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00 KB
- 2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QB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企业标准.QJ/JJ01.01-2005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标准编制:审核:批准:受控标识:发放编号:2006-3-12发布2006-3-12实施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发布
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标准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经规标准[2005]11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等七个标准制定的。本标准从2006年3月12日起实施。本标准由中铁十四局联合体十一局5#梁场项目部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继仁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适用于铁道部审查批准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的制造。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50km/h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指南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施工指南TB10002.1-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203-200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424-20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JG/T3064-199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CECS53:93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ASTMC1202-97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AASHTOPP34-99混凝土抗裂性试验方法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3013-19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T701-199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700-88碳素结构钢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T10-1995预应力混凝土金属螺旋管YB/T9231-1998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1345-19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JC/T894-200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1596-19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JGJ52-19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TB/T2922.1-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TB/T2922.2-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化学法TB/T2922.3-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砂浆棒法TB/T2922.4-1998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TB/T2922.5-200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0002.3-1996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3原材料技术指标3.1.钢材3.1.1钢材进厂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进场复验报告单。无出厂证明书,材质报告单和复检报告单不得入库。3.1.2.Ⅰ级钢筋技术要求3.1.2.1Ⅰ级钢筋力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分别见表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钢筋性能》,表2《拉丝用盘条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表3《热轧光圆钢筋性能》。表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钢筋性能牌号力学性能冷弯试验1800d=弯心直径a=试样直径屈服点σs(Mpa)抗拉强度σb(Mpa)伸长率δ10(%)不小于Q23523541023d=0.5a表2拉丝用盘条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牌号力学性能冷弯试验180°d=弯心直径a=试样直径抗拉强度σb(Mpa)伸长率δ10(%)不小于Q23549023d=0.5a表3热轧光圆钢筋性能表面型状钢筋级别强度等级代号公称直径amm屈服点σs(Mpa)抗拉强度σb(Mpa)伸长率δ10(%)冷弯d-弯芯直径不小于光圆IQ2358~2023537025180°d=a3.1.2.2热轧光圆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4《光圆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的规定:表4光圆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公称直径直径允许偏差不圆度不大于≤20±0.400.403.1.2.3热轧光圆钢筋的长度及允许偏差:通常长度:钢筋按直条交货时,其通常长度为3.5~12m,其中长度为3.5m至小于6m之间的钢筋不得超过每批重量的3%。
定尺、倍尺长度:钢筋按定尺或倍尺长度交货时,应在合同中注明。其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热轧光圆钢筋的弯曲度:钢筋每米弯曲度应不大于4mm,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0.4%。3.1.2.4表面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3.1.3Ⅱ级钢筋技术要求3.1.3.1.Ⅱ钢筋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应符合表5《热轧带肋钢筋性能》中规定,当钢筋进行冷弯时,弯心直径弯曲1800后,钢筋弯曲部位外表面不得产生裂纹。表5热轧带肋钢筋性能钢筋级别强度等级代号公称直径amm屈服点σs(MPa)抗拉强度σb(MPa)伸长率δ冷弯d=弯心直径mm不小于ⅡHRB3356~2533549016180°d=3a28~50180°d=4a3.1.3.2表面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横肋的高度。3.2预应力钢绞线3.2.1钢绞线按GB/T5224进行外观质量和机械复检。3.2.2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直径允许偏差、测量尺寸及测量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直径允许偏差、测量尺寸及测量尺寸允许偏差》规定:表6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直径允许偏差、测量尺寸及测量尺寸允许偏差钢绞线结构公称直径(mm)钢绞线直径允许偏差(mm)钢绞线公称截面积(mm2)每1000m钢绞线理论重量(kg)中心钢丝直径加大范围不小于,%1×7标准型9.50+0.30-0.1554.84322.011.1074.258012.70+0.40-0.2098.777415.2013911011×7模拔型12.7011289015.201651295
3.2.3表面质量成品钢绞线的表面不得有油、润滑脂等物质。钢绞线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锈蚀及麻坑,钢绞线的平直性为1m的钢绞线,放在一平面上,其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mm。3.2.4预应力钢绞线性能应符合表7《预应力钢绞线性能》规定:表7预应力钢绞线性能钢绞线结构钢绞线公称直径mm强度级别MPa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kN屈服负荷kN伸长率%应力松驰性能初始负荷相当于公称最大的百分数%1000h后应力松驰率r/%不大于不小于1×7标准型9.50186010286.63.5804.511.1013811712.7018415615.20172023920318602602201×7模拔型12.7186020917815.21820300255注:规定非比例延伸力FP0.2值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力Fm的90%注:1、Ⅰ级松弛即普通松弛级,Ⅱ级松弛即低松弛级,它们分别适用所有钢绞线;2、屈服负荷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负荷的85%。3、除非生产厂另有规定,弹性模量取为(195±10)GPa,但不作交货条件。3.3水泥3.3.1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仅为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水泥进场必须附有出厂证明书、实验报告单,并由物资部通知试验室取样复验。3.3.2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逾3个月时应取样试验,满足GB175有关规定方可使用。3.3.3细度普通水泥80um方孔筛筛余率不得超过10.0%。3.3.4凝结时间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3.3.5水泥其它技术要求见表8《水泥其它技术要求表》。
表8水泥其它技术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标准要求备注1烧失量≤5.0%2氧化镁≤5.0%3三氧化硫≤3.5%4强度≥50MPa5安定性合格6助磨剂名称及掺量≤1%水泥质量7石膏名称及掺量符合标准规定8混合材名称及掺量符合标准规定9游离氧化钙含量≤1.0%10碱含量≤0.6%11Cl-含量≤0.06%12熟料中C3A含量≤8%非氯盐环境≤10%氯盐环境下3.4粉煤灰3.4.1粉煤灰在进场时应检查合格证上的厂名和批号、合格证编号及日期、粉煤灰的级别及数量、质量检验结果等,如有不符合的应予以退回。3.4.2拌制水泥混凝土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应满足表9《粉煤灰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表9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序号名称技术要求1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122需水量比,%≤1003烧失量,%≤34含水量,%≤1(干排灰)5三氧化硫,%≤36CaO含量,%≤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3.4.3检验结果评定方法:符合上表中要求的为合格等级品。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应加倍重新取样,进行复验。复验不合格的应作为不合格品处理。3.5矿渣粉3.5.1拌制水泥混凝土时的矿渣粉应符合表10《矿渣粉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表10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序号名称技术要求1MgO含量,%≤142SO3含量,%≤4.03烧失量,%≤3.04氯离子含量,%≤0.025比表面积,m2/kg350~5006需水量比,%≤1007含水率,%≤1.08活性指数,%,28d≥953.6粗骨料3.6.1选择石场(厂)时,须有石产地全面质量检查资料,碎石的质量指标应符合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3.6.2检验项目及要求如表11《碎石的技术要求》的规定。表11碎石的技术要求序号检验项目要求标准备注1碱活性≤0.10%砂浆捧膨胀率2母岩抗压强度≥100MPa饱和水状态3压碎指标≤10%4颗粒级配符合标准规定5紧密空隙率<40%6吸水率<1%7坚固性<5%8碱活性≤0.10%9针片状≤8%10含泥量≤0.5%11泥块含量≤0.1%1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折算成SO3,以质量计13氯离子含量<0.02%13有机物含量比色合格14堆积密度>1500kg/m33.7细骨料3.7.1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其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率)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选择砂场(厂)时,须有砂产地全面质量检查资料。砂的质量指标应符合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TB10201-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的规定。3.7.2检验项目与要求符合表12《砂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表12砂的技术要求序号检验项目要求标准备注1吸水率≤2%2细度模数2.6~3.03坚固性质量损失率≤8%Na2SO4溶液循环浸泡法,经5次循环4碱活性≤0.10%砂浆棒膨胀率5含泥量≤2%以质量计6泥块含量≤0.1%7云母含量≤0.5%8轻物质含量≤0.5%9有机物含量比色合格10CL-含量≤0.02%1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折算成SO3,以质量计12堆积密度>1350kg/m313空隙率<47%14表观密度>2500kg/m33.8外加剂3.8.1试验项目与标准符合表13《外加剂的性能》的规定。表13外加剂的性能序号项目指标备注1水泥净浆流动度,mm≥2402硫酸钠含量,%≤10.03氯离子含量,%≤0.24碱含量(Na2O+0.658K2O),%≤10.05减水率,%≥206含气量≥3.0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4.5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7坍落度保留值,mm30min≥180用于泵送混凝土
60min≥150用于泵送混凝土8常压泌水率,%≤209压力泌水率,%≤90用于泵送混凝土10抗压强度比,%3d≥1307d≥12528d≥12011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12收缩率比,%≤13513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803.9预埋件所有预埋件应位置准确,预埋钢板应保持平整,预埋钢筋应绑扎牢固,预埋钢筋包括防撞墙、接触网支柱基础、电缆槽竖墙、综合接地等。支座预埋钢板、套筒、防落梁预埋钢板及螺栓、接触网支柱预埋钢板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及其它部位的预埋螺母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达可乐技术+封闭处理;防落梁挡板采用渗锌处理。3.10水3.10.1拌合用水采用饮用水。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品质应符合表14《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要求:表14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项目预应力混凝土PH值>4.5不溶物,mg/L<2000可溶物,mg/L<2000氯化物(以Cl-计)。mg/L<500硫酸岩(以SO42-),mg/L<600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mg/L<15003.10.2用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实验所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3.10.3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3.10.4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不作要求外,其他标准应符合上表规定。3.11预应力锚具
锚具必须符合GB/T14370的要求,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须有出厂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和复检报告单,方可入库。3.12防水涂料直接用于作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5《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表15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1拉伸强度(MPa)≥6.0GB/T19250-20032拉伸强度保持率加热处理(%)≥1003碱处理(%)≥704酸处理(%)≥805断裂伸长率无处理(%)≥4506加热处理(%)≥4507碱处理(%)≥4508酸处理(%)≥4509低温弯折性无处理≤-35℃,无裂纹10加热处理11碱处理12酸处理13表干时间(h)≤414实干时间(h)≤2415不透水性0.4MPa,2h不透水16加热伸缩率(%)≥-4.0,≤1.017耐碱性,饱和Ca(OH)2溶液,500h无开裂、无起皮剥落GB/T9265-8818固体含量(%)≥98GB/T19250-200319潮湿基面粘结强度(MPa)≥0.620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2.521保护层混凝土与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粘结强度(MPa)≥0.522撕裂强度(N/mm)≥35.0GB/T529-199923剥离强度(N/mm)≥3.5GB/T2790-1995注:试样膜厚2.0±0.1mm。4工序质量指标
4.1钢筋工序4.1.1钢筋调直采用单控冷拉工艺时,应严格执行试验室规定,准确控制钢筋伸长值,Ⅱ级钢筋冷拉伸长率≤1%。调直后钢筋外表不得有裂纹、擦伤、缩颈及重皮现象,调直后的钢筋其抗拉强度、弯曲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4.1.2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施工工艺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焊接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电极接触处不得有烧伤现象;焊接接头处弯折角不得大于40;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4.1.3钢筋加工成型4.1.3.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允许误差±10mm。4.1.3.2弯起位置误差为±20mm。4.1.3.3箍筋内边距离尺寸误差为±3mm。4.1.3.4钢筋不得有马蹄形切口、重皮、油污或弯起现象。4.1.3.5下料、成型好的钢筋应分类堆方整齐,挂牌管理。4.1.4钢筋骨架绑扎后张梁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要求见表15《后张梁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要求》。表15后张梁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要求序号项目要求1橡胶管在任何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偏差距跨中4m范围≤4mm、其余≤6mm2桥面主筋间距及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15mm3底板钢筋间距及位置偏差≤8mm4箍筋间距及位置偏差≤15mm5腹板箍筋的不垂直度(偏离垂直位置)≤15mm6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偏差+5mm、07其它钢筋偏移量≤20mm4.2模板工序模型进场后应对模型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并进行试拼装。模板及制作尺寸允许误差见表16《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误差表》。表16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误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模板总长±10mm2底模板宽+5mm、03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2mm4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10mm5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10mm6模板倾斜度偏差≤3‰7底模不平整度±2mm/m8桥面板宽±10mm9腹板厚度+10mm、010底板厚度+10mm、011顶板厚度+10mm、012支座板处底模相对高差≤2mm13端模板预留孔偏离设计位置误差≤3mm4.3混凝土工序4.3.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4.3.1.1混凝土搅拌时投料顺序为: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4.3.1.2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及水的计量误差≤1%,砂、碎石计量误差≤2%。4.3.2混凝土的输送、灌注4.3.2.1泵送时输送管路的起始水平段长度不小于15m,除出口处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其它部分不得采用软管。输送管路应固定牢固,且不得与模板或钢筋直接接触。泵送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应始终连续输送。灌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4.3.2.2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含气量应控制在2~4%。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45min损失不大于10%,混凝土灌注时,模板温度控制在5~35℃,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在5~30℃。4.3.2.3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超过30cm。4.3.2.4每孔梁制作1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其中7组随梁蒸养后进行标准养护28天以评定混凝土强度,其余6组为施工控制试件;制作3组弹性模量试件,随梁振动,其中1组标准养护28天以评定混凝土弹性模量,2组为施工控制试件。4.3.2.5正常生产中,第60n+1(n=1,2……)孔混凝土抽取抗冻融循环、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4.4养护工序4.4.1蒸汽养护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内温度不低于5℃,灌筑完4小时后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不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60℃,降温速度不大于10℃/h。蒸养其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蒸汽养护每小时进行一次记录。4.4.2自然养护自然养护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后洒水,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洒水养护采用喷雾器进行,保证养护不间断。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制梁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4.5预应力工序4.5.1张拉设备的校定4.5.1.1千斤顶每月校验一次,按使用应力值分点校正。张拉校正系数不大于1.05。如长期不用,在使用前应全面检查和校验。4.5.1.2张拉油压表应选用精度不低于1.0级的压力表。其表盘直径不小于15cm,读数分格不大于0.5Mpa。实际使用压力应在表盘最大压力的1/3-3/4范围内(可选用0-60MPa油压表)。4.5.1.3压力表的校正后使用有效期:1.0级不得超过一周,0.4级不得超过一个月。4.5.1.4工作锚具及夹片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行外观检验及硬度和锚固效率试验,并符合GB/T14370标准要求。4.5.1.5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满足以下要求:a.油泵运转正常;b.润滑良好;c.油箱储油量不少于张拉过程中总输油量的150%,根据气温不可选用10号或20号的机械油,给油箱加油必须用铜丝布过滤;d.油泵安全阀能在额定压力下灵敏开启回油;e.高压输油胶管完好,使用时无小半径弯曲;f.油泵及油管接头清洁;
g.千斤顶和压力表均在校正有效期内。4.5.2梁体混凝土达到图纸设计要求强度及相应弹性模量值,并经监理认可才能进行张拉。预张拉混凝土强度≥33.5MPa;初初张拉混凝土强度≥43.5MPa;终张拉混凝土强度≥53.5MPa,弹性模量≥35.5GPa,且混凝土龄期≥10d。4.5.3按照设计的张拉顺序进行张拉,两端两侧同时对称张拉(即四台张拉千斤顶同时工作),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应缓慢进行,不得超过控制应力。4.5.4张拉完毕后,检查全部钢绞线束,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由锚固引起每片梁钢绞线的滑丝量(指单根钢丝)总和不得超过全部钢丝张拉伸长值之和的0.5%,并不得位于梁体的同一侧,且一束内的滑丝量不得超过2根钢丝张拉伸长值之和。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4.5.5张拉工序出现以下情况,须换夹片或换束重新张拉。a.后期张拉时发现早期张拉的锚具中有夹片断裂者;b.夹片错牙5mm(含有断、滑丝的3mm)以上者;c.切割钢绞线或压浆时发生滑丝者;d.钢绞线工作长度内断丝者;e.锚环裂纹损坏者。4.5.6终张拉完毕,经检查合格并静停8小时后,用手持式砂轮切割机切割钢绞线。在锚具外钢绞线留长40mm处切割,严禁砂轮片碰触夹片。4.6压浆、封锚工序4.6.1管道压浆4.6.1.1水泥浆调制应使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不得使用有受潮结块的水泥,水泥应满足GB175有关规定。外加剂满足GB8076和JC475标准有关要求,对预应力钢绞线无腐蚀作用,使用前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方能进场。4.6.1.2水泥浆的水胶比不得超过0.34,且不得泌水;流动度应不大于25s,30min后不大于35s;水泥浆28d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24h内最大自由体积收缩率不大于1.5%,标准养护条件下28d浆体自由膨胀率为0~0.1%。4.6.1.3真空度应达到-0.06~-0.1之间并保持稳定。灌浆泵压力达到0.6MP左右,持压1~2分钟,当输浆管长度大于30m时应提高压力0.1-0.2Mpa。4.6.1.4水泥浆自调制至压入管道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40分钟。
4.6.1.5自封闭进浆管时,一小时后才能撤除压浆筒,并检查确认无漏浆。4.6.1.6每工班制做7.07cm立方体标准试件4组。一组标准养护28天用来评定水泥浆强度,其余3组为施工控制试件,随梁养护。4.6.2封锚4.6.2.1封锚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C50。4.6.2.2制作混凝土试件6组,其中5组标准养护28天用来评定混凝土强度,其余为施工控制试件,随梁养护。4.7箱梁吊装、运输及存放工程4.7.1箱梁存梁及顶梁支点设置在梁端底板的腹板下方,距梁端距离1.3m。运输支点设置在梁端底板的腹板下方,距梁端距离≤3.0m。4.7.2为防止存放时,存梁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梁体扭曲,在每个支点处放置7cm厚橡胶垫板,以保证每支点实际反力与四个支点的反力平均值相差不超过±10%或四个支点不平整量不大于2mm。4.8桥面防水层工序4.8.1桥面混凝土基层平整度用1m长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m。4.8.2涂料主剂称量允许误差为±2%。4.8.3采用人工涂刷配制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搅拌时间3~5min。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4.8.4涂刷时须分2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4.8.5严禁雨中施工。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来缩短干燥时间。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桥面防水层施工。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5产品技术指标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指标项次项目要求备注1梁体及封端混凝土外观平整密实,整洁,不露筋,无空洞,无石子堆磊,桥面流水畅通对空洞、蜂窝、漏浆、硬伤掉角等缺陷,需修整并养护到规定强度。蜂窝深度不大于5mm,长度不大于10mm,不少于5个/m22梁体表面裂纹非预应力部分不允许有宽度大于0.2mm的表面裂纹,预应力部位梁体表面不允许有裂纹。3产品外形尺寸桥梁全长±20mm检查桥面及底面两侧桥梁跨度±20mm桥面及防撞墙内侧宽度±10mm检查1/4L、跨中、3/4L和梁两端腹板厚度+10mm、-5mm检查1/4L、跨中、3/4L底板宽度±5mm检查1/4L、跨中、3/4L和梁两端桥面外侧偏离设计位置≤10mm从支座螺栓中心放线,引向桥面梁高+10mm、-5mm检查两端梁体上拱度±L/3000终张拉/放张后30d时顶、底板厚+10mm、0检查最大误差处表面倾斜偏差≤3mm/m检查两端,抽查腹板梁体平整度偏差≤3mm/m检查1/4L、跨中、3/4L和梁两端保护层厚度在90%保证率下不小于35mm(抽样总数不小于600点,并按不同部位分别统计)梁跨中、梁两端的顶板顶底面、底板顶底面、两腹板内外侧面、梁两端面和顶面各20点
底板顶面不平整度≤10mm/m检查1/4L、跨中、3/4L和梁两端支座板每块边缘高差≤1mm用水平尺靠量支座中心线偏差设计位置≤3mm螺栓孔垂直梁底板螺栓中心偏差≤2mm指每块板上四个螺栓中心距外露底面平整无损、无飞边,防锈处理4电缆槽竖墙、伸缩装置预留钢筋齐全设置、位置正确接触网支架座钢筋齐全设置、位置正确泻水管、管盖齐全完整、安装牢固、位置正确桥牌标志正确,安装牢固5防水层按本标准中有关规定6施工原始记录、制造技术证明书完整正确,签章齐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
-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 硬质景观技术标准
- 技术标准考试(gbt 50666-2011)
- 北京市公联公司城市道路工程各类地下管线回填技术标准
-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2009年版
- 采购技术标准 丝印钢化玻璃
- 创百科一体化钱槽产品技术标准以及公司简介
- 江苏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调研问卷
- 幕墙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20110903
- 技术标准化施工浅谈
-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工程技术标准
- 测量工作统一作业技术标准
-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
-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
-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4-2001
- 球磨机研磨体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