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定价探究 摘要:运用创新生态学、外部性理论、平台与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间外部性来源、表现与形成机理,提出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非平衡定价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收费、免费和补贴模式。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定价研究中图分类号:F276;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2-0126-04一、引言15
近年来,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不同产业间高科技企业基于共同技术标准耦合平台进行大范围分工合作,形成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是技术模块耦合创新的结构、界面与测试规则,它将技术创新同步化、协调整合形成系统性技术创新,这极大推动了企业间展开协作R和D、知识产权许可与技术标准推广合作频率。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根据创新资源选择创新生态位,形成多种类型截然不同的系统成员,技术标准向多边成员许可技术,多边成员以技术标准为界面实现接触与交易,多边许可价格结构的任何改变都将影响多边成员融入创新生态系统的规模与参与程度。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多边市场典型特征,技术标准化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涉及众多模块提供商,究竟向哪些模块提供商收费以及采取何种收费模式都会影响成员间收益的合理分成与协同共赢。15
现阶段学术界往往结合平台与双边市场理论研究网络外部性内部化问题。Rochet和Tirole通过建立包含使用外部性和成员外部性的双边市场模型,推导并解释最优平台定价模型[1]。Caillaud和Jullien根据间接网络外部性提出“分而治之”策略,平台应该对一边市场补贴而在另一边市场盈利[2]。Ceccagnoli等认为配套企业应该与平台企业协同共生,为平台提供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建立良性间接网络外部性增进价值共同创造[3]。Evans和Schmalensee调节价格结构实现间接网络外部性内部化,通过平台交互作用实现两组或多组用户获得各自最佳利益[4]。Eisenmann等通过“平台包络”共享用户关系从而内部化网络外部性[5]。此外,部分学者对网络外部性影响下技术标准许可定价策略展开研究,关注部分许可[6]、固定许可[7]、捆绑定价[8]、补贴定价、渗透定价等。更多的文献综述发现,技术标准最优许可定价旨在解决系统成员间外部性内部化问题。基于此,本文引入创新生态学、外部性理论、平台与双边市场理论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间外部性的来源、表现与形成机理,提出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非平衡定价一般性分析框架、要素与思路,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收费、免费和补贴模式。二、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关系分析1.多边成员类型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凸显模块化“背对背”竞争趋势,系统成员为避免激烈竞争,围绕不同模块形成异质性企业种群,企业种群依据自身拥有的创新资源与环境适应性选择不同创新生态位。根据不同创新生态位分为:技术标准开发商、零组件开发商、集成创新企业与互补配套品提供商。技术标准开发商拥有必要专利所有权,决定系统成员的准入并负责技术开发、许可与维护,如高通公司拥有CDMA专利技术1500余项,苹果公司拥有多点触屏专利技术,谷歌开发安卓源代码技术等。零组件开发商负责开发嵌入标准化产品中的各类零组件,如生产智能手机需要的高密硬盘、显示器芯片、编解码器等。集成创新企业负责组装加工或基于必要专利开发从属专利进行集成创新,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可直接使用的标准化产品,如各类PC厂商生产的加载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不同整机厂商提供的安卓智能手机等;互补配套品提供商可划分为不同模块提供商,分别提供硬件、软件与服务模块,如支撑3G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各类网络基础设施、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以及运营维护等。15
2.多边成员之间的外部性产生机理外部性指某个经济主体采取经济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不利)影响,而该经济主体却不能获得报酬(给予补偿),不能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新古典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最早提出“外部经济”概念,之后,马歇尔的弟子“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补充了外部不经济概念。随着网络经济兴起,Economides[9]等学者对网络外部性进行研究,将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组内用户规模扩大导致同组用户效用增加;一组用户规模扩大导致另一组用户效用增加。Parker和VanAlstyne[10]提出交叉网络外部性,指通过平台交易的双边用户,一边市场规模的扩大带动另一边用户效用增加,从而带动另一边用户规模扩大。创新生态系统中多边成员间需求具有相互依存性,缺少任何一边成员,其他成员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只有多边成员共同参与到平台上来才能实现共赢。因此,多边成员在考虑是否参与平台时,不仅会考虑同类成员规模带来的直接网络外部性,更会考虑不同类型成员规模带来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交叉网络外部性影响下实现多边成员规模相互促进。15
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间外部性阻碍成员间收益合理分成,影响各边成员融入创新生态系统的积极性,必然带来系统结构性风险。早期“庇古税”认为征税和补贴能够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后来科斯指出规定财产权,通过双方自由协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张五常和杨小凯认为合约与制度安排能够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双边市场理论认为,由于存在非平衡价格结构科斯定理只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必要非充分条件[1]。平台理论认为,平台作为价格制定者可根据多边用户异质特征制定非平衡价格结构实现外部性内部化。三、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价格结构分析1.技术标准的平台本质特征分析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多边用户通过购买平台产品接入平台实现接触或交易[1]。平台市场拥有两组或多组异质用户,用户间需求具有相互依存性,平台能够协调双边(多边)用户需求并提高用户接触和交易效率。平台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11],能制定非对称价格结构改变用户接入量和交易规模[12]。技术标准具有上述平台本质特征,可视为一种平台:(1)技术标准维系着多边成员,包括技术标准开发商、零组件开发商、集成创新企业与互补配套品提供商;(2)多边成员间需求具有相互依存性,技术标准开发商负责为其他成员提供平台技术,集成创新企业与互补配套品提供商相互提供外部经济;(3)随着技术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与“专利丛林”出现,技术标准极大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技术许可效率;(4)15
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用户基础,“直接网络外部性”吸引新用户不断加入,多边用户交互作用促进彼此规模增长带来“交叉网络外部性”;(5)平台作为价格制定者,往往采取非平衡定价方式内部化“交叉网络外部性”。 2.技术标准多边许可非平衡定价机理技术标准拥有平台本质特征,技术标准多边许可定价区别于传统单边市场,不仅要考虑价格水平更应该考虑价格结构。价格结构是平台交易背景下,总价格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分配结构。在双边市场中,买卖双方通过平台接触和交易,平台向卖方索取价格Ps,向买方索取价格Pb,价格总水平P=Ps+Pb,在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结构上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平台总需求,进而影响平台交易总量[12]。技术标准定价涉及多边用户,由于交叉网络外部性,这些用户中有一些是利润中心而另一些为利润中性或利润为负[12],平台往往对交叉网络外部性较大的一边用户采取低价、免费甚至补贴策略,吸引大量一边用户接入平台从而带动另一边利润中心用户接入,平台通过对利润中心用户收取高额费用实现利润最大化。由于网络外部性,平台一边用户规模扩大提高了另一边用户效用,在以平台为中介的交易背景下,用户不能通过讨价还价形成价格转嫁机制完成外部性内部化,因此,平台只有面向所有多边用户进行倾斜性定价,把价格结构作为外部性内部化的制度安排。15
下面,进一步将技术标准价格结构具体化。假设技术标准中存在相互联系的三种可能价格:技术标准开发商对零组件开发商、集成创新企业以及互补配套品提供商提供产品和服务收取入门费T和提成费t;技术标准开发商分别向零组件开发商、集成创新企业以及互补配套品提供商进行补贴F。平台价格结构由技术标准开发商对三边成员调节三种价格而成,技术标准组织通过多种价格的组合与倾斜构成技术标准非平衡价格结构与定价方法。四、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多边许可定价模式1.收费模式收取入门费。入门费也称为会员费或年费,是指多边用户接入平台所需支付的固定接入费用。平台通过入门费调控多边市场的接入门槛与用户数量,防止平台用户的多归属行为,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内生交易费用以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以下几种情形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1)完整交易过程难以观测,(2)出现线下交易行为,(3)交易价格与交易量易于伪造,(4)用户效用难以测度。当技术标准具有以上特征时,倾向于收取入门费,如欧洲数字电视广播联盟(DVB)根据注册用户年收入收取一定比例年费,美国数字电视标准(ATSC)采用级差年费制。用户多归属行为主体一般为偏好无差异用户,收取入门费可以提高用户成本,从而有效阻止多归属行为。在标准化与交叉网络外部性作用下,用户转换成本越大越容易被锁定,锁定效应提高用户支付意愿,平台因此获得垄断利润。15
收取提成费。平台根据用户交易数量收取提成费,提成费可分为固定单价提成费、净售价提成费、阶梯式累进许可费三种模式。平台收益源于多边用户相互依存的需求,平台使用外部性随着交易行为产生,而平台提成费影响多边用户通过平台进行交易的意愿与潜在交易量,因此,提成费的制定与平台收益密切相关。随着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走向成熟,平台的用户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平台逐渐调整价格结构,从倾向于收取入门费转向收取提成费,甚至减少单位提成费以促进交易次数的增加,通过长尾效应实现盈利。例如,DVD6C联盟的专利许可费率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单位提成费递减的现象,对DVD-VIDEO光盘和DVD-ROM光盘,2002年以前按每盘7.5美分收费,2003年按每盘6.5美分收费,2004年以后按每盘5美分收费。两步收费模式。平台向多边用户既收取入门费也收取提成费,平台通过入门费调控多边用户接入规模,通过提成费影响多边用户交易量。随着长期技术标准推广合作,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事实标准或法定标准,此时,技术标准积累的用户基础达到临界规模,在网络效应显著的行业实现“赢家通吃”。虽然,平台倾向于收取提成费,但为了抑制用户多归属行为,部分平台仍收取一定额度的入门费,但收费水平低于平台导入期。两步收费模式的典型代表有家庭影音设备兼容性联盟(HAVI)和CDMA标准,前者向会员收取年费,再根据最终产品数量收取15
从量许可费用,后者被许可企业不仅需要交纳入门费,还需要根据销售情况按比例交纳技术提成费。以上是技术标准按收费形式分类情况,由于技术标准的平台特征,技术标准组织作为价格制定者,往往根据交叉网络外部性大小制定非平衡价格结构,对交叉网络外部性较大的一边或两边实行免费定价,旨在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到平台上来。综上所述,按照收费类别与收费对象,可将技术标准多边收费模式分为以下6种(见表1)。2.免费模式技术标准的形成需要系统中不同角色厂商共同努力,推出标准化产品实现多边成员互联互通,在扩大事实标准影响力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市场效应与市场份额。当在位技术标准主导企业感受到潜在进入者可能推行新标准并获得成功时,会采用免费模式面向多边用户进行技术标准许可;另一种情况下,当企业非常需要扩大自身用户基础时也会采用免费模式。15
统一免费模式。统一免费模式往往引入第N+1方用户为其他多边用户买单。统一免费产品主要指开源技术,包括编程语言类软件、操作系统、安全软件、应用程序等,技术标准开发商通过对外公布源代码对下游开发商进行免费技术许可,被许可企业遵循一份版权法律文本(通用公共许可证,如ASL、GPL)即可享受软件运行、扩散、修改完善等权利。谷歌公司对外公布安卓操作系统源代码,为各类手机厂商和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各类手机厂商可以无偿使用安卓操作系统,同时,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无需支付费用就可以根据源代码设计应用软件,提供特色服务与外围功能模块,因此,终端用户可享受价格低廉的3G手机产品与互补配套产品。谷歌的商业模式是将自身成熟的互联网在线应用服务嵌入安卓操作系统源代码之中,通过向第三方内容提供商以及各类广告商收费,用广告收入补贴其他各边用户。分级免费模式。分级免费包括产品分级免费和成员分级免费。前者将平台产品与服务分为高质量和低质量,对高质量产品收费获得盈利,对低质量产品免费积累用户基础。SUN公司对Java进行开源,随着免费使用Java厂商增多,需要SUN公司提供服务支持的用户增多,SUN通过提供安全可靠的付费产品与服务实现盈利。后者将接入平台用户分为不同级别,对较高级别成员提供免费资源吸引其接入平台。IBM公司将合作伙伴分为普通、高级和顶级三个层级,向高级和顶级成员提供免费硬、软件和人员技术支持,吸引他们加入IBM创新生态系统,并持续提供不断深入的免费支持。同时,合作伙伴不断加入与协同创新带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建立正网络外部性增进价值共同创造。 3.补贴模式15
补贴模式是双边市场平台定价的热门模式之一,平台开发商根据多边用户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制定非平衡价格结构,当一边用户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大时,平台采取补贴模式吸引该边用户融入平台,利用其较大交叉网络外部性吸引其他多边用户加入平台,对多边用户“分而治之”[2]从而实现平台利润最大化。现实中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大的多边成员主要有集成创新企业与互补配套品提供商。15
补贴集成创新企业。集成创新企业生产终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平台产品,补贴集成创新企业能够降低平台产品价格,鼓励消费者接入平台。平台产品是终端用户与互补品提供商实现接触与交易的中介,补贴集成创新企业能帮助技术标准推广普及。微软为创造计算机软硬件创新生态系统对众多家用电脑和PC厂商提供操作系统价格补贴,相较于市面出售的操作系统光盘,平台产品提供商可享受高达零售价40%~60%的价格补贴。典型案例还有SONY公司Playstation游戏机和苹果公司iPhone手机。SONY公司Playstation在与Nintendo公司SNES进行竞争的过程中,提供了绝对优于SNES的3D成像技术和成倍容量游戏光碟,并以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通过补贴终端用户最终完成了新平台取代旧平台的“赢家通吃”战役[4]。苹果公司与AT&T运营商联合对iPhone手机进行补贴销售,用户只需要选择通讯套餐即可拥有远低于市场价格的iPhone手机,根据诺达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苹果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与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补贴互补配套品提供商。互补配套品丰裕程度直接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模块的市场价值与整体交易量,因此,在互补配套品丰裕度不高的情况下,平台开发商对其进行补贴是十分必要的。典型案例有微软对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商的补贴,苹果公司对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补贴。此前,一款手机应用获许开发,需要经过手机操作系统、手机生产商的层层认证,以及面对运营商50%~70%的销售抽成,这极大打击了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积极性,然而,苹果推出手机应用商店后,用户每年只需付99美元,便可以向该平台上传软件,苹果与开发者根据销售收入进行3:7分成,同时苹果公司为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商提供免费软件开发工具与技术指导,并设立1亿美元iFund基金支持第三方应用开发。五、结论与建议15
技术标准许可定价是技术标准推广合作中最核心的问题,影响各方利益关系。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和技术标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关系与技术标准非平衡价格结构内涵,梳理出技术标准多边许可定价的收费、免费与补贴模式。国内企业需要了解系统成员间外部性产生机理并掌握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实现成员间利益合理分配与主导厂商收益最大化,利用非平衡价格结构扩大平台企业的需求量和影响力,推进创新生态系统走向成熟。政府在技术标准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帮助技术标准开发商创造外部经济吸引多边用户融入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政府在技术标准许可价格规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技术标准许可市场的平台特性,技术标准多边许可非平衡价格结构并不是暂时性的,技术标准没有实施垄断定价的条件,因此,政府需要使用有别于传统市场的价格规制标准与手段。由于技术标准许可涉及公司间保密合同,外界不宜获取具体信息与数据,因此,本文仅能依据可搜索的公开信息对技术标准多边许可定价进行分析,对技术标准多边许可的定价模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与评述。建议今后的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DERWENT世界专利数据库数据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边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与网络特征,利用中介中心性等指标科学划分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根据企业间链接强度等特点设计技术标准多边许可价格结构。参考文献:[1]RochetJC,TiroleJ.Two-sidedMarkets:AProgressReport[J].RANDJournalofEconomics,2006,37(3):645-667.[2]CaillaudB,JullienB.ChickenandEgg:CompetitionAmongIntermediationService15
Providers[J].RANDJournalofEconomics,2003,34(2):309-328.[3]CeccagnoliM,FormanC,HuangP.CocreationofValueinaPlatformEcosystem:TheCaseofEnterpriseSoftware[J].MISQuarterly,2012,36(1):263-290.[4]EvansD,SchmalenseeR.TheIndustrialOrganizationofMarketswithTwo-sidedPlatforms[J].CompetitionPolicyInternationalJournal,2007,3(1):150-179.[5]EisenmannT,ParkerG,VanAlstyneM.PlatformEnvelop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1,32(12):1270-1285.[6]ShimS,LeeB.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ofaSystemGoodsInnovatorinaMarketwithNetworkEffectsandEntryThreats[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12,52(2):308-317.[7]王怀祖,熊中楷,黄俊.双边市场条件下的技术许可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25(3):206-213.[8]PrasadA,VenkateshR,MahajanV.OptimalBundlingofTechnologicalProductswithNetworkExternality[J].ManagementScience,2010,56(12):15
2224-2236.[9]EconomidesN.TheEconomicsofNetworks[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1996,14(6):675-699.[10]ParkerG,VanAlstyneM.Two-sidedNetworkEffects:ATheoryofInformationProductDesign[J].ManagementScience,2005,51(10):1494-1504.[11]ArmstrongM.CompetitioninTwo-sidedMarkets[J].RANDJournalofEconomics,2006,37(3):668-691.[12]RochetJC,TiroleJ.PlatformCompetitioninTwo-sidedMarkets[J].JournalofEuropeanEconomicAssociation,2003,1(4):990-1029.(责任编辑:张京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