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四种类人猿分别是: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4、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距今300万年前的露西少女化石,该时期的古人类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距今175万年的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会制造简单的工具。5、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人类起源的发展(标志):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能够使用火脑的发达语言的产生6、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比较:(1)运动方式不同:臂行—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脑容量小,无语言文字能力—脑容量大,语言文字能力强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由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睾丸等组成。精囊腺、前列腺:分泌黏液。输精管: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3、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5、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6、生殖过程:(1)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的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2)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怀孕)(3)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胎儿的形成)(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发育成熟大约需要38周(266天)左右的时间。第三节青春期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4、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第二性征出现,与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心理变化:1、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2、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
,遇到挫折又有依懒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3、性意识开始萌动,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2、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细胞受损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4、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5、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缺钙时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骨质疏松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6、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缺维生素A(夜盲症、皮肤干燥);缺维生素B1(脚气病、神经炎);缺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缺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缺钙一样,缺钙应该同时补充维D。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及肠腺)组成。3、消化道各器官的功能(1)口腔:牙齿能咀嚼食物,舌能搅拌食物。(2)咽、食道:吞咽食物及食物进入胃的通道。(3)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4)小肠:通过蠕动,促进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向大肠。(5)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6)肛门:粪便排出的通道。4、消化腺(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2)胃腺能分泌胃液,内含胃蛋白酶。(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4)胰腺分泌胰液(5)肠腺分泌肠液。胰液和肠液含各类消化酶。5、三类物质的消化:(1)淀粉(糖类)经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小部分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经小肠,在胰、肠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直接吸收的葡萄糖。(2)脂肪经小肠,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分解为脂肪微粒(物理变化)、再在胰、肠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3)蛋白质经胃、小肠,在胃蛋白酶、胰、肠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6、成人的小肠一般5----6米长;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也是消化的主要器官。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2、“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类、果蔬类、肉类、乳类、油脂类。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1)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2)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3)早、中、晚餐摄入的能量分别占30%、40%、30%。4、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2、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3、呼吸道的作用:(1)保证气体流通:有骨或软骨作支架。(2)对空气进行处理,使达到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鼻内生有鼻毛----清洁空气;鼻腔内有黏膜,可分泌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寒冷的空气。气管壁内有纤毛及腺细胞(纤毛摆动使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形成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湿润,并能抵抗细菌、病毒等物质)4、哮喘:支气管类疾病。常因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表现出呼吸困难。5、肺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6、尘肺: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的一种职业病。患者后期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无较好的治疗。7、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食物和气体都要经过咽,通过咽后,食物进入食道,气体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气流畅通无阻。(边吃边笑时,会厌软骨抬起,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8、声音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2、吸气、呼气时各结构变化情况:(1)吸气时:膈肌、肋间肌收缩——膈顶部位置下降,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减小,低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被吸入。(2)呼气时:膈肌、肋间肌舒张——膈顶部位置上升,胸廓上下、左右径减小——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高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被排出。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4、气体运输: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5、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将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2、血浆的成分: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组成;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3、三种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状,数量最多,成熟后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
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缺少时表现为贫血症状。白细胞:数量最少,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吞噬细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止血和凝血作用。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由主干到分支,一般分布较深。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血流方向由分支到主干,有些分布较深,有些分布较浅。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回收来自肺部的血液。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回收来自全身各处的血液。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将血液泵至肺部。心房薄,心室厚,左心室最厚。秘诀: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同;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3、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动脉瓣。心脏工作的三个步骤:左右心房收缩1次;左右心室收缩1次;、心房和心室均舒张。(一次心跳)4、血液循环的途径:见课本笔记5、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6、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表示血压。健康成年人的范围12~18.7千帕/8~12千帕。第四节输血和血型1、成年人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2、一次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悸、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3、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凝集:红细胞遇到某些血浆时出现红细胞黏结在一起的现象。4、输血的原则:输入同型血;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输血给其它三种血型的人,AB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其它三种血型的输血;成分输血。5、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两次献血间隔为6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血型的划分及如何鉴定的表格见课本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