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62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3l卷第2期科技进步与对策Vo1.31NO.O22014年1月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Jan.2014从技术标准研究走向技术标准学沈君,王续琨(1.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2.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辽宁大连116O24)摘要:1980年代以来,技术标准类图书、期刊文献、硕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持续增长,为创建和发展技术标准学奠定了丰厚的学术基础。创建初期,技术标准学的研究主题包括技术标准的地位和功能、一般形成机理、体系建构及管理、技术标准化推行进程、战略实施对策、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互动机制等。今后一个时期,为推进技术标准学有序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研究队伍、辨识学科地位、强化学科意识。关键词:技术标准研究;技术标准学;新兴学科;交叉学科DOI:10.6049/kjjbydc.2013030765中图分类号:G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2—0005—06标准学创建初期的若干研究主题,提出今后一个时期0引言推进技术标准学有序发展的基本思路。技术标准指在标准化领域中为需要协调统一的技1技术标准研究演进概况术事项制定的各项规则。现代意义的技术标准出现于2O世纪初。由于技术标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概念和事务作出的来越明显,现代社会对技术标准工作的关注程度也越统一规定。在中国学术界,通常将标准按性质区分为3来越高。大类,即技术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生产组织标准或技伴随着以技术标准编制、推广、使用为核心的标准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3类标准中,技术化工作的广泛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在中国逐步兴起。标准数量最多。事实上,3类标准之间很难划分明确的本文从描述近3O年技术标准研究在中国的演进概况界限,在标准化工作实践中人们也没有刻意对3类标人手,通过对技术标准研究重点内容的梳理,确认技术准作出严格区分。特定意义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服I19]GUPTAA,WANGH.GettingChinaandIndiaright:andnotebookPCs[J].IndustrialandCorporateChange,strategiesforleveragingtheworl8sfastest—growingecon—2010(19):8l116.omiesforglobaladvantage[M].SanFrancisco:Jossey—[25]SIEMENS.Growinemergingmarkets[EB/OL].http://Bass,2009.www.siemens.com/annual/11/en/get—closer—to—our-cus—[2O]W00LRIDGE.Theworldturnedupsidedown:aspeeialtomers/grow-in-emerging—markets.htm1.reportoninnovationinemergingmarkets[J].Economist,[26]G0VINDARAJANV,TRIMBLECS.Isreverseinnova—2O10(15):12一l5.tionlikedisruptiveinnovationLJ].HarvardBusinessRe—[21]H0VISJ.Frugalinnovationarecipeforglobalsuccessview,2009(9):3O.-lJ].TMTC,2O12(5):23.[27]PRAHALADC,MASHELKARR.Innovatiofsholygrail[22]HANSENMT,BIRKINSHAWJ.Theinnovationvalue[J].HarvardBusinessReview,2010,88(7/8):132—141.chain口].HarvardBusinessReview,2007,85(6):121.[28]IMMELTJR,G0VINDARAJANV,TRIMBLEC.HOW[z3]ROPERS,DUJ,LOVEJH.ModelingtheinnovationGEisdisruptingitself[J].HarvardBusinessReview,valuechain[J].ResearchPolicy,2008,37(6):961977.2009,87(i0):56—65.[24]DEDRICKJ,KRAEMERKL,LINDENG.Whoprofits(责任编辑:陈福时)frominnovationingloba1valuechains?astudyoftheiPod收稿日期:2013-0506作者简介:沈君(1969一),男,黑龙江庆安人,博士,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专利计量和科学技术管理;王续琨(1943一),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知识体系结构和管理科学基础理论。
科技进步与对策2O14年务于技术标准。可以将“标准化”中的“标准”理解为技国电力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集中出版了几雠术标准的等义概念。因此,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个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包括《电力技术标准汇编540别类雠悃时,将同时使用“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两个检索词。多册、《水利技术标准汇编)530多册、《火力发电厂技术撇本文将以“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为指向的研究成果,标准汇编》2O多册、《水力发电厂技术标准汇编》10多熄量分别称为技术标准类图书、期刊文献、学位论文。册、《供电企业技术标准》10多册。技术标准类图书出以技术标准领域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为版量,第二个1O年(1992~2001年)比第∞一2个1O年船依托,有组织、成规模的技术标准研究始于2O世纪7O(1982一l991年)有所下降,第三个lO年(2002—2011年代末期。以图书、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为主体的技术年)则有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标准化概论”、“标准化的2¨标准研究成果在1980年代逐渐增多。研究成果数量基础”、“标准化原理”、“标准化教程”、“标准化导论”、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技术标准研究在中国的演“标准化管理概论”、“标准化管理学”等著作在第三个进状况和趋势。1O年明显增多,而且出版了《新世纪技术标吩准3国际鹋竞争北%2012年l1月26日,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策略》、《技术创新、技术标准与经济发展》、《区域技术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中以“技术标准”、“标准化”作为检标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理论及方法》、《冲突与共赢:技术标准中的私权保护》、《∞技术标弛准化.。m索词,进行正题名精确检索,共检出相关图书3226部。虽然20世纪50年代即有以“技术标准”、“标准化”作为研究新论》、《标准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等更具理论色书名主题词的图书问世,但在2O世纪70年代之前此类彩的专著。∞4”图书数量不多。表1列出了以“技术标准”、“标准化”作2O12年11月24日,笔者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为书名主题词的图书在1982—2011年的年度分布情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技术标准”、“标准化”作为检∞6况。索词,进行篇名精确检索,检出1982—2011年的相关文姗M以“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作为书名主题词的图书献分别有3189篇、35029篇,其年度分布情况如表2存在各个年度出版量不均的现象。1986—1989年,“标所示。这些期刊文献,既包括论文、书评,∞又8包括会议”准化”图书出版量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标准化考试风新闻、人物专访、图书出版信息等。由于后一类文献数生水起,许多出版社竞相出版各学科的“标准化考试”、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社会对技术标准相关∞n4“标准化训练”、“标准化试题”图书。2002年,“技术标问题的关注程度,表征了技术标准在经济活动中的姗地¨m准”图书出现了一个空前的出版峰值年,因为这一年中位及变化情况,因而没有对此类文献做剔除处理。表1技术标准类图书年度分布(1982—2Ol1年)∞27类别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o1991lO年合籼计∞32类别灿m技术标准图书数量标准化图书数量∞汁汁技术标准文献篇数2424212O27221o5标准化文献篇数198238283288357351328357类别技术标准文献篇数26标准化文献篇数353类别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lO2Ol1lO年合计技术标准文献篇数15117420922831426431228732O2262485标准化文献篇数1453172o17251786209022362628260328313O3122103可以看出,以“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作为篇名主量,是第二个1O年的2.35倍,是第一个1O年的7.77题词的期刊文献数量在30年间呈现前松后紧的增长倍。技术标准类期刊文献迅速增加,表明社会各个方趋势。1982~1993年,文献数量在小幅度波动中缓慢面对技术标准的需求不断上升。增长。1994年出现突增拐点,文献数量是前一年的31994年技术标准类期刊文献突增,一方面与国家倍。此后,文献数量一直高位稳定增长。同样以每lO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管理力度加强有关。例如,1993年年作为一个统计时段,第三个1O年所发表的文献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召开第四
第2期沈君,王续琨:从技技术标标年准研究走向技术标准学术准份标化小准论计次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确认了1666项强制性论文为《水利技术监督》)、《印刷标准化》(1993年创刊,后更文数国家标准,发布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名为《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标准化报道》(1994年创数办法》、《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管理办法》;1994年国刊,后更名为《质量指南》)等。家技术监督局召开第三次全国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中2012年11月25日,笔者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认证实验室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中国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作为检索词进行题名精确检索,坞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相继成立;另一方分别检出相关学位论文203篇、623篇,前者的起始年份面,一些相关刊物陆续创刊,为技术标准类文献提供了为2002年,后者的起始年份为1997年。表3列出了这更多发表园地。包括《中国标准导报》(1992年创刊)8、些学位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舍弃了1997—2001年5篇《电力标准化与计量》(1992年创刊,后更名为《电力技“标准化”学位论文。2012年学位论文数据不完整,表术》)、《水利水电标准化与计量》(1993年创刊,后更名中该年数据加上了括号予以标示。∞表3技术标准类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年度分布(2002-2012年)009201020112012合计34263423(9)2036O689386(36)6189494127109(45)821表3清晰地展现了技术标准类学位论文在十几年点,最近3O多年积累的丰厚成果为创建技术标准学奠间的渐进增长情况。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同期刊论文定了学术基础。我们有理由认为,技术标准学是技术相比,篇幅较长、学术性较强。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以标准研究延展和深化的产物,是技术标准研究成果系“技术标准”、“标准化”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标志统化、学科化的必然结果。着技术标准研究领域后继有人,是技术标准研究走向技术标准学作为以技术标准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其学科体系构建和完善尚需时日。在起步阶段,可技术标准学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以通过对技术标准已有研究成果的爬梳剔抉、甄别辨2技术标准学研究主题初步构想识,找出若干基础性研究主题。一是浏览具有体系化倾向的技术标准类著作章节标题,从中寻找“同类项”,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产表4列出了4部经过挑选的技术标准类图书各章标题品质量、参与全球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等现实需要,向作为示例;二是浏览技术标准类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我们提出了以学科化进程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创建技题名或篇名,通过梳理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组合来术标准学的历史性任务。技术标准学创建并非零起确认研究主题。表44部技术标准类著作各章标题技术标准研究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基于技术标准的历史沿革、分类方式、演进趋势等常规性问题外,准研究已有的成果,技术标准学除了应当涉及技术标还需要将以下6个研究主题作为体系建构重点。
·8·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技术标准的地位和功能。技术标准是产品市准化推行问题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占有很大比场准人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家、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技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今后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术合作和竞争的重要筹码。技术标准源于互通、互用、探讨,诸如技术标准化意识培育途径、技术标准规划和互换的技术兼容需求,然而技术标准形成之后又成为计划的目的设定、技术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技术标准技术转移、成果共享的限制性因素。发达国家利用科文本编写规范、技术标准审查机构方案设置、技术标准学技术优势抢占了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机,达到了垄断使用者培训方法、技术标准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准则技术和市场的目的。多年来,企业界和学术界流传着等。一些关于技术标准特殊地位的说法:三流企业做项目、(5)技术标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一流企业做标准、做是指各级社会组织从自身发展目标出发,利用技术标文化;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准的制定和推广,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利益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技术标准对于推动技术进最大化的原则性构想或谋划。从国家、行业到产业集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国际群、企业,不同组织层次应有各自的技术标准战略。关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着力探讨如何准确于技术标准战略的研究,既要探讨制定技术标准战略把握技术标准的“双刃剑”特征,合理利用其规范性、经的依据、实施战术等一般性问题,又要探讨诸如技术标济性、安全性、保护性、排他性功能的原则和机制。准联盟的组建方式、成员结构、成员关系强度、运行机(2)技术标准的一般形成机理。技术标准的形成制、联盟发起制度等中观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分门别类以技术成果为基础,以经济为动力,同时受到政府、产地探讨不同行业或领域(如作为传统产业的机电业、冶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规制主体的影响。这3方面因素金业、建筑业和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子信息业、生物工程综合作用,推动技术标准不断更替和演进口]。一般而业等)的技术标准战略问题。言,技术标准源于标准制定者掌握的技术成果及衍生(6)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互动机制。世界经济的知识产权,以原创性专利技术为基础,通常依靠一个发展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和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贸专利群来支撑。拥有占主导地位的技术标准,标志着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与技一个国家或企业掌握着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并依此而术标准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技术形成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同技术标准形成机标准体现社会公众利益,因而具有公用性和公权力属理相联系的具体研究课题,包括技术标准的影响因素、性。技术标准的公用性与知识产权的私有性存在难以形成动力、形成路径等,以及技术标准生成与科学研究调和的对立性矛盾。发达国家及跨国企业借助占有较成果、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管理经验、社多知识产权成果的优势,实现了对某些技术标准的实会现实需求、政府干预力度的关系等。质垄断,形成了巨大的产品、产业竞争优势。针对这种(3)技术标准体系的建构及管理。从一个企业到情况,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技术标准的法律特征及表现一个行业、一个国家,都存在着由众多标准构成的技术形式、技术标准与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合理融合、技术标准体系。在国家范围内,有国家技术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冲突根源、技术标准中知识产权滥用技术标准体系、地区技术标准体系和企业技术标准体的法律规制途径、技术标准中专利许可方式等问题。系。在企业范围内,产品可以解析为产品、部件、零件、材料4个层次,因此企业标准体系通常包含上述4个层3推进技术标准学有序发展的基本思路次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反映了标准一门学科的创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对象的隶属关系或包含关系]。技术标准管理主要是果。主要包括两类:以社会需求为核心的外部因素与对不同技术标准体系的管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需作为学科生成学术基础的内部因素。技术标准学正是要探讨的课题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和特征、处于社会需求与科学内在逻辑发展交汇点的一门新兴技术标准化管理原则、管理机构、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学科。为了推进技术标准学有序发展,我们还需要思管理制度建设等。在细部方面,还需要分别研究产品考以下3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推进措施。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管理、安全标准管理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医疗卫生、教育、军事、环境等各3.1整合研究队伍个领域的标准管理系统。一门学科的发展,人才是头等重要的资源。过去(4)技术标准化推行进程。技术标准化包含技术几十年,技术标准研究主要依靠两部分力量,一是研究标准规划和计划、技术标准制订和修订,技术标准审查机构研究人员,一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研究生。批准、贯彻执行、监督检查、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活动。196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前身)技术标准化推行是一个不断循环、永无止境的过程。设立标准化综合研究所,1999年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技术标准水平在循环中逐步提升,技术标准体系在循分类编码研究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中环中逐步完善。在现有技术标准类文献中,与技术标国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合并组建了中国标准化研究
第2期沈君,王续琨:从技术标准研究走向技术标准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行业性、地方性标准化研究首先看技术标准学与技术学、质量技术监督学的机构,如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空综合关系。技术是人类为了能动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界,以技术研究所等,既是中国标准化工作或技术标准实践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依据而创造的活动手段。技术活动的中坚力量,又是侧重从实践视角,从事技术标准学是以技术为对象的一系列学科的统称,是一个介于研究的骨干力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学科门高等学校一方面为技术标准研究机构输送人才,类L6。归属于技术学的分支学科,各自以技术的某个侧一方面直接参与技术标准研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面或细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技术标准学以技术活动究力量。以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授予中的统一规则——技术标准作为研究对象,理应将其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均归类于技术学。质量技术监督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未设置名称中嵌有“技术标准”或“标准化”的专业。因以标准为依据,以技术检验、计量检测为手段,对产品而,参与技术标准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可谓来自各领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活动。质量技术监督域。为了摸清技术标准类学位论文的学科(专业)来学是伴随着2O世纪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组建,而源,笔者对部分论文进行了统计。2008—2011年10篇在中国逐步萌生的一门具有管理科学属性的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中,学科(专业)分布为管理科学与工程52006年出版的《质量技术监督概论》,其第1章就是“标篇,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木材科学与技术、道路与铁准化”_7]。因此,将技术标准学归属于作为行政管理学道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各1篇,涉及经济学、工分支学科的质量技术监督学也是顺理成章的。通过上学、农学、管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2O1O一20l1年52述分析找到了技术标准学的两门上位学科,因而认定,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科(专业)分布涉及哲学(科学技技术标准学是介于技术学与质量技术监督学的边缘学术哲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法学科。两门上位学科属于交叉学科,因而技术标准学也(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等)、工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与归类于交叉学科。今后,技术标准学要从技术学的一土木工程等)、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医学(药物分些先行分支学科(如技术教育学、技术管理学等)获得析学)、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等7个学更多参照和借鉴,还要同质量技术监督学互携互进、共科门类。这一结果表明,技术标准研究同各种人类活同发展。动、各学科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也表明技术标准研究其次看技术标准学与标准化工程学、标准化管理尚缺乏具有“术业专攻”的主力部队。学的关系。标准化工程学又称技术标准化工程学,是2O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研究技术标准化过程及其方式、手段的学科,涉及技术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仅设学科标准制订和修订、审查批准、贯彻执行、监督检查、效果门类和一级学科两个层次,给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让评价等诸多环节。学术界通常将1934年出版的《工业渡了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一些有基础、有能力发展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一书作为标准化工程学萌生的起技术标准教育的高等学校,例如在国内最早设置硕士点_8。标准化管理学又称技术标准化管理学,是研究技研究生标准化专业方向的中国人民大学、设有标准化术标准管理活动的学科,涉及技术标准规划和计划、管学院的中国计量学院、设有质量技术监督学院的河北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等。由于研究视角有所不大学等,可以依据自身学科布局,在优势学科中设置技同,标准化管理学与标准化工程学的研究内容虽然有术标准类专业,着力培养能够探索技术标准综合性、基所重叠但并不重复。通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础性课题的研究人才,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对于整合目录检索可知,早在2O世纪8O年代,中国就已有标准技术标准研究队伍的特殊作用。另外,中国标准化协化工程学、标准化管理学方面的专著问世_9。技术标会、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等学术团体,由中国准学既要研究静态的技术标准,又要研究动态的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标准科学》、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即技术标准的运行过程和管理过程。因此技术主办的《中国标准化》等期刊,应该更多地吸收或吸引标准学应该包含侧重于对技术标准做动态研究的标准偏向于技术标准理论研究的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生,在化工程学、标准化管理学。鉴于标准化工程学、标准化整合技术标准研究队伍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管理学的演进程度略微超前于技术标准学,需要充分3.2辨识学科地位吸收和集纳标准化工程学、标准化管理学研究成果,在做好总体发展谋划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三者协同共进。通过解析技术标准学与其上位学科、下位学科、近邻学科等若干相关学科关系,对技术标准学在整个科3.3强化学科意识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作出准确识别和判断。利用学科在一个研究领域走向学科化进程的初期阶段,人之间的互动关联性促进相关学科演进发展。技术标准们往往并未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研究领域将是一门学科学作为处于初创时期的新兴学科与技术学、质量技术的生长基地,缺少应有的学科意识。从科学学视角对监督学、标准化工程学、标准化管理学等均高度相关。技术标准学的创生与发展状态进行审视和判断,可以
·1O·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正帮助我们树立应有的学科意识,推进技术标准学学科化,有望形成机械技术标准学、化工技术标准学、冶金化进程。技术标准学、建筑技术标准学、交通(公路、铁路、水运、强化学科意识的目的在于,促使我们积极主动地航空)技术标准学、电力技术标准学、电子通信技术标开展技术标准学的元研究。所谓技术标准学元研究,准学、材料技术标准学、食品技术标准学、生物工程技就是对于技术标准学各种一般性、基础性、共同性问题术标准学等分支学科;三是运用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的探讨,包括这门学科的创生和演进历史、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技术标准,形成一系列边缘分支学科,除前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学科结构、面提到的技术标准工程学、技术标准管理学之外,还包分支学科、发展趋势等。在技术标准学初创时期开展括技术标准经济学、技术标准战略学、技术标准文献元研究,围绕关乎学科演进历程、方向、路径、手段等一学、技术标准情报学、技术标准教育学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尽管不能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但对于活跃学术气氛、聚拢研究人气、吸引潜在研参考文献:究者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技术标准学元研究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在[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于这门学科体系的结构构思和分支学科形成区位的预[2]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测。这两个问题互为表里,以展望学科分化发展态势社,1995.作为连接点。分化发展态势预示着技术标准学将在未[3]高俊光,单伟.技术标准形成机理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来的演进发展中,有可能生成哪些分支学科。例如,我与对策,2011,28(15):1014.们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企业技术标[4]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准”、“企业标准化”作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分别检社,2005:39.出94篇、950篇相关文献。显然,上述成果为创建企业[5]徐元.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趋势、法律问题与解技术标准学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其成为技术标准学的决途径E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10):77—82.一门先行分支学科。1-6]王续琨.交叉科学结构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技术标准关涉人类社会所有实践领域,在社会需[7]邓于仁.质量技术监督概论[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求的拉动下,技术标准学有着不断分化、永续发展的开2006.阔空间。在今后的演进中,技术标准学至少有3条分[8]王续琨,冯欲杰,周心萍,等.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学科辞典化发展线索。一是按照活动领域或应用范围进行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化,有望形成企业技术标准学、工程技术标准学、农业[9]郎志正.标准化工程学[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技术标准学、教育技术标准学、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学、[10]樊光鼎.标准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网络技术标准学、物流技术标准学、环境保护技术标准l988.学等分支学科;二是按照产业部门或劳动部门进行分(责任编辑:张益坚)FromtheTechnicalStandardResearchtoStudiesofTechnologyStandardsShenJun,WangXukun(1.SchoolofBusiness,ShandongUniversityatWeihai,Weihai264209,China;2.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andLaw,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Abstract:Sincethe1980s,thequantitiesofthetechnicalstandardbooks,journalarticles,master"sdegreeanddoctoralde—greethesishavecontinuedgrowingwhichtolayarichacademicfoundationforthecreationanddevelopmentofstudiesoftechnologystandards.Theinitialresearchtopicsofstudiesoftechnologystandardsincludedthestatusandfunctionsoftechnicalstandard,generalmechanismoftechnicalstandard,theconstructionanditsmanagementoftechnicalstandardsystem,theimplementationprocessoftechnicalstandardization,theimplementationofcountermeasuresoftechnicalstandardstrategy,interactivemechanismoftechnicalstandardandintellectualofpropertyrights,etc.Inordertopromotetheorderlydevelopmentoftechnica1standardsinthenextperiod,furtherintegrationoftheresearchteam,identificationofacademicstatusandthestrengthenofdisciplinaryconsciousnessareneeded.KeyWords:TechnicalStandardResearch;StudiesofTechnologyStandards;NewDiscipline;CrossDisciplin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sy xq8-2003 钢质管道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
- sh 3087-1997石油化工管式炉耐热钢铸件技术标准
- 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
-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06)
-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32-2000
- 液化天然气场站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及发展动态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标准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 工商户计量远传监控系统技术标准
- 中药天然提取物质量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 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的现状分析
- 国际贸易的技术标准发展趋势与中国现状及对策
- 北京市房屋重置成新价评估技术标准
-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竞争案例研究与分析
- db 11t 125-2000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综合技术标准
- 中国电影技术标准代表团参加iso/tc36第21次全会并对俄罗斯和波兰进行业务考察
- ts350.55.001提升器总成技术标准
-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i-1(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