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19 KB
  • 4页

对技术标准化的思考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信息技术与应用对技术标准化的思考对技术标准化的思考ThinkingaboutStandardizationofTechnology清华大学邱勇董桂芳摘要阐述了标准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技术对标准的需求通过实例说明了技术的产业化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发展技术的目的就是技术产业化,即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增强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并获得回报。真正带来经的迫切需求,综述了国外标准化战略以及采取的措济效益的技术产业化必须要以标准化为前提条件。施。最后,对我国显示技术产业和显示技术标准现状标准为技术提供导向,规范市场技术秩序,促进国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们对技术标准化的一些思考。贸易。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准绳,标准同时又是信息交换的桥梁。标准化作为推动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显示技术技术产业化标准化思考手段,在确定技术体制、促进技术融合、稳定技术成果、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应对技术壁垒等方面发挥着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去年重要作用。我国又加入了WTO,关税的壁垒日益减弱。为了发展我国目前高新技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标准化贯穿于新产高新技术,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情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全过程。通过开况,增强我国利用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可以大幅度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和术壁垒的能力,建立和健全既与国际接轨又能促进民族产节省大量研制经费,同时还可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正确认识标准工作的重的安全性、通用性和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要性,正确认识标准战略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境和节省资源,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有助于我国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标准发展战略。是推广和普及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并且把高新技术科研成Information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212002年第5期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信息技术与应用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果转化为生产力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且不遗余力地把本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据统计,德国标下面以我们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从事的有机电致发准化学会(DIN)在ISO中的贡献率为19%,英国标准协光显示技术(OLED)为例,阐述建立标准对发展技术的会(BSI)为17%,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为15%,必要性。有机电致发光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现法国AFNOR(AssociationFrargaisedeNormolisation)在国外已经小批量产品上市,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技术为12%;德国、法国和英国在欧洲标准化机构CEN/标准。我们急需统一的OLED国家标准,需要从以下几个CENELEC/ETSI中所占份额分别是28%、22%和方面规范和促进我国OLED的研发和产业化:21%。据最新报道,2000年DIN82%的工作量是花在制1.统一的名词术语标准,将帮助国内不同研究单位研定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上,只有18%是用在制定国内急需究者对OLED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便于交流,促进技术正(无国际需求)的国家标准上。确而快速的发展,避免国内人力、财力的浪费;将本国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或者是将本国的国家标2.统一的国家测试标准,将正确引导我国在OLED准、行业标准或协会标准推向世界并为各国所公认,就可领域内技术的迅速成熟和发展,对各国公司的产品或中试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先声夺人。可以预料,世界各产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性能、指标等);国对国际标准制定权的争夺,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3.统一的产品标准,将正确引导国内企业技术发展的化中的竞争将会越演越烈。方向,规范产品规格,占领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同各国在研究制定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同时,将科技开发时设立技术壁垒,阻挡国外OLED产品大量涌入,把不符政策与标准化政策统一协调。美国规定NIST(National合我国技术标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参加ANSI目前OLED技术还没有建立国际标准,尽快地制定国的理事会,对ANSI举办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家标准,将使我们在OLED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处于有利地计量测试领域的专家参加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科研人位,争取国际标准与我们的国家标准完全或大部分一致,员参加标准化活动和参加标准制定情况,均作为业绩考核将有效地帮助我国OLED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企业和国的一个指标(按照参加标准化活动多少打分)。NIST的家争得利益。300名计量测试专家参加过1200多个标准的制定工作。1999年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有2832人参加了标准化机构的二、国外标准化战略、措施和我国标活动,利用标准2669个。日本在2000年4月制定的“国准的总体现状家产业技术战略(总体战略)”中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普及和应用技术开发成果,把标准化作为通向新技术与市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标准的地位和工具,深刻认识以标准化为目的研究开发的重要性。日本作用越来越重要。WTO、ISO、EU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还规定要将科研人员参加标准化活动的水平作为个人业绩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进行具体考核。目前,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产品评价技出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术基础机构等科研专家分别参加了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标EU标准化战略强调要进一步扩大欧洲标准化体系的参加国,要统一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进行标准化提案,要准分会的各个专业委员会的标准化活动。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形成欧洲地位,加强欧洲产业在世界据了解,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19744市场中的竞争力。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把确保标准的项,行业标准(备案的)34000多项,地方标准(备案的)市场适应性、国际标准化战略、标准化政策和研究开发政12000多项,企业标准(1999年底备案的)860000多项。策的协调、实施,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发达国家的标在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准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还是国际标准化战略。有8621项,采用率为43.7%。现有ISO、IEC标准17910很多发达国家一直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国际和区域项,已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6364项,转化率为35.3%标准化活动上,企图长期控制国际标准化的技术大权,并(注:本段数据来源于“中国标准服务网”)。我国技术标准22Information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2年第5期 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信息技术与应用化工作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就是开发蓝光和白光LED。从另一个方面,由于我们在知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上面的数据可见,我们采用国识产权方面没有优势,相关行业标准又基本采用国外的标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较低,将我国的标准转化为准,使得我国除了在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外,无法增加我国际标准的数量就更少了。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很多,我国LED产品的技术附加竞争力,只能走产量大、低成本、们认为技术企业对标准化的认识不足、制定和实施标准的低利润的路线。意识不强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以PDP和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的出现,使我国显示行业拥有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在世界上不仅在三、我国显示技术产业和显示行业标产量方面而且在技术方面有可能占据重要地位。PDP虽然准现状在国外已经批量生产,但在技术上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PDP的国际标准还正在讨论和制定过程中。而国内一自1979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色14英寸CRT显些企业、研究所和学校在PDP方面都已有了多年的研究,示器以来,我国彩色显像管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5000如东南大学、上广电、彩虹集团、信息产业部电子五十五多万只,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目前生产厂家遍布国内咸阳、所、西安交大和浙江大学等,在产业化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大连、东莞、深圳、北京和石家庄等地,已成为世界最大进展,在技术上有自己的特色。对于OLED显示器,则更的彩色显像管供应基地。但是,我们的CRT产业化技术基被业内人士看好。OLED显示器在国外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本上都是引进的,我国很多CRT相关标准是在引进生产线期,产品的品种和产量还非常有限,技术上还存在很多不以后,在生产出产品的基础上,参考IEC标准才开始建立足,而国内起步虽然比较晚,但进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以的。在我们引进国外生产线之前已经在CRT技术上有多年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已经逐步进入的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不仅走到了产业化阶段。国内在OLED的材料和工艺方面都具有了比我们的前面,而且成为了我国CRT生产线和技术的主要提较高的水平,与国外的总体差距比较小。保持我国在供国。目前在高端显像管的技术方面,我国仍与日韩等国OLED方面的优势,建立OLED标准迫在眉睫。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除了技术本身,也表现在其他“十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光电信息产业,遍布全方面,如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国的9个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光电园区将得到大力支持,其我国国内现有LCD生产厂家约60个,以生产TN、中北京、上海、四川、吉林长春和陕西最有可能建成颇具STN型LCD显示器为主,而国外则把重点放在了TFT-规模和效益的显示器开发和生产基地。LCD和其他新型LCD显示器的开发和生产上。2000年以从以上简单的综述可知,我们国家有强大的显示产业来,国内已经开始发展高端LCD,吉林彩晶引进了国内第和基地,特别是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兴显示器技术和一条TFT-LCD生产线,长春光机物理所与韩国SEC公产业,而且国家正在大力支持显示行业发展。司合作正在长春建设彩色STN生产线,北京和上海也都计划建立TFT产业基地。继CRT产业后,我国的液晶产业也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与国外相比,国内液晶产业和CRT产业具有类似的发展过程和面临着同样的问题。1968年以来,我国生产LED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相关的上、中、下游产业结构也越来越完善,产量逐年增大,不过,由于国外GaN类蓝光LED的成功开发和生产,使得在彩色LED显示器方面,我国又处于了劣势。在863计划支持下,北京、深圳、上海和石家庄形成了四个产业基地,一个很重要的工作Information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232002年第5期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信息技术与应用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我们在中国标准服务网上以中文标题及关键词:液晶、标题及关键词:CRT、LCD、LED、PDP和中文分类号:固态显示、发光二极管、交流等离子体、阴极射线管;英文L47、L53检索了国内外显示行业的标准统计,结果如表1。表1 显示行业标准统计标准级别检索数据库CRTLCDLEDPDP合计国际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数据库)681116GB(中国国家标准数据库)14131331DIN(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数据库)593118国家标准BS(英国国家标准学会标准数据库)38415JIS(日本工业标准标准数据库)2248NF(法国标准化协会标准数据库)15410行业标准中国行业标准数据库14936665总计45545311163从表中数据可知,我们的总体数量要大于表中其他国准的质量与标准的立项、制定和审批的各个环节都有极大家,这说明我国在标准化工作方面还是投入了很大力量,关系。标准,特别是高新技术标准的立项和制定应有政府、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结合显示行业发展的状况和现有标准企业、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标准的内容和质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标准的审批程序必须严格,标准工作涉及的广度和深度并没有超过其他国家,而且很大程度是组要结合我国技术特征和国际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从技术上从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照搬过来的;另外,我把好关,保证标准的高质量和权威性,使标准真正起到引们的国家标准还不能对我们的行业提供技术保护,从而为导技术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把我们的国家标准推荐我们的国家带来利益;再一点,我们国家的标准种类、层为国际标准,为企业和国家获得更大的利益。次比较多,有企业的、地方的、行业的和国家的,这样有3.一定阶段内,把采用标准的情况作为衡量我国科时会使人无所适从,也降低了标准的普及性、指导性和实研、产业项目的一项指标。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相关用性。技术和产品,促进行业发展,提高企业和国家竞争力,因此,标准制定后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只有标准四、对技术标准化的一些思考的制定和应用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够真正发挥标准的作用,达到制定标准的目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标准的质量。目技术标准化对技术本身、对企业与国家的发展都起重前,由于我国企业和科研单位对标准的认识不够,严重影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如何建立起一套先进的、高质量的、实响了我国技术发展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认为在一定用的国家标准体系,应至少考虑三方面的内容:阶段内把标准作为衡量我国科研、产业项目的一项指标是1.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重视标准。20世纪有必要的。末期以来,国际上大国与大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不再简单地表现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上,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影响现有经济和潜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方面。除了参考文献技术本身,知识产权和标准的影响会越来越显著,而且更1徐风.让高新技术在标准化轨道上迅跑.中国质量报,2001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和标准的影响是更全面、深入和持久2房庆.我国高新技术标准化综述.中国标准化,2001的。因此,仅仅重视是不够的,必须把对标准的重视提高3王金玉.国外标准化发展战略.中国质量报到战略高度。4张国华.标准趋向21世纪全球标准化发展趋势.中国标准化,2.从根本上提高标准的质量,正确引导技术发展。标200124Information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