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50 KB
  • 35页

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技术标准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Q/JYAF001-2005合肥供电公司编制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技术标准规范(试行)1 目  录目  录I前言II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技术标准3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定义44总则55系统网络拓扑56系统功能66.1业务功能框架66.2业务流程76.3业务功能描述106.4移动终端功能规范186.5体系结构206.6系统部署217与外部系统接口218系统设计原则229系统性能2310运行规范要求2310.1软件性能标准2310.2运行设备标准2610.3安全管理要求2910.4运行环境要求3011附录一作业任务类型定义3111.1单班组作业3111.2多班组作业3111.3大型复杂作业3112附录二标准化作业现场作业卡3212.1作业控制卡3212.2工序质量控制卡3212.3巡检卡32I 前言作为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八大业务应用之“生产管理系统(PMS)”的现场管理端的延伸,“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主要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操作,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要求,对电力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程序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从而实现电力现场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合肥供电公司在遵循国网公司管理要求前提下,根据安徽省电力公司实际状况,基于移动技术自主开发了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过程。目前,该系统已在安徽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地市公司成功推广应用。为了将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成熟的技术标准加以推广,并规范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后续开发与应用,实现统一规范管理,特编写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技术标准,旨在对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系统功能、技术要求、设备选择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本技术标准由合肥供电公司提出编制;本技术标准由合肥供电公司归口和解释。I 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技术标准1 范围1.1本技术标准规范了安徽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的总体要求和功能规范,形成系统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的准则。1.2本技术标准适用于安徽电力公司系统所属企业进行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建设开发工作。1.3本技术标准涵盖的专业范围有:线路巡检、线路检修、变电巡检、变电检修、高压试验、继电保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电网生〔2004〕503号)《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指导意见》(国家电网生〔2009〕190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督规定》《国家电网公司PMS现场标准化作业与移动终端数据接口规范V1.5》《安徽省电力公司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办法(修订)》《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国家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19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IEEE802.11b/g无线局域网《BluetoothCoreSpecificationVersion3.0HighSpeed》IEEE蓝牙核心规范3.0版33 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标准:3.1PMS指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八大业务应用之一的生产管理系统,又称PMS系统3.2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的安装有标准化作业系统移动端程序的电子设备,如PDA、智能手机、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嵌入式的通用手持设备等。其中,PDA是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的缩写,又称手持操作机或移动终端。3.3平板电脑下一代移动商务PC的代表,可作为标准化作业移动终端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是,除具备笔记本电脑的移动性和便携性功能外,其数字墨水和手写识别输入功能,以及强大的笔输入识别、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能力是它最大的优势。3.4Wi-Fi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是一个WirelessEthernetCompatibilityAlliance(WECA)联盟所成立,后更名为Wi-FiAlliance,简称Wi-Fi。主要实现方式:1)采用802.11b/g无线模块;2)蓝牙2.0(或更高)无线连接技术。3.5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3.6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3.7标准库33 以保证现场作业安全、质量为主线,立足于对设备、人员行为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动态闭环的管理,依据有关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结合实际的经验编写,其内容与具体设备无关,只对一些过程、设备、行为做出一般性、普遍性规定,由国网、网省按照最小作业单元分类原则编写的一种文本形式。3.1范本以保证现场作业安全、质量为主线,立足于对设备、人员行为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动态闭环的管理,依据有关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结合实际的经验编写,其内容必须包含一个或多个具体设备,编制过程不但要遵守国网、网省的对标准库的规定,还要结合设备实际情况与经验,由地市、工区、班组编制的一种文本形式。3.2专业要素各自专业中涵盖作业文本策划、准备、风险分析、安全措施、现场实施模块等作业相关的要素总称。3.3作业文本作业文本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工作票;②操作票;③作业指导书;④作业卡(包括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巡视卡等);⑤现场数据记录。3.4作业指导书为保证过程的安全、质量而制订的程序,是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用以规范现场作业的执行文件。3.5作业卡一种简化的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主要形式有“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巡视卡”。1 建设原则电力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是国家电网公司汲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规范现场作业程序和作业人员行为,村绝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提高作业质量。电力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1 安全性系统建设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从网络通信、病毒防护、数据存储、角色认证等方面充分考虑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并可靠安全地与外部系统互联。33 系统相关设备选用和安装要符合相关电力设备安全防护规定要求,不得破坏现有状态,不得影响电力设备运行安全。1.1 简单易用性系统应遵循面向最终用户的原则,提供易用、友好的操作界面,使操作简单、直观,易于学习掌握,特别要兼顾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操作习惯的各个层次的用户需求。1.2 适应性系统建设应能满足公司系统各单位现有不同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要求,具有良好的用户适应能力,并能满足设备管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策略变化发展的要求。1.3 开放性系统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在平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与外界信息系统交换的需求分析,保证既能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又具有与外界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与处理的能力,可通过二次开发或配置从外部系统获取数据,其分析过程和结果可方便地被其它外部系统调用。1.4 灵活性系统应遵循组件化设计原则,满足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要求,可通过组件和系统参数的灵活配置满足不同业务层面的功能需求。1.5 可分布性系统软件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平台,既可以满足分析中心集中管理模式,也可以根据不同重要等级和管辖范围实施分层分布式管理。1.6 便于野外作业系统应用于电力现场作业,选用的移动终端设备需要满足野外作业的需求,要求具备一定的防摔、防尘、防水等功能。2 系统技术架构2.1 网络拓扑系统实现集中式部署运行,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网省公司、地市公司管理端和电力生产现场的移动应用。其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33 系统有三部分组成:²网省公司:统筹系统所有运行数据状况,监管和跟踪所有地市运行状态;²地市公司管理端:承上启下,通过网省公司已有专线与网省公司实现数据交换,同时与移动终端设备实现数据交换,交换的方式有三种:a)支持有线USB连接方式;b)使用无线路由Wi-Fi技术;c)纸质的打印输出方式实现数据交互²电力生产现场(移动终端):根据专业特点从各地市下载任务,并带到电力生产现场执行,同时对执行的结果也依据专业特点上传到地市公司管理端。1.1 技术路线1.2 移动终端设备选型硬件名称系统软件其他功能适用专业特点、备注PDA、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Mobile5.0或以上;数据库:SqlLite1.0或以上;.NetFramework2.0或以上;辅助工具:ActiveSync4.5或以上;802.11b/g无线支持GPS应用,见4.3.3GPS应用;支持手写笔或触控;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耳机插孔。线路巡视、线路巡检携带方便、但浏览屏幕较小,适用于野外作业,推荐选用工业级设备33 模块或蓝牙2.0无线连接支持RFID应用,见4.3.4RFID应用;支持手写笔或触控变电巡视、变电检修、电缆检修、配电检修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XP;数据库SqlLite1.0或以上;.NetFramework2.0或以上;802.11b/g无线模块或蓝牙2.0无线连接支持GPS应用;支持手写笔或触控;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耳机插孔。线路巡视、变电巡视、线路检修、变电检修、高压试验、继电保护数据库容量大、屏幕大,便于浏览,推荐使用工业级设备支持手写笔或触控高压试验、继电保护1 系统功能1.1 业务功能框架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主要采用集中式部署的方式,功能结构主要划分为三部分,网省公司功能、地市公司管理端应用以及电力生产现场的移动终端的应用功能,总体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注:示意图为“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总体功能框架图,依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存在细节的功能模块名称等差异。33 ²功能框架图中,地市公司管理端和移动终端均为各专业公共部分功能,在具体专业中,均有根据专业的特点拥有专业特色功能;²打印接口是为了方便现场没有移动终端设备或不携带移动终端设备到现场,通过纸质打印输出的方式,把相关任务类型或对应的作业文本内容打印后,带到现场工作执行。1.1 业务流程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系统主要体现出现场作业任务的接收到最终作业任务的执行、完成、归档一个闭环式的管理过程,其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流程说明:33 1)接收工作任务;2)任务类型鉴别:根据任务类型判断编制何种类型的作业文本,具体请参见“任务类型鉴别流程”;3)作业文本编制:根据任务类型,编制相应类型的作业文本;4)审核:根据具体专业、任务类型等因素执行审批、审核流程;5)作业文本输出:将审核通过的作业文本交给现场执行人员,可以是纸制文本方式,也可以是移动终端方式;6)作业前期准备:包括仪器仪表、工器具、材料等的准备工作;7)现场作业执行:现场执行相应的作业文本;8)竣工(自验收):现场工作结束后,清理作业现场,组织自验收;9)作业文本评估:作业文本的评估、总结、完善;10)作业文本归档:作业文本及结果数据归档。其中,任务类型鉴别流程如下图所示:流程说明:1)根据专业的不同编制相应的作业卡,巡检专业编制巡视卡,并可根据现场实际工作情况,选择是否同时编制作业指导书;33 1)检修专业需要首先判断任务类型,任务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单班组作业、多班组协同作业和大型复杂作业,具体定义和描述请参见附录一;针对每种任务类型,需要编制相应的作业卡以及作业指导书,关于作业卡清单及对应的表格格式,请参考附录二;2)对于大型复杂作业任务或者多班组协同作业任务,应组织编制“多班组作业控制卡”;对于其他类型的检修作业任务,如单班组作业任务等,则无需编制“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编制班组作业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并可根据现场实际工作情况,选择是否同时编制作业指导书。1.1 业务功能描述1.1.1 管理端功能规范1.1.1.1 专业公共功能1.1.1.1.1 标准库管理1.标准库维护使用者:国网、网省Ø标准库主要涵盖作业文本的策划准备模块、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模块、现场实施模块这三个模块中的相关要素;Ø标准库内容与具体设备无关,按照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原则,维护各个专业的标准库;Ø标准库为作业文本的编制提供基础和依据。2.范本维护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范本与具体设备关联,范本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具体设备,对于设备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作业类型;同时,一个具体设备也可以在多份范本中出现;Ø范本编制基本步骤:选择一个或多个设备的同时指定其作业类型,然后根据本专业的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条件,从国网(网省)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和匹配,按照国网公司规定的文本格式(请参考附录二),生成相应的作业文本范本;Ø根据国网(网省)标准库使用最小作业单元组合生成地市(工区、班组)的范本时,需要对存在的重复内容进行叠加,叠加的原则是:对于工序要求等按作业流程自动累加;对于材料之类的损耗品,取最大的种类集合,同时对相同种类的材料数量进行求和计算;对于仪器仪表、工器具等工具类用品,取最大的种类集合,同时对相同种类的工具数量取最大值;Ø班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生成的作业文本,若使用后评价较高且具有典型意义,可转化33 为范本;Ø可对范本进行修改。3.范本审批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平级的范本内容新增或修改后需要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的范本方可被今后开展同类的作业任务时参考或引用。4.标准库发布使用者:国网、网省Ø将新颁布的、经过审批的国网(网省)标准库内容发布到地市公司中。5.标准库查询使用者:国网、网省、地市、工区、班组Ø提供标准库/范本内容的查询和检索功能,支持OfficeWord和WPS等浏览方式;Ø提供标准库/范本相关内容下载到本地或者直接打印输出的功能。1.1.1.1.1 工作任务管理1.计划接收使用者:班组Ø班组从PMS计划管理模块中取得相应的生产作业计划,以及分解到班组的工作计划信息。2.任务分派使用者:班组Ø班组可将本班组任务分派到具体作业人员,形成详细工作任务。3.任务终止使用者:工区、班组Ø对于未实际开展的工作任务,可终止其详细工作任务或任务下的具体设备作业信息,以及相应的作业文本信息,同时必须填写终止原因;Ø能够终止因故未能及时完成的作业任务及其作业文本,同时对其延期的原因进行说明。4.任务结果反馈使用者:班组Ø现场工作任务结束后,反馈和录入任务的状态信息,如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实际作业人员,任务状态等。5.任务查询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33 Ø根据时间、班组、人员、设备等条件查询任务的详细信息。1.1.1.1.1 作业文本管理1.作业文本编制使用者:班组Ø根据工作任务类型编制相应的作业文本;Ø作业卡(包括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巡视卡等)按国网公司的规范格式生成(请参考附录二);Ø作业指导书按国网公司的规范格式生成;Ø由系统自动生成唯一和可追溯的作业文本编号,网省公司需事先定义编号规则,以及编号规则中的所有组成要素。编号规则可参考下面的方式:Q/XXX—XX.XX.XXXX—XXXX(Q/供电公司简称—工区编号.班组编号.流水号—年号)。2.作业文本审批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可自定义灵活的审批流程;Ø审批通过的作业文本方可带到现场执行,否则要求重新编写。3.作业文本结果反馈使用者:班组Ø现场工作任务结束后,反馈和录入作业文本结果,如实际开始时间,实际结束时间,作业项完成确认,作业项实际确认人员,作业项情况说明,作业文本状态等;Ø作业文本结果反馈完成后,应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对作业文本的作业项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总结评估。既可以对作业文本中的作业项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逐项说明,也可以针对整个作业文本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总结性的总结说明;能够对整个作业文本给出评价信息(“符合现场,可执行”、“基本符合、可执行”、“不符合、需修改”),并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和存在问题作出分类汇总和统计,给出整改意见。1.1.1.1.2 统计分析使用者:国网、网省Ø统计查询各地市工作任务的完成率;Ø统计查询各地市工作任务的作业文本编制率。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统计查询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33 Ø统计查询工作任务的作业文本编制率;Ø查询工作任务下的作业文本详细信息;Ø对班组(或个人)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1.1.1.1 线路巡检专业1.1.1.1.1 标准库管理1.标准库维护使用者:国网、网省Ø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方式为:电压等级+杆塔类型+巡检类型;Ø标准库涵盖的模块要素包括:线路巡检专业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与现场作业流程有关的模块要素。2.范本维护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范本编制基本步骤:按线路选择杆塔,可以选择一条完整的线路,也可以选择一条线路或多条线路下的一个或多个杆塔,同时为本范本指定巡检类型(定期巡检、故障巡检、特殊巡检、夜间-交叉和诊断性巡检、监察巡检),然后根据本专业的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条件,从国网(网省)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和匹配,按照国网公司规定的文本格式,生成相应的作业文本范本。1.1.1.1.2 工作任务管理1.任务查询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根据时间、电压等级、线路名称、班组、巡检人员等条件查询任务信息(包括线路、杆塔、完成情况、是否正常、任务进程等信息)。1.1.1.1.3 作业文本管理1.作业文本编制使用者:班组Ø根据工作任务类型编写巡视卡,巡视卡中的信息由该工作任务中的相关信息带入,可以选择是否编写作业指导书(参照风险辨识库、标准库或者历史作业文本库)。1.1.1.1.4 统计分析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根据时间、班组、巡检人员、电压等级、巡检类型等条件查询工作任务信息,包括与任务相关的线路、杆塔、完成情况、是否正常、任务进程等信息;33 Ø根据巡检任务信息(巡检线路、杆塔、巡检类型、日期、人员)查询作业文本;1.1.1.1 线路检修专业1.1.1.1.1 标准库管理1.标准库维护使用者:国网、网省Ø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方式为:电压等级+设备类别+作业性质;Ø标准库涵盖的模块要素包括:线路检修专业的作业卡(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以及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与现场作业流程有关的模块要素。2.范本维护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范本编制基本步骤:按线路选择杆塔,可以选择一条完整的线路,也可以选择一条线路或多条线路下的一个或多个杆塔,同时为每一个杆塔指定作业性质,然后根据本专业的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条件,从国网(网省)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和匹配,按照国网公司规定的文本格式,生成相应的作业文本范本。1.1.1.1.2 作业文本管理1.作业文本编制使用者:班组Ø根据工作任务类型,参照风险辨识库、标准库或者历史作业文本库,编写班组作业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对于多班组作业和大型复杂作业,应编制多班组作业控制卡,可以选择是否编写作业指导书。1.1.1.1.3 统计分析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根据时间、班组、检修人员、电压等级、作业性质等条件查询工作任务相关信息:工作名称、工作内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执行班组、编写人、编写日期、作业文本信息等。1.1.1.2 变电巡检专业1.1.1.2.1 标准库管理1.标准库维护使用者:国网、网省Ø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方式为:设备类别+设备型式+巡检类型;Ø标准库涵盖的模块要素包括:变电巡检专业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与现场作业流程有关的模块要素。33 2.范本维护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范本编制基本步骤:按变电站、间隔、设备型号来选择设备,可以选择一个完整的变电站,也可以选择一个变电站或多个变电站下的一个或多个具体设备,同时为本范本指定巡检类型(正常巡检、特殊巡检、全面巡检、熄灯巡检),然后根据本专业的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条件,从国网(网省)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和匹配,按照国网公司规定的文本格式,生成相应的作业文本范本。1.1.1.1.1 任务查询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根据时间、班组、巡检人员等条件查询工作任务信息(包括间隔名称、变电站、完成情况、是否正常、任务进程等信息)。1.1.1.1.2 作业文本管理1.作业文本编制使用者:班组Ø根据工作任务类型编写巡视卡,巡视卡中的信息由工作任务的相关信息带入,可以选择是否编写作业指导书。1.1.1.1.3 统计分析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提供根据时间、变电站、巡检人员等条件查询任务信息(包括任务变电站、巡检单元、完成情况、是否正常、任务进程等信息)。1.1.1.2 变电检修专业1.1.1.2.1 标准库管理1.标准库维护使用者:国网、网省Ø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方式为:电压等级+设备类别+设备型式+作业性质;Ø标准库涵盖的模块要素包括:变电检修专业的作业卡(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以及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与现场作业流程有关的模块要素。2.范本维护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范本编制基本步骤:按变电站、间隔、设备类别来选择设备,可以选择一个完整的变电站,也可以选择一个变电站或多个变电站下的一个或多个具体设备,同时为每一个设备指定作业性质,然后根据33 本专业的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条件,从国网(网省)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和匹配,按照国网公司规定的文本格式,生成相应的作业文本范本。1.1.1.1.1 作业文本管理1.作业文本编制使用者:班组Ø根据工作任务类型,参照风险辨识库、标准库或者历史作业文本库,编写班组作业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对于多班组作业和大型复杂作业,应编制多班组作业控制卡,可以选择是否编写作业指导书。1.1.1.2 高压试验专业1.1.1.2.1 标准库管理1.标准库维护使用者:国网、网省Ø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方式为:电压等级+设备类别+设备型式+作业性质;Ø标准库涵盖的模块要素包括:高压试验专业的作业卡(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以及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与现场作业流程有关的模块要素。2.范本维护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范本编制基本步骤:按变电站、间隔、设备类别来选择设备,可以选择一个完整的变电站,也可以选择一个变电站或多个变电站下的一个或多个具体设备,同时为每一个设备指定作业性质,然后根据本专业的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条件,从国网(网省)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和匹配,按照国网公司规定的文本格式,生成相应的作业文本范本。1.1.1.2.2 作业文本管理1.作业文本编制使用者:班组Ø根据工作任务类型,参照风险辨识库、标准库或者历史作业文本库,编写班组作业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对于多班组作业和大型复杂作业,应编制多班组作业控制卡,可以选择是否编写作业指导书。1.1.1.3 继电保护专业1.1.1.3.1 标准库管理1.标准库维护使用者:国网、网省Ø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方式为:电压等级+设备型式+作业性质;Ø标准库涵盖的模块要素包括:继电保护专业的作业卡(多33 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以及作业指导书中的所有与现场作业流程有关的模块要素。2.范本维护使用者:地市、工区、班组Ø范本编制基本步骤:按变电站、间隔、设备类别来选择设备,可以选择一个完整的变电站,也可以选择一个变电站或多个变电站下的一个或多个具体设备,同时为每一个设备指定作业性质,然后根据本专业的最小作业单元的分类条件,从国网(网省)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和匹配,按照国网公司规定的文本格式,生成相应的作业文本范本。1.1.1.1.1 作业文本管理1.作业文本编制使用者:班组Ø根据工作任务类型,参照风险辨识库、标准库或者历史作业文本库,编写班组作业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对于多班组作业和大型复杂作业,应编制多班组作业控制卡,可以选择是否编写作业指导书。1.1.2 移动终端功能规范1.1.2.1 专业公共功能1.1.2.1.1 数据下载根据具体专业类型下载对应内容。1.1.2.1.2 信息查询1.提供任务、巡视卡/作业指导书详细信息查询功能,支持其关联查询,如任务单、设备台帐信息、历史缺陷信息等;2.实现以设备为中心的范本内容、历史缺陷、历史检测记录查询;3.提供设备台帐的详细属性信息查询功能;4.提供以图表形式实现检测记录数据的趋势的可视化展现功能。1.1.2.1.3 任务管理1.现场工作人员,依据下载的作业任务,完成作业前准备工作(危险因素分析、安全控制措施,人员要求、工器具仪器仪表等)并对作业内容及项目进行确认;2.依据任务的具体要求内容,执行具体操作;3.对任务的执行情况,现场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整改意见。1.1.2.1.4 缺陷管理1.现场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发现的缺陷,可以以PMS中的缺陷描述形式进行缺陷登记录入;2.支持依据设备台帐查询设备的历史缺陷信息,对设备的缺陷情况进行跟踪;3.支持保留缺陷消缺记录。33 1.1.1.1.1 工作记录1.提供保留各种工作记录功能,如记录现场工作人员名称、天气、温度、湿度、任务内容、设备的运行数据。1.1.1.1.2 任务上传根据专业特点上传对应内容。1.1.1.2 线路巡检专业1.1.1.2.1 巡检管理²支持巡检人员登录线路巡检现场应用程序,然后选择工作任务进行巡检;²提供现场巡检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卫星定位(GPS定位)和手工定位两种方式定位杆塔,并针对异常情况记录具体缺陷内容以及消缺处理,同时自动记录巡检时间;²能够自动生成线路巡视轨迹,并有效标识已巡、未巡、卫星定位、手工巡视、缺陷杆塔等各种状态;²现场能够自动过滤重点巡视设备、缺陷设备、需要记录巡视记录的设备,并能自动提醒用户下一步操作;²支持标准缺陷自定义,内容包括巡视项目、巡视内容、巡视路线,现场勾选记录缺陷,也可以现场手工输入非标准缺陷。1.1.1.2.2 数据同步²提供数据同步功能,实现线路巡检任务、作业指导书、标准缺陷等信息下载到移动终端,同时移动终端现场巡检完成后再上传巡检结果(指导书执行结果、巡检记录、缺陷记录等)到PC管理端。1.1.1.2.3 巡检导向²提供现场巡检导向功能,巡检人员可以选择目标杆塔进行巡检导向:确定目标杆塔相对当前位置的距离和方向。1.1.1.2.4 信息查询²支持现场用户查询任务信息功能;²支持现场用户查询台帐信息功能;²支持用户查询缺陷记录功能;²支持现场其他辅助信息查询,如:引用文件、附录内容等。1.1.1.2.5 系统管理²支持杆塔经纬度初始化功能,杆塔初始GPS定位,记录杆塔经纬度值,作为杆塔标准经纬度值;²支持任务删除功能,删除过期的巡检任务。33 1.1.1.1.1 工作记录²支持现场工作记录功能,记录交叉跨越、接地电阻等信息;1.1.1.1.2 数据备份与恢复²支持数据自动备份与恢复功能,在特殊情况下系统自动或手动备份巡检数据,并可以现场恢复数据1.1.1.2 变电巡检专业1.1.1.2.1 巡检管理²支持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并根据用户权限显示相应的内容;²支持无线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载体对位功能,设置信息载体与设备的对应关系;²支持巡检结果记录功能,记录巡检人员、天气、温度、湿度、巡检项目内容、缺陷内容等;²能够根据录入数据自动判断,针对超出规定数据给出报警提示;²能够记录缺陷,并能够根据现场情况直接进行消缺处理;²支持标准缺陷自定义,内容包括巡视项目、巡视内容、巡视路线,现场勾选记录缺陷,也可以现场手工输入非标准缺陷;²现场能够自动过滤重点巡视设备、缺陷设备、需要记录巡视记录的设备,并能自动提醒用户下一步操作。1.1.1.2.2 数据同步²下载数据包括:设备台帐信息、巡检任务、历史缺陷、指导书等;²上传数据包括:将巡检结果(指导书执行结果、巡检记录、缺陷记录、工作记录等)上传到管理工作站。1.1.1.2.3 信息查询²支持现场用户查询任务信息功能;²支持现场用户查询台帐信息功能;²支持用户查询缺陷记录功能;²支持作业指导书查询功能。1.2 系统部署1.2.1 数据库数据库应采用ORACLE等大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提供较强的安全机制。33 数据库服务器应具备负载均衡和容错功能等,具体数量和配置可根据电网规模、用户数、使用要求来具体确定。在性能和安全性得以满足的情况下,允许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合用数据库服务器或数据库实例。数据库数据应纳入日常数据备份体系,每天进行在线数据备份。1.1.1 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实现业务逻辑层功能。根据分析数量和复杂程度选用PC服务器或中小型机,采用通用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可按集群方式配置,并提供负载均衡功能。业务逻辑层服务应采用成熟的基于JAVAEE架构的中间件平台实现,状态评价和辅助决策的请求响应和业务计算必须在业务逻辑层完成,方便统一配置和负载均衡。1.1.2 接口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实现数据访问层功能,接口服务器数量配置可根据接口系统的数量、异构性、数据传输要求来具体确定。接口服务器可以选用微机服务器或小型机服务器,采用通用操作系统。1.1.3 客户端客户端采用普通微机。1.1.4 移动终端1.1.4.1 PDA参数名称说明物理尺寸12.9cm*7.4cm*3.0cm重量0.24kg(含电池模块)处理器533MHzSamsungS3C2443处理器内存128MBRAM(程序运行内存)和128MB存储内存电池内置2600mAh可充电锂电池环境操作温度-10度--+60度存储温度-20度--+70度抗坠落至少抗0.7m跌落翻滚50转*50cm输入输出输入输出USB2.0,SD/SDHC扩展存储卡显示3.5英寸QVGA(240*320分辨率)TFT屏幕,16位色,LED背景光33 界面触摸屏,硬件控制键,电源开关LED声音系统事件,警告和通知软输入面板(SIP)虚拟键盘和手写识别软件麦克风可扬声器,,录音以及播放可用工业标准3.5mm立体声耳机插孔摄像头3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JPEG格式图片和WMV格式影像无线连接蓝牙2.0.802.11b/g无线网络说明:PDA设备选型智能手机的选型标准;操作系统WindowsMobile5.0或以上。1.1.1.1 平板电脑参数名称说明显示器8.9英寸TFT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选配户外可阅读屏幕;分辨率:1024x600处理器Intel®Atom™Z530,1.6GHz操作系统Windows®XP内存1GBDDR2533MHZ储存媒体2GB至8GB快闪式内存、32GB至64GB固态硬盘触控笔具备无线传输内建802.11a/g/n无线网络、蓝牙2.0控制键1个电源按钮、7个前方控制键指示灯1个电源/电池状态指示灯、1个无线网络连结指示灯输入/输出1个直流电源插口、1个麦克风输入、1个耳机输出、1个USB2.0接口喇叭配置1个内置喇叭机壳ABS+PVC塑料变压器输入:100–240VAC;输出:19V,DC2.36A电池内建:可选择2S2P、7.4V、2200mAh或2S2P、7.4V、3760mAh;外接:选购热插拔2S2P、7.4V、3760mAh尺寸(高x宽x深)196x256x32毫米(7.7x10x1.25英寸)重量1kg左右安规通过FCCClassB、CE、C-Tick、RoHS33 湿度0%–90%(无水气凝结)说明:笔记本电脑的的选型标准允许参照平板电脑要求选型。1.1.1.1 读卡器1.CFIORFIDReader(CFRD卡)是一个CF卡接口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可插在具备CF卡接口的PDA上使用,使之成为一个具有RFID读写能力的手持式读写器。2.CFRD卡可以读和写符合ISO/IEC14443A、ISO/IEC14443B、ISO/IEC15693三种国际标准的标签,CFRD卡读取的RFID标签信息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模式与其它设备进行通讯。参数名称说明接口CompactFlash,简称CF卡接口方式天线一体化设计频率13.56MHz(或更高)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Mobile5.0或以上读写范围ISO15693:7cm左右,误差两厘米(取决于天线的结构和使用环境)ISO14443A/B:5cm左右,误差两厘米(取决于天线的结构和使用环境)功耗5MA3.3V(推荐)LED指示灯支持搜索和数据通信指示1.1.1.2 RFID射频标签1.巡检专业采用电子标签频率13.56MHz(或更高) 15693的RFID无线射频标签。2.RFID无线射频标签能够适应变电站室外设备所处恶劣环境,经受高温、低温、雨雪天气和灰尘的影响而不需要维护;在超高压电磁场环境中、在工频过电压、雷电波、脉冲干扰、静电放电、辐射电磁场、开关设备操作、系统故障以及快速瞬变等干扰情况下能正常稳定运行;读取距离≤7cm;不易复制;年损坏率≤2%,读写时间<0.5s,电子标签工作温度:-25℃—85℃。1.1.2 网络33 网络连接采用TCP/IP协议。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间间互联带宽不小于100Mbps,客户端接入带宽不小于2Mbps。允许上下级应用服务器间设立防火墙。允许客户端在Internet上通过VPN接入应用。1.1 与外部系统接口为适应总则中提出的开放性和分布性的要求,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应能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1.1.1 涉及的外部系统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或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输变电设备资产的基础数据,包括功能位置的主数据和分类特性、输电线路GIS图形等。从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或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获取输变电设备资产运行巡视、检试、缺陷、故障等数据。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或ERP系统提供输变电设备检修决策建议。1.1.2 接口分类1、历史数据查询接口:主要由外部系统发起,系统应根据客户端的具体要求,建立涉及请求的应答机制。2、算法接入接口:主要由内部系统发起,系统可根据状态评价要求调用不同的算法库,并返回算法结果。3、异构数据接入接口:主要采用基于RPC(远程过程调用)软件技术来实现与实时数据的交互,这种技术同样适用于从外部数据源获取数据。对于历史数据的查询服务,考虑到服务提供还需解决跨平台调用和跨软件语言的问题,本导则建议通过数据总线方式,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WebService实现服务接口,特殊方式可采用API接入。2 系统设计原则2.1 软件分析设计方法软件设计方法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配置性以及重用性,应用软件系统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便于二次开发。为此应选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和组件化设计开发,部分算法的设计可根据其特点选用结构化设计方法。2.1.1 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应满足稳定运行,还应从设计上保证系统版本的稳定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平台化的概念,以相对稳定的系统构件实现其他构件的变化要求。33 1.1.1 可配置性能够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通过灵活的配置适应不断发展的要求。1.1.2 可重用性是指系统的设计不应考虑为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应用环境或业务流程,应将本系统从现场作业管理流程中独立开来,以适应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1.2 系统信息及编码各类代码要求与现有国家标准、国网公司标准一致;应采用统一的系统代码和信息编码,在系统应用中对于可扩充代码统一进行扩充。可供参考的代码标准有(参考2006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分类与代码体系):电力设备分类与代码电力设备缺陷分类与代码设备评级代码设备故障原因分类与代码设备和电网故障责任分类与代码设备故障技术分类与代码设备损害程度分类与代码设备错误类型分类与代码设备运行事件技术原因分类与代码电力设备试验项目分类与代码技术监督类型代码应将编码定位成系统分析对象(所有系统涉及的数据)的信息,而不应盲目地将某一个编码原则确定为分析对象的终生唯一码。1.3 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的设计应与信息模型完全相符,并充分考虑信息的可扩展性。应充分考虑系统数据量大而绝大部分数据生成后只查询不改写的特点,合理建立索引和存储参数,及时归档卸载早期数据。在应用服务器上应设立数据库连接缓冲池和数据缓冲池,提高数据访问效率。1.4 系统出错设计系统应有详细出错提示能力:能确切、及时地提示错误代码、错误原因及可能的纠正措施;错误代码均应在维护手册或操作手册中有说明;对最终应用业务人员的提示均应使用中文。在系统运行日志中应包含出错记录,详细记录出错时间、操作用户、操作内容、出错代码、相关环境数据等。系统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对用户输入数据均进行合理性检查;对源数据条件不足导致算法结论准确度下降时,有相应提示或建议;数据源数据非法不会导致算法崩溃。33 1.1 应用安全设计系统应用应建立完整的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体系。非认证用户不得访问系统;通过认证用户需根据模块授权和责任区权限受限访问系统功能。系统应最小化授予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库用户的权限;数据库用户密码、最终用户密码均不明码保存。在系统运行日志中应包含安全记录,包括应用服务器进程启动停止、客户端用户登录(不论成功与否)与注销、用户口令变更(不论成功与否)、权限调整、重要配置参数变更、重要业务操作和算法执行、警告、错误等。1.2 系统文档系统在调研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验收阶段应有完备的文档,包括需求说明书、总体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数据字典、编码说明、源程序注释、系统配置文档、安装维护手册、操作使用手册、测试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2 系统性能1、单个应用服务器支持50至100的并发连接用户(并发操作用户数不少于20个),整个系统利用服务群集技术支持全省集中模式下的并发用户要求;2、系统单个浏览器页面的打开时间小于4秒,页面间交互响应时间小于5秒;3、单个浏览器页面的内存最大不超过150M;4、系统处理业务流程某一具体环节的时间不超过10秒;5、接口访问相关系统时,相关系统正常应用性能下降不超过10%;6、系统可用率应不低于99%,平均修复时间不超过1天;7、CPU负荷率:Ø正常情况下:服务器小于40%(5分钟间隔)、工作站小于50%(5分钟间隔);Ø系统事故情况下:服务器小于70%(5分钟间隔)、工作站小于70%(5分钟间隔)8、3 附录3.1 作业任务类型定义3.1.1 单班组作业单班组作业:33 没有其他专业配合的作业,本专业班组不论分成几个作业组作业均视为一个作业班。1.1.1 多班组作业一个工区两个及以上专业班组、不同工区的两个专业班组同时进行的作业。1.1.2 大型复杂作业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工区(车间)的多班组共同实施才能完成且安全风险很大的带电作业、特种作业、大型施工作业,以及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作业。下列情形为复杂作业,但不限于:1、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压器安装、大修;2、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断路器安装和更换;3、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和母线设备检修或技改;4、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安装和技改与大修;5、同杆架设的10千伏及以上线路的带电作业;6、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保护、母线保护更换;7、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保护更换;8、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装和调试。1.2 标准化作业现场作业卡1.2.1 作业控制卡²多班组作业控制卡²班组作业控制卡1.2.2 工序质量控制卡²工序质量控制卡(变电、通信、自动化专业)²工序质量控制卡(输、配电专业)1.2.3 巡检卡²巡检卡(变电、自动化)²巡检卡(输电、配电、通信)33 编号: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编制:审核:批准:作业名称:作业性质:作业班组:总工作负责人:工作票号:计划工作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1、任务分解:序号作业班组作业任务小组负责人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备注2、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项目序号危险因素防范措施落实人危险点各专业交叉、配合工作中的风险点工作间断、转移或跨日工作补充因素分析根据现场情况需补充的安全措施措施确认我已知晓上述作业时间、范围、工作内容、地点、人员分工、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已确认并在工作票上签字。小组工作负责人确认签字:编号:33 班组作业控制卡编制:审核:批准:作业名称:作业性质:作业班组:工作负责人:工作票号:执行工作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1.人员分工:序号作业项目作业人员2.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序号作业风险分析安全控制措施责任人3.其他班组(或专业)间配合或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序号相关班组作业风险分析安全控制措施4.确认签字(必要时)我已知晓上述停电时间、范围、工作内容、地点、人员分工、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全体工作人员已确认并在工作票上签字。工作人员确认签名:33 编号:工序质量控制卡(变电、通信、自动化专业)作业名称:作业班组:负责人:成员:执行工作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序号关键工序标准及要求风险提醒(必要时)检查情况检查人33 编号:工序质量控制卡(输、配电专业)作业名称:色标:作业班组:负责人:成员:执行工作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序号关键工序标准及要求风险提醒(必要时)检查情况检查人签名:33 编号:巡检卡(变电、自动化)变电站名称:巡检类别:巡检人:巡检日期:年月日1、重点巡检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原因2、巡检记录开始时间:时分结束时间:时分序号设备名称巡检情况序号设备名称巡检情况备注:巡检情况中,正常打“√”异常打“×”,并在存在问题栏中详细注明。3、存在问题序号存在问题33 编号:巡检卡(输电、配电、通信)线路名称:巡检类别:班组:巡检人员:计划完成时间:年月日——年月日1.重点巡检设备(区段)序号重点巡检设备(区段)2.巡检任务巡检线路区段(设备)巡检完成时间3.巡检结果序号杆号巡检结果巡检人员签名:33'