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13页

通过制定地方技术标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通过制定地方技术标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TU-098.6文献标识码:A1.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性因为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诸如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就气候变化问题而言,主要的能源来源诸如石油、煤炭等都是碳基能源,使用这些能源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如果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现有水平,将会导致世界气温升高,并进而引起诸如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等极端气候的增加。因为建筑的照明、取暖、制冷等需求,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在整体能耗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报告,居民住宅和商业住宅能耗分别占终端能耗需求的25%与10%。以英国为例,用于建筑服务的能源占据了英国国家能耗的40%-50%。虽然目前发达国家占据了能源消耗的大部分,但是未来主要的增长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商业建筑中60%的能耗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至2020年,75%的未来增长都将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2006年的能耗增长已经占据了当年世界新增能耗需求的一半。根据《中国能耗年度报告》,2008年中国在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23%13 。在未来10年建筑能耗将会持续增长,这样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理由:城市化进程和提高生活水准的需要以浙江省为例,2008年新建建筑面积就达到4000万平方米。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在建筑领域进行节能减排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则与绿色建筑创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紧密相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包括可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与绿色建筑示范推广两大方面。(仇保兴,2010)。在众多绿色建筑创新科技当中,本文以屋顶绿化科技为案例,在回顾该科技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杭州市上城区服务地方标准《屋顶绿化建设规范》的起草、编制过程,从政策角度论证标准化过程对绿色建筑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2.屋顶绿化介绍2.1屋顶绿化的发展历史13 屋顶绿化或屋顶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幼发拉底河地区(即现今伊拉克)的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乌尔城曾建造了雄伟的亚述古庙塔,被后人称为屋顶绿化的发源地。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被世人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公元前604-562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自己的妻子,在平原地带的巴比伦堆筑土山,并用石柱、石板、砖块等垒起每边长125m,高25m的台子,在台上层层建造宫室,处处种植花草树木,并动用人力将河水引上屋顶花园,除供花木浇灌外,还形成屋顶溪流和人工瀑布。今天,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程度加深,植被资源大量破坏消失,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已经开始深切认识到绿化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重大意义,开始千方百计增加绿化面积。屋顶绿化、屋顶花园便大力发展起来,蔚然成风。(王军利,2005)国际上,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在屋顶绿化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在1989年到1999年十年间,德国屋顶公司建造了约325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到2003年末,这个数字增长到了约7432-929万平方米,并且还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在国内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屋顶绿化的建成面积都在逐年显著增长,特别是北京在2008年因为召开奥运会而提出的绿色奥运的口号,带动了一批公共建筑建设屋顶花园的风潮。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技术引导和支撑,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也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居民往往只是在屋顶上随意地种植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花果等,没有经过统一设计,乱搭乱建,导致视觉景观杂乱。同时由于对屋面防水防漏等问题的重视不够,施工技术租糙落后,导致许多建设了屋顶绿化的房屋因为长期浸泡而漏水,引来许多屋顶绿化技术负面评论,阻滞了屋顶绿化的良性发展。13 2.2国内外相关研究国内外对于屋顶绿化的研究均表明,屋顶绿化无论是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据加拿大“多伦多屋顶绿化研究团体”的一项研究表明(Gutteridge,2003):如果多伦多市屋顶面积有6%(约650万平方米)被绿化,其直接产生的效益是:1.使该市热岛效应降低1-2℃;2.直接来自建筑屋的温室气体排放每年减少1.56兆吨,间接由于热岛效应的减少而少排放的温室气体每年少0.56兆吨;3.减少灰霾天气5-10%;4.通过植物吸附灰尘每年30吨;5.每年通过屋顶截留雨水360万吨;6.创造了650万平方米公共的和私人的绿色空间。Saiz(2006)等人在对在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的研究表明,绿化20万平方米屋顶面积,每年将有160万立方米的降水被屋顶绿化截留,并可以在雨污合流地区减少15%的溢流现象;另外通过UFORE模型计算得知,这些绿化植物还能够吸收16.81吨的常规污染物。屋顶绿化还能够显著吸收温室气体,有结果表明,屋顶绿化植物每年平均可以吸收375g/m2CO2。另外屋顶绿化还能显著降低建筑耗能情况,并最终缓解热岛效应。13 国内的研究者也对屋顶绿化的优点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万静(2006)认为,屋顶绿化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美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包括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城市雨水问题和减轻城市大气污染。经济效益的内容比较丰富,除了减少能源消耗、延长屋面材料寿命、降低排水费用和节约绿地建设征地费用之外,屋顶绿化还能提供商业经营场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在美学方面,屋顶绿化可以美化第五立面并减少屋顶眩光。社会效益指的是屋顶绿化能起到增加休闲活动空间并促进邻里和家庭成员交流的作用。2.3屋顶绿化相关规范和法规制定情况13 从国际上来看,各国政府在意识到屋顶绿化的巨大作用之后,都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来促进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以我们的近邻韩国为例,为了推广屋顶绿化技术,韩国政府首先制定了《构建低碳绿色城市规划指南》。指南指出应该在现有市中心区扩大屋绿化面积,积极引导亲环境能源的有效开发。1970年制定的建筑法第32条“土地造景”中对建筑周边的种植相关事项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实施则应按照市、郡、区地方自治团体根据屋顶土层厚度、种植组成、绿化面积等不同标准而进行。1999年11月,韩国环境部发行了《普及型屋顶绿化指导手册》,对屋顶绿化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作了规定。2000年韩国建设交通部(2000—159号)文件规定了屋顶造景面积的计算、种植、结构安全、种植土壤和厚度、灌溉及排水、防水及维护的标准,使屋顶绿化有了系统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建筑法》规定了建筑设计时,要按照地方自治团体条例所规定的绿化比例,把土地面积的一部分划定为造景或绿化面积。《有关住宅建设标准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在开发住宅用地时,30%以上的土地面积应作为造景或绿化面积”,认定屋顶绿化面积可以作为造景面积或绿地面积。(赵红霞和姜太昊,2013)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国内的屋顶绿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之路则显得较为滞后。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来虽然舆论导向虽大力提倡屋顶绿化的建造但具体的政策支持则相对较少,仅仅在而一些省市级政府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制定试行了相关的政策。国内最早的屋顶绿化政策性文件是1999年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深圳市屋顶美化绿化实施办法》。上海第一个关于屋顶绿化的政策颁布于2002年:静安区政府发布了《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的通知》,为当年列入实施屋顶绿化的项目给予每建造1平方米屋顶绿化提供10元的经济补助。2004-2008年《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则指出以后30%的新建高层建筑要进行屋顶绿化,低层建筑则要求60%要做屋顶绿化。13   第二,屋顶绿化作为一项创新科技,国家现行政策中侧重命令性法规、直接和间接经济补贴政策而较少规范性文件。具体来说,命令性法规是指规定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通常以“必须”、“应该”等形式体现。这类法规需要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典型例子包括《上海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北京市绿化条例》等。命令性法规虽然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但是对创新技术的具体指导功能则较为欠缺。经济补贴政策包括一次性经济补贴和长期经济补贴——例如上文提到的《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的通知》就属于这个类型。间接补贴政策包含多种形式,我国的对屋顶绿化的间接补贴政策包括补偿建筑容积率、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率以及减免税等措施。例如根据北京市2011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屋顶绿化工作的通知》,20%的屋顶绿化面积可以被计入绿化用地面积指标。公共政策研究者认为,财政补贴政策存在包括缺乏广泛性、缺乏科学补贴标准(可操作性)以及增加地方财政负担等缺点。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根据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的解释,规范性文件包括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等。目前较有影响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2010年813 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屋顶绿化技术规范》(DB31/T493-2010)和)2005年5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屋顶绿化规范》(DB11/T281-2005)。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土壤和植物都有较大区别。就屋顶绿化技术而言,无论是具体的植物种植设计还是基质土层的相关技术指标都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应用。一方面这些技术指标无法通过命令性法规和经济补贴政策进行明确,另一方面,对于具体的屋顶绿化项目,又迫切需要这些指标对工程进行指导和规范。这就凸显了地方规范性文件的重要性。(何淼淼,2012)3.规范编制过程2010年,杭州市决定在上城区新侨饭店周边建筑屋顶进行屋顶绿化试点,并于2010年印发《杭州市区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管理办法》。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于2012年拟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区既有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屋顶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拟在2012-2016年五年时间内,对全市五城区的既有建筑屋顶进行屋顶综合整治全覆盖。13 为进一步规范屋顶绿化整治工作,切实做好屋顶绿化整治工程,强化屋顶绿化养护管理,建立屋顶绿化长效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品质,需要制订一个能够进一步规范屋顶绿化管理工作,提升屋顶绿化工程的管理规范,编制制定上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这一标准,对于保障屋顶绿化工程成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2012年上城区政府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工作计划安排,杭州市上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上城区建筑节能协会遂起草制订了《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基于既有屋顶绿化工程管理以及进行中的屋顶绿化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经验,分为三阶段制定。第一阶段:起草初稿。根据2012年上城区政府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工作计划安排的任务,由上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城建局)负责起草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文稿。接受任务后,成立起草工作小组,落实主起草人员;对如何起草标准规范,进行学习编制写法;查阅历史资料,归集纳入标准规范的内容。工作小组从4月份开始准备,利用日常工作之余时间编制,历时3个月,于7月份完成草稿。第二阶段:征求意见。城建局根据要求将《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修改为征求意见稿,通过上城区城建科协、上城区建筑节能协会向市建委、市住保和房管局、区科协专家,区城建科协、建筑节能协会全体理事及部分会员征求意见,以书面纸质的形式进行意见的征求工作。特别是屋顶绿化实施的区绿化办、产权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城建局通过电话联系征求对《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修改意见。13 第三阶段:形成送审稿。在征求意见阶段完成后,城建局与杭州市质监局上城分局一起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采纳了合理化建议,将有益的建议内容修改入《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中,形成了评审的送审稿。《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是一个基层的规范性文件,整个编制过程中,城建局和编制小组始终以上城区在屋顶绿化工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杭州市上城区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管理办法》、《杭州市上城区建筑物屋顶综合整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并结合上城区屋顶绿化管理工作的实际而制定的,具有基础性、协作性的特点。这样的规范,既对本区屋顶绿化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又对全市其他地区的屋顶绿化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4.建议通过《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的编制,一方面对地方上良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加快屋顶绿化工作,规范屋顶绿化工程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同时认识到,要切实有效的推行一项节能减排的创新技术,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3 1.建立公众意识:在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工作小组成员发现居民和房屋所有者对屋顶绿化的优点、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缺失或是误解。只有当个人认知与事实一致,并转化为社会认知和行为时,才可能形成持续而强大的力量。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宣传教育手段和政策建立公众意识:(1)收集示范性工程关于节能、节水、改善微气候、屋顶维护等方面的数据,并与参照建筑作比较,以全面展示屋顶绿化的优越性。(2)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纸媒等展示示范性工程的成果。(3)举行研讨会,邀请相关干系人参加并与屋顶绿化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4)对已建成屋顶绿化进行效能评比并给予适当奖励。2.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严谨、完善的规范性文件并及时更新是激励建造屋顶绿化的技术支撑。上文已经阐述了我国现有政策体系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外的经验和我国此类政策的问题,在《城区屋顶绿化工程管理规范》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为了更好的提供技术支持,地方性规范文件除了结合了地方材料、气候等因素外,还应包括术语定义、设计要求、技术要求、施工管理和养护管理等方面。3.社会组织推广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和编写可以借助非政府组织(例如上城区建筑节能协会、杭州同舟屋顶绿化研究所)、城市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力量合作完成,并且应该及时更新。13 4.监督和反馈。我们认为监督管理工作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做好抽查与监督:对已完成项目的施工质量、植物配置、屋顶性能等进行检查,保证屋顶绿化具有优良的质量和获得合理的维护。另一方面,需要对对屋顶基质、植物的隔热保温性能以及植物存活率、维护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作为技术规范更新的依据。参考文献:GUTTERIDGEB2003.Toronto’sgreenroofdemonstrationproject.GreeningRooftopsforSustainableCommunities[J]:121-125.SAIZS,KENNEDYC,BASSB,etal.2006.Comparativelifecycleassessmentofstandardandgreenroof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J],40:4312-4316.仇保兴2010.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六大领域及其展望.城市发展研究[J]:1-6.何淼淼2012.激励建造绿色屋顶的政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万静2006.上海市屋顶绿化建设与推广研究[M].同济大学;上海.王军利2005.屋顶绿化的简史,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农学通报[J],21:304-306.13 赵红霞,姜太昊2013.韩国屋顶绿化的激励制度和技术.中国园林[J],29:113-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