断一一痔;西医诊断一一痔病(一)诊断依据:1.痔核大,大便时脱出肛外,不能自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2.其他原因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需手法或休息后缓慢回纳。3.肛门窥镜下示,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呈纤维化。(-)症候分类:1.风邪挟热:下血鲜红,或便前便后,或量多量少,或如射如滴,伴见口渴,尿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2.湿热下注:便血血色污浊,量较多,肛内块物外脱,伴肛周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滑。3.脾虚气陷:便血色鲜或淡,肛门坠胀,伴有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澹。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4.阴虚火旺:便血鲜红,肛内隐痛,伴烘热感,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二、禁忌症1.伴有急性传染病;2.糖尿病;3.腹泻;4.高血压病(术前血压不宜超过160/90mmHg);5.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6.严重贫血者(纠正后可手术);7.造血、凝血机能障碍者;8.月经期;9.合并其他重症疾患;10.妊娠妇女。
1.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三、操作步骤1.常规消毒肛管肛门周围皮肤和直肠粘膜,菱形局部麻醉肛管,在斜面肛门窥镜下直视定位,将肛垫(痔)上方(距齿状线上3-5cm)的粘膜区域按每90°分为一扎除点,用纤维导光吸引套扎器(上海医疗手术器械六厂制造),将该处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吸入套扎器内,并置入套扎胶圈(上海医用乳胶厂制造)每点二枚,退出套扎器。2.检查无胶圈滑脱、无出血后肛外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3.手术当天须严格控制大便,以防敷料松脱而引起创口出血,此后可正常排便。术后第二天起每口便后用3#中药外洗方(岳阳医院自制制剂)250ml加温水稀释至约1000ml,先薰后洗各10分钟,术后初期选用八宝丹,按肛肠科临床换药操作规程,每日早、晚换药各一次,被扎组织坏死脱落后,改用三石散换药,直至伤口完全愈合。四、不良反应、意外及处理1.小便困难:依次选用局部热敷、按摩诱导,针灸或运用车前子、新斯的明等药物,帮助排尿,经上述处理无效,需导尿。2.伤口出血:依次选用局部止血粉压迫止血或气囊肛管压迫止血、口服药物止血、静脉药物止血、创面出血点缝扎止血。3.伤口疼痛:依次选用口服止痛片、肌注镇痛剂、静脉镇痛泵。4.创缘水肿:依次选用温水坐浴、皮硝外敷、远红外照射。5.术后发热:依次选用退热片、物理退热。6.肛门狭窄:依次选用润肠通便剂、指法扩肛或器械扩肛。五、注意事项:术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KPTT、凝血酶原时间、粪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二对半、HIV、EKG、胸透。
优化肛管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一、适应症中医诊断一一肛裂(钩肠痔);西医诊断一一肛裂(一)诊断依据:1.排便时肛门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出血,肛管皮肤伴有全层裂口。2.有反复发作史,裂口创缘触痛明显。3.肛管裂口呈溃疡状,有脓性分泌物,上端伴有肛乳头肥大、或创缘下端伴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痿形成。4.肛管静息压〉4Kpa;肛管力排压>10Kpa者。5.中医辩证1.1血热肠燥: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1叟黄,裂口色红。舌偏红,舌苔黄燥,脉弦数。5.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血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5.3气滞血瘀: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喑。舌紫喑,脉弦或涩。二、禁忌症1.伴有急性传染病;2.糖尿病;3.腹泻;4.高血压病(术前血压不宜超过160/90mmHg);5.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6.严重贫血者(纠正后可手术)或造血、凝血机能障碍者;7.月经期;8.合并其他重症疾患;9.妊娠妇女。
1.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三、操作步骤1.常规消毒肛管肛门周围皮肤和直肠下端粘膜,菱形局部浸润麻醉肛管;2.双手食、中指涂石蜡油,先后伸入肛门,背向轻轻撑开肚裂两侧肛管,应以见到肛裂伤口扩大,纤维性组织断裂,少量鲜血渗出,指感肛门松弛为佳,持续时间约5分钟;3.再次消毒肛周及肛管皮肤,用手术剪在截石位5点距肛门约1.5cm处作lcm放射状切口,左手食指伸入肛内触到括约肌间沟部位,右手持蚊式钳自切口远端进入,沿皮下组织进至括约肌间沟肛管皮下部,在左手食指引导下,钝性轻柔分离内括约肌下缘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用钳尖将内括约肌下缘(宽度约lcm),挑岀切口外,张开钳尖,从中切断,并同时修除肥大肛乳头、哨兵痔及皮下痿,0号丝线缝合切口,外加纱布包扎;4.手术当天须严格控制大便,以防敷料松脱而引起创口出血;5.术后第二天起每日便后用M中药外洗方(岳阳医院自制制剂)250ml加温水稀释至约1000ml,先薰后洗各10分钟;6.术后渗岀期、肉芽生长期选用八宝丹,按肛肠科临床换药操作规程,每日早、晚换药各一次,愈合期改用三石散换药,直至伤口完全愈合。四、不良反应、意外及处理方法1.小便困难:依次选用局部热敷、按摩诱导,针灸或运用车前子、新斯的明等药物,帮助排尿,经上述处理无效,需导尿。2.伤口出血:依次选用局部止血粉压迫止血或气囊肛管压迫止血、口服药物止血、静脉药物止血、创面岀血点缝扎止血。3•伤口疼痛:依次选用口服止痛片、肌注镇痛剂、静脉镇痛泵。1.创缘水肿:依次选用温水坐浴、皮硝外敷、远红外照射。2.术后发热:依次选用退热片、物理退热。3.肛门狭窄:依次选用润肠通便剂、指法扩肛或器械扩肛。五、注意事项术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KPTT、凝血酶原时间、粪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肾功能、乙肝二对半、HIV、EKG、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