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3路线2003.033路线3.0.1一般规定1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功能及其使用任务,正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确保行驶安全、舒适。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尽量2路线走廊带的确定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综合运输体系的分工与配合,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综合效益。32公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等应充分做好工程地质及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论证、确定方案。4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的应做好总体设计,使保证公路的各项构造物布置恰当,选型合理,工程经济实用,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总体布局和设计的经济合理。5路线线位应合理利用地适应地形,综合考虑农田与水利建设、同城镇规划的协调,少占良田,避开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有利环境保护等,进行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立体线形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4公路设计应注意与农田水利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协调和综合利用,并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5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环境、节约用地、保护古迹的原则,并重视少拆建筑物,方便群众。6公路建设应注意与综合运输体系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灵活、直捷、快速集散、安全的特点。3.0.2车道宽度应符合表3.0.2规定。表3.0.2车道宽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车道宽度(m)3.753.753.753.503.503.253.00(单车道时为3.50m)3--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3路线2003.033.0.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各路段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量与服务水平要求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车道数为四车道以上时,应按双数增加。3.0.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3.0.4规定。表3.0.4中间带宽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中央分隔带宽度(m)一般值3.002.002.002.00最小值2.002.001.001.00左侧路缘带宽度(m)一般值0.750.750.500.50最小值0.750.500.500.50中间带宽度(m)一般值4.503.503.003.00最小值3.503.002.002.00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采用的值。3.0.5路肩宽度应符合表3.0.5—1规定。表3.0.5—1路肩宽度设计速度(km/h)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12010080608060403020右侧硬路肩宽度(m)一般值3.503.003.002.502.501.500.75------------最小值3.002.501.501.500.750.25土路肩宽度(m)一般值0.750.750.750.500.750.750.750.500.25(双车道)0.50(单车道)最小值0.750.750.750.500.50.5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采用的值。3--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3路线2003.03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0.50m。2设计速度为12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宜采用3.50m的右侧硬路肩;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宜采用3.00m的右侧硬路肩。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应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应符合表3.0.5-2规定。表3.0.5—2分离式断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左侧路肩宽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左侧硬路肩宽度(m)1.251.000.750.75左侧土路肩宽度(m)0.750.750.750.504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宜采用2.50m。3.0.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3.50m,间距不宜大于500m。3.0.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管理与养护设施等的出入口处,应设置加、减速车道。加、减速车道的宽度应为3.50m或3.75m。3.0.8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载重汽车影响其通行能力与运行安全时,宜设置爬坡车道。爬坡车道宽度应为3.50m。3.0.9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宜设置避险车道。避险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50m。3.0.10四级公路采用4.50m路基时,应在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点的适当位置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应小于6.5m。3.0.11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应符合表3.0.11规定。 表3.0.11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车道数864864644路基宽度(m)一般值45.5034.5028.0044.5033.5026.0032.0024.5023.00最小值--------26.00--------24.50----21.5020.00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3--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3路线2003.03车道数22222或1路基宽度(m)一般值12.0010.008.507.506.50(双车道)4.50(单车道)最小值10.008.50------------------注:①“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采用的值。②八车道的内侧车道宽度如采用3.50m,相应的路基宽度应减0.50m。1高速公路为六、八车道,一级公路为六车道时,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均应采用“一般值”。2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避险车道、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3高速公路为八车道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3.50m。4设计速度为80km/h的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需设置慢车道的路段,其路基宽度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采用15.0m。设计速度为60km/h的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其路基宽度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采用12.0m。5四级公路应采用双车道路基宽。交通量小的路段,可采用单车道4.50m路基宽。6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中的“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不得任意抽换组合。3.0.12视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停车视距应符合表3.0.12-1规定。表3.0.12-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停车视距(m)210160110752二、三、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符合表3.0.12-2规定。表3.0.12-2 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3--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3路线2003.03停车视距(m)11075403020会车视距(m)220150806040超车视距(m)5503502001501003双车道公路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5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3.0.13直线的布设应根据路线所处的地形、地物,并考虑驾驶者视觉、心理状态、行车安全等综合确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线长度的设计应合理。3.0.14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3.0.14规定。 表3.0.14圆曲最小线半径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10007004002001006530极限值(m)65040025012560301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路拱≤2.0%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2.0%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3.0.15直线与小于表3.0.14所列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旋线。回旋线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长的数值。四级公路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3.0.16最大纵坡应符合表3.0.16规定。表3.0.16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3--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3路线2003.03最大纵坡(%)34567891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2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以接近5.5%(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和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为宜,且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3.0.17纵坡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表3.0.17-1规定。表3.0.17-1最小坡长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小坡长(m)300250200150120100602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3.0.17-2规定。表3.0.17-2不同纵坡最大坡长(m)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纵坡坡度(%)390010001100120047008009001000110011001200560070080090090010006500600700700800750050060083004009200(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由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组合而成时,应按本标准第3.0.16条规定的平均纵坡进行检验。(2)公路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3.0.17-2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表3.0.17-1最小坡长的规定。3.0.18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和长度应符合表3.0.18规定。3--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送审稿)3路线2003.03表3.0.18竖曲线最小半径和竖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170001000045002000700400200极限值1100065003000140045025010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6000450030001500700400200极限值4000300020001000450250100竖曲线长度(m)1008570503525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