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2年技术标准考试题库《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一、单项选择题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D)m。A、0.8B、1C、1.5D、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受力光圆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A)倍,作受压钢筋使用时,光圆钢筋末端可不作弯钩。A、3B、5C、10D、1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框架结构的顶层端节点,对梁上部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当钢筋直径为28mm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C)倍,钢筋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6倍。A、6B、10C、12D、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C)倍。A、6B、8C、10D、1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机械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力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C
)mm;接头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mm。A、10、25B、15、20C、15、25D、20、15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侧;次梁钢筋宜放在主梁钢筋(D)侧;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放在()部,并在墙边弯折锚固。A、内外外B、内内内C、外外外D、内内外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对后张法预制构件,孔道之间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D),且不宜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不宜小于(),且不宜小于孔道外径的1/2。A、50mm、50mmB、30mm、30mmC、30mm、50mmD、50mm、30mm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预应力筋张拉时,应从零拉力加载至初拉力后,量测伸长值初读数,再以均匀速率加载至张拉控制力。对塑料波纹管成孔管道,达到张拉控制力后,宜持荷(C)。A、1min~2minB、2min~3minC、2min~5minD、3min~5min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m;当高宽比大于(C)时,应增设稳定性措施,并应进行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A、1mB、2mC、3mD、4m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对钢筋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D);对预应力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A、0.02%、0.02%B、0.02%、0.05%C、0.04%、0.02%D、0.06%、0.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表面以内40mm~8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D)时,可结束覆盖养护。A、20℃B、22℃C、24℃D、25℃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且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C)倍。A、2B、3C、5D、7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竖向剖面上的周边及内部测温点宜上下、左右对齐;每个竖向位置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B)处,间距不宜大于1.0m;每个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处,间距不应大于10m。A、3,5B、3,4C、4,4D、4,5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预制构件脱模起吊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小于(B)MPa。
A、12B、15C、20D、25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不应小于(D)。在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已浇筑层的温度应满足热工计算要求,且不得低于2℃。A、200mmB、300mmC、400mmD、500mm一、多项选择题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应符合(ABCE)的规定。A、对大尺寸混凝土构件下的支架,其立杆顶部应插入可调托座。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B、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支架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5/1000,且不应大于100mm。C、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D、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0N·m。E、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当设计对结构抗震设防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
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ABD)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C、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D、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除焊接封闭箍筋外,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BCD)A、箍筋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2.5倍。B、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及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C、圆柱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两末端均应作135°弯钩,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D、拉筋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10倍。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BCE)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B、受拉搭接区段,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C、受压搭接区段,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D、受压搭接区段,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100mm。E、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二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E)A、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B、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C、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构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D、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E、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距离宜为50mm。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超长结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ABCE)规定。
A、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B、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14d。C、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通过监测确定,差异沉降应趋于稳定后再封闭后浇带。D、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14d。E、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设计单位认可。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钢筋安装应采用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宜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应具有足够的(ACDE)A、刚度B、强度C、承载力D、稳定性E、耐久性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混凝土浇筑前应完成下列(ABCD)工作。A、隐蔽工程验收和技术复核。B、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C、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D、施工单位应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单位签认。E、核对配合比,确认砼强度等级。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ABCD)规定。A、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
B、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B、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D、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依次从下往上振捣。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拆除模板后的实体质量检查宜包括下列(ABCD)内容。A、构件的尺寸、位置B、预埋件数量、位置。C、构件的外观缺陷。D、构件的连接及构造做法。一、判断题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混凝土梁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混凝土板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对)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错)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抽样检验成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检验批量可由合同约定,且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组生产设备生产的成型钢筋,检验批量不应大于60t。(错)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
50666-2011):当工程所处环境温度低于-15°C时,不宜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当工程所处环境温度高于35°C或连续5日环境日平均温度低于5°C时,不宜进行灌浆施工。(对)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666-2011):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对)答案:一、单选1-5DACCC6-10DDCCD11-15DCBBC二、多选1-5ABCE、ABD、BCD、ABCE、ABCDE6-10ABCE、ACDE、ABCD、ABCD、ABCD三、判断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经济学行业经济毕业论文 浅谈基于技术标准的信息产业竞争政策分析
- 密集式烤房技术标准(试行)
- 工序技术标准及质量检验方法
- 苗圃苗木养护技术标准
- 附表1土地监管部、技术标准部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职位表
- 餐桌技术标准及报价
- 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
-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 硬质景观技术标准
- 北京市公联公司城市道路工程各类地下管线回填技术标准
-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2009年版
- 采购技术标准 丝印钢化玻璃
- 创百科一体化钱槽产品技术标准以及公司简介
- 江苏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
- 客运专线铁路箱梁技术标准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调研问卷
- 幕墙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20110903
- 技术标准化施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