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7页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doc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建设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投资的三大目标之一,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在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经历了事后的实物质量管理到全面质量管理,然后到IS09000的标准化管理的一个过程,但是工程质量事故依旧时有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质量。1、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筑工程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它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1影响因素多决策,设计,材料,施工方案,操作手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的质量。1.2质量隐蔽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许多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被下道工序隐蔽,如混凝土浇筑后,钢筋的质量情况只能从相关的记录进行追溯,但记录往往是不全面不直观的。1.3不可逆转性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某些工序的质量隐患,一旦被下 道工序覆盖,往往无法进行纠正,只能通过打掉或拆除进行处理,虽然有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加固处理,但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往往就降低了。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二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前者是管理的核心,后者是目标。3、建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为达到工程的预期质量标准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3.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实践证明,在一个完善的且良性运行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质量是完全有保障的。3.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按照IS0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许多企业从中受益匪浅,但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其中主要一 条就是许多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没有以系统的观念、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质量管理体系,致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必需的资源配置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失去了有效运转的基础和环境。3.3过程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控制的活动,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先后流程,可以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分为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4、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再好的设计,都必须通过施工来实现。因此牢牢把握工程质量的要点进行管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1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得不到有效运行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3.2基础或主体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基础或主体阶段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因此从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又成为重中之重。 3.3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影响工程质量的使用功能;在这一阶段,因为市场上材料差价很大,且鲜有因为材料质量问题导致即时的生命安全受威胁的事故发生。因此,在这一阶段,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应作为重点。5、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与探讨5.1企业结构管理体系还不适应现代工程质量管理要求许多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服务功能、组织机构等方面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和工作手册等方面都不够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不高、成效不显著,还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运作要求。4.2与工程质量管理配套的法规和政策需要完善现行法律规范虽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还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例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市场、不合理低价竟标的情况还是较多的、设想一下,承包商在低于成本价的或无利的情况取得工程项目施工,他是不是必然要牺牲工程的质量安全,以谋取利益。 6、解决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3.1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让每一个施工企业的业绩(包括优质的和不良的),通过权威(或政府)网站全面的公布,尽可能地让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好,业绩优的企业得到更多的市场分额,促进施工企业争做最优质量工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人才的配养力度,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6.2规范招投标市场,防止低价恶性竞争的现象,创造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具备相应的资金保障,工程项目的投资往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签约基本上不可逆转,而其他的工业产品在使用低价占有市场时通常为时很短,且实际投放到市场的低价产品量不会太大。而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亏损,可能会令一个施工企业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因此当施工企业以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后,本能的会釆取一切手段降低成本,往往就是铤而走险,牺牲工程质量。7、应对WTO,要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化的作用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化在技术壁垒中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建设领域在应对WTO时,要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化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3.1要把工程建设标准化作为应对WTO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具体的行动计划。通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实行贸易保护或开拓国外市场,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的落后和对标准化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其教训值得我们深思。目前,科技部已经把标准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而且明确指出:标准已成为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新技术标准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与专利相比,标准更重要。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在更大程度上已对外开放,对我国建设领域而言,积极利用标准化这把“双刃剑”,有效保护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十分迫切,也十分重要。7.2要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改革,为发挥其作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工程建设标准化如何适应WTO规则,并在享受WTO非歧视待遇和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的条件下,尽快构建工程建设技术壁垒体系、完善建设市场准入机制、扩大对外服务贸易和建设产品的出口贸易等问题,应当成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利用WTO规则给予发展中国家 的特殊待遇,将一些我国企业能够达到,而外国企业难以达到的,或我国国情特有的指标制定成国家标准,从而构筑一道非关税壁垒,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另一方面,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尽快采用,提高我们的技术管理水平、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并有利于突破他国的技术壁垒,参加国际化生产分工和全球竞争。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WTO规则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以及对国内外市场应变能力的不断增强,依靠标准化、利用标准化保护或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必然会得到加强,工程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