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00 KB
  • 9页

海南省文昌中学1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选择题答案准确地填涂在第二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3.非选择题答案直接填写在第二卷上,否则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2.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成蓝黑色B.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C.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3.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B.YyRRC.yyRRD.yyRr4.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统计?()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C.F1植株和F2植株D.F2植株和F1植株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体杂交,于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A.3/8B.5/8C.3/8或5/8D.1/16或9/166.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蝇和黑身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黑身和灰身果蝇的比例为()A.1∶1B.1∶8C.5∶1D.3∶17.蜜蜂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交配,则Fl的体色将是()A.全部是褐色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的,雄蜂都是褐色的C.褐色∶黑色为3∶1D.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的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9- 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B.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精巢)和卵巢中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5对9.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10、右图A、B是某种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A细胞内有染色体8条,B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0对C.A细胞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突变D.B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直接与卵子结合11.下列字母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与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余类推。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精原细胞()A.ab’ca’bcab’ca’bc’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12.右图表示某分裂过程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13.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1: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的两条子染色体都移向了同一极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的两条子染色体都移向了同一极AaBB14.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15.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9-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B.1、4C.2、3D.2、416.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2B.1/4C.1/6D.1/817.下列遗传系谱中,黑色的为患者,白色的为正常或携带者,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25%18.右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A.Ⅰ-1B.Ⅰ-2C.Ⅰ-3D.Ⅰ-41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20.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证明了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21.病毒的遗传物质A.都是DNAB.都是RNAC.是DNA和RNAD.是DNA或RNA22.下图表示用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DNA和蛋白质,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9- 侵染后产生的子噬菌体与母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元素是A.31P、32P、32SB.31P、32P、35SC.31P、32P、32S、35SD.32P、32S、35S23.下列是两位同学所绘制的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说法错误的是A.甲的两条链方向画成了一样的,应画成反向的B.乙图碱基配对方式错误C.甲图与乙图均没有错误D.DNA分子中碱基的配对方式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24.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300个B.400个C.600个D.1200个25.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20%是C,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的A.30%和24%B.24%和30%C.26%和20%D.20%和26%-9-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生物段考答题卷(理科)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第Ⅱ卷(50分)二、非选择题26.(10分)某雌性动物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m),下图表示该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和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细胞A是细胞,与之对应的曲线段是(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2)细胞B是,与之相应的曲线段是。(3)细胞C是与之相应的曲线段是,C细胞最终能形成个成熟生殖细胞。(4)曲线段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的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DNA含量变化是由于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27.(10分)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不存在,不管BA存在,B不存在A和B同时存在-9- 存在与否(aaZ—Z—或aaZ—W)(AZbZb或AZbW)(AZBZ—或AZBW羽毛颜色白色灰色黑色(1)黑鸟的基因型有种,灰鸟的基因型有种。(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雌鸟的羽色是。(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体的基因型为,父本的基因型为。(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父本的基因型为,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28.(每空1分,共12分)如图是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1]表示过程,需要酶的作用。(2)图中的[2]过程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的,所需原料是游离在周围的。(3)图中的[3]过程包括子链中脱氧核苷酸的与交替排列连接以及子链与母链在空间结构上的化。参与此过程的酶有等。(4)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内,其方式一般是严格的复制。(5)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DNA通过复制,将__________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29.(9分)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9-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30.(9分)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型)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正常的防御机构破坏。请就下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R型(无荚膜无毒菌)小鼠→健康B.S型(有荚膜有毒菌)小鼠→败血症(死亡)C.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健康D.活R型菌+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败血症(死亡)(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型菌。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通常要用(仪器)观察。(2)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物质。(3)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①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致死,这说明。-9- 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菌。③如果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小鼠致死,原因是。④在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所谓的“转化”是指从甲细菌中提取转化因素处理乙细菌,使乙细菌获得甲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素是。-9-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生物段考试题参考答案(理科)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50分)28.(每空1分,共12分)(1)解旋解旋(2)互补配对4种脱氧核苷酸(3)脱氧核糖磷酸螺旋DNA聚合酶(4)细胞核半保留(5)模板,原料,能量和酶(6)遗传信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